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汽车行业周报:特斯拉推出Model3焕新版,优质供给持续推出【国信汽车】

汽车行业周报:特斯拉推出Model3焕新版,优质供给持续推出【国信汽车】

作者:微信公众号【车中旭霞】/ 发布时间:2023-09-0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月度产销 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汽车产销完成240.1万辆和238.7万辆,环比下降6.2%和9%,同比下降2.2%和1.4%。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增长30.6%和31.6%,市场占有率达32.7%。根据乘联会初步推算,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85.0万辆,环比4.7%,同比-1.3%,其中新能源零售70.0万辆左右,环比增长9.2%,同比增长31.5%,渗透率约37.8%。 周度数据 据上险数据,8月21日-27日国内乘用车上牌45.7万辆,同比+0.2%,环比+11.9%。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6.6万辆,同比+38.1%,环比+11.2%。 本周行情 本周(20230828-20230901)CS汽车上涨5.24%,CS乘用车上涨5.39%,CS商用车上涨3.03%,CS汽车零部件上涨5.88%,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4.11%,电动车上涨2.37%,智能车上涨6.72%,CS汽车强于沪深300指数3.02pct,强于上证综合指数2.98pct,年初至今上涨5.63%。 成本跟踪 截至2023年8月25日,橡胶类、钢铁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4.4%/-5.8%,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3%/-2.4%;截至2023年8月20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9.2%/+0.2%/-19.7%,分别环比上月同期+8.9%/+1%/-0.5%。 中报总结 2023Q2CS汽车营收合计8702亿元,同比+36.3%,归母净利润合计329亿元,同比+52.3%。行业整体毛利率2023Q2提升至14.58%,净利率提升至4.05%。2023Q2受益于汇兑收益、原材料价格下降、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汽车板块业绩整体大幅提升。 市场关注 1)智能驾驶进展(特斯拉HW4.0、FSD V12版、FSD入华进展,新势力车企城市NGP覆盖速度、国内外政策等)。2)机器人进展(AI day、各品牌机器人产品进展等)。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价格战背景下,具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以及受益于海外客车新能源周期的宇通客车是板块阿尔法品种。 投资建议 推荐1)国产化降本主线(车灯、座椅产业链):星宇股份、继峰股份;2)后市场(检测、轮胎、电瓶等):玲珑轮胎;3)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银轮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4)一带一路:宇通客车;5)汽车+AI:德赛西威、科博达、均胜电子等。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3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谷歌、苹果、华为等深度参与造车,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9万辆,同比增长93.4%,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三年预计维持20%以上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上一轮汽车景气度高点在2015-2017年(受益于购置税政策),2018年起行业进入下行,2020年疫情、2021年缺芯导致当前库存降至3年低位,全年受汽车芯片紧缺影响国内汽车实现销量2701万辆(同比+3%),低于年初销量预期,2022年在芯片缓解、购置税刺激,国内汽车销量实现2686万辆(同比+2%),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2022年销量689万辆)。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区间在(-3%,4%)内(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延续今年5%的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4%;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不延续,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3%)。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在疫情、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镁、锂、钢、石油、橡胶、芯片等价格持续高企,整车和零部件端成本持续承压,2月起部分整车企业官宣涨价,市场担忧供给端压力最终传导到需求端,汽车板块近期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走势短期难以预测,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升级趋势不改,仍然是未来5-10维度的主线逻辑,部分零部件下跌到合理估值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我们推荐自主品牌崛起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两条主线。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特斯拉Model3焕新版开启预售 特斯拉Model3焕新版开启预售,后轮驱动焕新版25.99万元起,长续航全轮驱动焕新版29.59万元。 外观焕新:全新光翼大灯、全新一体式尾灯、新增星空灰/烈焰红车漆、全新设计的轮毂;性能焕新:713km续航、全新调校的悬架系统、新一代车身稳定系统;座舱焕新:智能联动的前后双屏、前排座椅通风、新增多色氛围灯、升级的多功能方向盘等;安全焕新:新增的远端安全气囊、全新车门铰链、门锁与锁扣、新增的盲区提醒灯。 成都车展于8月25日-9月3日举办 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岚图、高合、极氪、智己、阿维塔、欧拉、极狐、哪吒、AITO、埃安、昊铂、深蓝、极星等自主造车新势力及新造车品牌悉数到场。小鹏全系车型,包括轿跑P7i、纯电SUV小鹏G9、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下的首款车型G6;基于蔚来NT2.0平台打造的全新蔚来EC6首发亮相;中大型纯电SUV智己LS6开启全球首秀;全新阿维塔11鸿蒙版首次公开亮相;广汽埃安2024款AION V Plus等。 广汽集团发布1551国际化战略 广汽集团将以"1"个2030年挑战50万的目标为牵引,在海外站稳欧洲、亚太、独联体、中东非洲、中南美洲"5"大市场版图,深耕至少12个万辆级战略市场。未来5-10年,广汽国际业务将以品牌国际化、产品全球化、生产本地化、销服综合化和生态多元化的价值链"5"化为核心抓手,重点落实"1"套全球组织与人才保障机制,构筑海外事业发展共同体。 赛力斯与博世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24日,赛力斯汽车与博世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自动化功能、动力总成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新材料应用和零部件供应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长安汽车:2030年启源目标销售150万辆 长安旗下全新品牌启源将开启全新产品序列,包括A系列、Q系列、E0系列。今年内,启源将陆续发布A05、A06、A07、Q05。到2025年,长安启源将面向全球推出11款全新产品,同时深蓝推出6款新车、阿维塔推出4款新车。 到2030年,长安汽车目标投入2000亿元、集团销售500万辆、长安系品牌销量400万辆,其中,启源目标销售150万辆。 小鹏汽车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 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通过合作,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小鹏汽车全新品牌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首款车为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代号“MONA”。 2、政府新闻 国家能源局:推进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8月29日,国家能源局在浙江杭州召开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会议指出,截至2023年7月底,我国充电设施数量达到692.8万台,同比增长74.1%。今年1-7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4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6%,已超过去年全年充电电量。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工作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加强统筹规划布局,促进标准制修订和技术研发,推动构建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8月、9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8月25日-9月3日成都举办车展,众多新款、改款车型上市,重点关注领克08、比亚迪海豹DMI、广汽埃安昊铂GT、吉利银河L6,以及特斯拉Model3改款车型上市。 新能源车渗透提速,购置税减征开启新一轮景气中周期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GDP占比7.6%),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兼具消费与周期属性。2022年5月,第三轮购置税减征政策超预期落地,购置税减征作为历史上国家提振汽车消费高效举措,叠加今年中旬复工、复产带来的供应环节修复,有望开启新一轮2-3年的中短期景气向上的周期。 政策刺激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复盘中国汽车行业若干次连续月度销量下跌时间段总结发现:1)国内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2)消费政策刺激是车市低迷时期快速恢复的直接动力: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首度销量下滑;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随后2019年销量仍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社会经济近乎全面停摆;2020Q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属于极端事件;2021年下半年在去年高基数、芯片短缺以及商用车国六切换等情况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22年3-4月,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阻碍供应链运转及生产,终端市场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制约,产销两端均受到较大打击。 政策刺激是直接推动力。在政策驱动下,2009-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5.4%/32.4%;2015-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7%/13.9%/3.0%,刺激效果显著。2020年政府积极推进后疫情建设,在政府扶持和消费激励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大爆发,汽车需求强劲反弹,从2020年4月起销量连续1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2022年在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等不利局面下,新一轮购置税减免政策到来,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反弹。 本轮(2022年)补贴政策力度整体超预期。1)从补贴范围来看,结合前两轮补贴内容,市场普遍预期本轮补贴对象为1.6L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而实际补贴政策本次框定到2.0L以下(小于30w),将惠及范围从预期的65%提升到84%(占2021年燃油乘用车比重),几乎成为普惠政策;2)从补贴时限来看,坐实之前市场普遍预测的年内消耗完补贴优惠,成为车市“强心剂”,高效提振市场消费。 回顾:政策加持下2022年复苏向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93% 2022年,尽管受疫情散发频发、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供给侧,汽车产业链陆续复产(多家车企双班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趋缓;需求侧,购置税阶段性减征叠加电动车下乡等地方补贴刺激政策频出,整体汽车产销实现正增长,展现强大韧性。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乘用车方面,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2022年得益于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新能源快速增长和产业链逐渐恢复,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新能源方面,新车型(长安Lumin、理想L9、比亚迪海豹、理想L9、小鹏G9、长安深蓝SLO3等)上市,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根据乘联会数据,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虽有个别月份受地区防疫措施的影响,闭店情况较突出,"新十条”有效落实后传统车迅速火爆,新能源车也小幅升温。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展望:2023年购置税政策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测算 2023年1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受疫情和有关支持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出现一定波动,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为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提供有力文撑,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一)抓政策落实。加大汽车消费政策文件落实督导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抓措施完善。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措施。三)抓环境优化。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四)抓制度健全。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针对2023年可能推行的购置税政策做全年销量敏感性分析: 以情景“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为例展示大致预估过程:测算出补贴基准金额约870亿元(=1550万辆*80%*5%*14万元/辆);2)结合第二轮补贴时的边际促进效应:0.24万辆/亿元(考虑到当下汽车市场保有量较高,降低汽车消费对政策刺激的敏感性,本轮刺激的边际效用应有所衰减);测算出5%的购置税减免情景下有望带来约100-200万辆左右增量销量。 1) 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无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72万辆,同比+34%;燃油乘用车销量1414万辆,同比-17%;乘用车整体销量2286万辆,同比-3%。 2) 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45万辆,同比+30%;燃油乘用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6%;乘用车整体销量2445万辆,同比+4%。 3)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2.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5万,同比+32%;燃油乘用车销量1500万辆,同比-12%;乘用车整体销量235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 各地政策密度出台,提振汽车消费 23年年初,商务部表示,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我们统计10月份以来各地政府对于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多地发放消费券以及对汽车消费进行补贴,短期多以2023年一季度为刺激目标,长期仍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推动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规划目标,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汽车方面提出,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预计在多地政策的推动下,将提振行业消费。 2023年6月2日,国常会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多家车企进行价格调整备战2023年 进入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进行价格调整,自从特斯拉、问界、岚图等进行降价或者进行一定程度补贴以来,国内众多车企品牌如上汽大众、长安汽车、比亚迪等陆续跟进降价。 板块中报分析:2023Q2业绩整体大幅提升 2023Q2CS汽车营收合计8702亿元,同比+36.3%,归母净利润合计329亿元,同比+52.3%。行业整体毛利率2023Q2提升至14.58%,净利率提升至4.05%。 其中,2023Q2 CS乘用车营收合计4683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合计130亿元,同比+38.4%。行业整体毛利率2023Q2提升至13.06%,净利率3.01%。2023Q2 CS商用车营收合计1174亿元,同比+27.6%,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243.6%。行业整体毛利率2023Q2提升至16.94%,净利率提升至4.94%。2023Q2 CS汽车零部件营收合计2160亿元,同比+28.7%,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44.1%。行业整体毛利率2023Q2提升至17.59%,净利率提升至6.21%。 行业从2020年产销恢复后,营收端随之恢复,2022年部分企业受到外部疫情扰动,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业绩增速、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3Q1随着外部因素消除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整体延续增长态势,2023Q2受益于汇兑收益、原材料价格下降、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汽车板块业绩整体大幅提升。 统计CS汽车240家上市公司,2023Q2营收同比增速主要集中于20%到50%之间,其中营收增速在-20%到0的有24家,占10%,增速在0到20%的有64家,占27%,增速在20%-50%的有103家,占43%,增速大于等于50%的有44家,占18%。 2023Q2营收同比增速主要集中于20%以上,不过相较于收入增速,部分企业增速位于-20%以下,其中营收增速在-20%以下的55家,占24%,增速在0到20%的有23家,占10%,增速在20%-50%的有47家,占21%,增速大于等于50%的有97家,占43%。 其中利润相较于营收的差异化表现主要系行业内以零部件企业居多,利润受到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且行业内零部件企业市值规模以200亿以下为主(占比88%),归母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整车厂方面面临新能源化转型,产能投入先于销量释放,导致行业利润分化较大。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本周CS汽车上涨5.24%,强于上证综合指数2.98pct 本周(20230828-20230901)CS汽车上涨5.24%,CS乘用车上涨5.39%,CS商用车上涨3.03%,CS汽车零部件上涨5.88%,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1.74%,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4.11%,电动车上涨2.37%,智能车上涨6.72%,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上涨2.22%,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26%。CS汽车强于沪深300指数3.02pct,强于上证综合指数2.98pct,年初至今上涨5.63%。 从全行业看,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6位;年初至今涨跌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排第8位。 个股涨跌幅:本周CS汽车板块多数个股上涨 本周(20230828-20230901)CS汽车板块个股涨跌幅 从本周个股表现看,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中马传动、襄阳轴承、精锻科技等;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海伦哲、奥特佳、长安B、新日股份等。年初至今,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中马传动、浙江世宝、宇通客车、飞龙股份、阿尔特;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中路B股、越博动力、上柴B股、中路股份、ST庞大。 估值:本周板块估值较上周回升 分行业看,本周沪深300市盈率为11.71,低于大部分中信一级行业。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3.42,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排第13,估值处于中上水平。纵向来看,汽车行业市盈率自2021年底以来经历大幅回调,从高位55以上的估值下修了约35%,目前已逐渐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本周估值较上周回升。 本周(截至2023年9月1日)按最新口径,CS汽车PE值为38.4倍,较上周36.4倍有所上升;CS乘用车PE值为33.9倍,较上周32.2倍有所上升;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41.5倍,较上周39倍有所上升;CS商用车PE值为42倍,较上周40.7倍有所上升。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2023年7月汽车销量238.7万辆,同比-1.4%,环比-9% 整体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万辆和23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6.2%和9%,同比分别下降2.2%和1.4%。7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1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和7.4%,同比分别下降4.3%和3.4%。7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8.6万辆和2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6.4%和19%;同比分别增长17%和16.8%。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1.6%,市场占有率达到32.7%。 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万辆和23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6.2%和9%,同比分别下降2.2%和1.4%。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5万辆和156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7.9%,累计产销增速较1-6月均回落1.9个百分点。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下,叠加传统车市淡季,产销节奏有所放缓,整体市场表现相对平淡环比同比均有所下滑。 乘用车方面,7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1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和7.4%,同比分别下降4.3%和3.4%。1-7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39.7万辆和133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和6.7%。7月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淡季,需求相对减弱,产销节奏有所放缓。加之去年同期乘用车市场在促消费政策拉动下呈现高增长,本月乘用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呈下降。 新能源汽车方面,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1.6%,市场占有率达到32.7%。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7%,市场占有率达到29%。 出口数据方面,7月汽车出口39.2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5.1%。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32.6万辆,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34.9%;商用车出口6.6万辆,环比下降4.9%,同比增长36.2%。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环比增长29.5%,同比增长87%。1-7月汽车出口253.3万辆,同比增长67.9%。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10.5万辆,同比增长77.5%;商用车出口42.7万辆,同比增长32.5%。 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06.5万辆,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7.6%。今年1-7月累计批发1,313.2万辆,同比增长6.6%。受新能源市场拉动的促进影响,部分车企表现分化明显。7月自主车企批发119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1%。主流合资车企批发59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17%。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3.7万辆,同比增长30.7%,环比下降3.1%。今年1-7月累计批发427.9万辆,同比增长41.2%。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4.1万辆,同比增长31.9%,环比下降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72.5万辆,同比增长36.3%。 据乘联会初步推算,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185.0万辆左右,环比4.7%,同比-1.3%。新能源零售70.0万辆左右,环比9.2%,同比增长31.5%,渗透率约37.8%。 根据乘联会数据,主要车企6月批发销量:比亚迪销量25.2万辆,同比+88.2%;一汽大众销量19.8万辆,同比-7.4%;吉利汽车销量13.8万辆,同比+8.9%;市场份额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 新势力方面,2023年8月:小鹏/理想/零跑/哪吒/问界的销量分别为13,690/34,914/14,190/12,103/5,018辆,分别同比+43%/+664%/+13%/-24%/-50%,分别环比+24%/+2%/-1%/+21%/+18%,年度累计同比-27%/+176%/-5%/-9%/-7%。 小鹏:1-8月,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0.5/0.6/0.7/0.7/0.8/0.8/1.1/1.4万辆,分别同比-60%/-3%/-55%/-21%/-26%/-44%/-4%/+43%,环比-54%/+15%/+17%/+1%/+6%/+15%/+28%/+24%。 理想:1-8月,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1.5/1.7/2.1/2.5/2.8/3.2/3.4/3.4万辆,分别同比+23%/+98%/+89%/+516%/+146%/+150%/+228%/664%,环比-29%/+10%/+25%/+23%/+10%/+15%/+5%/+2%。 零跑:1-8月,零跑的交付量分别为0.1/0.3/0.6/0.8/1.2/1.3/1.4/1.4万辆,分别同比-87%/-7%/-39%/-4%/+20%/+17%/+19%/+13%,环比-87%/+181%/+93%/+41%/+38%/+10%/+9%/-1%。 哪吒:1-8月,哪吒的交付量分别为0.6/1.0/1.0/1.1/1.3/1.2/1.0/1.2万辆,分别同比-45%/+42%/-16%/+26%/+18%/-8%/-28%/-24%,环比-23%/+67%/+0%/+10%/+18%/-7%/-17%/+21%。 问界:1-8月,问界的交付量分别为0.4/0.4/0.4/0.3/0.5/0.6/0.4/0.5万辆,分别同比+451%/+230%/+21%/-9%/+9%/-19%/-41%/-50%,环比-56%/-22%/+5%/-20%/+85%/+4%/-25%/+18%。 周度数据:08.21-08.27国内乘用车上牌45.7万辆,同比+0.25%,环比+11.8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6.6万辆,同比+38.05%,环比+11.18%。 根据乘联会数据,8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9万辆,同比去年8月同期增长13%,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6%。8月1-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5.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较上月同期增长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265.3万辆,同比增长2%。 8月第二周批发日均4.9万辆,同比去年8月同期增长6%,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0%。8月1-27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3.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较上月同期下降3%;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456.4万辆,同比增长6%。 根据交强险数据,08.21-08.27国内乘用车上牌45.7万辆,同比+0.25%,环比+11.8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6.6万辆,同比+38.05%,环比+11.18%。 分车企看,比亚迪汽车:52143辆,同比+32%,环比+7%;一汽大众:38413辆,同比-11%,环比+16%;长安汽车:28993辆,同比+22%,环比+3%;吉利汽车:27288辆,同比+16%,环比+10%;上汽大众:27277辆,同比持平,环比+14%;广汽乘用车:19780辆,同比+65%,环比+14%;广汽丰田:19135辆,同比-5%,环比+15%;一汽丰田:18540辆,同比-9%,环比+30%;特斯拉中国:17325辆,同比+43%,环比+23%;上汽通用:16870辆,同比-30%,环比+15%;奇瑞汽车:16298辆,同比+36%,环比+6%;长城汽车:15295辆,同比+9%,环比+13%;上汽通用五菱:15233辆,同比+18%,环比+5%;东风本田:14990辆,同比+2%,环比+7%;华晨宝马:14948辆,同比+5%,环比+17%。 新能源分品牌看,比亚迪:52143辆,同比+33%,环比+16%;特斯拉:17325辆,同比+42%,环比+23%;埃安:12833辆,同比+139%,环比+26%;五菱:7805辆,同比-12%,环比+7%;理想:7790辆,同比+637%,环比+21%;蔚来:5086辆,同比+82%,环比+40%;大众:5006辆,同比+0%,环比+53%;长安:4722辆,同比+21%,环比+39%;吉利几何:3575辆,同比+16%,环比+24%;小鹏:3302辆,同比+41%,环比+16%;零跑:3156辆,同比+61%,环比+21%;极氪:3090辆,同比+28%,环比+19%。 库存:8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9%,同比+2.2pct,环比-0.9pct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8中国汽车库存预警指数为56.9%,同比+2.2pct,环比-0.9pct,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7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0,环比+25.9%,同比+17.2%,库存水平在警戒线以上。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环比下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环比均上升 原材料价格指数: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2021年受能耗双控、2022年受地缘政治等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提升,2023年原材料价格有所下滑。 截至2023年8月25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4.39,环比2023年7月的43.82上升1.3%,同比2022年8月的46.44下降4.4%。 截至2023年8月25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16.44,环比2023年7月的119.28下降2.4%,同比2022年8月的123.57下降5.8%。 截至2023年8月20日,浮法平板玻璃的价格指数为2086.9,环比2023年7月的1915.6上升8.9%,同比2022年8月的1750.9上升19.2%。 截至2023年8月20日,铝锭A00的价格指数为18520,环比2023年7月的18344.3上升1%,同比2022年8月的18484.3上升0.2%。 截至2023年8月20日,锌锭的价格指数为20328.3,环比2023年7月的20427.1下降0.5%,同比2022年8月的25311.4下降19.7%。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8月25日,橡胶类、钢铁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4.4%/-5.8%,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3%/-2.4%;截至2023年8月20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9.2%/+0.2%/-19.7%,分别环比上月同期+8.9%/+1%/-0.5%。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环比下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环比均上升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截至2023年9月1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87,环比2023年8月的7.88微降,同比2022年9月的6.92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9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26,环比2023年7月的7.18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8月的6.90有所上升。 公司公告 本周(20230828-20230901),部分公司公告如下。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9月5日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