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观点:地产与债市往事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周观点:地产与债市往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摘要 地产与债市往事 本周地产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首套及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落地。从历史上10年国债收益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本周接连出台的地产支持政策带动债市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本周我们以史为鉴,回顾历史上不同的地产政策阶段,债券市场的表现情况。 今年三季度特别是最近两周有关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再度点燃市场对于地产行业复苏的预期,不过通过我们复盘2002年至2023年上半年地产与债市表现,可以看出,分析地产销售数据和债券收益率关系时,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收益率明显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而住房价格因素则与债券收益率未呈现明显规律。 当然,影响债市表现的因素很多,2002年以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基本面的重大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4万亿刺激政策、供给侧改革等,这里我们仅回顾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市表现的相关性可能比较片面,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地产销售数据能反映很多,不仅在供给端反映整个地产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也在销售端通过居民购房需求数据反映出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及其背后的国民经济景气度变化,因此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市场的这种强相关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上述的回顾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变化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因此跟踪地产销售增速变化对于指导债券市场左侧投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复盘 本周股市、地产、个税等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带动债市收益率明显上行。以周五收盘价计,1年期国债230016较前一周上行7BP至1.95%,1年期国开债230206较前一周下行0.5BP至2.045%;10年期国债230012较前一周上行5.75BP至2.625%,10年期国开债230210较前一周上行5.55BP至2.7275%。超长债方面,30年国债230009较前一周上行4.75BP至2.93%,20年国开债210220较前一周上行4.25BP至2.9625%。 周观察 1、北上广深均官宣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2、制造业环比三连升,非制造业保持扩张;3、多家银行再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 本周展望 综合来看,下周随着跨月的结束,8月降息对资金价格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9月政府债券发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在月初+降息影响凸显+降准预期的综合影响下,预计下周资金面仍会较本周边际转松,有望带动短债收益率出现一定回落。长端方面,近期落地政策的实操性明显增强,未来预计仍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政策出台后产生效果需要时间,预计短期内高频数据仍将延续弱势筑底的态势,因此长端方面基本延续上周观点,即预计长端收益率在短期内仍会延续休整态势。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 正文 01 地产与债市往事 1.1 每周一谈:地产与债市往事 本周地产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首套及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落地。从历史上10年债收益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本周接连出台的地产支持政策带动债市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本周我们以史为鉴,回顾历史上不同的地产政策阶段,债券市场的表现情况。 (1)2002年-2004年 我们选取“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0年”的数据起点2002年作为研究区间起点。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确规定包括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用地的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招拍挂”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把房地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商品销售面积维持高增速。2004年在房价快速上行的现实和预期下,虽然中央开始采取调控措施,但住房销售面积仍保持较快增速,四季度后才有所回落。这一阶段,10年国债收益率从3.20%的水平稳步上行,并在2004年下半年站上5%的历史高位水平。 (2)2005年-2007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的地产政策以调控为主。2005和2006年,政府先后出台了 “国八条”和“国六条”,从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和加大相关税收等方面全面加强市场调控。这一阶段房价仍持续走高,但是房产销售面积增速有所放缓,债券收益率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 (3)2007年下半年-2009年 这一阶段地产政策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2007年下半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发展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内房市和债市经历了政府下调房贷利率下限和首付比例救市带动市场反弹、金融危机进一步发酵拖累经济增速、“四万亿”政策出台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国务院下调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以及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等事件的影响而相应波动。 (4)2010年-2013年 这一阶段地产政策以强力刺激后的调控为主。2010年开始国务院逐步出台“国四条”、“国十一条”及“新国十条”,对房地产开始了严厉调控,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限购、限贷、限价”的时代,过热势头也得到了一定限制。这一阶段债券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的态势. (5)2014年-2016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虽然房价明显上涨,但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和债券收益率双双回落。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稳定增长压力较大。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实现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政策再次松动,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贷款需求和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放松了限购限贷,而加强了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棚改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安置优先。上述措施推动了房价进一步上涨,但是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却出现回落,债券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牛市。 (6)2016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地产行业逐步下行,期间虽经历疫情期间结构性供需紧张和基数偏低导致同比增速反弹的数字表象,但不改行业逐步下行本色。而债券市场则在经历了2017年的收益率回升后,也经历了2018年至今的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 今年三季度特别是最近两周有关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再度点燃市场对于地产行业复苏的预期。从上述历史回顾可以看出,分析地产销售数据和债券收益率关系时,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收益率明显具有相关性。 当然,影响债市表现的因素很多,2002年以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基本面的重大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4万亿刺激政策、供给侧改革等,这里我们仅回顾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市表现的相关性可能比较片面,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地产销售数据能反映很多,不仅在供给端反映整个地产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也在销售端通过居民购房需求数据反映出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及其背后的国民经济景气度变化,因此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市场的这种强相关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上述的回顾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变化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因此跟踪地产销售增速变化对于指导债券市场左侧投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 复盘 本周股市、地产、个税等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带动债市收益率明显上行。以周五收盘价计,1年期国债230016较前一周上行7BP至1.95%,1年期国开债230206较前一周下行0.5BP至2.045%;10年期国债230012较前一周上行5.75BP至2.625%,10年期国开债230210较前一周上行5.55BP至2.7275%。超长债方面,30年国债230009较前一周上行4.75BP至2.93%,20年国开债210220较前一周上行4.25BP至2.9625%。 1.3 周观察 1、北上广深均官宣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本周三(2023年8月30日)广州、深圳官宣“认房不认贷”,两天后的9月1日北京、上海也宣布执行这一政策措施。 9月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北京作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此次宣布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传递出了较大的信号意义。此次政策同时有利于释放“刚需盘”和“改善盘”的需求。对于在一线城市以外有房但是需要定居在一线城市的刚需人群和本地已经有房但是需要改善目前居住环境的本地人群而言,现在可以执行首套房房贷的政策,极大降低首付款,降低房贷的利率,提高购房者的购房能力,促进楼市回款。在‘金九银十’、年底销售旺季来临之际,通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政策调整,带动市场预期稳定,利于市场回暖,促进房地产企稳。未来几个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能否触底恢复对于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 2、制造业环比三连升,非制造业保持扩张:本周四(2023年8月31日)官方PMI数据公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制造业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结束5连降:8月新订单指数50.2%,较前值(49.5%)回升0.7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首次重回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46.7%,较前值(46.3%)上升0.4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趋势。综合来看,8月内外需同步改善,内需市场修复明显。从生产端看,生产指数进一步扩张:8月生产指数51.9%,较上月(50.2%)上升1.7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且升至近5个月高点。 非制造业仍位于景气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3.8%,较前值(51.2%)上升2.6个百分点。企业对建筑业发展保持乐观预期:8月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持续位于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5%,较前值(51.5%)回落1个百分点,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修复斜率有所放缓。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8%,保持较高运行水平,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3、多家银行再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本周五(2023年9月1日),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宣布下调部分中、长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 国有大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均已在官网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参考利率表,将中、长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据央广网消息,各家银行目前调整的基本都是整存整取利率,除了邮储银行外,幅度均为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55%,二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0个基点降至1.85%,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2.2%和2.25%。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民生银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整体来看,多家股份制银行定期存款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挂牌利率普遍分别下调10个基点、20个基点、25个基点、25个基点。 这是在今年6月8日之后,商业银行再度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是2022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第三次主动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此次下调存款利率基本也在市场预期之内,目前银行息差普遍承压,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缓解息差下行压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4 本周展望 资金方面,本周资金仍表现出一定的压力,与我们判断基本一致。周五跨月后资金价格出现回落,DR007加权价较前一日下行约45BP至1.8003%。上周我们建议若本周资金价格继续偏高,则短债收益率预计仍难以回落,可适当关注短债投资机会。我们认为下周资金价格将较本周边际转松,同时进入9月后交易降准的预期将有所升温。 经济与政策方面,本周政策特别是地产政策接连出台,引发市场对地产行业复苏的关注。不过,虽然债市收益率出现较明显的调整,但股市并未走出强劲走势,特别是以wind地产指数为例,本周四大幅下跌4.95%,而在周四晚间央行连续发布首套、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下调和存量贷款利率下调政策后,周五并未出现大跌后+政策支持所引发的明显反弹,而是仅收涨0.49%。由此可见,本周密集的地产政策并未超出股市预期。进入9月后,随着8月经济金融数据的落地,短期内难见明显复苏的高频数据也不支持收益率的进一步反弹,近期密集落地的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综合来看,下周随着跨月的结束,8月降息对资金价格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9月政府债券发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在月初+降息影响凸显+降准预期的综合影响下,预计下周资金面仍会较本周边际转松,有望带动短债收益率出现一定回落。长端方面,近期落地政策的实操性明显增强,未来预计仍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政策出台后产生效果需要时间,预计短期内高频数据仍将延续弱势筑底的态势,因此长端方面基本延续上周观点,即预计长端收益率在短期内仍会延续休整态势。 02 流动性周度跟踪 03 债券估值周度跟踪 04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市场出现超预期风险事件,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债券市场整体走势。 政策边际变化。市场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将影响市场整体情况,进而带来投资风险。 具体分析详见华福证券研究所2023年9月2日对外发布的《地产与债市往事—周观点20230902》 本报告分析师:李清荷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2080001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一般声明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该等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由其发布者负责,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之后可能会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仅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但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归“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李清荷 华福固收首席分析师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国盛证券研究所、西南证券研究所、某评级机构。 固收荷语 更及时、更深度、更有趣 期待您的关注!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摘要 地产与债市往事 本周地产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首套及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落地。从历史上10年国债收益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本周接连出台的地产支持政策带动债市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本周我们以史为鉴,回顾历史上不同的地产政策阶段,债券市场的表现情况。 今年三季度特别是最近两周有关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再度点燃市场对于地产行业复苏的预期,不过通过我们复盘2002年至2023年上半年地产与债市表现,可以看出,分析地产销售数据和债券收益率关系时,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收益率明显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而住房价格因素则与债券收益率未呈现明显规律。 当然,影响债市表现的因素很多,2002年以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基本面的重大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4万亿刺激政策、供给侧改革等,这里我们仅回顾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市表现的相关性可能比较片面,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地产销售数据能反映很多,不仅在供给端反映整个地产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也在销售端通过居民购房需求数据反映出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及其背后的国民经济景气度变化,因此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市场的这种强相关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上述的回顾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变化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因此跟踪地产销售增速变化对于指导债券市场左侧投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复盘 本周股市、地产、个税等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带动债市收益率明显上行。以周五收盘价计,1年期国债230016较前一周上行7BP至1.95%,1年期国开债230206较前一周下行0.5BP至2.045%;10年期国债230012较前一周上行5.75BP至2.625%,10年期国开债230210较前一周上行5.55BP至2.7275%。超长债方面,30年国债230009较前一周上行4.75BP至2.93%,20年国开债210220较前一周上行4.25BP至2.9625%。 周观察 1、北上广深均官宣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2、制造业环比三连升,非制造业保持扩张;3、多家银行再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 本周展望 综合来看,下周随着跨月的结束,8月降息对资金价格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9月政府债券发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在月初+降息影响凸显+降准预期的综合影响下,预计下周资金面仍会较本周边际转松,有望带动短债收益率出现一定回落。长端方面,近期落地政策的实操性明显增强,未来预计仍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政策出台后产生效果需要时间,预计短期内高频数据仍将延续弱势筑底的态势,因此长端方面基本延续上周观点,即预计长端收益率在短期内仍会延续休整态势。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 正文 01 地产与债市往事 1.1 每周一谈:地产与债市往事 本周地产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首套及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落地。从历史上10年债收益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本周接连出台的地产支持政策带动债市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本周我们以史为鉴,回顾历史上不同的地产政策阶段,债券市场的表现情况。 (1)2002年-2004年 我们选取“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0年”的数据起点2002年作为研究区间起点。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确规定包括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用地的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招拍挂”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把房地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商品销售面积维持高增速。2004年在房价快速上行的现实和预期下,虽然中央开始采取调控措施,但住房销售面积仍保持较快增速,四季度后才有所回落。这一阶段,10年国债收益率从3.20%的水平稳步上行,并在2004年下半年站上5%的历史高位水平。 (2)2005年-2007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的地产政策以调控为主。2005和2006年,政府先后出台了 “国八条”和“国六条”,从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和加大相关税收等方面全面加强市场调控。这一阶段房价仍持续走高,但是房产销售面积增速有所放缓,债券收益率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 (3)2007年下半年-2009年 这一阶段地产政策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2007年下半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发展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内房市和债市经历了政府下调房贷利率下限和首付比例救市带动市场反弹、金融危机进一步发酵拖累经济增速、“四万亿”政策出台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国务院下调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以及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等事件的影响而相应波动。 (4)2010年-2013年 这一阶段地产政策以强力刺激后的调控为主。2010年开始国务院逐步出台“国四条”、“国十一条”及“新国十条”,对房地产开始了严厉调控,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限购、限贷、限价”的时代,过热势头也得到了一定限制。这一阶段债券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的态势. (5)2014年-2016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虽然房价明显上涨,但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和债券收益率双双回落。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稳定增长压力较大。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实现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政策再次松动,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贷款需求和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放松了限购限贷,而加强了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棚改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安置优先。上述措施推动了房价进一步上涨,但是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却出现回落,债券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牛市。 (6)2016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地产行业逐步下行,期间虽经历疫情期间结构性供需紧张和基数偏低导致同比增速反弹的数字表象,但不改行业逐步下行本色。而债券市场则在经历了2017年的收益率回升后,也经历了2018年至今的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 今年三季度特别是最近两周有关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再度点燃市场对于地产行业复苏的预期。从上述历史回顾可以看出,分析地产销售数据和债券收益率关系时,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收益率明显具有相关性。 当然,影响债市表现的因素很多,2002年以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基本面的重大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4万亿刺激政策、供给侧改革等,这里我们仅回顾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市表现的相关性可能比较片面,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地产销售数据能反映很多,不仅在供给端反映整个地产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也在销售端通过居民购房需求数据反映出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及其背后的国民经济景气度变化,因此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债券市场的这种强相关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上述的回顾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变化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因此跟踪地产销售增速变化对于指导债券市场左侧投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 复盘 本周股市、地产、个税等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带动债市收益率明显上行。以周五收盘价计,1年期国债230016较前一周上行7BP至1.95%,1年期国开债230206较前一周下行0.5BP至2.045%;10年期国债230012较前一周上行5.75BP至2.625%,10年期国开债230210较前一周上行5.55BP至2.7275%。超长债方面,30年国债230009较前一周上行4.75BP至2.93%,20年国开债210220较前一周上行4.25BP至2.9625%。 1.3 周观察 1、北上广深均官宣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本周三(2023年8月30日)广州、深圳官宣“认房不认贷”,两天后的9月1日北京、上海也宣布执行这一政策措施。 9月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北京作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此次宣布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传递出了较大的信号意义。此次政策同时有利于释放“刚需盘”和“改善盘”的需求。对于在一线城市以外有房但是需要定居在一线城市的刚需人群和本地已经有房但是需要改善目前居住环境的本地人群而言,现在可以执行首套房房贷的政策,极大降低首付款,降低房贷的利率,提高购房者的购房能力,促进楼市回款。在‘金九银十’、年底销售旺季来临之际,通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政策调整,带动市场预期稳定,利于市场回暖,促进房地产企稳。未来几个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能否触底恢复对于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 2、制造业环比三连升,非制造业保持扩张:本周四(2023年8月31日)官方PMI数据公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制造业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结束5连降:8月新订单指数50.2%,较前值(49.5%)回升0.7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首次重回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46.7%,较前值(46.3%)上升0.4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趋势。综合来看,8月内外需同步改善,内需市场修复明显。从生产端看,生产指数进一步扩张:8月生产指数51.9%,较上月(50.2%)上升1.7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且升至近5个月高点。 非制造业仍位于景气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3.8%,较前值(51.2%)上升2.6个百分点。企业对建筑业发展保持乐观预期:8月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持续位于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5%,较前值(51.5%)回落1个百分点,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修复斜率有所放缓。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8%,保持较高运行水平,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3、多家银行再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本周五(2023年9月1日),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宣布下调部分中、长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 国有大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均已在官网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参考利率表,将中、长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据央广网消息,各家银行目前调整的基本都是整存整取利率,除了邮储银行外,幅度均为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55%,二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0个基点降至1.85%,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2.2%和2.25%。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民生银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整体来看,多家股份制银行定期存款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挂牌利率普遍分别下调10个基点、20个基点、25个基点、25个基点。 这是在今年6月8日之后,商业银行再度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是2022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第三次主动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此次下调存款利率基本也在市场预期之内,目前银行息差普遍承压,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缓解息差下行压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4 本周展望 资金方面,本周资金仍表现出一定的压力,与我们判断基本一致。周五跨月后资金价格出现回落,DR007加权价较前一日下行约45BP至1.8003%。上周我们建议若本周资金价格继续偏高,则短债收益率预计仍难以回落,可适当关注短债投资机会。我们认为下周资金价格将较本周边际转松,同时进入9月后交易降准的预期将有所升温。 经济与政策方面,本周政策特别是地产政策接连出台,引发市场对地产行业复苏的关注。不过,虽然债市收益率出现较明显的调整,但股市并未走出强劲走势,特别是以wind地产指数为例,本周四大幅下跌4.95%,而在周四晚间央行连续发布首套、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下调和存量贷款利率下调政策后,周五并未出现大跌后+政策支持所引发的明显反弹,而是仅收涨0.49%。由此可见,本周密集的地产政策并未超出股市预期。进入9月后,随着8月经济金融数据的落地,短期内难见明显复苏的高频数据也不支持收益率的进一步反弹,近期密集落地的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综合来看,下周随着跨月的结束,8月降息对资金价格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9月政府债券发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在月初+降息影响凸显+降准预期的综合影响下,预计下周资金面仍会较本周边际转松,有望带动短债收益率出现一定回落。长端方面,近期落地政策的实操性明显增强,未来预计仍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政策出台后产生效果需要时间,预计短期内高频数据仍将延续弱势筑底的态势,因此长端方面基本延续上周观点,即预计长端收益率在短期内仍会延续休整态势。 02 流动性周度跟踪 03 债券估值周度跟踪 04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市场出现超预期风险事件,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债券市场整体走势。 政策边际变化。市场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将影响市场整体情况,进而带来投资风险。 具体分析详见华福证券研究所2023年9月2日对外发布的《地产与债市往事—周观点20230902》 本报告分析师:李清荷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2080001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一般声明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该等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由其发布者负责,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之后可能会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仅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但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归“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李清荷 华福固收首席分析师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国盛证券研究所、西南证券研究所、某评级机构。 固收荷语 更及时、更深度、更有趣 期待您的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