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财政继续发力——2023年7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财政继续发力——2023年7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作者:微信公众号【梁中华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财政继续发力——2023年7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收入进度快于去年同期。2023年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64.1%,仍高于2022年、2020年同期水平。如果剔除留抵退税的影响,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反映经济还在慢慢复苏,但是内生动力有待提升。分税种看,消费税收入增速持续回升,企业所得税收入降幅收窄,证券印花税增速回落。 支出进度平稳,增速降幅收窄。2023年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3%,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55.1%,与2021年以来的同期水平大体相当。从单月看,今年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0.8%,相比6月的-2.5%降幅有所收窄。结构上仍以保民生为主,稳增长还需广义财政发力,接下来专项债发行或将提速。 短期稳增长压力仍存,政策或更加积极。随着近期降息的推进,我们预计,在稳健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多积极的政策值得期待。例如,财政积极支持基建投资,大中型城市房地产政策的优化调整,地方债务化解方案的出台等。 1 剔除留抵退税:收入降幅收窄 收入进度快于去年同期。2023年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34亿元,同比增长11.5%,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64.1%,仍高于2022年、2020年同期水平。 从单月情况看,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为1.9%,如果剔除留抵退税的影响,这一增速为-4.8%,相比6月的-10.2%降幅明显收窄。这反映了经济还在慢慢复苏,但是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消费税增速持续回升。从单月情况看,7月税收收入增速达到4.5%。如果剔除留抵退税的影响,今年7月税收收入增速-3.8%,相比6月增速-9%降幅有所收窄,主要受增值税的带动。分税种看,近两个月消费税收入增速持续回升。此外,企业所得税收入降幅有所收窄。 证券印花税增速回落。1-7月印花税2679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280亿元,同比增速-30.7%,且7月单月同比增速同为-30.7%。 2 狭义支出:进度平稳,兜牢民生 支出进度较为平稳。2023年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623亿元,同比增长3.3%,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55.1%,与2021年以来的同期水平大体相当。从单月看,今年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0.8%,相比6月的-2.5%降幅有所收窄。 狭义支出以保民生为主。今年1-7月,交通运输、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速分别为-6.8%、-3.5%、-1.9%、2.6%,7月当月增速也相对偏低,拉动基建仍需广义财政发力。相比之下,社保就业、教育增速分别为7.3%、4.7%,并且7月当月增速也有所回升。保民生仍然是狭义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 3 专项债发行:或将提速 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收窄。2023年1-7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596亿元,同比下降14.3%,收入进度36.6%,高于去年同期。从单月看,7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6%,降幅虽然有所收窄,但是仍受房地产市场疲软的拖累。此外,2023年1-7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147亿元,同比下降23.3%。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房地产政策更加积极。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表示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接下来,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或将陆续推出,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专项债的发行或将提速。2023年1-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约2.5万亿元,发行进度约68.4%。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7月27日,财政部表示,目前新增专项债券中用作项目资本金的约有2000亿元,且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其中近一半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短期稳增长压力仍存,政策或更加积极。随着近期降息的推进,我们预计,在稳健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多积极的政策值得期待。例如,财政积极支持基建投资,大中型城市房地产政策的优化调整,地方债务化解方案的出台等。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五一”消费: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国企改革重点:有何变化?——国企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到底怎么样?(海通宏观 梁中华) 印尼经济:投资的机会在哪里?——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四(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房地产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出口的结构:还有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经济复苏如何?海外风险多大?——2023年二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重构”:利率的倒挂——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二(海通宏观 梁中华) 中国的核心通胀:压力多少?——2023年通胀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消费的“疤痕”:修复多少?——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二(海通总量 李林芷、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