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周报02期】聚焦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20230820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机器人产业周报02期】聚焦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20230820》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2023年展会最大亮点: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参展企业超过774家,是2022年参展企业130家的5.9倍,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累计成交269亿元,是2022年72亿元的2.7倍。新品数量从去年的30余款增加到了60款。本次展会有超过10家机器人厂商展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小米CyberOne、宇树科技H1、星动纪元Robot Era小星、帕西尼感知科技Tora、浙江大学悟空4.0、理工华汇人形机器人、达闼科技Cloud Ginger2.0、上海理工大学小贝4.0等。优必选、宇树,智元有望率先实现量产,在制造业、服务业场景落地。 国内主要的几款人形机器人关节硬件均为自研,自己生产或外协。1)优必选自研伺服驱动关节,扭矩4.5Nm~200Nm,转速3rpm~90rpm,电机自己生产,减速器委外生产;2)宇树H1: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均为自研自产,关节扭矩75~360Nm,自研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360 Nm,重量1.9KG。3)智元科技远征A1构建了一套自研的硬件系统,零部件国产化率80% 以上,自研核心关节电机 PowerFlow采用准直驱的方案,最大扭矩350 Nm,重量1.6KG,不需要传感器,通过电流直接做力矩控制,价格低。自研灵巧手 SkillHand,12个主动自由度。4)小米CyberDog 2搭载 12个小米自研CyberGear电机,实质是QDD关节模组,包含无框力矩电机+行星减速器+驱动器+编码器+CNC铝合金传动件及外壳,重317g,额定扭矩4Nm,最大扭矩12Nm,扭矩密度37.85Nm/Kg,力矩控制精度±0.2Nm@<3Nm,±0.4Nm@<8Nm,±5%@≤12Nm,0-90%峰值扭矩响应时间20ms,售价499元。 环境感知部分,均采用激光雷达+深度相机+软件算法方案,深度相机具体技术路径尚未确定。优必选搭载四目立体视觉1个+超声波传感器4个+RGBD相机2个+自研软件算法;宇树H1搭载2个英特尔酷睿 i7 1265U,配备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智元科技远征A1搭载RGBD相机+激光雷达+图像算法+大语言模型;追觅搭载深度相机+SLAM+ToF激光雷达+结构光等算法+AI大型语言模型;小米采用MI-Sense深度视觉模组+AI深度知觉算法+语义解析技术MiAI引擎。 融资动态:固高科技IPO上市,上市首日上涨525%,市值253亿元,PE(TTM)为475倍。帕西尼感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领投为盈富泰克,加轮方为光跃投资。SRT连续获得两轮共1.5亿元融资,其中C轮融资由金石投资领投,C+轮由神骐资本、灼星基金投资。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技术进步速度低于预期。 正文: 1. 产聚焦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聚焦十大应用场景+关键零部件。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以“机器人+”应用场景为规划进行展示,覆盖了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10个场景应用板块及核心零部件板块。 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参展企业超过774家,是2022年参展企业130家的5.9倍,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累计成交269亿元,是2022年72亿元的2.7倍。新品数量从去年的30余款增加到了60款。 2023年展会最大亮点: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本次展会有超过10家机器人厂商展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小米CyberOne、宇树科技H1、星动纪元Robot Era小星、帕西尼感知科技Tora、浙江大学悟空4.0、理工华汇人形机器人、达闼科技Cloud Ginger2.0、上海理工大学小贝4.0。 在展会上,宇树发布了其第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预计2023Q4量产,售价预计为几十万人民币。H1整身拥有19个自由度,其中腿部共有10个自由度,腰部有1个自由度,手臂总共有8个自由度,行走速度大于 1.5m/s,潜在运动能力>5m/s。续航方面,H1人形机器人搭载15Ah电池,最大电压67.2V,可满足连续1小时的运动续航标准。搭载 2 个英特尔酷睿 i7 1265U,配备 3D 激光雷达+ 深度相机,可选配灵巧手,公司正在自研灵巧手。H1关节单元中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均为宇树自研自产。 1)宇树自研扭矩密度更高的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360 Nm,重量1.9KG。应用在H1人形机器人的两个膝关节上,峰值扭矩达到360Nm,髋关节电机扭矩则为220Nm,踝关节为45Nm,手臂关节则为75Nm。 2)H1人形机器人搭载3D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可以实现自主避障和定位导航功能。 在展会期间,智元科技发布了远征A1。智元机器人构建了一套自研的硬件系统,包括关节电机、灵巧手等,零部件国产化率在80%以上: 1)自研核心关节电机 PowerFlow,采用了准直驱的方案,功率高、不需要传感器(可以用电机电流判断力矩),通过电流直接做力矩控制,价格低。为了增加功率密度,远征 A1 的关节模组还集成了液冷循环散热系统。搭配上自研的一体化矢量驱动控制器,整个关节的峰值扭矩可以达到 350Nm。由于水冷散热的加持,它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峰值扭距输出,重量仅为 1.6 公斤。 2)自研灵巧手 SkillHand,12个主动自由度、5个被动自由度,所有驱动都是内置的。指尖安装传感器。其中,视觉传感器可以分辨操作物的颜色、材质。基于各种算法的数据融合,可以做到近似的触觉压力传感器效果。由于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末端的视觉闭环,整机的电机精度需求得以降低。 3)EI-Brain 的具身智脑框架:在框架中,机器人系统被分为不同层级,包括部署在云端的超脑,部署在端侧的大脑、小脑以及脑干,分别对应机器人任务不同级别的技能,包括技能级、指令级、伺服级等。具体来说,大脑负责跟我们人类一样进行抽象思考、多级推理,小脑负责运动控制方面的一些指令生成,脑干负责电机控制、伺服等硬件底层任务。 算法方面,智元定义了一系列 Meta skill,在语言操作库范围限定的有限泛化的场景内,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的推理决策,然后完成端到端的任务编排。在运动控制算法方面,使用的非线性的 NMPC,以及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基于各种 learning (比如强化学习)的方法,也正在搭建一个用于离线轨迹优化的动作库平台。 本次展会,小米推出第二代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面向开发者和数码爱好者,售价为12999元。CyberDog搭载 12 个 小米自研的CyberGear 微电机,使得CyberDog在基础运动能力上得到了大幅优化,可以实现前后跳、作揖等10种小型犬的运动。采用 AI 自研平衡动态算法、AI 多模态融合感知决策系统,奔跑速度 1.6m/s,配合小巧的UWB遥控器,CyberDog 2还能实现自由控制。在智能交互方面, CyberDog 2使用了NX芯片和双协处理器,具备高达21T的算力,支持复杂的智能交互。搭配激光、深感、视觉、听觉、超声波、触摸等多维度的19个传感器,CyberDog 2能更准确地感知环境。 CyberDog 2支持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情绪识别等功能,实现了更人性化的交互。 CyberGear本质上是QDD关节模组,也就是准直驱关节模组, 包含了无框力矩电机+行星减速器+驱动器+编码器+CNC铝合金传动件及外壳,同时在软件端也提供相应单关节模组的上位机调试软件(HMI)。并不是单纯的电机或者减速器。CyberGear微电机重317g,额定扭矩4Nm,最大扭矩12Nm,扭矩密度37.85Nm/Kg,力矩控制精度±0.2Nm@<3Nm,±0.4Nm@<8Nm,±5%@≤12Nm,0-90%峰值扭矩响应时间20ms。 CyberGear售价为499元,市场上纯电机(不包含电控、减速器)单个价格2000元,适合用来做一些简单机器人的DIY,例如小型机器狗或者轻载机械臂。 总结从几款主要的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的核心硬件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关节产业链成熟,零部件高度标准化,模块化;人形机器人关节目前处于零散化,非标化的状态。工业机器人采用伺服电机(传动+传感)+电气柜(模块化驱动器+控制器)的设计架构,零部件高度标准化、模块化。人形机器人采用一体化关节(传动+传感+集成驱动器)+控制器的设计架构,概念本身高度模块化,但实际上一体化关节的设计却存在严重的零散化、非标化问题。 1) 硬件关节方案:多采用伺服电机(无刷直流力矩电机)+旋转执行器的方案,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均被采用。领先厂商的关节主要自主设计,或自己生产或委外加工。展会也出现专业做一体化关节的厂商,包括:钧和伺服、高擎机电、钛虎机器人、长空御风、小象鸿业、之江实验室等。 2) 灵巧手:同样的,部分领先厂商的灵巧手为自主设计,专业提供灵巧手的厂商包括因时机器人、忆海原识、费斯托等。 3) 视觉传感器:从本次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来看,感知部分大多数采用激光雷达+3D视觉的方案,视觉模块部分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双目结构光、TOF等均有被使用。本次参展的视觉厂商有:舜宇光学、奥比中光、梅卡曼德,均为国内领先的3D视觉厂商。特别地, 4) 六维力矩传感器:在力传感器的部分,多数厂商采用IMU+力传感器的方式,六维力矩传感器主要用于脚踝、手腕、灵巧手。 2. 产业动态 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筑基”工程,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支持,最高3000万元。支持建设机器人产品中公共平台,对公共平台建设单位,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补贴,最高3000万元。金融信贷方面,对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业务,给予1%的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补贴期限最高1年;对符合条件的关键机器人设备等融资租赁项目,按照不超过5%的费率予以支持,企业年度补贴额最高1000万元。(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我科学家成功打造通用类脑人工智能研发基础设施。8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打造全脉冲神经网络类脑认知智能引擎“智脉”,并将其全面开源开放。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据悉,“智脉”是一个基于类脑脉冲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与脑模拟计算平台。它以多尺度生物可塑性原理为基础,支持全脉冲神经网络建模,具备脑启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脑功能和结构模拟能力。(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中科大利用飞秒激光复合材料造出微机械关节。8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吴东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飞秒激光二合一写入多材料的加工策略,并由此制造出由温敏水凝胶和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微机械关节,随后开发出具有多种变形模式的多关节人形微机械。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这些微结构在微纳光学、微传感器和微机器系统等领域应用广阔。这些银纳米颗粒具有很强的光热转换效应,使多关节微机械的模态切换表现出超短响应时间和超低驱动功率的优异特性。(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LionsBot发布全球首创“零触碰”清洁机器人。新加坡的LionsBot近期发布了三种创新产品--R3 Vac、R3 Scrub Pro及MagicTag。这家公司表示,这三款新产品将“为自动化清洁行业带来革命”。其中,R3 Vac和R3 Scrub Pro是针对专业清洁的吸尘和擦洗机器人,而MagicTag功能则使这两种LionsBots能实现“无触碰”操作,使用起来十分简便。(数据来源:维科网机器人) 海柔创新发布新产品HaiPick System 3。8月16日,海柔创新发布标准化系统产品解决方案HaiPick System 3。HaiPick System 3 由勾取式ACR(Automated Case-handling Mobile Robot)、极速潜伏式顶升机器人K50、配套的工作站和货架料箱、HaiQ智慧仓储管理平台等软硬件组成,具备高密度、多设备高效协同、高柔性的优势。其中勾取式ACR,应用了海柔独家首创的勾取式货叉取放货技术,有效实现存储密度、取放货效率的大幅提升。(数据来源:维科网机器人) 3. 一级市场融资动态 4.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海外需求及政策;技术发展低于预期。
摘要: 2023年展会最大亮点: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参展企业超过774家,是2022年参展企业130家的5.9倍,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累计成交269亿元,是2022年72亿元的2.7倍。新品数量从去年的30余款增加到了60款。本次展会有超过10家机器人厂商展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小米CyberOne、宇树科技H1、星动纪元Robot Era小星、帕西尼感知科技Tora、浙江大学悟空4.0、理工华汇人形机器人、达闼科技Cloud Ginger2.0、上海理工大学小贝4.0等。优必选、宇树,智元有望率先实现量产,在制造业、服务业场景落地。 国内主要的几款人形机器人关节硬件均为自研,自己生产或外协。1)优必选自研伺服驱动关节,扭矩4.5Nm~200Nm,转速3rpm~90rpm,电机自己生产,减速器委外生产;2)宇树H1: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均为自研自产,关节扭矩75~360Nm,自研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360 Nm,重量1.9KG。3)智元科技远征A1构建了一套自研的硬件系统,零部件国产化率80% 以上,自研核心关节电机 PowerFlow采用准直驱的方案,最大扭矩350 Nm,重量1.6KG,不需要传感器,通过电流直接做力矩控制,价格低。自研灵巧手 SkillHand,12个主动自由度。4)小米CyberDog 2搭载 12个小米自研CyberGear电机,实质是QDD关节模组,包含无框力矩电机+行星减速器+驱动器+编码器+CNC铝合金传动件及外壳,重317g,额定扭矩4Nm,最大扭矩12Nm,扭矩密度37.85Nm/Kg,力矩控制精度±0.2Nm@<3Nm,±0.4Nm@<8Nm,±5%@≤12Nm,0-90%峰值扭矩响应时间20ms,售价499元。 环境感知部分,均采用激光雷达+深度相机+软件算法方案,深度相机具体技术路径尚未确定。优必选搭载四目立体视觉1个+超声波传感器4个+RGBD相机2个+自研软件算法;宇树H1搭载2个英特尔酷睿 i7 1265U,配备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智元科技远征A1搭载RGBD相机+激光雷达+图像算法+大语言模型;追觅搭载深度相机+SLAM+ToF激光雷达+结构光等算法+AI大型语言模型;小米采用MI-Sense深度视觉模组+AI深度知觉算法+语义解析技术MiAI引擎。 融资动态:固高科技IPO上市,上市首日上涨525%,市值253亿元,PE(TTM)为475倍。帕西尼感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领投为盈富泰克,加轮方为光跃投资。SRT连续获得两轮共1.5亿元融资,其中C轮融资由金石投资领投,C+轮由神骐资本、灼星基金投资。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技术进步速度低于预期。 正文: 1. 产聚焦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聚焦十大应用场景+关键零部件。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以“机器人+”应用场景为规划进行展示,覆盖了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10个场景应用板块及核心零部件板块。 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参展企业超过774家,是2022年参展企业130家的5.9倍,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累计成交269亿元,是2022年72亿元的2.7倍。新品数量从去年的30余款增加到了60款。 2023年展会最大亮点: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本次展会有超过10家机器人厂商展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小米CyberOne、宇树科技H1、星动纪元Robot Era小星、帕西尼感知科技Tora、浙江大学悟空4.0、理工华汇人形机器人、达闼科技Cloud Ginger2.0、上海理工大学小贝4.0。 在展会上,宇树发布了其第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预计2023Q4量产,售价预计为几十万人民币。H1整身拥有19个自由度,其中腿部共有10个自由度,腰部有1个自由度,手臂总共有8个自由度,行走速度大于 1.5m/s,潜在运动能力>5m/s。续航方面,H1人形机器人搭载15Ah电池,最大电压67.2V,可满足连续1小时的运动续航标准。搭载 2 个英特尔酷睿 i7 1265U,配备 3D 激光雷达+ 深度相机,可选配灵巧手,公司正在自研灵巧手。H1关节单元中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均为宇树自研自产。 1)宇树自研扭矩密度更高的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360 Nm,重量1.9KG。应用在H1人形机器人的两个膝关节上,峰值扭矩达到360Nm,髋关节电机扭矩则为220Nm,踝关节为45Nm,手臂关节则为75Nm。 2)H1人形机器人搭载3D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可以实现自主避障和定位导航功能。 在展会期间,智元科技发布了远征A1。智元机器人构建了一套自研的硬件系统,包括关节电机、灵巧手等,零部件国产化率在80%以上: 1)自研核心关节电机 PowerFlow,采用了准直驱的方案,功率高、不需要传感器(可以用电机电流判断力矩),通过电流直接做力矩控制,价格低。为了增加功率密度,远征 A1 的关节模组还集成了液冷循环散热系统。搭配上自研的一体化矢量驱动控制器,整个关节的峰值扭矩可以达到 350Nm。由于水冷散热的加持,它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峰值扭距输出,重量仅为 1.6 公斤。 2)自研灵巧手 SkillHand,12个主动自由度、5个被动自由度,所有驱动都是内置的。指尖安装传感器。其中,视觉传感器可以分辨操作物的颜色、材质。基于各种算法的数据融合,可以做到近似的触觉压力传感器效果。由于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末端的视觉闭环,整机的电机精度需求得以降低。 3)EI-Brain 的具身智脑框架:在框架中,机器人系统被分为不同层级,包括部署在云端的超脑,部署在端侧的大脑、小脑以及脑干,分别对应机器人任务不同级别的技能,包括技能级、指令级、伺服级等。具体来说,大脑负责跟我们人类一样进行抽象思考、多级推理,小脑负责运动控制方面的一些指令生成,脑干负责电机控制、伺服等硬件底层任务。 算法方面,智元定义了一系列 Meta skill,在语言操作库范围限定的有限泛化的场景内,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的推理决策,然后完成端到端的任务编排。在运动控制算法方面,使用的非线性的 NMPC,以及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基于各种 learning (比如强化学习)的方法,也正在搭建一个用于离线轨迹优化的动作库平台。 本次展会,小米推出第二代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面向开发者和数码爱好者,售价为12999元。CyberDog搭载 12 个 小米自研的CyberGear 微电机,使得CyberDog在基础运动能力上得到了大幅优化,可以实现前后跳、作揖等10种小型犬的运动。采用 AI 自研平衡动态算法、AI 多模态融合感知决策系统,奔跑速度 1.6m/s,配合小巧的UWB遥控器,CyberDog 2还能实现自由控制。在智能交互方面, CyberDog 2使用了NX芯片和双协处理器,具备高达21T的算力,支持复杂的智能交互。搭配激光、深感、视觉、听觉、超声波、触摸等多维度的19个传感器,CyberDog 2能更准确地感知环境。 CyberDog 2支持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情绪识别等功能,实现了更人性化的交互。 CyberGear本质上是QDD关节模组,也就是准直驱关节模组, 包含了无框力矩电机+行星减速器+驱动器+编码器+CNC铝合金传动件及外壳,同时在软件端也提供相应单关节模组的上位机调试软件(HMI)。并不是单纯的电机或者减速器。CyberGear微电机重317g,额定扭矩4Nm,最大扭矩12Nm,扭矩密度37.85Nm/Kg,力矩控制精度±0.2Nm@<3Nm,±0.4Nm@<8Nm,±5%@≤12Nm,0-90%峰值扭矩响应时间20ms。 CyberGear售价为499元,市场上纯电机(不包含电控、减速器)单个价格2000元,适合用来做一些简单机器人的DIY,例如小型机器狗或者轻载机械臂。 总结从几款主要的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的核心硬件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关节产业链成熟,零部件高度标准化,模块化;人形机器人关节目前处于零散化,非标化的状态。工业机器人采用伺服电机(传动+传感)+电气柜(模块化驱动器+控制器)的设计架构,零部件高度标准化、模块化。人形机器人采用一体化关节(传动+传感+集成驱动器)+控制器的设计架构,概念本身高度模块化,但实际上一体化关节的设计却存在严重的零散化、非标化问题。 1) 硬件关节方案:多采用伺服电机(无刷直流力矩电机)+旋转执行器的方案,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均被采用。领先厂商的关节主要自主设计,或自己生产或委外加工。展会也出现专业做一体化关节的厂商,包括:钧和伺服、高擎机电、钛虎机器人、长空御风、小象鸿业、之江实验室等。 2) 灵巧手:同样的,部分领先厂商的灵巧手为自主设计,专业提供灵巧手的厂商包括因时机器人、忆海原识、费斯托等。 3) 视觉传感器:从本次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来看,感知部分大多数采用激光雷达+3D视觉的方案,视觉模块部分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双目结构光、TOF等均有被使用。本次参展的视觉厂商有:舜宇光学、奥比中光、梅卡曼德,均为国内领先的3D视觉厂商。特别地, 4) 六维力矩传感器:在力传感器的部分,多数厂商采用IMU+力传感器的方式,六维力矩传感器主要用于脚踝、手腕、灵巧手。 2. 产业动态 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筑基”工程,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支持,最高3000万元。支持建设机器人产品中公共平台,对公共平台建设单位,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补贴,最高3000万元。金融信贷方面,对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业务,给予1%的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补贴期限最高1年;对符合条件的关键机器人设备等融资租赁项目,按照不超过5%的费率予以支持,企业年度补贴额最高1000万元。(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我科学家成功打造通用类脑人工智能研发基础设施。8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打造全脉冲神经网络类脑认知智能引擎“智脉”,并将其全面开源开放。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据悉,“智脉”是一个基于类脑脉冲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与脑模拟计算平台。它以多尺度生物可塑性原理为基础,支持全脉冲神经网络建模,具备脑启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脑功能和结构模拟能力。(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中科大利用飞秒激光复合材料造出微机械关节。8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吴东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飞秒激光二合一写入多材料的加工策略,并由此制造出由温敏水凝胶和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微机械关节,随后开发出具有多种变形模式的多关节人形微机械。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这些微结构在微纳光学、微传感器和微机器系统等领域应用广阔。这些银纳米颗粒具有很强的光热转换效应,使多关节微机械的模态切换表现出超短响应时间和超低驱动功率的优异特性。(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LionsBot发布全球首创“零触碰”清洁机器人。新加坡的LionsBot近期发布了三种创新产品--R3 Vac、R3 Scrub Pro及MagicTag。这家公司表示,这三款新产品将“为自动化清洁行业带来革命”。其中,R3 Vac和R3 Scrub Pro是针对专业清洁的吸尘和擦洗机器人,而MagicTag功能则使这两种LionsBots能实现“无触碰”操作,使用起来十分简便。(数据来源:维科网机器人) 海柔创新发布新产品HaiPick System 3。8月16日,海柔创新发布标准化系统产品解决方案HaiPick System 3。HaiPick System 3 由勾取式ACR(Automated Case-handling Mobile Robot)、极速潜伏式顶升机器人K50、配套的工作站和货架料箱、HaiQ智慧仓储管理平台等软硬件组成,具备高密度、多设备高效协同、高柔性的优势。其中勾取式ACR,应用了海柔独家首创的勾取式货叉取放货技术,有效实现存储密度、取放货效率的大幅提升。(数据来源:维科网机器人) 3. 一级市场融资动态 4.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海外需求及政策;技术发展低于预期。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