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韩其成]周观点:进一步推动中特估建设,推动央企资产注入力度_第315期周报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韩其成]周观点:进一步推动中特估建设,推动央企资产注入力度_第315期周报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作者:微信公众号【乐建其成】/ 发布时间:2023-08-2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韩其成]周观点:进一步推动中特估建设,推动央企资产注入力度_第315期周报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导读 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看好9月新疆机会关注新疆交建,央企推荐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一带一路资产注入预期推荐中材国际/北方国际/中钢国际/中工国际等。 摘要 1、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1)会议要求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2)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3)要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4)8月15日央行超预期把公开市场逆回购及MLF利率分别调降10bp、15bp。 2、证监会将进一步推动中特估建设,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力度。8月18日证监会称将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1)一是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动方案。二是强化分红导向,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增长性和可预期性。三是修订股份回购制度规则,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开展股份回购。四是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五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六是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2)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将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渠道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一带一路下半年催化剂将密集落地。(1)8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8月22-24日将在南非举办2023年金砖峰会,将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等。(3)8月16日至20日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吸引了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相关代表、线上线下3万余家参展商参会。(4)下一阶段9月G20、香港一带一路峰会、自贸区十周年,新疆发展,第三届一带一路十周年峰会。 4、稳增长国改将催化中特估新高,一带一路新疆为首/资产注入为基。(1)央企推荐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一带一路(资产注入)推荐中材国际/北方国际/中工国际/中钢国际等,地方基建推荐上海建工/设计总院/华设集团等、关注新疆交建等,地产推荐中国建筑/鸿路钢构等。(2)估值低:2017年第一届峰会PE中材国际最高25倍目前12倍,中钢国际最高37倍目前17倍,北方国际最高44倍目前18倍。(3)PB中国中铁0.73(中国中车1.2)/中国交建0.72(招商公路1)/中国铁建0.59(京沪高铁1.4)/中国建筑0.65(招商蛇口1.2)/中国中冶0.84倍,到融资PB1.25倍最大需约80%空间。(4)2014年一带一路PE中国中铁最高39倍目前5.2倍,中国铁建最高23倍目前4.5倍,中国交建最高20倍目前8.2倍。 5、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基建投资低于预期等。 目录 正文 01 盈利预测表 02 资产注入预期 2.1.政策背景: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将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渠道注入上市公司 6月1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会议要求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把握新定位、扛起新使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证监会从资本市场监管角度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做优做强提出期望和建议。 6月2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建立更多的创新联合体,加大重点技术布局和全链条融合创新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全链条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7月13日至14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国资央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要切实用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主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咬定实现“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不动摇,加快打造高端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引领带动行业发展,增强市场信心。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坚持眼睛向内、管理挖潜,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扭亏治亏力度,持续提升经营创现能力。要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7月18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要求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1)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2)要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促进国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企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 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8月18日证监会表示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将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渠道注入上市公司。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顺应市场需求,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一是适当提高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支持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二是优化完善“小额快速”等审核机制,延长发股类重组财务资料有效期,进一步提高重组市场效率。三是出台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购买资产的相关规则,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方式。四是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将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渠道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2.资产注入预期:背靠实力雄厚央企大平台,上市公司参与业务整合空间大 背靠实力雄厚央企大平台,上市公司参与业务整合空间大。北方国际大股东北方工业是我国军贸事业开拓者领先者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团队。中工国际为国机集团工程承包板块现存唯一上市公司。中钢集团划转入宝武集团,成为宝武系旗下公司。新疆交建大股东新疆交投为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平台。中国海诚大股东中轻集团为国内轻工行业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大型创新型企业集团。 中国交建、中钢国际近期分别进行资产重组。中国交建将下属三家设计院拆分至祁连山,中钢国际随中钢集团划入中国宝武。央国企资产重组后,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03 重点公司推荐 3.1. 2023年7月29日《中国中铁:2023H1地产签约额增67%,国企改革/股权激励迎催化》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 1.45/1.65/1.86元增15/14/13%,维持目标价14.32元,对应2023年10倍PE。 中国中铁2023H1新签增5%,Q2新签同比基本持平。(1)中国中铁2023H1新签1.27万亿增5%,两年复合增速11%。2023Q1新签6674亿同比增加10%,2023Q2新签6064亿同比增加0.03%。(2)2023H1新签分业务:工程建造新签9292亿(占比73%)增43%,新兴业务新签1259亿(占比10%)下降41%,资产运营新签780亿(占比6%)下降66%,金融物贸新签414亿(占比3%)增17%,房地产开发新签361亿(占比3%)增67%。(3)2023H1新签境内订单1.19万亿(占比93%)增5%,新签境外订单844亿(占比7%)增6%。 中国中铁2023H1房地产签约金额增67%,排名升至第17名。(1)中国中铁房地产业务2023H1新增签约销售额361亿,同增67%,新增签约销售面积232万平方米,同增55%。(2)2023H1开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竣工面积220万平方米同增40%。(3)2023H1新增房地产土地储备2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6%。其中Q2新增土储15.2万平米,同比下降48.7%,降幅环比Q1收窄8.3个百分点。(4)根据中指数据,中国中铁权益销售额排名由2022H1的49名升至2023H1的17名。(5)政治局稳增长超预期,财政基建政策下半年将陆续落地发力。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国中铁矿产资源有望重估,国企改革/股权激励提升成长确定性。(1)中国中铁是一带一路代表性项目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要承包商。(2) 2022中铁资源净利51亿(2023预估55亿),对应2023PE紫金矿业14洛阳钼业12.8倍。(3)中国中铁2023PE5.3倍(最高均14倍/2015年最高40倍)PB0.73倍,2014年最高涨近十倍。(4)过去十年净利复合增15.6%(最低增2%最高增38%),股权激励要求2022-2024年扣非净利CAGR≥12%,扣非加权ROE分别不低于10.5%/11%/11.5%。(5)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3.2.2023年8月16日《中国交建:一带一路峰会催化在即,稳增长/中特估/国企改革共振》 中国交建2023上半年新签增11%,Q2新签增16%超预期。(1)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1.34/1.48/1.63元增速13%/11%/10%,维持目标价18.04元,对应2023年13.5倍PE。(2)中国交建2023H1新签8867亿增11%,两年复合增速14%。2023Q1新签4578亿增6%,2023Q2新签4289亿增16%。(3)2023H1新签分业务:基建建设新签7893亿(占比89%)增12%,其中城市建设新签3878亿增8%,道路桥梁建设新签2059亿增15%。(4)2023H1新签境内订单7455亿(占比84%)增9%,新签境外订单1412亿(占比16%)增22%。 疫后高速公路资产盈利将反转,股权激励/资产重组/再融资催化价值重估。(1)截至2022年底,公司特许经营权类进入运营期项目33个,累计投资金额2166亿,全年运营收入71亿,净亏损19.5亿。疫后人流物流限制放开高速公路运营改善,运营资产盈利有望反转。(2)股权激励考核2023-25年(以2021年为基数)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8/8.5/9%,加权平均ROE不低于7.7/7.9/8.2%。(3)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优先股,募资不超300亿,6月2日公告获国资委批复,6月30日股东大会批准。(4)8月4日公告分拆所属子公司重组上市进展,香港联交所已确认公司可进行本次分拆。 一带一路海外订单和毛利率修复业绩将超预期,且估值弹性大。(1)2014-15年行情中国交建上涨598%,2017年第一次峰会上涨31%,2019年第二次峰会上涨41%。(2)过去最高海外订单占比31%,2023H1海外订单占比16%。过去最高海外业务毛利率14.6%,2022年为10%。一带一路催化国际工程疫后反转,海外订单和毛利率有望双升。(3)7月24日政治局会议要求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峰会催化:9月G20、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自贸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十周年峰会。 政治局会议稳增长基调力度好于市场预期,财政基建等稳增长政策下半年将陆续落地发力。(1)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求下半年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2)8月15日央行开展2040亿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1年期MLF操作,利率分别下调10和15个基点。 3.3. 2023年7月27日《中国铁建:2023H1地产销售额增40%,PB0.58建筑央企最低》 中国铁建2023H1新签增2%,Q2新签下降5%因投资运营类项目下降。(1)中国铁建2023H1新签1.36万亿增2%,两年复合增速14%。2023Q1新签5396亿同比增加16%,2023Q2新签8194亿同比下降5%。(2)2023H1新签分业务:工程承包新签9609亿(占比71%)增29%,投资运营新签1373亿(占比10%)下降54%,绿色环保新签699亿(占比5%)下降17%,房地产开发新签537亿(占比4%)增39%,物资物流新签938亿(占比7%)下降21%。(3)2023H1新签境内订单1.28万亿增4%,新签境外订单827亿下降23%。 中国铁建2023H1房地产签约销售额增40%,排名升至第16名。(1)中国铁建房地产业务2023H1新增签约销售额534亿,同增40%,新增签约销售面积329万平方米,同增20%。(2)2023H1开工面积4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竣工面积206万平方同比下降35%。(3)2023H1新增房地产土储方面,权益规划总建筑面积新增1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4)根据中指数据中国铁建权益销售额排名由2022H1的24名升至2023H1的16名。 中国铁建估值建筑央企最低,政策催化及运营商转型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1)中国铁建2023PE4.5倍(过去最高PE平均20倍/2015年最高24倍),PB0.58倍(八大建筑央企平均0.80倍最高1.1倍)。(2)政治局地产政策会降低房建业务应收款计提减值比例和概率,提升PB估值和ROE。国改考核一利五率,也将改善建筑工程业务的现金流。(3)形成“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模式,向投资建设运营商转型升级。(4)2023H1海外订单占比6%,历史最高占15%。2022海外业务毛利率7.7%,历史最高13%。 政治局稳增长超预期,财政基建政策下半年将陆续落地发力。(1)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2)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3)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4)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 2.21/2.44/2.71元增12/11/11%。维持目标价18.3元,对应2023年8倍PE。 3.4. 2023年8月17日《中国建筑:单7月新签增31%,地产销售额增38%均环比加速》 中国建筑2023年1-7月新签增13%,单7月增31%环比提升28pct。(1)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1.34/1.46/1.59元增10/9/8%。维持目标价8.16元,对应2023年6.1倍PE。(2)中国建筑2023年1-7月新签2.45万亿元增13%环比提升1.3pct,单7月新签1930亿增31%环比提升28pct。(2)2023年1-7月新签分行业:建筑业2.18万亿(+11%),其中房建新签1.57万亿增12%(占建筑业务72%),基建新签5969亿增8%(占建筑业务27%)。(3)2023年1-7月境内新签订单2.12万亿增11%,境外新签620亿增7%。 2023年1-7月地产合约销售额增30%,单7月增38%环比提升54pct。(1)中国建筑房地产业务1-7月合约销售额2690亿同增30%,单7月278亿增38%环比提升54pct。合约销售面积1091万㎡同增35%。(2)1-7月开工面积16315万㎡同增5%,竣工面积9279万㎡同比下降3%。(3)1-7月新增房地产土地储备394万㎡,同比下降52%。(4)根据中指数据,中海地产1-7月权益销售额1805亿元同增22%,同期排名由第4升至第2。 中国建筑行业全球最高信用评级,PE4.4倍(万保招金平均PE10倍)。(1)中国建筑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打造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商业模式。(2)标普/穆迪/惠誉对公司的评级A/A2/A为行业全球最高信用评级,旗下中海地产是绿档企业,负债水平保持在行业最低区间,2022年北上广深新增货值占比48%。(3)2023PE4.4倍(万保招金平均PE10倍)、PB0.66倍低于万保招金平均PB0.86倍。 政治局稳增长超预期,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1)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2)住建部召开企业座谈会指出稳住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根支柱,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3)8月4日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央行指出要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3.5. 2023年5月4日《中国中冶:深耕一带一路国家,新购铜矿持续开拓矿产资源业务》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0.57/0.65/0.73元增15%/13%/12%,中特估催化价值重估,上调目标价至7元,对应2023年12倍PE。 2023Q1净利增26%符合预期,单3月新签订单增19%。(1)2023Q1营收1445亿增22%(2022Q1-Q4增25/9/10/29%),归母净利34亿增26%(2022Q1-Q4增25/14/-29/58%)。(2)2023Q1新签3258亿增2%,单3月新签1313亿增19%。新签分业务:房建1533亿下降12%,交通及基建502亿增18%,冶金工程362亿下降21%,其他工程645亿增64%。 2022年资源开发营收增33%,收购锡亚迪克项目铜金属量328万吨。(1)2022年资源开发营收89亿(+33%),毛利率36.4%(-6.3pct)。其中镍钴矿营收48亿增21%,净利13亿下降16%;铜金矿营收15亿增13%;铅锌矿营收8亿增52%,归属中方净利2.8亿增38%。(2)完成锡亚迪克铜矿3个采矿权的收购,估算铜金属量327.87万吨。(3)洛阳中硅销售收入18亿增104%,净利4.2亿增269%,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2.9亿增164%。 战略定位新兴产业领跑者,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1)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2)公司按照“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在生态环保与文旅工程、新能源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国家市场,成功签订合同金额达40.2亿元的越南和发榕橘钢铁二期炼铁、炼钢、烧结和原料场等项目,擦亮“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 3.6. 2023年3月29日《中国化学:净利增17%符合预期,己二腈业绩将逐步体现》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3-24年EPS1.08/1.26元增22/16%,预测25年EPS1.46元增16%。国改催化上调目标价13.7元,对应23年12.7倍PE。 22年净利增17%符合预期,扣非净利增44%。(1)营业总收入1584亿增15%(单季度Q1-4增41/27/33/-20%),归母净利润54亿增17%(单季度Q1-4增20/50/11/-2%),扣非净利润50亿增44%。(2)毛利率9.34%(-0.15pct),加权平均ROE10.71%(-0.50pct)。(4)经营净现金流15亿(-33%),资产负债率70%(-0.47pct),应收账款250亿(+15%)。 22年新签2969亿增10%,实业62亿增27%。(1)新签2969亿增10%,其中境内2590亿增18%(占87%);在手订单2905亿增3%,保障倍数1.8。(2)新签分业务看,化学工程2115亿增13%(占71%),基础设施606亿增7%(占20%),环境治理78亿降25%(占3%),实业62亿增27%(占2%);绿色化工新材料合同额超过700亿。(3) 23年1-2月新签707亿降8%。 俄罗斯千亿大单项目有序推进,己二腈和己二胺装置开车生产。(1)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公司签订的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FEED+EPC项目936亿有序推进,22年底待履行643亿。(2)22年9月26日以4.81元/股价格授予5996万股限制性股票,要求2023-25年扣非加权ROE不低于9.05/9.15/9.25%,扣非净利复合增速(以2021年为基数)不低于15%。(3)3月1日投资者互动近期天辰齐翔丙烯腈装置满负荷运行,己二腈和己二胺装置开车生产,随着负荷率的逐步提升,业绩效应会逐步体现。 3.7. 2023年5月18日《中国电建:2022年新签增29%,一带一路建设龙头》 维持增持。业绩低于预期,下调预测2023-2024年EPS0.79/0.95元(原0.86/ 1.04元)增速20%/19%,预测2025年EPS1.12元增18%。风光运营装机低于预期,下调目标价至11.4元,对应2023年14倍PE。 2022年净利增16%低于预期,ROE提升2.1个百分点。(1)2023Q1营收1333亿增0.7%,2022年营收5726亿增1%(Q1-Q4增6/6/-4/-2%),2023Q1归母净利润30亿增9%,2022年归母净利114亿增16%(Q1-Q4增5/34/17/ 8%)。(2)2022年经营现金流308亿增45%,加权ROE9.95%(+2.10pct)。 2023Q1新签3224亿增30%,2022年新签1万亿增29%。(1)2023Q1新签能源电力1571亿增207%(占49%)。2022年新签能源电力4529亿增89%(占45%),其中光伏1936亿增410%,风电1455亿增68%,抽蓄243亿增20%,十成抽蓄、九成电建行业领军地位稳固。(2)2022年新增风电、光伏、水电装机1.36GW、1.27GW、0.37GW。已控股并网装机风电7.64GW,光伏2.72GW,水电6.86GW,风光水清洁能源合计17.2GW占84.5%。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绿色砂石资源储量85.7亿吨国内最大。(1)公司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2022年新签海外订单1923亿增17%(占比19%),2023Q1新签海外订单545亿增13%(占比17%),历史最高海外订单占比47%。(2)绿色砂石资源储量85.7亿吨,设计年产能4.7亿吨,成为国内储量最大的绿色砂石供应商。(3)以6.44元/股非公开发行20.8亿股普通股,将于2023年7月14日解禁,解禁数量占总股本12%。 3.8. 2023年5月7日《华设集团:AIRoad提升方案设计效率7-8倍,PE9倍AI主题估值最低》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5年EPS1.15/1.30/1.46元增15/13/12%。板块估值上移,上调目标价至16.7元,对应2023年14.5倍PE。 在交通和城市建设领域提供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1)公司在交通和城市建设领域提供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定位以规划设计为入口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平台。(2)集中优势资源,以创新产业研究院为主要载体,以“数字化”“智慧化”“绿色低碳”等为重点方向,打造公司发展第二增长曲线。(3)2022年数字智慧业务营收3.65亿占6.28%,其中数字设计、数字建造、智慧交通设计及软件产品销售2.43亿元,同增38.77%。 江苏狄诺尼近4年CARG达80.97%,产品AIRoad初步能够提升方案设计效率7-8倍。(1)控股子公司江苏狄诺尼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AIRoad建快速方案设计系统,基于AIGC模型进行训练,初步形成了交通市政设计领域的AI内容生成能力;目前在路线和立交设计中得到应用,初步能够提升方案设计效率7-8倍,提升整体工作的综合效率20-30%。(2)2022年实现营收5,410万元,同比增长159%,近4年CARG达80.97%。 PE9倍AI主题估值最低,拟发行可转债/股权激励发展动力足。(1)2023年PE9倍/华建集团23倍,AI主题昆仑万维57倍/盛天网络37倍。(2)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4亿用于华设创新中心项目和补流,2023年4月19日获上交所审议通过。(3)2022年1月20日以3.61元/股授予股权激励,考核2022-23年归母净利增速(以19-21年均值为基数)不低于10/22%。 3.9. 2023年5月5日《设计总院:形成 AI 模型训练强大算力,PE 估值仅华建集团一半》 维持增持。2023Q1业绩符合预期,维持预测2023-25年EPS1.14/1.33/1.53元增20/17/15%。考虑到公司建筑设计业务长期受益于AI降本增效,板块估值上移,上调目标价至18.3元,对应2023年16.2倍PE。 2023Q1净利增11%符合预期,计提减值同比下降50%。(1)2023Q1营收6.8亿增29%(2022年单季Q1-4增17/-8/21/41%),归母净利1.24亿增11%(2022年单季Q1-4增12/-5/15/45%)。(2)加权ROE3.87%(+0.08pct),计提减值0.13亿(-50%),应收账款10.7亿(+8%)。(3)2022年全年新签合同40亿增2%,2022年期末在手订单76亿增15%,保障倍数2.7。 持续推进数字设计院建设,形成可支撑AI模型训练的强大算力。(1)持续推进数字设计院建设,一手抓数字化对主业的数字赋能,一手抓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拓展创新,提质增效显著。(2)据2023年4月4日投资者互动,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工程领域知识图谱建设,持续推进智慧商务平台建设,现已建成企业私有云平台,形成可支撑大型工程计算、三维模型渲染、AI模型训练的强大算力,除满足自用外,可对外承接计算业务。 2023PE11.4倍仅华建集团一半,打通建设与运维产业链。(1)2023PE11.4倍华建集团21.4倍。(2)打通以设计为中心“工程投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以检测为中心“工程健康监测+诊断+设计+修复”建设与运维产业链。(3)2022年4月26日以5.98元/股授予股权激励考核2022-24年归母净利(以2020年为基数)复合增速不低于8.2%,扣非ROE不低于13.74%。 3.10. 2023年8月2日《中材国际:2023H1境外订单增205%,一带一路转型产品运维》 中材国际2023H1新签增68%,其中境外新签增205%。(1)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1.08/1.24/1.43元增30/15/15%。维持目标价22.06元,对应2023年21倍PE。(2)中材国际2023H1新签406亿同增68%,其中Q1新签226亿同增103%,2023Q2新签189亿同增40%。(3)2023H1新签分业务:工程服务296亿(占比73%)同增103%,运维服务新签63亿(占比16%)同增10%,其中矿山运维新签38亿同增8%、水泥运维新签13亿同增83%,装备制造新签39亿(占比10%)同增19%。(4)2023H1新签境内订单190亿(占比47%)增11%,新签境外订单216亿(占比53%)增205%。 中材国际由工程成功升级到产品运维,有更大成长空间和业绩持续性。(1)2022年毛利占比运维服务32%、装备制造17%,合计49%超过工程服务占比44%。(2)水泥生产线运维需求将持续扩大,装备在存量改造中有望成为新增长极。水泥备品备件及运维服务市场约400-450亿,公司份额约6%。国内水泥石灰石和骨料矿第三方工程运维市场约250亿,公司份额约21%。水泥装备全球市场约350-400亿,公司份额约13%。(3)公司将提升工程业务装备自给率,提升运维服务市占率,业绩持续性将得到更大增强。 中材国际有序推进并购资产的整合融合完善产业结构,股权激励增强业绩确定性。(1)有序推进整合融合,完成合肥院、智慧工业、博宇机电51%股权收购,持续深化南京凯盛、北京凯盛、中材矿山的管理融合。(2)公司运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为全产业链赋能,取得较好成绩。(3)2023年3月以5.7元/股授予限制性股票(人均24万股),考核2022-2024年净利复合增速(以2020年为基数)不低于15.5%,ROE不低于14.9/15.4/16.2%。 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精心办好第三届峰会,一带一路催化在即。(1)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2023年1-6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高于整体7.7pct,占34.3%同比提升2.4pct。2023年1-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发送货物93.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和30%。 3.11. 2023年8月1日《北方国际:Q2新签增142%超预期,一带一路/国改重组弹性大》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0.89/1.09/1.30元增40%/22%/20%,一带一路催化订单加速,上调目标价至24元,对应2023年27倍PE。 北方国际2023H1新签增81%,Q2新签增142%超预期。(1)北方国际2023H1新签20.3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两年复合增速达555%。2023Q1新签2.3亿美元同比下降39%,2023Q2新签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2)2023Q2新签重大项目:南苏丹原油输送管道项目12.0亿美元、孟加拉酒店项目2.9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13万吨钢轨供货项目1.8亿美元。 北方国际是集团民品国际化主力军,2022年大股东利润7.7倍于上市公司。(1)大股东北方工业集团直接持股北方国际43.11%,通过全资子公司北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股12.51%,合计55.62%。(2)北方工业2022年国际工程业务营收占比4.81%,石油业务占比69.51%,矿产业务占比16.96%。(3)北方国际2022年归母净利润6.4亿,北方工业归母净利48.7亿是北方国际的7.7倍。北方国际是集团旗下民品国际化主力军。 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由国际工程承包转型电力投建营。(1)北方国际是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先后在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区建设并投资重大工程,公司持续推进由国际工程承包向投建营一体化及市场一体化运作转型。(2)投资是公司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公司未来仍将积极探索投资机会,重点方向包括进一步推动国际工程的转型升级,在国际工程领域开发优势资源占有型且风险可控的特许经营项等。 3.12. 2023年8月3日《中钢国际:2023H1海外新签增96%,国改重组弹性大协同性强》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0.57/0.67/0.76元增18%/16%/14%。一带一路持续催化,上调目标价至14.7元,对应2023年25.8倍PE。 中钢国际2023H1海外新签增96%,归母净利增30%。(1)2023H1新签93.7亿同比下降8%,其中国内新签38.9亿同降48%,海外新签54.8亿同增96%。新签分季度,2023Q1新签40.6亿同降10%,2023Q2新签53.1亿同降7%。(2)根据2023H1业绩快报,公司营业收入106.3亿同增39%,归母净利润3.4亿增30%。加权ROE为5.15%,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 中钢集团划入中国宝武完成工商登记,中钢国际为宝武国际化提供协同。(1)6月30日公告中钢集团整体划转入中国宝武集团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中国宝武合计持有中钢国际54.49%股份。(2)中国宝武旗下宝钢工程业务领域包括全流程钢铁工程技术等,在多项工程技术领域已达国内一流水平。(3)中钢国际作为冶金工程技术服务商,以国际化经营和低碳冶金工程技术优势为中国宝武国际化战略、低碳战略落地提供业务协同。 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精心办好第三届峰会,股权激励提升业绩确定性和弹性。(1)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股权激励考核23-25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以21年为基数)不低于12.5%,加权ROE不低于12.0/12.3/12.6%,经营净现金流占营收比例不低于5%。 3.13. 2023年8月2日《中工国际:2023H1扣非净利预增36-48%,一带一路/国改重组弹性大》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0.37/0.46/0.56元增36%/27%/21%。经营业绩持续提升,上调目标价至17.5元,对应2023年48倍PE。 2023H1归母净利预增4.5-16.6%,扣非净利预增36-48%。(1)2023H1预计营收50.4-55.4亿同增0-10%,归母净利2.6-2.9亿同增4.5-16.6%,扣非净利3.4-3.7亿同增36-48%。(2)2023H1折算后新签约103亿同降26%,境外10.52亿美元同降30%,国内27.03亿同降32%,其中工程承包/咨询设计/装备制造4.38/12.1/9.15亿同比-75/-15/13%,工程投资与运营1.4亿。 中工国际为国机集团工程承包板块唯一上市公司。(1)国机集团为中工国际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62.86%,其余股东持股占比均未超过1%。(2)国机集团2022年工程承包营收占比22.34%,贸易服务占比50%,装备制造占比20.69%。(3)中工国际为国机集团工程承包板块现存唯一上市公司,2019年向国机集团购买了中国中元(包括北起院)100%股权。(4)国机集团旗下工程承包板块还包括CMEC(2021年8月从港股私有化退市,2020/2019年归母净利11.9/21.8亿元)、中机建设、中国联合工程等。 聚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民生类项目,加大市场开发力度。(1)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和渠道资源,境外设立分支机构70余家,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公司将聚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民生类项目,紧盯油气、新能源、医疗等重点业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3.14. 2023年4月2日《安徽建工:22年净利增26%超预期,新签订单增75%》 维持增持。业绩超预期,新签订单高速增长,上调预测2023-24年EPS至0.96/1.13元(原0.92/1.11)增20/18%,预测2025年EPS1.32元增17%。上调目标价至8.3元,对应2023年8.6倍。 22年净利增26%超预期,Q4单季度增98%,ROE11.76%提升1.35pct。(1)营收801亿增12%(单季度Q1-4增3/9/12/21%),归母净利14亿增26%(单季度Q1-4增7/8/6/98%)。(2)毛利率11.67%(+0.49pct),加权ROE11.76%(+1.35pct),计提减值11亿(去年9亿)。(3)经营净现金流-7.8亿(去年-55亿),资产负债率84.58%(+0.07pct),应收账款362亿(+30%)。 22年新签1327亿高增75%,订单保障倍数2.3。(1)工程施工业务新签1327亿增75%,其中基建工程830亿增85%(占63%),房建工程489亿增58%(占37%)。(2)基建工程分业务看,路桥工程415亿增200%(占31%)/市政工程349亿增47%(占26%)/水利工程60亿降11%(占5%)/港航工程6亿增22%(占0.5%)。(3)期末在手订单1411亿,保障倍数2.3。 业务结构由“单一施工”为主转型为“投资、施工、运营”并举。(1)房地产营收76亿(+6%),毛利10亿(-32%),毛利率13.52%(-7.57pct),签约销售面积54万平米(-43%),销售金额46亿(-34%),新增土储381亩(-9%),期末土储251亩(147%)。(2)控股运营水电站7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4.61万KW,权益装机容量18.81万KW,年设计发电量约10亿KWH,已全部建成发电。(3)已建成并投产装配式运营基地6个,在建1个。 04 宏观行业图表 4.1. 宏观经济财政货币(专项债新增/投向、利率/货币、社融、工业增加值/出口/社零、财政收支) 4.2. 地产(月销售/投资/施工/竣工/开工、周土地成交/销售、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海地产拿地/销售) 4.3. 基建(基建投资、电力/交通投资、PMI、新开工计划投资、水泥/螺纹钢、央企月度/季度订单) 4.4. 新能源(光伏/风电投资/装机、硅料/组件价格、新能源车销量、镍价) 4.5. 一带一路(海外工程新签/营业额、央企和国际工程公司海外新签/毛利) 0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基建投资低于预期等。 近期相关报告: (1)[国君建筑韩其成]中国建筑:单7月新签增31%,地产销售额增38%均环比加速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2)[国君建筑韩其成]中国交建58%空间:一带一路峰会催化在即,稳增长/中特估/国企改革共振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3)[韩其成]周观点:中特估一带一路回调是增持机会,资产注入弹性最大_第314期周报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4)[韩其成]86页PPT:十倍股规律解析(商业模式特质与股价节奏)暨中特估一带一路选股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5)[韩其成]60页深度:复盘中特估/一带一路行情规律,下半年将创新高增持正当时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6)[国君建筑韩其成]中钢国际:2023H1海外新签增96%,国改重组弹性大协同性强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7)[国君建筑韩其成]中材国际59%空间:2023H1境外订单增205%,一带一路转型产品运维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8)[国君建筑韩其成]中工国际:2023H1扣非净利预增36-48%,一带一路/国改重组弹性大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9)[国君建筑韩其成]北方国际:Q2新签增142%超预期,一带一路/国改重组弹性大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10)[国君建筑韩其成]中国建筑:2023H1地产销售增30%中海升至第一,受益房地产政策优化_国君建筑韩其成/郭浩然/陈剑鑫 成员介绍 韩其成: 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获11次新财富最佳) 从业17年,上海财经大学国民经济(投资)学硕士,2005年加入国泰君安先任银行/石化/策略研究助理,曾兼任建材/建筑两个首席,作为首席同时多次获得新财富建材第一和建筑第二(累积11次新财富最佳),8次水晶球最佳分析师、5次金牛最佳分析师、两次II最佳分析师。2011年国泰君安证券全公司最佳员工。2016年至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 郭浩然: 建筑行业资深分析师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建筑工程和成本管理实业背景,具备建筑光伏等建筑领域低碳技术的研究经验。 陈剑鑫: 建筑工程行业高级分析师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2023年加入国泰君安证券,具备建筑+新能源、消费等研究经验,擅长建筑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 郑重声明 国泰君安证券建筑研究员韩其成未创建任何形式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荐股群或实时行情分析群或演播活动,请广大投资者朋友们知悉。研究观点仅通过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报告对外发布,此外可参见公众号是“乐建其成”。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乐建其成)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建筑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韩其成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6030004。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