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访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3关口了!这一波贬值何时止跌?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金·访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3关口了!这一波贬值何时止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度快速贬值、相继跌破“7.2”和“7.3”两大重要关口,从而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本轮人民币贬值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这一波汇率贬值何时可以止跌?日前,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接受《金融投资报》专访,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 问 7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一波快速贬值,已经跌破了7.3关口,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您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的贬值? 答 本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快速贬值,确实经历了一波三折。从汇率走势上看,7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均快速走弱,创2022年11月以来新低,接连贬破7.2、7.3关口。分阶段来看: 7月1日至7月14日,美联储紧缩预期缓和下,美元走弱,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升值1.6%、1.5%。 7月15日至7月23日,国内二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贬值0.6%、0.4%,一度跌破7.2关口。 7月24日至7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振市场信心,美元升值无扰人民币走强,在岸、离岸人民币均小幅反弹0.6%。 8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快速回调1.6%、1.8%,离岸一度贬破7.3关口。 可以看到,7月以来,美元的大起大落再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明显扰动;近期美元的强势对人民币汇率压制显著,但前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市场情绪的提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缓和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不过,近期随着市场信心边际回落,人民币贬值压力再度显现。 除美元外,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等其他货币也在走弱;无论是BIS还是SDR货币篮子,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升值趋势也均出现了边际放缓。8月4日以来,相较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人民币汇率普遍走弱,其中,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和加元汇率分别下跌1.4%、1.6%、1.4%和0.8%;从加权汇率指数来看,兑BIS和SDR两类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分别贬值0.1%和0.3%。 问 在您看来,本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贬值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受到了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驱动。 在外因方面,首先,美元的快速走强是人民币近期贬值的外部因素。本轮美元走强的主因是美债供应冲击下,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7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季度再融资计划中显示,三季度预计发债规模大幅增加到10070亿美元,明显超出5月初预计的7330亿美元,期限结构也集中在10年、30年期的长端债券。8月10日,30年期美债发行遇冷,竞标倍数较降至2.42,新券收益率溢价也几近被抹平,实际发行利率4.19%,高出市场预期1.5bp。8月以来,在供给冲击下10Y、30Y美债利率分别上行43bp、39bp至4.19%、4.29%,这些都对美元形成支撑;同时,美债发行对一级交易商的抽水,也使得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有所收紧。 此外,日本收益率曲线控制调整后,日央行重启购债后日债利率的回落,也是美元走强的重要原因。7月28日,日本调整YCC区间后,日央行两次启用无限期固定利率购债限制日债收益率的上行,累计购入日债4.5万亿日元。日元流动性增加的同时,日债利率松动、叠加美债利率上行;截至8月14日,美日利差走阔16bp,美元兑日元升值3.1%,也助推了美元的升值。 从内因来看, 国内提振经济政策从发力到经济见底一般是有一定时滞的。今年一二月份,曾经有一波外资的流入,但近期,在国内产需疲软、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的背景下,引发外资再度流出,8月以来,资金通过北向资金与南向资金渠道合计净流出710.2亿元,这加速了人民币的贬值。 从经济运行看,8月以来,经济修复的斜率仍较为平缓。公开数据显示,8月11日发布的7月社融数据受信贷拖累、低于市场预期,8月15日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再度影响了市场信心。 此外,再叠加地产、中美摩擦等事件性冲击,市场情绪较之前有所回落。 问 您认为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将如何?这一波快速下跌何时能够企稳? 答 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是相对可控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忧。从中期来看,政策加码下的经济基本面未来走向,才是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 从短期来看,美元汇率或有支撑,对人民币的压制仍然存在。美元汇率或将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扰动: 第一,通胀粘性的差异或使美欧货币政策走向收敛。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增加美国通胀的粘性,延迟美联储降息的时点;而欧元区去通胀或将有所加速。 第二,经济基本面的分化也是美元的重要支撑。从修复的压力和持续性来看,美强欧弱的格局或也对美元构成了利好。 第三,海外投资者在债务上限危机、多元配置的影响下,购债需求难有显著改善,美债需求依赖内部消化,在这一背景下,美债供给对美债利率与美元或有“脉冲式”的冲击。 在国内,近期央行的信心注入,与外汇市场上企业、银行结汇意愿等变化,或将缓和人民币贬值速度。 从企业行为来看,前期贸易顺差下,美元资金在企业、居民部门积累,形成“二级储备”,或减轻贬值的自我强化,成为人民币贬值的“缓冲垫”;2022年8月至今,我国涉外收付款与结售汇的差额大幅增加1102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向央行的结汇意愿也在边际走强,这反映在7月份“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减少的58亿美元数据上。企业、银行结汇意愿的变化,或有助于减少贸易环节漏出,形成对人民币的支撑。 此外,央行逆周期因子、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政策调控工具,也有助于稳定市场的信心。 从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国内政策加码下经济基本面的未来走向,将是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看到,7月以来,稳增长的政策不断加码,修复企业信心信号持续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更是上升为顶层规划。7月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一把手”多次会见各行业企业负责人,提振企业信心。机制设计上,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融资空间。 8月,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共同提出了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企信贷支持等政策。近期,中央和地方的促消费政策频频出台,有助于内需的企稳与扩大。 所以,我们结合内外因素看,未来,随着有关降息政策的落地,后续政策不断加码下经济的表现,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 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为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以该等信息取代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本栏目力求信息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度快速贬值、相继跌破“7.2”和“7.3”两大重要关口,从而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本轮人民币贬值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这一波汇率贬值何时可以止跌?日前,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接受《金融投资报》专访,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 问 7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一波快速贬值,已经跌破了7.3关口,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您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的贬值? 答 本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快速贬值,确实经历了一波三折。从汇率走势上看,7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均快速走弱,创2022年11月以来新低,接连贬破7.2、7.3关口。分阶段来看: 7月1日至7月14日,美联储紧缩预期缓和下,美元走弱,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升值1.6%、1.5%。 7月15日至7月23日,国内二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贬值0.6%、0.4%,一度跌破7.2关口。 7月24日至7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振市场信心,美元升值无扰人民币走强,在岸、离岸人民币均小幅反弹0.6%。 8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快速回调1.6%、1.8%,离岸一度贬破7.3关口。 可以看到,7月以来,美元的大起大落再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明显扰动;近期美元的强势对人民币汇率压制显著,但前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市场情绪的提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缓和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不过,近期随着市场信心边际回落,人民币贬值压力再度显现。 除美元外,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等其他货币也在走弱;无论是BIS还是SDR货币篮子,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升值趋势也均出现了边际放缓。8月4日以来,相较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人民币汇率普遍走弱,其中,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和加元汇率分别下跌1.4%、1.6%、1.4%和0.8%;从加权汇率指数来看,兑BIS和SDR两类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分别贬值0.1%和0.3%。 问 在您看来,本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贬值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受到了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驱动。 在外因方面,首先,美元的快速走强是人民币近期贬值的外部因素。本轮美元走强的主因是美债供应冲击下,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7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季度再融资计划中显示,三季度预计发债规模大幅增加到10070亿美元,明显超出5月初预计的7330亿美元,期限结构也集中在10年、30年期的长端债券。8月10日,30年期美债发行遇冷,竞标倍数较降至2.42,新券收益率溢价也几近被抹平,实际发行利率4.19%,高出市场预期1.5bp。8月以来,在供给冲击下10Y、30Y美债利率分别上行43bp、39bp至4.19%、4.29%,这些都对美元形成支撑;同时,美债发行对一级交易商的抽水,也使得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有所收紧。 此外,日本收益率曲线控制调整后,日央行重启购债后日债利率的回落,也是美元走强的重要原因。7月28日,日本调整YCC区间后,日央行两次启用无限期固定利率购债限制日债收益率的上行,累计购入日债4.5万亿日元。日元流动性增加的同时,日债利率松动、叠加美债利率上行;截至8月14日,美日利差走阔16bp,美元兑日元升值3.1%,也助推了美元的升值。 从内因来看, 国内提振经济政策从发力到经济见底一般是有一定时滞的。今年一二月份,曾经有一波外资的流入,但近期,在国内产需疲软、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的背景下,引发外资再度流出,8月以来,资金通过北向资金与南向资金渠道合计净流出710.2亿元,这加速了人民币的贬值。 从经济运行看,8月以来,经济修复的斜率仍较为平缓。公开数据显示,8月11日发布的7月社融数据受信贷拖累、低于市场预期,8月15日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再度影响了市场信心。 此外,再叠加地产、中美摩擦等事件性冲击,市场情绪较之前有所回落。 问 您认为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将如何?这一波快速下跌何时能够企稳? 答 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是相对可控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忧。从中期来看,政策加码下的经济基本面未来走向,才是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 从短期来看,美元汇率或有支撑,对人民币的压制仍然存在。美元汇率或将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扰动: 第一,通胀粘性的差异或使美欧货币政策走向收敛。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增加美国通胀的粘性,延迟美联储降息的时点;而欧元区去通胀或将有所加速。 第二,经济基本面的分化也是美元的重要支撑。从修复的压力和持续性来看,美强欧弱的格局或也对美元构成了利好。 第三,海外投资者在债务上限危机、多元配置的影响下,购债需求难有显著改善,美债需求依赖内部消化,在这一背景下,美债供给对美债利率与美元或有“脉冲式”的冲击。 在国内,近期央行的信心注入,与外汇市场上企业、银行结汇意愿等变化,或将缓和人民币贬值速度。 从企业行为来看,前期贸易顺差下,美元资金在企业、居民部门积累,形成“二级储备”,或减轻贬值的自我强化,成为人民币贬值的“缓冲垫”;2022年8月至今,我国涉外收付款与结售汇的差额大幅增加1102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向央行的结汇意愿也在边际走强,这反映在7月份“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减少的58亿美元数据上。企业、银行结汇意愿的变化,或有助于减少贸易环节漏出,形成对人民币的支撑。 此外,央行逆周期因子、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政策调控工具,也有助于稳定市场的信心。 从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国内政策加码下经济基本面的未来走向,将是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看到,7月以来,稳增长的政策不断加码,修复企业信心信号持续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更是上升为顶层规划。7月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一把手”多次会见各行业企业负责人,提振企业信心。机制设计上,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融资空间。 8月,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共同提出了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企信贷支持等政策。近期,中央和地方的促消费政策频频出台,有助于内需的企稳与扩大。 所以,我们结合内外因素看,未来,随着有关降息政策的落地,后续政策不断加码下经济的表现,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 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为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以该等信息取代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本栏目力求信息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