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7月经济数据点评】静待政策落地生效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7月经济数据点评】静待政策落地生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消费同比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调。静待地产行业预期改善。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收窄,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在半年度抢工、赶工等因素的影响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往往较6月下降,同样情形也发生在2019、2021及2022年。 从行业情况看,一方面,7月中游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加值的拖累仍然存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弱势,或与当期基建投资不旺盛有所关联;另一方面,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影响下,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行明显,叠加7月采掘、原材料PPI同比、环比增速均有改善,7月相关企业营收状况有望改善。 7月社零增速继续下探。当月增速方面,7月社零同比增长2.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月社零整体增速较6月下降0.6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社零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下降0.06%,增速较6月再度转负,这一增速较去年同期水平明显偏低。 汽车仍将是后续促消费的主要抓手。从限额以上的消费结构看,7月多数行业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下降,仅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同比增速有所回升;相关消费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商品为家电、服装、粮油烟酒、金银珠宝、化妆品及体育娱乐用品等。我们认为,限额以上商品消费结构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等非必选商品消费弹性本身较大,6.18电商促销活动结束后,7月数据表现回落也在预期范围之内。其二,受限于年内地产销售的同比高降幅,地产后周期类消费表现仍较弱势,7月限额以上家电、家具同比增速分别为-5.5%和0.1%, 较6月分别下降10.0和1.1个百分点。 据我们计算,1-7月社零口径下的汽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在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9.9%,拉动1-7月社零同比增速0.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在我国社零中占比相对较高,且产业链的拉动效果较长,叠加当前国内仍拥有较为广阔的汽车更新市场,我们继续看好汽车产业在促消费中的抓手作用。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4%,较1-6月下降0.4个百分点,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0.5%,降幅较上半年继续走扩0.3个百分点。7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02%,较近两年历史同期偏弱。 1-7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8.5%,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1.5%。 静待地产行业预期改善。1-7月,企业贷款拿地、居民按揭购房意愿均显不足,相关资金来源同比增速持续下探,反映出当前各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预期相对较弱。7.24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预计随着地产政策逐步优化落地,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弱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风险提示:海外衰退风险;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收窄,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在半年度抢工、赶工等因素的影响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往往较6月下降,同样情形也发生在2019、2021及2022年。 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较6月明显收窄。从环比增速来看,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上升0.01%,较6月增速明显收窄0.67个百分点;且从历史同期增速看,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幅较过去两年同期明显收窄,7月生产活动表现不活跃,与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的表现相对一致。从行业分类来看,1-7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1.7%,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4.2%,公用事业累计同比增速4.1%,均与上半年持平,但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实现1.6%,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企业类型来看,1-7月私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国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4.3%,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速4.5%,外企同比增速实现0.4%,较上半年分别变动0.1、1.2、0.1和-0.4个百分点;但从当月同比增速变化看,各所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上游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改善,中游行业仍显疲弱。上游行业方面,1-7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6%,增幅较上半年分别上升0.4、1.2和0.2个百分点;当月增速方面,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行明显,当月实现15.6%,增幅较6月走扩7.8个百分点。中游行业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5.1%,增幅较上半年均有一定回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0.1%,增幅较上半年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中游行业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仍然偏弱。下游行业方面,食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纺织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2.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4.6%,从增速变化看,纺织和医药行业当月同比增速虽然仍在负增长区间,但均较6月继续改善。 从行业情况看,一方面,7月中游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加值的拖累仍然存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弱势,或与当期基建投资不旺盛有所关联;另一方面,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影响下,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行明显,叠加7月采掘、原材料PPI同比、环比增速均有改善,7月相关企业营收状况有望改善。 消费同比增速回落 7月社零增速继续下探。当月增速方面,7月社零同比增长2.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月社零整体增速较6月下降0.6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社零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下降0.06%,增速较6月再度转负,这一增速较去年同期水平明显偏低。 7月线下、线上服务类消费均维持较好表现。7月消费当月增速维持分化;一方面,在低基数因素的影响下,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5.8%,较6月仅微幅下降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消费当月同比上升10.9%,较6月下降4.5个百分点,餐饮消费的持续高增速主要得益于线下消费场景的复苏。7月商品消费同比增速1.0%,较6月继续下降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消费同比下降0.5%,增速较6月继续下降1.9个百分点。 累计增速方面,1-7月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半年明显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3%,餐饮收入总额同比增长21.4%,增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1.0和2.1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方面,1-7月网上零售额占比为31.4%,同比增速实现12.5%,增幅较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非实物”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1.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7月线下、线上服务类消费均维持较好表现。 汽车仍将是后续促消费的主要抓手。从限额以上的消费结构看,7月多数行业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下降,仅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同比增速有所回升;相关消费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商品为家电、服装、粮油烟酒、金银珠宝、化妆品及体育娱乐用品等。我们认为,限额以上商品消费结构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等非必选商品消费弹性本身较大,6.18电商促销活动结束后,7月数据表现回落也在预期范围之内。其二,受限于年内地产销售的同比高降幅,地产后周期类消费表现仍较弱势,7月限额以上家电、家具同比增速分别为-5.5%和0.1%, 较6月分别下降10.0和1.1个百分点。 据我们计算,1-7月社零口径下的汽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在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9.9%,拉动1-7月社零同比增速0.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在我国社零中占比相对较高,且产业链的拉动效果较长,叠加当前国内仍拥有较为广阔的汽车更新市场,我们继续看好汽车产业在促消费中的抓手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调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4%,较1-6月下降0.4个百分点,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0.5%,降幅较上半年继续走扩0.3个百分点。7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02%,较近两年历史同期偏弱。 7月三大板块投资同比增速均有下滑。从产业分类来看,第一产业累计同比下降0.9%,第二产业累计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长1.2%;从地区来看,东部累计同比增长5.9%,中部下降1.9%,西部下降0.3%,东北下降1.9%;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累计同比增长3.6%,国企同比增长7.6%,外资企业增长3.2%。 分类别看,制造业投资1-7月累计同比增长5.7%,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8%,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8.5%,较上半年分别下降0.3、0.4和0.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方面,1-7月,对制造业投资贡献度最高的大类行业仍是高技术制造业,累计拉动当期制造业投资增速2.42个百分点,且正贡献较上半年小幅抬升。此外,原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也为制造业投资分别贡献0.75和1.00的正拉动。 房地产投资表现仍较弱势。1-7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8.5%,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3.2%、中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8.2%、西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20.1%。从房地产分类来看,住宅投资增速下降7.6%,办公楼投资增速下降8.1%,商业地产投资增速下降18.3%。 主要细分投资指标中,1-7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4.5%,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8%,竣工面积同比增长20.5%。7月房地产投资多数指标增速表现较6月有所回落,但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6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且高于去年同期增速43.8个百分点,在“保交楼”政策的影响下,地产投资竣工增速表现持续较好。但土地购置、新开工等投资指标累计同比降幅仍然较大,对地产投资增速的拖累仍较明显。 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1.5%。7月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7.9%,其中住宅面积同比增长19.5%,办公楼同比增长21.9%,商业地产同比增长13.7%。值得一提的是,7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半年上行0.9个百分点,竣工加速推升了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现房库存,增加了房企“补库存”的难度,或将进一步拖累地产投资增速。 静待地产行业预期改善。从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看,1-7月国内贷款占比12.4%,较1-6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占比17.8 %,较1-6月下降0.2个百分点,定金预收款占比35.0 %,较1-6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比30.6 %,较1-6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增速看,1-7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下降11.2%,其中国内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下降11.5%,定金和预收款增速下降3.8%,按揭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下降1.0%,较上半年分别下降0.2、0.3和0.2个百分点。 1-7月,企业贷款拿地、居民按揭购房意愿均显不足,相关资金来源同比增速持续下探,反映出当前各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预期相对较弱。7.24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预计随着地产政策逐步优化落地,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弱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风险提示:海外衰退风险;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摘要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消费同比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调。静待地产行业预期改善。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收窄,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在半年度抢工、赶工等因素的影响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往往较6月下降,同样情形也发生在2019、2021及2022年。 从行业情况看,一方面,7月中游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加值的拖累仍然存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弱势,或与当期基建投资不旺盛有所关联;另一方面,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影响下,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行明显,叠加7月采掘、原材料PPI同比、环比增速均有改善,7月相关企业营收状况有望改善。 7月社零增速继续下探。当月增速方面,7月社零同比增长2.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月社零整体增速较6月下降0.6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社零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下降0.06%,增速较6月再度转负,这一增速较去年同期水平明显偏低。 汽车仍将是后续促消费的主要抓手。从限额以上的消费结构看,7月多数行业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下降,仅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同比增速有所回升;相关消费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商品为家电、服装、粮油烟酒、金银珠宝、化妆品及体育娱乐用品等。我们认为,限额以上商品消费结构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等非必选商品消费弹性本身较大,6.18电商促销活动结束后,7月数据表现回落也在预期范围之内。其二,受限于年内地产销售的同比高降幅,地产后周期类消费表现仍较弱势,7月限额以上家电、家具同比增速分别为-5.5%和0.1%, 较6月分别下降10.0和1.1个百分点。 据我们计算,1-7月社零口径下的汽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在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9.9%,拉动1-7月社零同比增速0.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在我国社零中占比相对较高,且产业链的拉动效果较长,叠加当前国内仍拥有较为广阔的汽车更新市场,我们继续看好汽车产业在促消费中的抓手作用。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4%,较1-6月下降0.4个百分点,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0.5%,降幅较上半年继续走扩0.3个百分点。7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02%,较近两年历史同期偏弱。 1-7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8.5%,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1.5%。 静待地产行业预期改善。1-7月,企业贷款拿地、居民按揭购房意愿均显不足,相关资金来源同比增速持续下探,反映出当前各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预期相对较弱。7.24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预计随着地产政策逐步优化落地,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弱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风险提示:海外衰退风险;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收窄,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在半年度抢工、赶工等因素的影响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往往较6月下降,同样情形也发生在2019、2021及2022年。 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较6月明显收窄。从环比增速来看,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上升0.01%,较6月增速明显收窄0.67个百分点;且从历史同期增速看,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幅较过去两年同期明显收窄,7月生产活动表现不活跃,与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的表现相对一致。从行业分类来看,1-7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1.7%,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4.2%,公用事业累计同比增速4.1%,均与上半年持平,但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实现1.6%,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企业类型来看,1-7月私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国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4.3%,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速4.5%,外企同比增速实现0.4%,较上半年分别变动0.1、1.2、0.1和-0.4个百分点;但从当月同比增速变化看,各所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上游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改善,中游行业仍显疲弱。上游行业方面,1-7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6%,增幅较上半年分别上升0.4、1.2和0.2个百分点;当月增速方面,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行明显,当月实现15.6%,增幅较6月走扩7.8个百分点。中游行业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5.1%,增幅较上半年均有一定回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0.1%,增幅较上半年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中游行业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仍然偏弱。下游行业方面,食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纺织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2.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4.6%,从增速变化看,纺织和医药行业当月同比增速虽然仍在负增长区间,但均较6月继续改善。 从行业情况看,一方面,7月中游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加值的拖累仍然存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弱势,或与当期基建投资不旺盛有所关联;另一方面,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影响下,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行明显,叠加7月采掘、原材料PPI同比、环比增速均有改善,7月相关企业营收状况有望改善。 消费同比增速回落 7月社零增速继续下探。当月增速方面,7月社零同比增长2.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月社零整体增速较6月下降0.6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社零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下降0.06%,增速较6月再度转负,这一增速较去年同期水平明显偏低。 7月线下、线上服务类消费均维持较好表现。7月消费当月增速维持分化;一方面,在低基数因素的影响下,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5.8%,较6月仅微幅下降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消费当月同比上升10.9%,较6月下降4.5个百分点,餐饮消费的持续高增速主要得益于线下消费场景的复苏。7月商品消费同比增速1.0%,较6月继续下降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消费同比下降0.5%,增速较6月继续下降1.9个百分点。 累计增速方面,1-7月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半年明显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3%,餐饮收入总额同比增长21.4%,增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1.0和2.1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方面,1-7月网上零售额占比为31.4%,同比增速实现12.5%,增幅较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非实物”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1.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7月线下、线上服务类消费均维持较好表现。 汽车仍将是后续促消费的主要抓手。从限额以上的消费结构看,7月多数行业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下降,仅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同比增速有所回升;相关消费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商品为家电、服装、粮油烟酒、金银珠宝、化妆品及体育娱乐用品等。我们认为,限额以上商品消费结构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等非必选商品消费弹性本身较大,6.18电商促销活动结束后,7月数据表现回落也在预期范围之内。其二,受限于年内地产销售的同比高降幅,地产后周期类消费表现仍较弱势,7月限额以上家电、家具同比增速分别为-5.5%和0.1%, 较6月分别下降10.0和1.1个百分点。 据我们计算,1-7月社零口径下的汽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在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9.9%,拉动1-7月社零同比增速0.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在我国社零中占比相对较高,且产业链的拉动效果较长,叠加当前国内仍拥有较为广阔的汽车更新市场,我们继续看好汽车产业在促消费中的抓手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下调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4%,较1-6月下降0.4个百分点,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0.5%,降幅较上半年继续走扩0.3个百分点。7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02%,较近两年历史同期偏弱。 7月三大板块投资同比增速均有下滑。从产业分类来看,第一产业累计同比下降0.9%,第二产业累计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长1.2%;从地区来看,东部累计同比增长5.9%,中部下降1.9%,西部下降0.3%,东北下降1.9%;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累计同比增长3.6%,国企同比增长7.6%,外资企业增长3.2%。 分类别看,制造业投资1-7月累计同比增长5.7%,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8%,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8.5%,较上半年分别下降0.3、0.4和0.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方面,1-7月,对制造业投资贡献度最高的大类行业仍是高技术制造业,累计拉动当期制造业投资增速2.42个百分点,且正贡献较上半年小幅抬升。此外,原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也为制造业投资分别贡献0.75和1.00的正拉动。 房地产投资表现仍较弱势。1-7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8.5%,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3.2%、中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8.2%、西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20.1%。从房地产分类来看,住宅投资增速下降7.6%,办公楼投资增速下降8.1%,商业地产投资增速下降18.3%。 主要细分投资指标中,1-7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4.5%,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8%,竣工面积同比增长20.5%。7月房地产投资多数指标增速表现较6月有所回落,但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6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且高于去年同期增速43.8个百分点,在“保交楼”政策的影响下,地产投资竣工增速表现持续较好。但土地购置、新开工等投资指标累计同比降幅仍然较大,对地产投资增速的拖累仍较明显。 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1.5%。7月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7.9%,其中住宅面积同比增长19.5%,办公楼同比增长21.9%,商业地产同比增长13.7%。值得一提的是,7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半年上行0.9个百分点,竣工加速推升了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现房库存,增加了房企“补库存”的难度,或将进一步拖累地产投资增速。 静待地产行业预期改善。从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看,1-7月国内贷款占比12.4%,较1-6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占比17.8 %,较1-6月下降0.2个百分点,定金预收款占比35.0 %,较1-6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比30.6 %,较1-6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增速看,1-7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下降11.2%,其中国内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下降11.5%,定金和预收款增速下降3.8%,按揭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下降1.0%,较上半年分别下降0.2、0.3和0.2个百分点。 1-7月,企业贷款拿地、居民按揭购房意愿均显不足,相关资金来源同比增速持续下探,反映出当前各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预期相对较弱。7.24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预计随着地产政策逐步优化落地,市场主体对地产行业的弱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风险提示:海外衰退风险;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