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815】【策略】【固收】【个股】精测电子、长安汽车、睿创微纳、阿里巴巴-SW、亚香股份、八方股份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815】【策略】【固收】【个股】精测电子、长安汽车、睿创微纳、阿里巴巴-SW、亚香股份、八方股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从“大制造”到“TMT” 2023翻倍股可以看出哪些“奥秘”? 2021、2022年的翻倍股多出身大制造板块,而2023年以来,TMT板块成为孕育翻倍股最佳“摇篮”,其背后重要驱动力是以AI和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主题交易,本篇报告试图从风格变化、交易筹码、机构持仓等角度,对今年以来的80只翻倍股进行统计分析和规律总结。 我们发现,今年的翻倍行情偏爱小盘股,且今年翻倍股偏向成长特征,但股价涨幅的主要贡献是估值提升而非盈利增长。我们还发现,多达15只注册制次新股跻身“翻倍股”阵列,且今年的翻倍股呈现“初生牛不畏虎”的特征:即越“年轻”的标的股价弹性越大。 从交易层面看,纵向回顾,与此前2年相比,今年的翻倍行情似乎有更多资金博弈的痕迹;横向比对,今年的翻倍股筹码结构较非翻倍股更为分散;分层观察,筹码更为分散的翻倍股涨幅弹性更大。 今年翻倍行情格外青睐被机构“冷落”的标的,行情发生前“无人问津”似乎成为翻倍股的重要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机构重仓股的股价弹性并不占优,基金重仓组合的平均最高涨幅几乎没能超越大盘。这可能是因为,机构重仓组合调仓具有一定粘性,今年的翻倍股发生行业风格切换,由“大制造”强势转向“TMT”占优,而基金持仓随之调整的幅度有限,基金显著超配的低弹性行业如食饮等拖累了基金重仓组合的年内最大涨幅。 周五大盘整体回调可能意味着市场情绪已经触及底部区间,而当下适逢资本市场政策转向窗口期,高层定调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认为后续政策出台依然可以期待,且力度亦可以期待。我们此前的报告中总结,成长风格接力是前几轮资本市场政策周期初中期主要演绎的逻辑,尽管市场信心的修复需要时间,但国内政策拐点及美债收益率筑顶的中线趋势确定性依然较强,多因素共振下,建议增加中期视角和更多的耐心。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 (分析师 陈刚、陈李) A股要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 观点 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实体的直接融资贡献持续大幅上升。 其一,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在过去10年快速增长。从2012年到2022年,IPO融资额从163.3亿美元激增到970.8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实体的直接融资贡献大幅上升。 其二,A股市场还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比如,科技和工业领域2022年的融资规模达到172.3亿美元,接近2012年的15倍。许多新兴产业在A股市场上获得巨量融资,有力支持产业创新。 其三,A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充分支持。从2004年起到2021年与主板合并前,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数量从38家增长到1004家。自2009年以来,截至2023年8月11日,创业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从36家增长到1303家。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其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了近35倍。 其四,A股市场融资支持超过国际成熟市场,比如美股。A股近5年的IPO累计融资规模达到31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IPO累计融资额(6783亿美元)的一半,但我们的市值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进一步的是,A股的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在最近5年绝对额也超过了美国。2022、2023年A股融资额更是美股市场数倍之多。 我们认为,初步达成融资功能后,A股市场可以承担更大的经济功能。为全民创造财富。 我们观察到,股票市场可以为社会全民创造财富。以美国为例。其一,居民成为美国公募基金最大的持有人,占比80%以上。其二,通过基金及养老金等,居民是股票市场的最大持有人。其三,股票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中占据越来越大比重,2023Q1约为25%。其四,股票市值上涨或者下跌,通过财富效应,能够直接影响美国人的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美国过去10年的累计回购和分红规模远远超过其IPO和再融资规模,企业向市场注入的资金规模远大于从市场中获取的资金。 进一步的,这一轮美国股市2020—2023年的持续上涨,是经济超预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直接财政刺激(向老百姓直接发钱)逐渐消散后,通胀引发的收入/工资增长和财富效应,共同推动了美国消费的持续增长。尽管当前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已经明显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居民杠杆仍然较低,美国居民的净资产在持续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上涨,还会进一步增加居民净资产。股市的财富效应促成了当前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 我们建议,将股票市场与全民财富挂钩,吸引更加长期的资金,比如社保,进入市场。创造中国版401K,把股票市场放置在更加重要的经济地位上。 我们建议,提高对上市企业要求,提高股东回报,鼓励分红和回购,让上市企业为全民投资者贡献更大的财富。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股票、基金交易风险。 (分析师 陈李) 固收 奥维转债: 国内光伏设备龙头企业 事件 奥维转债(118042.SH)于2023年8月10日开始网上申购:总发行规模为11.4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光伏电池先进金属化工艺设备实验室、半导体先进封装光学检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当前债底估值为83.61元,YTM为3.12%。奥维转债存续期为6年,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资信评级为AA-/AA-,票面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第一年至第六年分别为:0.20%、0.40%、0.80%、1.50%、2.00%、2.50%,公司到期赎回价格为票面面值的115.00%(含最后一期利息),以6年AA-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6.29%(2023-08-10)计算,纯债价值为83.61元,纯债对应的YTM为3.12%,债底保护一般。 当前转换平价为95.47元,平价溢价率为4.75%。转股期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转债到期日止,即2024年02月16日至2029年08月09日。初始转股价180.9元/股,正股奥特维8月10日的收盘价为172.70元,对应的转换平价为95.47元,平价溢价率为4.75%。 转债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为3.91%。下修条款为“15/30,85%”,有条件赎回条款为“15/30、130%”,有条件回售条款为“30、70%”,条款中规中矩。按初始转股价180.9元计算,转债发行11.40亿元对总股本稀释率为3.91%,对流通盘的稀释率为7.67%,对股本摊薄压力较小。 观点 我们预计奥维转债上市首日价格在112.98~125.86元之间,我们预计中签率为0.0035%。综合可比标的以及实证结果,考虑到奥维转债的债底保护性一般,评级和规模吸引力一般,我们预计上市首日转股溢价率在25%左右,对应的上市价格在112.98~125.86元之间。我们预计网上中签率为0.0035%,建议积极申购。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晶体硅光伏行业和锂动力电池行业。公司还销售设备配套的备品备件,提供设备改造升级服务,协助客户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2018年以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56.77%。自2018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V型”波动,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56.77%。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加72.94%。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阶梯式稳步上涨,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93.81%。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加92.25%。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设备制造与光伏设备两项业务。产品结构基本无年际变化,2022年新增半导体业务,各项占比基本稳定。 公司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逐年稳定增长,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财务费用率维稳。2018-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8.58%、9.65%、13.58%、17.95%和19.63%,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4.07%、30.95%、36.06%、37.66%和38.92%。 风险提示:申购至上市阶段正股波动风险,上市时点不确定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违约风险,转股溢价率主动压缩风险。 (分析师 李勇、陈伯铭) 个股 精测电子(300567) 获前道量/检测设备1.73亿元订单 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事件: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精积微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拟向客户出售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交易金额合计1.73亿元。 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新增订单1.73亿元,产业化加速推进 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精积微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拟向客户出售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交易金额合计1.73亿元。截至2022年年报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约27.97亿元,其中半导体领域订单达到8.91亿元(我们推测主要为前道量/检测设备),约是2022年公司半导体业务收入体量(1.83亿元)的5倍,验证在手订单饱满。此次深圳精积微新签1.73亿元订单,进一步验证公司在量/检测设备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 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量/检测设备迎国产替代最佳机遇 量/检测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价值量占比仅次于薄膜沉积、光刻和刻蚀,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大陆量/检测设备市场规模约222亿元。①全球范围内来看,KLA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一家独大,2020年市场份额高达51%。②中科飞测、上海精测、睿励科学等本土厂商虽已经实现一定突破,但量/检测设备仍是前道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之一,上述三家企业2022年营收合计7.46亿元,对应市场份额不足5%。展望未来,在美国制裁升级背景下, KLA在中国大陆业务将受到一定冲击,本土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导入,量/检测设备有望迎来国产替代最佳窗口期。从产品布局来看,公司量/检测设备全面覆盖光学和电子束检测,是国内产品布局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看好公司设备在下游客户加速导入,订单加速放量。 新显示技术将驱动主业稳步增长,新能源设备受益中创新航扩产浪潮 1)显示面板检测设备:行业已处于底部,受益于OLED、Mini、Micro LED等新技术需求放量,以及由Module、Cell拓展至前段Array,公司面板检测设备业务仍有望实现平稳增长。2)锂电设备:公司与中创新航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中创新航持续加大产能扩张力度,2025年目标产能500GWh,约是2022年装机量的25倍,公司有望充分受益。2022年公司新能源设备实现收入3.43亿元,2022年年报披露日在手订单达到4.82亿元,业务规模快速放量,有望成为未来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40、5.31和8.0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74、47和31倍,基于公司较强的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美国制裁风险、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等。 (分析师 周尔双、罗悦) 长安汽车(000625) 7月销量同比+3% 出口+新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3年7月,长安汽车实现合计产批量为220566/207743辆,分别同比+10.08%/+3.4%,分别环比-3.3%/-7.95%。其中合肥长安产批量分别为34493/34913辆,分别同比+78.02%/+80.38%,分别环比+2.47%/+5.7%;长安福特产批量20850/20620辆,分别同比-20.3%/-12.64%,分别环比-8.98%/+2.32%。1~7月长安汽车销量累计142.34万辆,同比+7.29%;自主品牌国内/海外销量119.12/13.64万辆,分别同比+12.47%/+11.31%;自主乘用车销量90.31万辆,同比+19.22%。 7月集团销量20.77万辆,同比+3.4%,新能源渗透率19.1%,新能源转型稳中有进。1)国内:长安汽车7月批发销量187598辆,同环比分别+4.18%/-8.78%,同比略有增长,环比波动下滑;整体来看,自主板块表现稳中有进,自主品牌1-7月销量1,191,161辆,其中乘用源车销售903,106辆,分别同比+12.47%/+19.22%;重点车型来看,CS75系列7月销售25,345辆,UNI系列7月销售20,664辆;长安福特7月销售20,620辆。2)海外:公司7月自主品牌出口销量为20,145辆,环比+0.48%,出口占集团销量9.7%,环比+0.81pct。3)新能源:7月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39,613辆,同环比+69.32%/-0.30%,1-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215,570辆,同比增长98.95%;7月集团新能源渗透率为19.1%,环比+1.46pct。 多品牌矩阵驱动新能源转型,海纳百川计划按下“出口加速键”。深蓝S7发布后持续维持高热度,开启交付后35天实现交付破万,新车优异品质&定价策略有望打造爆款;7月阿维塔11交付1,786台,智驾功能得到用户认可,站稳30万以上纯电SUV第二名;运动型越野皮卡长安览拓者·探索版上市;未来3年将有全新新能源C236、览拓者EV、阿维塔E12等12款车面世;目前长安品牌整合V标+UNI+欧尚现有油车序列打造智电IDD混动产品,下半年推出的新主流电动OX序列将继续推动主品牌电动化转型;2023年“海纳百川战略”计划加快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布局,长安汽车全球化出海步伐坚定,全球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6/91/100亿元的预测,对应EPS为0.97/0.92/1.01元,对应PE为12/12/11倍,维持长安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终端消费恢复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睿创微纳(688002) 2023年中报点评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29% 两大业务线显著优化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84亿元,同比增长64.16%,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9.03%。受益于各业务线的大幅改善,业绩表现好于此前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国内需求显著恢复,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64%:红外热成像和微波射频两大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64.16%。受营业收入增长拉动以及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降低,2023H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9.03%。主要系高毛利的军品恢复供应,2023H1公司毛利率49.79%,比2022年同期提升了2.60pct。国内外市场拓展方面,2023H1境内由于特种装备领域多个延期项目转入正常交付阶段,公司实现境内主营业务收入1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99%。境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8%,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 费用端逐渐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H1公司销售费率5.10%,同比下降0.85pct。研发费率17.05%,同比下降4.54pct。管理费率9.59%,同比增长0.89pct,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导致。财务费率0.83%,主要系计提可转债利息费用。 发行可转债15.65亿元,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公司于2022年12月30日发行可转债15.65亿元,用于建设光电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与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等,目前已使用资金7.20亿元,有望进一步拉动公司在红外及光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非制冷产品核心供应商,将受益于新型号放量:公司作为我国非制冷红外龙头,业务实现从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热像仪整机的全产业链覆盖。考虑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司受益于相关型号批产放量。红外技术方面,拓展8μm系列产品集,1280×1024及640×512两款新产品已完成初样研制;微波业务方面,公司已完成由国家某部委及某央企集团专项资金支持的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的设计,正在进行首轮流片,双业务线有望打开特种业务新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红外行业的领先地位并考虑到下游装备的放量节奏,我们将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调整为5.32(原值5.06)/7.74(原值6.54)/9.93(原值8.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2/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 (分析师 苏立赞、许牧) 阿里巴巴-SW(09988.HK) FY2024Q1季报点评 营收利润双超预期 多项业务盈利情况改善 投资要点 营收利润双超预期,整体盈利情况改善:阿里巴巴FY2024Q1实现收入2341.56亿元(+14%yoy),高于彭博一致预期2237.55亿元。报表口径调整后淘天集团实现收入1149.53亿元(+12%yoy)。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449.22亿(+48%yoy),彭博一致预期为364.18亿元,利润超出预期的28%。 贯彻用户为先的战略,淘宝单月DAU同比增长6.5%:淘宝继续贯彻用户为先的战略,提升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数字消费体验。截至2023年6月30日单月,淘宝APP的日均活跃用户(DAU)同比增长6.5%,618购物节期间,88VIP会员的消费增长达两位数。 消费复苏叠加丰富供给,核心业务稳健复苏:本季度CMR收入为796.61亿元(+10%yoy),连续7个季度首次实现正增长。主要由于中国的消费逐渐复苏,价格力战略促使二季度获取用户数和用户留存大大提高,叠加丰富的产品供给推动GMV实现正增长。今年618活动中,超过300万款品牌新品首次在天猫上发布,促进了家电、家装、服装、美妆等领域销售的增长。 注重盈利质量,多项业务亏损率收窄:本季度国际商业、本地生活、菜鸟、智能云、大文娱和其他创新业务亏损率均同比收窄。除其他创新业务外,其他业务EBITA利润率环比均有所降低。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亏损率环比收窄11pcts。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团订单同比增速超35%,菜鸟集团在国内外双驱动下扭亏为盈。我们预计未来公司仍会注重盈利质量,新业务减亏和利润释放仍有空间,整体利润率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营收及利润均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24/2025财年EPS(Non-GAAP)的盈利预测由7.16/8.34元调整为7.48/8.72元,我们预计2026年的 EPS(Non-GAAP)为10.48元,2024-2026财年对应PE为11.72/10.06/8.36(以2023/8/11当天的汇率港币/人民币=0.92为基准)。公司非常注重各个板块业务的效率的提升,大规模投入虽然影响短期业绩,但是有助于构建长期壁垒。综合考虑公司业务成长、竞争优势与壁垒,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估值水平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用户留存率不及预期,市场监管风险,核心管理层变动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张家琦) 亚香股份(301220) 立足香料中高端市场 泰国项目成长可期 投资要点 国内香精香料中高端市场领军企业,实现十大国际香精香料公司全覆盖: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香料主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涵盖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凉味剂等,公司目前重点发展天然香料及凉味剂,其中,天然香料占总营收5成左右,毛利率近40%,为公司核心产品。公司通过直接销售、贸易商间接销售等方式,实现对IFF、奇华顿、芬美意等国际十大香精香料公司全覆盖,并与亿滋国际等知名快消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下游食品、日化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短期来看,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023Q1同比增长5%、2%,在疫后扩内需主旋律下,预计2023年下游消费领域前景广阔。长期来看,《香精香料行业“十四五规划”》预计,2025年我国香精产量将达到40万吨,香料产量将达到25万吨,5年CAGR分别为3%、2%。 客户稳定+技术优势,凉味剂、香兰素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高占有率:公司凭借产品质量、技术优势,通过玛氏箭牌严格的审批程序,历经一年以上审核周期,与玛氏箭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019年公司凉味剂WS系列、香兰素在全球同类产品中占有80%、30%的市场份额。 泰国子公司项目持续推进,有利于缓解高关税压力,提高利润率:泰国子公司建立将有利于缓解高关税压力,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提高公司产能,扩张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3、1.8、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4%、40%、39%,3年CAGR为23%,按2023年8月11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23、16、12倍。考虑到公司与客户关系稳定、研发能力较强、凉味剂和香兰素在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同时受益于天然香料的政策支持与泰国基地的建设,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及需求变化风险;在建项目不及预期风险;环保风险;客户集中风险。 (分析师 陈淑娴、陈李、郭晶晶) 八方股份(603489) 全球电踏车电机龙头 海外布局根基稳固 投资要点 八方股份是全球电踏车电机龙头,海外布局根基稳固。八方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电踏车电机配套供应商,深耕电踏车领域20年,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化布局成熟。后逐步切入国内市场和传统电动车电机市场,并借助技术优势开拓新业务,现已形成“电踏车电机+一体轮电机+套件+电池”全产品谱系,成套解决方案提高核心竞争力。2015-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39.8%/43.4%,2023Q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40.72%/-74.06%,业绩短期承压,长期发展前景不变。 电踏车电机:欧美渗透率低、市场广阔,公司布局、技术、产品、毛利及成本优势凸显。1)海外前景可期:欧美市场需求仍存,日本市场渗透率超50%。我们预计2025年欧美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其中欧洲/美国中置电机市场规模达68/15亿元,轮毂电机市场规模达14/9亿元。公司深度布局欧美日市场,拥有荷兰、波兰、美国、日本子公司,市场卡位好。2)技术领先:公司专精电踏车电机业务,力矩传感器等技术具有高壁垒,是全球少数掌握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3)产品齐全:公司具有电机、电池、传感器、套件全品类产品,能为客户提供电踏车成套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强,客户粘性高,利于挖掘潜在客户。4)高毛利、低成本:公司相较于外资和外国企业产品物美价廉,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价格不到其一半,有望持续替代外资;公司相较于内资具有品牌和技术双重优势,高议价权带来高单价和高毛利,盈利能力强。中置电机因其更好的出力平滑度,需求增长更快,我们预计2022-2025年中置电机业务营收CAGR约为12%。 电动两轮车电机:“新国标+产品升级迭代”推动换购需求,高性价比助力提升市场份额。1)新国标、升级迭代:《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推出执行,叠加电动自行车产品高端化、锂电化、智能化发展,新品推出、换购潮到来,我国电动两轮车2019-2022年销量CAGR为11%。2)高性价比、低毛利率:公司国内产品主打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2021/2022年一体轮电机毛利率分别为4.10%/5.31%,但2020-2022年市场份额为0.16%/4.85%/8.25%,我们预计随着渠道的拓宽和稳固,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全球电踏车电机领先企业,海外布局深入,技术国际领先,产品种类齐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成长空间较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4.85/6.71亿元,同比分别-26%/+27%/+38%,对应PE分别为26/20/15倍。考虑到公司电机增量市场广阔+配套产品有望量价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原料涨价超预期、下游客户相对集中。 (分析师 曾朵红)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从“大制造”到“TMT” 2023翻倍股可以看出哪些“奥秘”? 2021、2022年的翻倍股多出身大制造板块,而2023年以来,TMT板块成为孕育翻倍股最佳“摇篮”,其背后重要驱动力是以AI和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主题交易,本篇报告试图从风格变化、交易筹码、机构持仓等角度,对今年以来的80只翻倍股进行统计分析和规律总结。 我们发现,今年的翻倍行情偏爱小盘股,且今年翻倍股偏向成长特征,但股价涨幅的主要贡献是估值提升而非盈利增长。我们还发现,多达15只注册制次新股跻身“翻倍股”阵列,且今年的翻倍股呈现“初生牛不畏虎”的特征:即越“年轻”的标的股价弹性越大。 从交易层面看,纵向回顾,与此前2年相比,今年的翻倍行情似乎有更多资金博弈的痕迹;横向比对,今年的翻倍股筹码结构较非翻倍股更为分散;分层观察,筹码更为分散的翻倍股涨幅弹性更大。 今年翻倍行情格外青睐被机构“冷落”的标的,行情发生前“无人问津”似乎成为翻倍股的重要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机构重仓股的股价弹性并不占优,基金重仓组合的平均最高涨幅几乎没能超越大盘。这可能是因为,机构重仓组合调仓具有一定粘性,今年的翻倍股发生行业风格切换,由“大制造”强势转向“TMT”占优,而基金持仓随之调整的幅度有限,基金显著超配的低弹性行业如食饮等拖累了基金重仓组合的年内最大涨幅。 周五大盘整体回调可能意味着市场情绪已经触及底部区间,而当下适逢资本市场政策转向窗口期,高层定调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认为后续政策出台依然可以期待,且力度亦可以期待。我们此前的报告中总结,成长风格接力是前几轮资本市场政策周期初中期主要演绎的逻辑,尽管市场信心的修复需要时间,但国内政策拐点及美债收益率筑顶的中线趋势确定性依然较强,多因素共振下,建议增加中期视角和更多的耐心。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 (分析师 陈刚、陈李) A股要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 观点 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实体的直接融资贡献持续大幅上升。 其一,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在过去10年快速增长。从2012年到2022年,IPO融资额从163.3亿美元激增到970.8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实体的直接融资贡献大幅上升。 其二,A股市场还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比如,科技和工业领域2022年的融资规模达到172.3亿美元,接近2012年的15倍。许多新兴产业在A股市场上获得巨量融资,有力支持产业创新。 其三,A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充分支持。从2004年起到2021年与主板合并前,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数量从38家增长到1004家。自2009年以来,截至2023年8月11日,创业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从36家增长到1303家。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其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了近35倍。 其四,A股市场融资支持超过国际成熟市场,比如美股。A股近5年的IPO累计融资规模达到31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IPO累计融资额(6783亿美元)的一半,但我们的市值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进一步的是,A股的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在最近5年绝对额也超过了美国。2022、2023年A股融资额更是美股市场数倍之多。 我们认为,初步达成融资功能后,A股市场可以承担更大的经济功能。为全民创造财富。 我们观察到,股票市场可以为社会全民创造财富。以美国为例。其一,居民成为美国公募基金最大的持有人,占比80%以上。其二,通过基金及养老金等,居民是股票市场的最大持有人。其三,股票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中占据越来越大比重,2023Q1约为25%。其四,股票市值上涨或者下跌,通过财富效应,能够直接影响美国人的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美国过去10年的累计回购和分红规模远远超过其IPO和再融资规模,企业向市场注入的资金规模远大于从市场中获取的资金。 进一步的,这一轮美国股市2020—2023年的持续上涨,是经济超预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直接财政刺激(向老百姓直接发钱)逐渐消散后,通胀引发的收入/工资增长和财富效应,共同推动了美国消费的持续增长。尽管当前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已经明显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居民杠杆仍然较低,美国居民的净资产在持续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上涨,还会进一步增加居民净资产。股市的财富效应促成了当前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 我们建议,将股票市场与全民财富挂钩,吸引更加长期的资金,比如社保,进入市场。创造中国版401K,把股票市场放置在更加重要的经济地位上。 我们建议,提高对上市企业要求,提高股东回报,鼓励分红和回购,让上市企业为全民投资者贡献更大的财富。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股票、基金交易风险。 (分析师 陈李) 固收 奥维转债: 国内光伏设备龙头企业 事件 奥维转债(118042.SH)于2023年8月10日开始网上申购:总发行规模为11.4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光伏电池先进金属化工艺设备实验室、半导体先进封装光学检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当前债底估值为83.61元,YTM为3.12%。奥维转债存续期为6年,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资信评级为AA-/AA-,票面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第一年至第六年分别为:0.20%、0.40%、0.80%、1.50%、2.00%、2.50%,公司到期赎回价格为票面面值的115.00%(含最后一期利息),以6年AA-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6.29%(2023-08-10)计算,纯债价值为83.61元,纯债对应的YTM为3.12%,债底保护一般。 当前转换平价为95.47元,平价溢价率为4.75%。转股期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转债到期日止,即2024年02月16日至2029年08月09日。初始转股价180.9元/股,正股奥特维8月10日的收盘价为172.70元,对应的转换平价为95.47元,平价溢价率为4.75%。 转债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为3.91%。下修条款为“15/30,85%”,有条件赎回条款为“15/30、130%”,有条件回售条款为“30、70%”,条款中规中矩。按初始转股价180.9元计算,转债发行11.40亿元对总股本稀释率为3.91%,对流通盘的稀释率为7.67%,对股本摊薄压力较小。 观点 我们预计奥维转债上市首日价格在112.98~125.86元之间,我们预计中签率为0.0035%。综合可比标的以及实证结果,考虑到奥维转债的债底保护性一般,评级和规模吸引力一般,我们预计上市首日转股溢价率在25%左右,对应的上市价格在112.98~125.86元之间。我们预计网上中签率为0.0035%,建议积极申购。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晶体硅光伏行业和锂动力电池行业。公司还销售设备配套的备品备件,提供设备改造升级服务,协助客户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2018年以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56.77%。自2018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V型”波动,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56.77%。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加72.94%。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阶梯式稳步上涨,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93.81%。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加92.25%。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设备制造与光伏设备两项业务。产品结构基本无年际变化,2022年新增半导体业务,各项占比基本稳定。 公司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逐年稳定增长,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财务费用率维稳。2018-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8.58%、9.65%、13.58%、17.95%和19.63%,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4.07%、30.95%、36.06%、37.66%和38.92%。 风险提示:申购至上市阶段正股波动风险,上市时点不确定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违约风险,转股溢价率主动压缩风险。 (分析师 李勇、陈伯铭) 个股 精测电子(300567) 获前道量/检测设备1.73亿元订单 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事件: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精积微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拟向客户出售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交易金额合计1.73亿元。 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新增订单1.73亿元,产业化加速推进 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精积微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拟向客户出售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交易金额合计1.73亿元。截至2022年年报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约27.97亿元,其中半导体领域订单达到8.91亿元(我们推测主要为前道量/检测设备),约是2022年公司半导体业务收入体量(1.83亿元)的5倍,验证在手订单饱满。此次深圳精积微新签1.73亿元订单,进一步验证公司在量/检测设备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先发优势。 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量/检测设备迎国产替代最佳机遇 量/检测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价值量占比仅次于薄膜沉积、光刻和刻蚀,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大陆量/检测设备市场规模约222亿元。①全球范围内来看,KLA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一家独大,2020年市场份额高达51%。②中科飞测、上海精测、睿励科学等本土厂商虽已经实现一定突破,但量/检测设备仍是前道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之一,上述三家企业2022年营收合计7.46亿元,对应市场份额不足5%。展望未来,在美国制裁升级背景下, KLA在中国大陆业务将受到一定冲击,本土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导入,量/检测设备有望迎来国产替代最佳窗口期。从产品布局来看,公司量/检测设备全面覆盖光学和电子束检测,是国内产品布局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看好公司设备在下游客户加速导入,订单加速放量。 新显示技术将驱动主业稳步增长,新能源设备受益中创新航扩产浪潮 1)显示面板检测设备:行业已处于底部,受益于OLED、Mini、Micro LED等新技术需求放量,以及由Module、Cell拓展至前段Array,公司面板检测设备业务仍有望实现平稳增长。2)锂电设备:公司与中创新航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中创新航持续加大产能扩张力度,2025年目标产能500GWh,约是2022年装机量的25倍,公司有望充分受益。2022年公司新能源设备实现收入3.43亿元,2022年年报披露日在手订单达到4.82亿元,业务规模快速放量,有望成为未来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40、5.31和8.0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74、47和31倍,基于公司较强的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美国制裁风险、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等。 (分析师 周尔双、罗悦) 长安汽车(000625) 7月销量同比+3% 出口+新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3年7月,长安汽车实现合计产批量为220566/207743辆,分别同比+10.08%/+3.4%,分别环比-3.3%/-7.95%。其中合肥长安产批量分别为34493/34913辆,分别同比+78.02%/+80.38%,分别环比+2.47%/+5.7%;长安福特产批量20850/20620辆,分别同比-20.3%/-12.64%,分别环比-8.98%/+2.32%。1~7月长安汽车销量累计142.34万辆,同比+7.29%;自主品牌国内/海外销量119.12/13.64万辆,分别同比+12.47%/+11.31%;自主乘用车销量90.31万辆,同比+19.22%。 7月集团销量20.77万辆,同比+3.4%,新能源渗透率19.1%,新能源转型稳中有进。1)国内:长安汽车7月批发销量187598辆,同环比分别+4.18%/-8.78%,同比略有增长,环比波动下滑;整体来看,自主板块表现稳中有进,自主品牌1-7月销量1,191,161辆,其中乘用源车销售903,106辆,分别同比+12.47%/+19.22%;重点车型来看,CS75系列7月销售25,345辆,UNI系列7月销售20,664辆;长安福特7月销售20,620辆。2)海外:公司7月自主品牌出口销量为20,145辆,环比+0.48%,出口占集团销量9.7%,环比+0.81pct。3)新能源:7月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39,613辆,同环比+69.32%/-0.30%,1-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215,570辆,同比增长98.95%;7月集团新能源渗透率为19.1%,环比+1.46pct。 多品牌矩阵驱动新能源转型,海纳百川计划按下“出口加速键”。深蓝S7发布后持续维持高热度,开启交付后35天实现交付破万,新车优异品质&定价策略有望打造爆款;7月阿维塔11交付1,786台,智驾功能得到用户认可,站稳30万以上纯电SUV第二名;运动型越野皮卡长安览拓者·探索版上市;未来3年将有全新新能源C236、览拓者EV、阿维塔E12等12款车面世;目前长安品牌整合V标+UNI+欧尚现有油车序列打造智电IDD混动产品,下半年推出的新主流电动OX序列将继续推动主品牌电动化转型;2023年“海纳百川战略”计划加快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布局,长安汽车全球化出海步伐坚定,全球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6/91/100亿元的预测,对应EPS为0.97/0.92/1.01元,对应PE为12/12/11倍,维持长安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终端消费恢复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睿创微纳(688002) 2023年中报点评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29% 两大业务线显著优化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84亿元,同比增长64.16%,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9.03%。受益于各业务线的大幅改善,业绩表现好于此前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国内需求显著恢复,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64%:红外热成像和微波射频两大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64.16%。受营业收入增长拉动以及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降低,2023H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9.03%。主要系高毛利的军品恢复供应,2023H1公司毛利率49.79%,比2022年同期提升了2.60pct。国内外市场拓展方面,2023H1境内由于特种装备领域多个延期项目转入正常交付阶段,公司实现境内主营业务收入1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99%。境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8%,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 费用端逐渐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H1公司销售费率5.10%,同比下降0.85pct。研发费率17.05%,同比下降4.54pct。管理费率9.59%,同比增长0.89pct,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导致。财务费率0.83%,主要系计提可转债利息费用。 发行可转债15.65亿元,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公司于2022年12月30日发行可转债15.65亿元,用于建设光电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与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等,目前已使用资金7.20亿元,有望进一步拉动公司在红外及光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非制冷产品核心供应商,将受益于新型号放量:公司作为我国非制冷红外龙头,业务实现从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热像仪整机的全产业链覆盖。考虑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司受益于相关型号批产放量。红外技术方面,拓展8μm系列产品集,1280×1024及640×512两款新产品已完成初样研制;微波业务方面,公司已完成由国家某部委及某央企集团专项资金支持的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的设计,正在进行首轮流片,双业务线有望打开特种业务新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红外行业的领先地位并考虑到下游装备的放量节奏,我们将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调整为5.32(原值5.06)/7.74(原值6.54)/9.93(原值8.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2/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 (分析师 苏立赞、许牧) 阿里巴巴-SW(09988.HK) FY2024Q1季报点评 营收利润双超预期 多项业务盈利情况改善 投资要点 营收利润双超预期,整体盈利情况改善:阿里巴巴FY2024Q1实现收入2341.56亿元(+14%yoy),高于彭博一致预期2237.55亿元。报表口径调整后淘天集团实现收入1149.53亿元(+12%yoy)。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449.22亿(+48%yoy),彭博一致预期为364.18亿元,利润超出预期的28%。 贯彻用户为先的战略,淘宝单月DAU同比增长6.5%:淘宝继续贯彻用户为先的战略,提升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数字消费体验。截至2023年6月30日单月,淘宝APP的日均活跃用户(DAU)同比增长6.5%,618购物节期间,88VIP会员的消费增长达两位数。 消费复苏叠加丰富供给,核心业务稳健复苏:本季度CMR收入为796.61亿元(+10%yoy),连续7个季度首次实现正增长。主要由于中国的消费逐渐复苏,价格力战略促使二季度获取用户数和用户留存大大提高,叠加丰富的产品供给推动GMV实现正增长。今年618活动中,超过300万款品牌新品首次在天猫上发布,促进了家电、家装、服装、美妆等领域销售的增长。 注重盈利质量,多项业务亏损率收窄:本季度国际商业、本地生活、菜鸟、智能云、大文娱和其他创新业务亏损率均同比收窄。除其他创新业务外,其他业务EBITA利润率环比均有所降低。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亏损率环比收窄11pcts。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团订单同比增速超35%,菜鸟集团在国内外双驱动下扭亏为盈。我们预计未来公司仍会注重盈利质量,新业务减亏和利润释放仍有空间,整体利润率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营收及利润均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24/2025财年EPS(Non-GAAP)的盈利预测由7.16/8.34元调整为7.48/8.72元,我们预计2026年的 EPS(Non-GAAP)为10.48元,2024-2026财年对应PE为11.72/10.06/8.36(以2023/8/11当天的汇率港币/人民币=0.92为基准)。公司非常注重各个板块业务的效率的提升,大规模投入虽然影响短期业绩,但是有助于构建长期壁垒。综合考虑公司业务成长、竞争优势与壁垒,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估值水平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用户留存率不及预期,市场监管风险,核心管理层变动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张家琦) 亚香股份(301220) 立足香料中高端市场 泰国项目成长可期 投资要点 国内香精香料中高端市场领军企业,实现十大国际香精香料公司全覆盖: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香料主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涵盖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凉味剂等,公司目前重点发展天然香料及凉味剂,其中,天然香料占总营收5成左右,毛利率近40%,为公司核心产品。公司通过直接销售、贸易商间接销售等方式,实现对IFF、奇华顿、芬美意等国际十大香精香料公司全覆盖,并与亿滋国际等知名快消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下游食品、日化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短期来看,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023Q1同比增长5%、2%,在疫后扩内需主旋律下,预计2023年下游消费领域前景广阔。长期来看,《香精香料行业“十四五规划”》预计,2025年我国香精产量将达到40万吨,香料产量将达到25万吨,5年CAGR分别为3%、2%。 客户稳定+技术优势,凉味剂、香兰素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高占有率:公司凭借产品质量、技术优势,通过玛氏箭牌严格的审批程序,历经一年以上审核周期,与玛氏箭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019年公司凉味剂WS系列、香兰素在全球同类产品中占有80%、30%的市场份额。 泰国子公司项目持续推进,有利于缓解高关税压力,提高利润率:泰国子公司建立将有利于缓解高关税压力,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提高公司产能,扩张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3、1.8、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4%、40%、39%,3年CAGR为23%,按2023年8月11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23、16、12倍。考虑到公司与客户关系稳定、研发能力较强、凉味剂和香兰素在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同时受益于天然香料的政策支持与泰国基地的建设,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及需求变化风险;在建项目不及预期风险;环保风险;客户集中风险。 (分析师 陈淑娴、陈李、郭晶晶) 八方股份(603489) 全球电踏车电机龙头 海外布局根基稳固 投资要点 八方股份是全球电踏车电机龙头,海外布局根基稳固。八方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电踏车电机配套供应商,深耕电踏车领域20年,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化布局成熟。后逐步切入国内市场和传统电动车电机市场,并借助技术优势开拓新业务,现已形成“电踏车电机+一体轮电机+套件+电池”全产品谱系,成套解决方案提高核心竞争力。2015-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39.8%/43.4%,2023Q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40.72%/-74.06%,业绩短期承压,长期发展前景不变。 电踏车电机:欧美渗透率低、市场广阔,公司布局、技术、产品、毛利及成本优势凸显。1)海外前景可期:欧美市场需求仍存,日本市场渗透率超50%。我们预计2025年欧美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其中欧洲/美国中置电机市场规模达68/15亿元,轮毂电机市场规模达14/9亿元。公司深度布局欧美日市场,拥有荷兰、波兰、美国、日本子公司,市场卡位好。2)技术领先:公司专精电踏车电机业务,力矩传感器等技术具有高壁垒,是全球少数掌握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3)产品齐全:公司具有电机、电池、传感器、套件全品类产品,能为客户提供电踏车成套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强,客户粘性高,利于挖掘潜在客户。4)高毛利、低成本:公司相较于外资和外国企业产品物美价廉,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价格不到其一半,有望持续替代外资;公司相较于内资具有品牌和技术双重优势,高议价权带来高单价和高毛利,盈利能力强。中置电机因其更好的出力平滑度,需求增长更快,我们预计2022-2025年中置电机业务营收CAGR约为12%。 电动两轮车电机:“新国标+产品升级迭代”推动换购需求,高性价比助力提升市场份额。1)新国标、升级迭代:《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推出执行,叠加电动自行车产品高端化、锂电化、智能化发展,新品推出、换购潮到来,我国电动两轮车2019-2022年销量CAGR为11%。2)高性价比、低毛利率:公司国内产品主打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2021/2022年一体轮电机毛利率分别为4.10%/5.31%,但2020-2022年市场份额为0.16%/4.85%/8.25%,我们预计随着渠道的拓宽和稳固,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全球电踏车电机领先企业,海外布局深入,技术国际领先,产品种类齐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成长空间较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4.85/6.71亿元,同比分别-26%/+27%/+38%,对应PE分别为26/20/15倍。考虑到公司电机增量市场广阔+配套产品有望量价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原料涨价超预期、下游客户相对集中。 (分析师 曾朵红)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