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专题:去而复返”的“卡努”会给东北农产品带来那些影响?
(以下内容从中原期货《天气专题:去而复返”的“卡努”会给东北农产品带来那些影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台风“杜苏芮”于7月末登陆我国内陆后,给全国带来的大范围的降水,引发了很多地方出现城市内涝。市场更加关注后续台风“卡努”再次登录带来的影响,8月4日前后,受太平洋“副高”减弱影响,“卡努”掉头东北方向,远离我国,8月8号左右,再度掉头,预计将于11号前后登录我国东北地区,经过长途跋涉,降低为热带低压气旋,目前台风“卡努”路径预报不确定性较大,不排除从朝鲜半岛西侧进入黄海登陆辽宁的可能,预计将给东北再次带来丰沛的降水和大风天气。 一、回顾一下历史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孟加拉湾风暴有时也会影响我国的西藏、云南等地,个别来自中太平洋的台风横穿西北太平洋后,也能对我国东部海域造成影响。台风一般生成于赤道北5个维度以外的热带洋面,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GB/T 19201-2006),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我们平时所说的“台风”,是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 最近五年,每年7-9月,都有台风过境东北,其中危害最大的是2020年8月28日-9月8日,东北地区先后遭受“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场台风叠加侵袭,多地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部分地区持续阴雨,造成玉米倒伏弯折,田间出现积水。持续阴雨、田间积水、倒伏茎折等灾情容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籽粒脱水变慢、果穗霉变发芽、收获难度加大,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引发当年大豆和玉米期现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从台风过境到年底收获完成,大豆期货A2101从4500元/吨上涨至5600元/吨,涨幅24.4%,玉米期货C2101从2300元/吨上涨至3000元/吨,涨幅30.4%。 二、关注一下现在 2023年7月28日-8月3日,受 5 号台风“杜苏芮”残余水汽北上和副高后部切变共同影响,8 月 1 日午后开始,东北黑龙江和吉林的中东部地区出现一轮大范围的降水。 其中吉林降雨主要位于白城北部、松原北部、长春北部、吉林北部和延边。预计,2-3日降水集中,暴雨中心位于中北部,松原大部、长春、吉林、延边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大部小到中雨,降水梯度大。4日雨区小幅东移,东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黑龙江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中南部累计降水量为 100~220 毫米,局地 250~310 毫米;齐齐哈尔南部、大庆南部、哈尔滨中部、牡丹江北部、七台河,鸡西西部为 40~80 毫米,局地可达 100 毫米;其它大部地区 5~35 毫米(图 2)。降雨同时多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 40~60 毫米,个别乡镇 80 毫米以上,阵风 7~8 级。 本轮降水主要区域为花生、大豆、玉米和水稻区域。花生下针结果、玉米开花吐丝、大豆结荚、水稻孕穗抽穗期,根据降水分布地区显示,影响较大的品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其次是大豆和花生作物。 根据黑龙江气象台遥感数据显示,7 月下旬主要粮食作物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今年 7 月下旬黑龙江气温高、热量够用,降水略多,日照基本正常。大部农区水热条件好,利于玉米开花吐丝、大豆结荚、水稻孕穗抽穗,卫星遥感作物长势监测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7月下旬大部农区植被指数 NDVI 持平,西部部分农区增大,绥化东北部、哈尔滨东部部分农区减小,目前三大作物长势良好。降水较大区域的部分低洼农田土壤持续偏湿,存在渍涝风险。预计8月上旬气象条件较适宜作物生长发育,其中2-4日黑龙江南部低洼农田遭受渍涝灾害的风险等级较高,易造成作物根系早衰,玉米倒伏,影响大豆结荚。 根据后续跟踪,暴雨灾害高风险 区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西部、哈尔滨东部、三江平原西南部及牡丹江的部分市县。 三、展望一下未来 第6号台风“卡努”自生成至今(8月10日),已在海上存活13天有余,其路径兜兜转转,一波三折,预计将于10号登陆朝鲜半岛沿海,而后携风带雨继续北上,2023年8月11-12日,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较强降雨。10号起,“卡努”的外围云系将覆盖东北一带;夜间,受西风槽和“卡努”的共同影响,东北地区的雨势将显著加强,黑龙江东南部到吉林东北部一带,会出现大到暴雨。11日至12日为这场降雨的关键时段,其中11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以及吉林东部一带,局地有暴雨;12日,黑龙江西北部局地或有大雨。此外,特别需要关注台风东侧急流配合东北地区东部山地抬升,可能对降雨产生一定的增幅作用。 预计风雨影响范围与前期部分农田渍涝灾害高度重叠,前期遭受湿涝灾害的农田灾害将加重。预计10-13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哈尔滨东部和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舒兰、榆树,长春、吉林、延边,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部分农田将遭受渍涝灾害。其中,新增渍涝范围包括黑龙江阿城、哈尔滨东北部,吉林省吉林、延边;渍涝程度加重范围主要在黑龙江三江平原西北部和东部、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尚志等地维持偏重涝害。预计黑龙江、吉林、辽宁农田积水受涝面积将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5.6%、10.2%、2.4%。持续渍涝灾害叠加阶段低温寡照将造成作物根系通气不良和缺氧、水稻抽穗开花、春玉米吐丝和大豆结荚缓慢、长势偏弱;少数低洼地块作物可能受淹严重,导致植株早衰或死亡,产量受损较重。 我们关注东北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全国其他地区农作物情况。从数据上看,7月,东北地区大部光温基本适宜,大部降水偏多,墒情较好,利于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正常生长;部分低洼农田遭受渍涝灾害,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等地出现“旱涝急转”。北方夏种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7月上旬华北大部降水偏少,京津冀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4-8天,导致土壤失墒加剧,河北中部等地出现农业干旱,部分田块玉米、棉花等作物长势略差。 稻谷:中国气象台综合分析一季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贵州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吉林、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省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区)较去年增减幅度在1.5%之内。 预计8月,东北一季稻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水热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孕穗抽穗和灌浆乳熟;但东北稻区遭受阶段渍涝灾害风险较高,黑龙江稻区遭受阶段性低温冷害风险较高,需注意加强防范。 玉米:中国气象台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辽宁、天津、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河南、安徽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 预计8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略偏低,降水偏多,水热条件基本适宜春玉米生长,发生大范围农业干旱风险低,但大部出现阶段性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高,黑龙江出现玉米阶段性低温冷害风险高,需注意防范。华北、黄淮、江淮、江汉、西南玉米产区大部降水正常或偏少,墒情适宜,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上述大部气温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风险较高,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重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发生伏旱风险较高,影响玉米开花吐丝和灌浆成熟。 大豆:中国气象台综合分析大豆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四川大豆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大豆主产省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在1.5%之内。 预计8月,东北地区气温正常或略偏低,热量条件基本利于大豆产量形成;但东北地区降水偏多2~5成,部分农田渍涝风险高,建议强降雨过后及时排涝降渍,防范农田内涝;黑龙江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需防范低温造成大豆灌浆缓慢。江淮水热条件较适宜,利于大豆生长发育。但华北南部、黄淮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和农业干旱,各产区应及时灌溉,减轻高温和干旱对大豆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花生:根据调研情况,全国花生播种期,前期东北出现一定程度干旱,华北整体天气良好,进入关键生长期后,降水整体降水丰沛,除东北地区降水偏多,积温偏低以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风调雨顺,目前湖北地区春花生已经上市,亩产1200-1300斤湿花生果,收购价格2.4元/斤左右。全国夏花生基本上处于关键的结荚期,预计8月份,东北地区气温正常或略偏低,利于花生生长,但是降水偏多,部分农田渍涝风险高,建议强降雨过后及时排涝降渍,防范农田内涝,出现腐果,华北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和农业干旱,但是考虑到华北地区灌溉优势,整体影响不大。 作者 | 刘四奎 从业资格号 | F3033884 投资咨询号 | Z0011291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由中原期货整理分析,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报告中的信息分析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投资的建议,投资者因报告意见所做的判断,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损失自行承担。期货交易有风险,投资者申请开立期货账户须满足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具备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台风“杜苏芮”于7月末登陆我国内陆后,给全国带来的大范围的降水,引发了很多地方出现城市内涝。市场更加关注后续台风“卡努”再次登录带来的影响,8月4日前后,受太平洋“副高”减弱影响,“卡努”掉头东北方向,远离我国,8月8号左右,再度掉头,预计将于11号前后登录我国东北地区,经过长途跋涉,降低为热带低压气旋,目前台风“卡努”路径预报不确定性较大,不排除从朝鲜半岛西侧进入黄海登陆辽宁的可能,预计将给东北再次带来丰沛的降水和大风天气。 一、回顾一下历史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孟加拉湾风暴有时也会影响我国的西藏、云南等地,个别来自中太平洋的台风横穿西北太平洋后,也能对我国东部海域造成影响。台风一般生成于赤道北5个维度以外的热带洋面,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GB/T 19201-2006),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我们平时所说的“台风”,是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 最近五年,每年7-9月,都有台风过境东北,其中危害最大的是2020年8月28日-9月8日,东北地区先后遭受“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场台风叠加侵袭,多地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部分地区持续阴雨,造成玉米倒伏弯折,田间出现积水。持续阴雨、田间积水、倒伏茎折等灾情容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籽粒脱水变慢、果穗霉变发芽、收获难度加大,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引发当年大豆和玉米期现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从台风过境到年底收获完成,大豆期货A2101从4500元/吨上涨至5600元/吨,涨幅24.4%,玉米期货C2101从2300元/吨上涨至3000元/吨,涨幅30.4%。 二、关注一下现在 2023年7月28日-8月3日,受 5 号台风“杜苏芮”残余水汽北上和副高后部切变共同影响,8 月 1 日午后开始,东北黑龙江和吉林的中东部地区出现一轮大范围的降水。 其中吉林降雨主要位于白城北部、松原北部、长春北部、吉林北部和延边。预计,2-3日降水集中,暴雨中心位于中北部,松原大部、长春、吉林、延边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大部小到中雨,降水梯度大。4日雨区小幅东移,东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黑龙江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中南部累计降水量为 100~220 毫米,局地 250~310 毫米;齐齐哈尔南部、大庆南部、哈尔滨中部、牡丹江北部、七台河,鸡西西部为 40~80 毫米,局地可达 100 毫米;其它大部地区 5~35 毫米(图 2)。降雨同时多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 40~60 毫米,个别乡镇 80 毫米以上,阵风 7~8 级。 本轮降水主要区域为花生、大豆、玉米和水稻区域。花生下针结果、玉米开花吐丝、大豆结荚、水稻孕穗抽穗期,根据降水分布地区显示,影响较大的品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其次是大豆和花生作物。 根据黑龙江气象台遥感数据显示,7 月下旬主要粮食作物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今年 7 月下旬黑龙江气温高、热量够用,降水略多,日照基本正常。大部农区水热条件好,利于玉米开花吐丝、大豆结荚、水稻孕穗抽穗,卫星遥感作物长势监测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7月下旬大部农区植被指数 NDVI 持平,西部部分农区增大,绥化东北部、哈尔滨东部部分农区减小,目前三大作物长势良好。降水较大区域的部分低洼农田土壤持续偏湿,存在渍涝风险。预计8月上旬气象条件较适宜作物生长发育,其中2-4日黑龙江南部低洼农田遭受渍涝灾害的风险等级较高,易造成作物根系早衰,玉米倒伏,影响大豆结荚。 根据后续跟踪,暴雨灾害高风险 区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西部、哈尔滨东部、三江平原西南部及牡丹江的部分市县。 三、展望一下未来 第6号台风“卡努”自生成至今(8月10日),已在海上存活13天有余,其路径兜兜转转,一波三折,预计将于10号登陆朝鲜半岛沿海,而后携风带雨继续北上,2023年8月11-12日,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较强降雨。10号起,“卡努”的外围云系将覆盖东北一带;夜间,受西风槽和“卡努”的共同影响,东北地区的雨势将显著加强,黑龙江东南部到吉林东北部一带,会出现大到暴雨。11日至12日为这场降雨的关键时段,其中11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以及吉林东部一带,局地有暴雨;12日,黑龙江西北部局地或有大雨。此外,特别需要关注台风东侧急流配合东北地区东部山地抬升,可能对降雨产生一定的增幅作用。 预计风雨影响范围与前期部分农田渍涝灾害高度重叠,前期遭受湿涝灾害的农田灾害将加重。预计10-13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哈尔滨东部和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舒兰、榆树,长春、吉林、延边,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部分农田将遭受渍涝灾害。其中,新增渍涝范围包括黑龙江阿城、哈尔滨东北部,吉林省吉林、延边;渍涝程度加重范围主要在黑龙江三江平原西北部和东部、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尚志等地维持偏重涝害。预计黑龙江、吉林、辽宁农田积水受涝面积将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5.6%、10.2%、2.4%。持续渍涝灾害叠加阶段低温寡照将造成作物根系通气不良和缺氧、水稻抽穗开花、春玉米吐丝和大豆结荚缓慢、长势偏弱;少数低洼地块作物可能受淹严重,导致植株早衰或死亡,产量受损较重。 我们关注东北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全国其他地区农作物情况。从数据上看,7月,东北地区大部光温基本适宜,大部降水偏多,墒情较好,利于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正常生长;部分低洼农田遭受渍涝灾害,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等地出现“旱涝急转”。北方夏种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7月上旬华北大部降水偏少,京津冀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4-8天,导致土壤失墒加剧,河北中部等地出现农业干旱,部分田块玉米、棉花等作物长势略差。 稻谷:中国气象台综合分析一季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一季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贵州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吉林、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省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区)较去年增减幅度在1.5%之内。 预计8月,东北一季稻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水热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孕穗抽穗和灌浆乳熟;但东北稻区遭受阶段渍涝灾害风险较高,黑龙江稻区遭受阶段性低温冷害风险较高,需注意加强防范。 玉米:中国气象台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辽宁、天津、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河南、安徽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 预计8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略偏低,降水偏多,水热条件基本适宜春玉米生长,发生大范围农业干旱风险低,但大部出现阶段性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高,黑龙江出现玉米阶段性低温冷害风险高,需注意防范。华北、黄淮、江淮、江汉、西南玉米产区大部降水正常或偏少,墒情适宜,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上述大部气温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风险较高,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重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发生伏旱风险较高,影响玉米开花吐丝和灌浆成熟。 大豆:中国气象台综合分析大豆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四川大豆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大豆主产省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在1.5%之内。 预计8月,东北地区气温正常或略偏低,热量条件基本利于大豆产量形成;但东北地区降水偏多2~5成,部分农田渍涝风险高,建议强降雨过后及时排涝降渍,防范农田内涝;黑龙江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需防范低温造成大豆灌浆缓慢。江淮水热条件较适宜,利于大豆生长发育。但华北南部、黄淮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和农业干旱,各产区应及时灌溉,减轻高温和干旱对大豆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花生:根据调研情况,全国花生播种期,前期东北出现一定程度干旱,华北整体天气良好,进入关键生长期后,降水整体降水丰沛,除东北地区降水偏多,积温偏低以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风调雨顺,目前湖北地区春花生已经上市,亩产1200-1300斤湿花生果,收购价格2.4元/斤左右。全国夏花生基本上处于关键的结荚期,预计8月份,东北地区气温正常或略偏低,利于花生生长,但是降水偏多,部分农田渍涝风险高,建议强降雨过后及时排涝降渍,防范农田内涝,出现腐果,华北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和农业干旱,但是考虑到华北地区灌溉优势,整体影响不大。 作者 | 刘四奎 从业资格号 | F3033884 投资咨询号 | Z0011291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由中原期货整理分析,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报告中的信息分析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投资的建议,投资者因报告意见所做的判断,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损失自行承担。期货交易有风险,投资者申请开立期货账户须满足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具备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