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688065)公司点评:短期业绩承压,与招商局合作打开新成长空间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凯赛生物(688065)公司点评:短期业绩承压,与招商局合作打开新成长空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摘要 KEY 事件概述 2023年8月8日,公司发布2023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30亿元,同比-20.05%;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28.12%;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03亿元,同比-39.46%。主要系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销量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较同期有所下降。 招商局间接入股,协同发展打开新成长空间 2023年6月26日,公司发布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拟向上海曜勤(拟设立)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66亿元,招商局集团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预计超过 5%。公司同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招商局集团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 目标”,即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公司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 2023、2024 和 2025 年分别为不低于 1 万吨、8 万吨和 20 万吨。与传统化工方式相比,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基础材料制造领域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环保型材料可应用于招商局集团下属多个实业板块。公司将与招商局集团充分发挥双方在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打开新成长空间。年产 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 9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生物基聚酰胺热塑性复合材料开拓应用场景 公司进一步与下游客户深化合作,积极开拓产品下游潜在应用,持续发掘开拓市场空间。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的生物基聚酰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耐温、耐腐蚀等特点。公司积极开发连续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在交运物流、新能源装备、建筑装饰等领域大场景的应用,同下游的产业客户密切沟通需求,协作开发样品,为后续规模商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 联合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管材领域的应用; 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电池壳的工艺,进行实验室级别样品测试; 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集装箱的工艺,完成小规模样箱及辅材评估。 投资建议 KEY 我们认为公司与招商局的合作不仅直接带来业绩增量,还对生物基聚酰胺的市场拓展带来背书效应,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73、9.61、12.39亿元,同比增速为21.66%、42.80%、28.94%,当前股价对应P/E为53.02、37.13、28.8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KEY 放大量产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市场验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数据预测与估值 KEY 附表: 团队介绍 邓周宇,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先后供职于国海证券、国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上海证券。历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部董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广泛覆盖:行业政策、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业、中药行业、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研究。曾获得:金融界最佳分析师(2013年第1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4年第3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2014年入围、2017年公募组第5名,2021年总榜单第3名、2022年总榜单第1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2014第3名)、金翼奖最佳分析师(2017年、2018年)、万得金牌分析师(2014年、2016年)、东方财富网100强分析师(2021年)。 创新&传统制药研究小组: 王真真,研究员,巴黎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复星医药、凯捷咨询、德勤等,拥有产业、咨询、一二级投融资的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覆盖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医疗器械研究小组: 李斯特,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曾就职于民生证券,拥有量化研究等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负责医疗器械、CXO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周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工程硕士。两年中国科学院科研经历(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作);累计两年以上生物医药板块研究经历。2022年水晶球第一名团队核心成员,主要覆盖医疗器械、IVD、生命科学上游、新兴人工智能制药等领域。 服务&新商业小组: 徐昕,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学硕士,CFA二级候选人,覆盖连锁药店、医疗服务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邓振,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硕士,医药金融复合背景;三年地方政府财政局、金融办、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借调)工作经历,参与企业上市辅导验收工作;覆盖中药、医疗服务等领域,2023年加入上海证券。 原料药&CXO研究小组: 李天成,研究员,中山大学生物工程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曾在国际核心期刊ACS Publication上发表论文,毕业后在美国药企工作近3年,曾就职于纳斯达克上市药企,负责药物的开发及测试。2022年水晶球卖方分析师第一名团队成员。曾任职于中银证券,2023年加入上海证券。 尤靖宜,研究助理,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分析硕士,覆盖化学原料药、医疗设备等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免责声明 报告名称:《凯赛生物(688065)公司点评:短期业绩承压,与招商局合作打开新成长空间》;发布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署名分析师:邓周宇 SAC编号:S0870523040002 ,于庭泽 SAC编号:S0870523040001;联系人:王真真 SAC编号:S0870122020012。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投资摘要 KEY 事件概述 2023年8月8日,公司发布2023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30亿元,同比-20.05%;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28.12%;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03亿元,同比-39.46%。主要系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销量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较同期有所下降。 招商局间接入股,协同发展打开新成长空间 2023年6月26日,公司发布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拟向上海曜勤(拟设立)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66亿元,招商局集团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预计超过 5%。公司同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招商局集团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 目标”,即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公司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 2023、2024 和 2025 年分别为不低于 1 万吨、8 万吨和 20 万吨。与传统化工方式相比,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基础材料制造领域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环保型材料可应用于招商局集团下属多个实业板块。公司将与招商局集团充分发挥双方在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打开新成长空间。年产 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 9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生物基聚酰胺热塑性复合材料开拓应用场景 公司进一步与下游客户深化合作,积极开拓产品下游潜在应用,持续发掘开拓市场空间。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的生物基聚酰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耐温、耐腐蚀等特点。公司积极开发连续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在交运物流、新能源装备、建筑装饰等领域大场景的应用,同下游的产业客户密切沟通需求,协作开发样品,为后续规模商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 联合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管材领域的应用; 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电池壳的工艺,进行实验室级别样品测试; 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集装箱的工艺,完成小规模样箱及辅材评估。 投资建议 KEY 我们认为公司与招商局的合作不仅直接带来业绩增量,还对生物基聚酰胺的市场拓展带来背书效应,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73、9.61、12.39亿元,同比增速为21.66%、42.80%、28.94%,当前股价对应P/E为53.02、37.13、28.8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KEY 放大量产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市场验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数据预测与估值 KEY 附表: 团队介绍 邓周宇,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先后供职于国海证券、国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上海证券。历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部董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广泛覆盖:行业政策、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业、中药行业、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研究。曾获得:金融界最佳分析师(2013年第1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4年第3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2014年入围、2017年公募组第5名,2021年总榜单第3名、2022年总榜单第1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2014第3名)、金翼奖最佳分析师(2017年、2018年)、万得金牌分析师(2014年、2016年)、东方财富网100强分析师(2021年)。 创新&传统制药研究小组: 王真真,研究员,巴黎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复星医药、凯捷咨询、德勤等,拥有产业、咨询、一二级投融资的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覆盖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医疗器械研究小组: 李斯特,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曾就职于民生证券,拥有量化研究等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负责医疗器械、CXO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周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工程硕士。两年中国科学院科研经历(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作);累计两年以上生物医药板块研究经历。2022年水晶球第一名团队核心成员,主要覆盖医疗器械、IVD、生命科学上游、新兴人工智能制药等领域。 服务&新商业小组: 徐昕,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学硕士,CFA二级候选人,覆盖连锁药店、医疗服务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邓振,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硕士,医药金融复合背景;三年地方政府财政局、金融办、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借调)工作经历,参与企业上市辅导验收工作;覆盖中药、医疗服务等领域,2023年加入上海证券。 原料药&CXO研究小组: 李天成,研究员,中山大学生物工程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曾在国际核心期刊ACS Publication上发表论文,毕业后在美国药企工作近3年,曾就职于纳斯达克上市药企,负责药物的开发及测试。2022年水晶球卖方分析师第一名团队成员。曾任职于中银证券,2023年加入上海证券。 尤靖宜,研究助理,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分析硕士,覆盖化学原料药、医疗设备等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免责声明 报告名称:《凯赛生物(688065)公司点评:短期业绩承压,与招商局合作打开新成长空间》;发布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署名分析师:邓周宇 SAC编号:S0870523040002 ,于庭泽 SAC编号:S0870523040001;联系人:王真真 SAC编号:S0870122020012。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