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太平洋证券研究 8月3日最新观点:制造业确认底部——7月PMI数据点评

太平洋证券研究 8月3日最新观点:制造业确认底部——7月PMI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太平洋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8月3日最新观点:制造业确认底部——7月PMI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8月3日早间新闻精选】 1、财政部、税务总局2日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至2027年底。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2、美国顶级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希望城市(City of Hope)国家医疗中心周二发布公告称,在临床前研究中,该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杀死所有实体恶性肿瘤(癌瘤)的靶向化疗药物。 3、据财联社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继小鹏之后,大众旗下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汽车谈合作,可能“买断”零跑的某一代技术平台。 4、乘联会初步统计,7月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4.7万辆,同比增长33%,环比下降3%。 5、北向资金昨日大幅净卖出50.19亿元。东方财富、招商银行、恒瑞医药分别获净卖出4.28亿元、3.77亿元、3.19亿元。宁德时代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2.01亿元。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制造业确认底部——7月PMI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1. 制造业PMI连续回升。 7月制造业PMI略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分项中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均边际上行,形成一定拉动,生产指数保持运行在扩张区间。整体而言,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回升释放出较强积极信号,经济向上动能持续累积,制造业底部或已确认。具体来看,7月PMI指数呈以下特征:一是生产保持扩张,需求继续改善。7月生产指数仍运行在扩张区间,表明在政策引导及需求修复之下,国内生产经营活动恢复进程延续。库存去化略有放缓。7月PMI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及产成品库存均有回升。需求边际继续改善,新订单指数与荣枯线的差距进一步缩短,也是本月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升的主要贡献分项。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提振及需求边际改善的影响下,本月企业信心得以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位基础上进一步上行。具体行业来看,本月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范围扩大,部分原材料加工行业及设备制造行业产需同步扩张。不过本月数据依然突出了逆周期政策加大力度的重要性,生产指数小幅回落,需求改善幅度较为有限,新出口订单指数及进口订单指数均边际回落,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依旧在60%以上,并且从业人员指数在收缩区间内持续下滑,就业承压较重。扩内需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仍有必要。二是价格指数持续回升。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驱动。三是小型企业景气度边际转好。大型企业仍具相对优势,维持在扩张区间。边际变化方面小型企业改善明显。7月政治局会议中将支持民企发展作为改革的重点内容,作为民企的主要组成,后续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或将得到优化,边际改善的趋势在一定时间内有望延续。 2. 非制造业扩张持续放缓。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高于临界值,表现不及市场预期。服务业及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保持扩张,两者回归常态趋势中扩张速度都有放缓,其中建筑业因高温多雨天气及地产低景气原因下降更为明显。一方面,服务业扩张区间内继续小幅下滑。本月服务业扩张的动能来自暑期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居民休闲消费和旅游出行相关行业活跃度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建筑业继续回落。新订单指数持续走弱,除地产低景气的拖累之外,本月高温多雨天气这一短期性因素也造成施工进度放缓。不过本月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在高景气基础上进一步上行,表明建筑业企业对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 3. 数据持续回升释放较强积极信号。 7月制造业PMI延续回升趋势,需求、价格及预期均有边际改善,强化了上月数据释放出的底部信号,即3月以来的阶段性回落或已结束,制造业底部已经确认,目前经济开启向上回升的新阶段。积极的环比改善之外,相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及内需有限修复仍为经济活力的制约,这继续强调了扩内需政策加码的必要性。7月政治局会议中对地产政策定调发生重大转变,同时重申提振消费的重要性,预示逆周期政策力度有加大的可能,而后住建部指出进一步落实“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措施,国家发改委也公布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进一步验证稳增长政策的加码,这为消费及地产注入新动能,也巩固了经济环比回升的基础,对于后续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可有扭转。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新能源】宁德时代2023年中报点评报告——市占率和平台能力持续提升,引领出海和新技术发展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892 亿元,同比+ 67.52%,实现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153.64%。2023年二季度实现营收1002亿元,环比+12.5%,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9 亿元,同比+10.9%。存货降至 489 亿元(Q1 期末存货为 640 亿元)。 公司动、储电池出货量全球领先,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出货方面,我们估计公司动储电池出货量合计约170GWh,其中动力约占 80%、储能约占 20%。据 SNE Researc,2023 年1-5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 36.3%,同比+1.7pct,排名全球第一;根SMM,2023 H1公司储能电芯产量排名全球第一。我们预计 2023 年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合计出货有望超 400GWh。 公司盈利能力保持强劲,后续矿产资源业务有望增厚利润。 我们估算,扣除财务费用、投资收益等,公司 2023 年 H1 动力电池业务实现单Wh利润约 0.08 元,储能电池业务实现单 Wh 利润约 0.07 元,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毛利率约 17%,矿产资源业务毛利率约 12%。随着下半年下游需求的释放以及公司成本管控能力的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动储电池业务盈利有望保持强劲,同时宜春碳酸锂下半年有望投产,增厚利润。 公司新技术及出海领先,看好中长期向上趋势。 新技术方面,公司麒麟电池实现量产装车,续航超过 100km;4C 麒麟电池首发落地理想;钠电池首发落地奇瑞;M3P 预计年内量产交付;发布全新的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 500Wh/kg、车规级版本有望 2023 年年内具备量产能力。海外市场方面:1)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35.5%,同比+12pct;2)2023 年 1 到 5 月,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场占率达 27.3%,同比+6.9pct;3)目前公司德国工厂已投产爬坡,获得了客户认可、匈牙利建厂以及与福特的合作顺利推进。公司产品力及全球产能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 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产品力持续提升以及海外市场空间逐步打开,我们上调预期,预计 2022 / 2023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436.02 / 5766.82 / 7208.53亿元,同比增长 35% / 30% / 25%;归母净利润分别 465.75 / 617.78 / 788.29 亿元(原预测 465.33 / 616.32 / 787.10 亿元),同比增长 51.43% / 32.45% / 27.71%。对应EPS分别10.59 / 14.05 / 17.93。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2/17/13。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