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803】【固收】【行业】电新【个股】吉利汽车、同程旅行、华新水泥、东土科技、理想汽车-W、小鹏汽车-W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803】【固收】【行业】电新【个股】吉利汽车、同程旅行、华新水泥、东土科技、理想汽车-W、小鹏汽车-W》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城投挖之掘金江苏系列(五) 走进张家港存续AAA及AA+级城投债发行主体 (上篇) 观点 张家港市概况:1)张家港市呈现工业经济占据主导的同时商业、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2)经济财政:2022年张家港市GDP 3,302.39亿元,经济体量在江苏省居于前列,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合理的产业结构为该市财政实力提供有力支撑。3)债务负担:2022年张家港市地方债务率218%,同比增加56pct,主要系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萎缩而债务规模扩大所致,但在江苏省境内处于中下游水平。4)张家港市城投主体共9家,信用资质整体良好,发债格局以中期为主,集中于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发行期限与项目期限匹配度尚可,融资能力在江苏省及苏州大市范围内均位于前列;存量债结构显示偿债负担集中于中短期,短期内再融资需求相应增加。5)张家港市城投利差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横盘震荡,AA级利差点位偏低,故建议针对张家港市高评级城投债予以关注。 张家港AAA及AA+城投债发债主体:1)张家港国投:近年来营收规模有所波动,2022年实现营收51.83亿元,业务收入以公用事业为主,安置房建设及房屋销售业务波动幅度较大;2023Q1现金短债比0.46倍,流动性存在一定风险,资产负债率小幅降至65.68%,杠杆水平较高;存量债券以中短期内到期为主,当前再融资需求抬升;存续私募债自2023年开始持续收窄,目前位于历史较低位置,估值偏高,后续下行空间有限,而公司债、中票则因利差自2023年4月末开始持续走扩,目前已攀升至历史66.40%、80.70%分位数的相对中高位区间,表明公司公募债券种整体下行空间更充裕。2)冶金园资:近年来营收规模波动较大,2022年实现营收16.55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4.39%,主营业务基础设施开发及房产销售板块经营情况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一般,易受城投板块舆情风险波及;2022年债务规模激增,现金短债比快速压降至0.57倍,短期偿债压力极速增加,流动性减弱,资产负债率为51.62%,长期偿债能力尚可但杠杆率仍有上行可能;存续私募债、企业债和PPN利差自2023年5月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走扩,其中企业债走扩幅度更大,目前利差均处于历史中高位区间,表明此轮信用板块调整或扩大利差压缩空间,债券配置性价比提高,鉴于私募债风险错配概率较大,建议仍主要关注公司存续公募债。3)东城投资: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销售毛利率19.05%,主要收入来源安置房业务受宏观环境及地产景气度影响较大,且对政府补助依赖程度较高;2022年现金短债比降至0.73倍,资金流动性或存缺口,资产负债率降至65.71%,资本结构稳步优化;存续私募债利差位于85.40%的历史分位数,利差下行空间显著,采取适度拉长久期策略的投资者可关注近期发行且剩余期限稍长的个券,捕捉估值偏低所隐含的资本利得机会。 总结回顾和建议关注:针对张家港市有存续AAA及AA+级城投债的发债主体(本篇包含主体评级AAA及AA)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结合该市全部城投平台机构持仓情况排序结果来看,重点推荐投资者对张家港国投予以关注。该平台为张家港市内唯一主体评级为AAA级的城投平台,总资产规模达982.61亿元,存量债券规模为139.85亿元,存续债券数量较多,发行成本较低,在区域内头部地位显著,融资能力较强;近年来盈利能力虽受投资收益波动及房地产市场扰动影响而有所下滑,但主营业务区域垄断性较强,业务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优,自身兼具造血能力及财政支持,经营风险总体可控;偿债压力集中于未来3年内,有息债务规模增速放缓,流动性风险小幅缓释,财务风险尚可;公司存续私募债与公募债之间品种利差显著,二者利差点位明显分层,公募债券种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利差均处于历史相对中高位区间,表明存续公司债及中期票据的价值挖掘空间较估值偏高的私募债更为可观,建议择时配置其中估值偏离度较高的个券,在宏观利率下行预期中增厚组合收益。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收紧;数据统计偏差;信用风险发酵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行业 电新: 新技术业绩亮眼,多国上调光伏装机目标 ——光伏月报 硅料价格触底拉动需求,电池环节盈利坚挺。6月硅料产量12.15万吨,同/环增97.2%/5.1%,致密料最新均价6.82万元/吨,硅料价格见底拉动需求提升,带动价格小幅反弹;硅片企业增加炉台缓解因海外砂短缺带导致效率低下问题,保证正常生产,中环最新P型M10(150μm)报价2.95元/片,小幅上涨;组件价格下跌,单组件环节已经亏损,电池片价格&盈利坚挺,单瓦利润环增11%至1毛,三环节一体化组件单瓦利润环减35%至1毛1!组件最新中标价1.3-1.4元/W,对应电站收益率11%+。国内地面电站启动+海外需求向好,组件8月排产环比增加10-15%,我们预计Q3组件CR4出货约73GW,同增60%+! 国内推进农村分布式,海内外需求旺盛。三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到25年农村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能力稳步提高。国内1-6月光伏装机78.42GW,同增154%,其中集中式/户用/工商业分别占比48%/27%/25%;5月美国进口3.86GW,同环比+83%/-5%,6月大储装机1036MW,同环比+95%/+621%,美国光储装机高增;欧洲议会通过电力改革法案,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上调2030年光伏装机目标,上调幅度分别95%、125%至76GW、20.4GW;海外利好频出,1-6月组件出口99.9GW,同增19.20%,逆变器出口61.6亿美元,同增94.9%!国内外需求两旺,预计23年光伏装机370GW+,看好光储成长性提升! HJT产业化进程加速,新技术业绩亮眼。24年华晟、日升HJT电池产能分别达20、9GW,我们预计23年分别出货4、2-3GW;HJT效率更高享受溢价,国内、海外溢价1毛+、1.5-2毛,同时可通过硅片减薄、0BB、银包铜及无铟化方式降本等,有望23年内盈利转正。23Q2 TOPCon电池/组件单瓦相较PERC分别溢价6-8分/1毛+,布局新技术的企业业绩亮眼,TOPCon龙头晶科能源231归母净利同增304%~349%;TOPCon电池龙头钧达股份23H1归母净利同增230%~300%,新技术因效率领先享溢价,HJT等技术降本仍需时间,预计下半年以TOPCon为主力产品的企业仍将享受超额盈利。 投资建议:光储平价成长性显著,当前估值底部,看好储能加持成长亮眼的逆变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禾迈股份、科士达、昱能科技,关注盛弘股份),组件(晶澳科技、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关注东方日升、横店东磁、亿晶光电) ,看好TOPCon等新技术电池龙头(晶科能源、钧达股份、爱旭股份),和格局稳定的辅材龙头(福斯特、TCL中环、福莱特、海新材、宇邦新材、美畅股份,关注聚和材料、帝科股份、通灵股份、快可电子)。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电网消纳问题限制,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吉利汽车(00175.HK) 银河L7交付次月破万 新能源销量创年内新高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吉利汽车7月批发销量138,135辆,同环比+12.64%/+0.17%。分品牌来看,吉利品牌销量104,480辆,同环比+7.51%/-2.07%,其中银河销量10,058辆;领克品牌17,201辆,同环比+14.62%/+5.04%;极氪品牌销量12,039辆,同环比+139.73%/+13.46%;睿蓝品牌销量4,415辆,同环比-18.51%/+4.84%。 7月销量13.8万辆,同比+12.64%,极氪交付量上市次月继续破万,出口2.0万辆,全球化出海加速。1)销量:公司7月批发销量138,135辆,同环比+12.64%/+0.17%,连续6个月同环比双增长,2023年1~7月累计销售832,180辆,同比+13.00%。2)燃料类型:公司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41,014辆,同环比+28.05%/+6.33%,新能源产品渗透率为30%,同环比-0.14/+1.72pct,环比略微提升;其中BEV车型销量28,145辆,同环比+26.96%/+4.75%,PHEV车型销量12.869辆,同环比+30.49%/+9.97%。3)品牌:7月吉利品牌销量104,480辆,同环比+7.51%/-2.07%,其中银河L7上市第二个月突破“万辆大关”;领克品牌销量持续爬坡,7月销量17,201辆,同环比+14.62%/+5.04%;极氪品牌销量连续两个月破万,7月销量12,039辆,同环比+139.73%/+13.36%;睿蓝品牌销量4,415辆,同环比-18.51%/+4.84%;2023年7月宝腾销量13,044辆,同比+2%,1-7月宝腾销量93,550辆,同比+28%。4)海外:公司7月出口20,482辆,同环比+55.56%/-9.48%,出口占集团销量比例为14.83%,公司连续5个月出口破2万辆,吉利进军全球化品牌步伐加速。 银河L7上市即爆款,7月销量突破“万辆大关”,银河L6将于9月上市,双子星助力销量提升。银河L7上市33天达成第10000台量产车下线,银河L6将于9月上市,此外,公司将于下半年正式发布“汽车行业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场景AI大模型”,助力公司智能化转型。2023年公司坚定发力新能源领域,多品牌全价位布局助力新车周期。随着智能化新车持续推出,吉利智能化与电动化升级将迈入新台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吉利汽车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期为1783/2353/3009亿元,分别同比+20%/+32%/+28%;归母净利润为50/80/121亿元,分别同比-2%/+60%/+50%;对应PE分别为17/10/7倍,维持吉利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下游需求复苏低于预期;价格战超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同程旅行(00780.HK) OTA行业领先者 绑定微信下沉扩张 投资要点 同程旅行是中国OTA行业领先者。同程网络由早期B2B旅游交易平台启程,2018年与艺龙旅行网合并,同年登陆港交所,公司持续深化与腾讯的合作,致力于打造在线旅行一站式平台,公司在OTA行业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公司通过微信引流方式深耕下沉市场,新增微信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占比超过60%,MAU/MPU逐年新高。两大业务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业务发展态势良好,2023Q1营收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71%/110%,公司营收利润创新高。 绑定微信流量,持续下沉扩张。1)行业竞争格局:在线旅游市场格局稳定,巨头各守城池。在线旅游行业高度集中,CR3/CR5分别为71.7%/92.9%,三大巨头且各有其重点市场领域。2)公司看点:同程旅行借助微信平台引流,发展下沉市场。同程旅行在住宿预订市场利用品牌效应提高OTA平台市占率,利用微信独家合作商流量开拓下沉市场;配合航司开发低线市场交通票务产品,开拓汽车票务销售市场寻找下沉市场增量。2019-2022&2023Q1,公司平均月活用微信小程序占比保持80%水平,推动营收快速增长。3)疫后修复:出行意愿恢复,高景气度下量价齐升有望增强盈利能力。居民出行意愿快速反弹,跨境旅游逐渐恢复,带动行业景气度回升。量价齐升有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住宿预订业务同业差距缩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同程旅行独享微信流量红利实现加速成长,疫后营收、利润大幅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我们预测2023-2025年同程旅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3/15.69/19.69亿元,对应年PE估值为39/27/2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出行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疫后出行消费习惯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吴劲草、石旖瑄) 华新水泥(600801) 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点评 非水泥拓展+海外布局亮点频现 水泥盈利有望底部修复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2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归母净利润11.93亿元,同比下降24.9%;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2.03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3.2%。 骨料和混凝土业务逆势高增长,Q2盈利略超预期。(1)水泥量增利稳,公司上半年水泥和熟料销售2995万吨,同比+2%,一方面国内市场基本平稳,国内市场对外销量同比-0.8%,考虑产业链一体化产能增加带来的内部消耗增加,预计国内实际销量表现与全国市场需求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海外水泥销量增长拉动明显。此外得益于3月沿江水泥价格反弹奠定的高基础和煤炭成本的下降,预计Q2吨盈利基本稳定。(2)骨料和混凝土业务高速增长,上半年公司骨料、混凝土销量分别达到5051万吨/1095万方,同比分别+103%/+82%,预计主要得益于骨料产能的释放爬坡和商混社会化扩张产能的落地。2022年骨料在总毛利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1.2%,预计上半年骨料高速增长对盈利有可观贡献。 公司海外布局和国内非水泥延伸继续推进,有望持续贡献增量。(1)公司今年先后公告收购阿曼Oman Cement Company(熟料年产能261万吨,水泥年产能360万吨)和南非、莫桑比克Natal Portland Cement Company(南非板块水泥年产能180万吨,莫桑比克板块水泥年产能330万吨),合计将新增水泥产能870万吨,相当于公司2022年末水泥产能的7%。(2)公司2022年末骨料年产能已经达到2.1亿吨,武穴年产3000万吨机制砂项目有望释放产能;混凝土积极通过拓展委托代加工、租赁、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范围,2022年末年产能达到6875万吨,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中骨料销量约1.3亿吨(同比+98%),混凝土销量2500万方(同比+53%),有望继续贡献业绩增量。 行业景气底部逐步确认,下半年有望企稳反弹。水泥价格经历前期连续下调后,部分区域价格已处弱势企业现金成本线附近,因此短期行业供给主动收缩的力度在加强,价格也有望确认阶段性底部。中期来看,随着政治局会议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基建增量政策有望落地,支撑实物需求和下半年旺季水泥价格反弹,公司水泥业务盈利有望企稳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宏观强化逆周期调节,行业景气底部逐步确认,下半年旺季水泥业务盈利有望企稳改善,非水泥+海外布局持续贡献新的增长点。基于上半年水泥需求低于预期,我们下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31.2亿元(下调9%)、35.9亿元(下调10%)、38.8亿元(下调14%),8月1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9.3/8.1/7.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地产信用风险失控、行业竞合态势恶化。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 东土科技(300353) 定增落地 产业资本助力国产嵌入式OS龙头腾飞 事件:2023年8月2日,东土科技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情况报告书。 投资要点 定增引入中国南方工业集团,获得产业资本加持:本次定增募集金额为8.75亿元,发行价格为10.70元/股。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 8 家,其中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获配0.87亿元。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以实业投资为主,以资产管理、资金运作和咨询业务为支撑的综合性投资管理公司。获得专用领域产业资本加持,东土有望加快在专用领域的产品推广和业务渗透。 科技自立自强是根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是核心“卡脖子”环节:8月1日,《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嵌入式实时OS常用于军工装备、半导体设备、机器人等核心工业设备中,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灵魂”。中国的嵌入式实时OS统市场被VxWorks、QNX等海外公司产品垄断,国产化需求迫切。 东土科技嵌入式实时OS性能、自主性和市场拓展全面领先:公司“道”操作系统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研发,在功能、性能上可以替代VxWorks操作系统。公司产品通过了工信部电子五所的测试,内核及部分关键代码自主率100%。公司产品在专用领域、民用领域客户覆盖率国内领先。 工业通信业务与软件相互协同:公司工业边缘控制器是基于 PC 的控制器,兼具数据处理和逻辑控制,技术国内领先。2022年10月,公司AUTOBUS总线国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目前全球首个基于TSN和 IPv6 技术的两线制宽带总线国际标准,是我国自 2008 年以来唯一在 IEC 61158 工业通信网络标准体系中成功立项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公司硬件与软件相互协同,为客户提供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嵌入式实时OS产品技术国内领先,自主可控,有望引领国产化浪潮。同时,公司工业通信业务技术国际领先,能够与软件相辅相成。此次定增过后,公司获得产业资本加持,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基于此,我们维持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8/1.76亿元,给予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生态建设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分析师 王紫敬) 理想汽车-W(02015.HK) 7月交付同比+228% 供需正循环加速突破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3年7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34134辆,月度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同比+227.5%,环比+4.79%。至此,理想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173251辆,同比增长144.6%。 7月交付同环比高增,车型稳定供给交付与终端订单持续增长形成完美正循环。公司于7月完成第40万辆用户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取得该成绩的新势力车企,月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具体车型来看,家庭五座旗舰SUV理想L7上市5个月内总交付量顺利突破5万辆;理想L8和L9的交付量提升至2万辆,强大的产品力进一步转化成为销量红利。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自去年6月相继发布以来,累计交付已经超过20万辆,持续领跑中国豪华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截止2023年7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40万辆,成为国内首家取得40万交付量的新势力车企;2023年累计交付17.33万辆,同比+144.6%,全年业绩表现值得期待。截止7月31日,理想汽车已在全国拥有337家零售中心,环比6月+6家,共覆盖128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23家,覆盖222个城市,渠道网络布局加速完善;7月理想零售中心单店效能为101辆/家,环比+2.3%,终端效率持续提升。后续来看,理想L9 Pro版本登陆工信部新车目录,预计于H2开始批量交付,促进公司整体交付水平提升。 无图模式城市NOA持续推进,智能化加码强化新车周期。理想MEGA将于Q4发布,产品周期依然强势。通过AI大模型技术的率先落地应用,理想于6月开启国内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试驾,并预计在下半年向用户交付通勤NOA功能,年底实现多城批量覆盖。产品方面,理想汽车旗下首款搭载800V超充的纯电旗舰车型——理想MEGA将于四季度发布,有望成为理想50万以上的爆品车型,产品周期依然强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L系列多款车型持续超预期放量,23Q4重磅发布首款纯电产品,我们维持理想汽车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5/102/20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7/25/13倍。看好纯电+智能战略双重发力,对比行业龙头特斯拉PS,给予2023年5倍的目标PS,对应目标价253港币,当前股价169.9港币。维持理想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增速低于预期;软件OTA升级政策加严;新平台车型推进不及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小鹏汽车-W(09868.HK) 7月重新迈入万辆交付新里程 G6爆款逐步兑现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3年7月,小鹏汽车共计交付新车11008辆,同比-4.5%,环比+28%,环比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重新迈入万辆交付新里程。至此,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52443辆。 G6带动7月交付量环比高增,公司积极爬升产能进一步促进业绩提升。小鹏G6于7月19日开启交付,到7月底已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规模交付,累计交付量超3900台。G6热销带动客流量激增,助力交付量提升,目前,公司正积极爬升G6的供应产能,预计产能提升后将进一步提振公司业绩。7月26日,小鹏汽车官宣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此外,双方还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其他潜在的战略合作,包括未来电动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合作。 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AI代驾”模式实现安全、有效的XNGP功能。小鹏汽车于7月在北京开启了城市NGP试驾,交出了“总里程达16914公里,用户渗透率、里程渗透率、时长渗透率高达99%,千公里被动接管仅3.3次”的成绩,此后城市NGP正式登陆佛山。XNGP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随小鹏G6 Max交付即上线,并且随着G6的上市,小鹏计划发布“AI代驾”模式,并于2023Q4向所有Max版用户推送,“AI代驾”模式下,用户能够实现安全、有效率地使用XNGP。新车方面,小鹏X9预计于2023Q4上市,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配备激光雷达,支持XNGP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有望助力销量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鉴于公司智能化技术先发优势+组织架构革新+G6为代表的新一轮新车陆续上市,与大众建立长期战略技术关系,软件持续创收,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营收261.4/540.0/770.0亿元,归母净利润-70.3/-32.5/2.8亿元,对应PS为3.7/1.8/1.3倍。考虑智驾算法能力领先以及长期软件供应持续收费,我们认为公司应该享受更高估值,对比行业领先企业特斯拉PS,给予小鹏汽车2024年5X目标PS,对应目标价169.24港币,当前股价82.7港币(2023年8月2日),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终端需求恢复低于预期;L3级别自动驾驶政策推出节奏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比亚迪(002594) 7月销量再创新高 出口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 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环增4%,出口表现亮眼。根据公司产销快报,比亚迪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22万辆,同环比+61%/+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169辆,环比+72.4%,1-7月累计销量为151.78万辆,同比增长89%,1-7月累计出口约9.2万辆。7月产量为27.2万辆,同比+67%,环比+2.6%,1-7月累计产量为154.80万辆,同比增长91%。 纯电份额环比微增,腾势销量持续增长,托举品牌高端化发展。7月比亚迪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2.63万辆,同环比+56%/+2%,占比48%,同比-2pct,环比-1pct,1-7月累计销量75.7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1%;纯电乘用车销量为13.48万辆,同环比+66%/+5%,占比52%,同比+2pct,环比+1pct,1-7月累计销量75.1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6%。王朝、海洋车型7月销25.00万辆,同比增长54.1%;腾势品牌7月销11146辆,环比增长0.8%,品牌趋于高端化,利于单车盈利提升。 新车型上市叠加出口贡献增量,预计23年销量同增60%+。公司产品矩阵完备,23H1 国内市占率 35.2%,较 22 年提升 6.6pct,23H2 多款新车型推出,包括宋L、仰望、腾势N8、海豹DMI等。。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墨西哥乘用车市场,同时纯电动大巴已正式进入印尼、毛里求斯等国,海外市场放量助力销量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超300万辆,同增60%+,其中出口约20万辆。24-25年为产品大年,预计销量分别为400/500万辆,同增33%/25%。 电池装机量同比高增,23年出货预计翻番以上增长,储能贡献显著增量。根据比亚迪产销快报,2023年7月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12.41GWh,同环比+70%/+5%,1-7月累计装机72.7GWh,同比增长76%;受益于欧洲户储及全球大电站项目,预计23年公司电池产量超200gwh,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储能电池出货30-40gwh,同增150%+,贡献明显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销量持续高增,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6/420/525亿元,同增 78%/42%/25%,对应 PE26x/19x/15x,给予2023 年 35 倍 PE,目标价355.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分析师 曾朵红、黄细里、刘晓恬)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城投挖之掘金江苏系列(五) 走进张家港存续AAA及AA+级城投债发行主体 (上篇) 观点 张家港市概况:1)张家港市呈现工业经济占据主导的同时商业、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2)经济财政:2022年张家港市GDP 3,302.39亿元,经济体量在江苏省居于前列,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合理的产业结构为该市财政实力提供有力支撑。3)债务负担:2022年张家港市地方债务率218%,同比增加56pct,主要系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萎缩而债务规模扩大所致,但在江苏省境内处于中下游水平。4)张家港市城投主体共9家,信用资质整体良好,发债格局以中期为主,集中于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发行期限与项目期限匹配度尚可,融资能力在江苏省及苏州大市范围内均位于前列;存量债结构显示偿债负担集中于中短期,短期内再融资需求相应增加。5)张家港市城投利差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横盘震荡,AA级利差点位偏低,故建议针对张家港市高评级城投债予以关注。 张家港AAA及AA+城投债发债主体:1)张家港国投:近年来营收规模有所波动,2022年实现营收51.83亿元,业务收入以公用事业为主,安置房建设及房屋销售业务波动幅度较大;2023Q1现金短债比0.46倍,流动性存在一定风险,资产负债率小幅降至65.68%,杠杆水平较高;存量债券以中短期内到期为主,当前再融资需求抬升;存续私募债自2023年开始持续收窄,目前位于历史较低位置,估值偏高,后续下行空间有限,而公司债、中票则因利差自2023年4月末开始持续走扩,目前已攀升至历史66.40%、80.70%分位数的相对中高位区间,表明公司公募债券种整体下行空间更充裕。2)冶金园资:近年来营收规模波动较大,2022年实现营收16.55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4.39%,主营业务基础设施开发及房产销售板块经营情况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一般,易受城投板块舆情风险波及;2022年债务规模激增,现金短债比快速压降至0.57倍,短期偿债压力极速增加,流动性减弱,资产负债率为51.62%,长期偿债能力尚可但杠杆率仍有上行可能;存续私募债、企业债和PPN利差自2023年5月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走扩,其中企业债走扩幅度更大,目前利差均处于历史中高位区间,表明此轮信用板块调整或扩大利差压缩空间,债券配置性价比提高,鉴于私募债风险错配概率较大,建议仍主要关注公司存续公募债。3)东城投资: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销售毛利率19.05%,主要收入来源安置房业务受宏观环境及地产景气度影响较大,且对政府补助依赖程度较高;2022年现金短债比降至0.73倍,资金流动性或存缺口,资产负债率降至65.71%,资本结构稳步优化;存续私募债利差位于85.40%的历史分位数,利差下行空间显著,采取适度拉长久期策略的投资者可关注近期发行且剩余期限稍长的个券,捕捉估值偏低所隐含的资本利得机会。 总结回顾和建议关注:针对张家港市有存续AAA及AA+级城投债的发债主体(本篇包含主体评级AAA及AA)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结合该市全部城投平台机构持仓情况排序结果来看,重点推荐投资者对张家港国投予以关注。该平台为张家港市内唯一主体评级为AAA级的城投平台,总资产规模达982.61亿元,存量债券规模为139.85亿元,存续债券数量较多,发行成本较低,在区域内头部地位显著,融资能力较强;近年来盈利能力虽受投资收益波动及房地产市场扰动影响而有所下滑,但主营业务区域垄断性较强,业务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优,自身兼具造血能力及财政支持,经营风险总体可控;偿债压力集中于未来3年内,有息债务规模增速放缓,流动性风险小幅缓释,财务风险尚可;公司存续私募债与公募债之间品种利差显著,二者利差点位明显分层,公募债券种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利差均处于历史相对中高位区间,表明存续公司债及中期票据的价值挖掘空间较估值偏高的私募债更为可观,建议择时配置其中估值偏离度较高的个券,在宏观利率下行预期中增厚组合收益。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收紧;数据统计偏差;信用风险发酵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行业 电新: 新技术业绩亮眼,多国上调光伏装机目标 ——光伏月报 硅料价格触底拉动需求,电池环节盈利坚挺。6月硅料产量12.15万吨,同/环增97.2%/5.1%,致密料最新均价6.82万元/吨,硅料价格见底拉动需求提升,带动价格小幅反弹;硅片企业增加炉台缓解因海外砂短缺带导致效率低下问题,保证正常生产,中环最新P型M10(150μm)报价2.95元/片,小幅上涨;组件价格下跌,单组件环节已经亏损,电池片价格&盈利坚挺,单瓦利润环增11%至1毛,三环节一体化组件单瓦利润环减35%至1毛1!组件最新中标价1.3-1.4元/W,对应电站收益率11%+。国内地面电站启动+海外需求向好,组件8月排产环比增加10-15%,我们预计Q3组件CR4出货约73GW,同增60%+! 国内推进农村分布式,海内外需求旺盛。三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到25年农村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能力稳步提高。国内1-6月光伏装机78.42GW,同增154%,其中集中式/户用/工商业分别占比48%/27%/25%;5月美国进口3.86GW,同环比+83%/-5%,6月大储装机1036MW,同环比+95%/+621%,美国光储装机高增;欧洲议会通过电力改革法案,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上调2030年光伏装机目标,上调幅度分别95%、125%至76GW、20.4GW;海外利好频出,1-6月组件出口99.9GW,同增19.20%,逆变器出口61.6亿美元,同增94.9%!国内外需求两旺,预计23年光伏装机370GW+,看好光储成长性提升! HJT产业化进程加速,新技术业绩亮眼。24年华晟、日升HJT电池产能分别达20、9GW,我们预计23年分别出货4、2-3GW;HJT效率更高享受溢价,国内、海外溢价1毛+、1.5-2毛,同时可通过硅片减薄、0BB、银包铜及无铟化方式降本等,有望23年内盈利转正。23Q2 TOPCon电池/组件单瓦相较PERC分别溢价6-8分/1毛+,布局新技术的企业业绩亮眼,TOPCon龙头晶科能源231归母净利同增304%~349%;TOPCon电池龙头钧达股份23H1归母净利同增230%~300%,新技术因效率领先享溢价,HJT等技术降本仍需时间,预计下半年以TOPCon为主力产品的企业仍将享受超额盈利。 投资建议:光储平价成长性显著,当前估值底部,看好储能加持成长亮眼的逆变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禾迈股份、科士达、昱能科技,关注盛弘股份),组件(晶澳科技、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关注东方日升、横店东磁、亿晶光电) ,看好TOPCon等新技术电池龙头(晶科能源、钧达股份、爱旭股份),和格局稳定的辅材龙头(福斯特、TCL中环、福莱特、海新材、宇邦新材、美畅股份,关注聚和材料、帝科股份、通灵股份、快可电子)。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电网消纳问题限制,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吉利汽车(00175.HK) 银河L7交付次月破万 新能源销量创年内新高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吉利汽车7月批发销量138,135辆,同环比+12.64%/+0.17%。分品牌来看,吉利品牌销量104,480辆,同环比+7.51%/-2.07%,其中银河销量10,058辆;领克品牌17,201辆,同环比+14.62%/+5.04%;极氪品牌销量12,039辆,同环比+139.73%/+13.46%;睿蓝品牌销量4,415辆,同环比-18.51%/+4.84%。 7月销量13.8万辆,同比+12.64%,极氪交付量上市次月继续破万,出口2.0万辆,全球化出海加速。1)销量:公司7月批发销量138,135辆,同环比+12.64%/+0.17%,连续6个月同环比双增长,2023年1~7月累计销售832,180辆,同比+13.00%。2)燃料类型:公司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41,014辆,同环比+28.05%/+6.33%,新能源产品渗透率为30%,同环比-0.14/+1.72pct,环比略微提升;其中BEV车型销量28,145辆,同环比+26.96%/+4.75%,PHEV车型销量12.869辆,同环比+30.49%/+9.97%。3)品牌:7月吉利品牌销量104,480辆,同环比+7.51%/-2.07%,其中银河L7上市第二个月突破“万辆大关”;领克品牌销量持续爬坡,7月销量17,201辆,同环比+14.62%/+5.04%;极氪品牌销量连续两个月破万,7月销量12,039辆,同环比+139.73%/+13.36%;睿蓝品牌销量4,415辆,同环比-18.51%/+4.84%;2023年7月宝腾销量13,044辆,同比+2%,1-7月宝腾销量93,550辆,同比+28%。4)海外:公司7月出口20,482辆,同环比+55.56%/-9.48%,出口占集团销量比例为14.83%,公司连续5个月出口破2万辆,吉利进军全球化品牌步伐加速。 银河L7上市即爆款,7月销量突破“万辆大关”,银河L6将于9月上市,双子星助力销量提升。银河L7上市33天达成第10000台量产车下线,银河L6将于9月上市,此外,公司将于下半年正式发布“汽车行业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场景AI大模型”,助力公司智能化转型。2023年公司坚定发力新能源领域,多品牌全价位布局助力新车周期。随着智能化新车持续推出,吉利智能化与电动化升级将迈入新台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吉利汽车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期为1783/2353/3009亿元,分别同比+20%/+32%/+28%;归母净利润为50/80/121亿元,分别同比-2%/+60%/+50%;对应PE分别为17/10/7倍,维持吉利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下游需求复苏低于预期;价格战超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同程旅行(00780.HK) OTA行业领先者 绑定微信下沉扩张 投资要点 同程旅行是中国OTA行业领先者。同程网络由早期B2B旅游交易平台启程,2018年与艺龙旅行网合并,同年登陆港交所,公司持续深化与腾讯的合作,致力于打造在线旅行一站式平台,公司在OTA行业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公司通过微信引流方式深耕下沉市场,新增微信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占比超过60%,MAU/MPU逐年新高。两大业务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业务发展态势良好,2023Q1营收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71%/110%,公司营收利润创新高。 绑定微信流量,持续下沉扩张。1)行业竞争格局:在线旅游市场格局稳定,巨头各守城池。在线旅游行业高度集中,CR3/CR5分别为71.7%/92.9%,三大巨头且各有其重点市场领域。2)公司看点:同程旅行借助微信平台引流,发展下沉市场。同程旅行在住宿预订市场利用品牌效应提高OTA平台市占率,利用微信独家合作商流量开拓下沉市场;配合航司开发低线市场交通票务产品,开拓汽车票务销售市场寻找下沉市场增量。2019-2022&2023Q1,公司平均月活用微信小程序占比保持80%水平,推动营收快速增长。3)疫后修复:出行意愿恢复,高景气度下量价齐升有望增强盈利能力。居民出行意愿快速反弹,跨境旅游逐渐恢复,带动行业景气度回升。量价齐升有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住宿预订业务同业差距缩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同程旅行独享微信流量红利实现加速成长,疫后营收、利润大幅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我们预测2023-2025年同程旅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3/15.69/19.69亿元,对应年PE估值为39/27/2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出行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疫后出行消费习惯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吴劲草、石旖瑄) 华新水泥(600801) 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点评 非水泥拓展+海外布局亮点频现 水泥盈利有望底部修复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2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归母净利润11.93亿元,同比下降24.9%;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2.03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3.2%。 骨料和混凝土业务逆势高增长,Q2盈利略超预期。(1)水泥量增利稳,公司上半年水泥和熟料销售2995万吨,同比+2%,一方面国内市场基本平稳,国内市场对外销量同比-0.8%,考虑产业链一体化产能增加带来的内部消耗增加,预计国内实际销量表现与全国市场需求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海外水泥销量增长拉动明显。此外得益于3月沿江水泥价格反弹奠定的高基础和煤炭成本的下降,预计Q2吨盈利基本稳定。(2)骨料和混凝土业务高速增长,上半年公司骨料、混凝土销量分别达到5051万吨/1095万方,同比分别+103%/+82%,预计主要得益于骨料产能的释放爬坡和商混社会化扩张产能的落地。2022年骨料在总毛利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1.2%,预计上半年骨料高速增长对盈利有可观贡献。 公司海外布局和国内非水泥延伸继续推进,有望持续贡献增量。(1)公司今年先后公告收购阿曼Oman Cement Company(熟料年产能261万吨,水泥年产能360万吨)和南非、莫桑比克Natal Portland Cement Company(南非板块水泥年产能180万吨,莫桑比克板块水泥年产能330万吨),合计将新增水泥产能870万吨,相当于公司2022年末水泥产能的7%。(2)公司2022年末骨料年产能已经达到2.1亿吨,武穴年产3000万吨机制砂项目有望释放产能;混凝土积极通过拓展委托代加工、租赁、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范围,2022年末年产能达到6875万吨,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中骨料销量约1.3亿吨(同比+98%),混凝土销量2500万方(同比+53%),有望继续贡献业绩增量。 行业景气底部逐步确认,下半年有望企稳反弹。水泥价格经历前期连续下调后,部分区域价格已处弱势企业现金成本线附近,因此短期行业供给主动收缩的力度在加强,价格也有望确认阶段性底部。中期来看,随着政治局会议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基建增量政策有望落地,支撑实物需求和下半年旺季水泥价格反弹,公司水泥业务盈利有望企稳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宏观强化逆周期调节,行业景气底部逐步确认,下半年旺季水泥业务盈利有望企稳改善,非水泥+海外布局持续贡献新的增长点。基于上半年水泥需求低于预期,我们下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31.2亿元(下调9%)、35.9亿元(下调10%)、38.8亿元(下调14%),8月1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9.3/8.1/7.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地产信用风险失控、行业竞合态势恶化。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 东土科技(300353) 定增落地 产业资本助力国产嵌入式OS龙头腾飞 事件:2023年8月2日,东土科技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情况报告书。 投资要点 定增引入中国南方工业集团,获得产业资本加持:本次定增募集金额为8.75亿元,发行价格为10.70元/股。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 8 家,其中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获配0.87亿元。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以实业投资为主,以资产管理、资金运作和咨询业务为支撑的综合性投资管理公司。获得专用领域产业资本加持,东土有望加快在专用领域的产品推广和业务渗透。 科技自立自强是根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是核心“卡脖子”环节:8月1日,《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嵌入式实时OS常用于军工装备、半导体设备、机器人等核心工业设备中,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灵魂”。中国的嵌入式实时OS统市场被VxWorks、QNX等海外公司产品垄断,国产化需求迫切。 东土科技嵌入式实时OS性能、自主性和市场拓展全面领先:公司“道”操作系统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研发,在功能、性能上可以替代VxWorks操作系统。公司产品通过了工信部电子五所的测试,内核及部分关键代码自主率100%。公司产品在专用领域、民用领域客户覆盖率国内领先。 工业通信业务与软件相互协同:公司工业边缘控制器是基于 PC 的控制器,兼具数据处理和逻辑控制,技术国内领先。2022年10月,公司AUTOBUS总线国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目前全球首个基于TSN和 IPv6 技术的两线制宽带总线国际标准,是我国自 2008 年以来唯一在 IEC 61158 工业通信网络标准体系中成功立项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公司硬件与软件相互协同,为客户提供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嵌入式实时OS产品技术国内领先,自主可控,有望引领国产化浪潮。同时,公司工业通信业务技术国际领先,能够与软件相辅相成。此次定增过后,公司获得产业资本加持,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基于此,我们维持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8/1.76亿元,给予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生态建设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分析师 王紫敬) 理想汽车-W(02015.HK) 7月交付同比+228% 供需正循环加速突破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3年7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34134辆,月度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同比+227.5%,环比+4.79%。至此,理想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173251辆,同比增长144.6%。 7月交付同环比高增,车型稳定供给交付与终端订单持续增长形成完美正循环。公司于7月完成第40万辆用户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取得该成绩的新势力车企,月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具体车型来看,家庭五座旗舰SUV理想L7上市5个月内总交付量顺利突破5万辆;理想L8和L9的交付量提升至2万辆,强大的产品力进一步转化成为销量红利。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自去年6月相继发布以来,累计交付已经超过20万辆,持续领跑中国豪华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截止2023年7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40万辆,成为国内首家取得40万交付量的新势力车企;2023年累计交付17.33万辆,同比+144.6%,全年业绩表现值得期待。截止7月31日,理想汽车已在全国拥有337家零售中心,环比6月+6家,共覆盖128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23家,覆盖222个城市,渠道网络布局加速完善;7月理想零售中心单店效能为101辆/家,环比+2.3%,终端效率持续提升。后续来看,理想L9 Pro版本登陆工信部新车目录,预计于H2开始批量交付,促进公司整体交付水平提升。 无图模式城市NOA持续推进,智能化加码强化新车周期。理想MEGA将于Q4发布,产品周期依然强势。通过AI大模型技术的率先落地应用,理想于6月开启国内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试驾,并预计在下半年向用户交付通勤NOA功能,年底实现多城批量覆盖。产品方面,理想汽车旗下首款搭载800V超充的纯电旗舰车型——理想MEGA将于四季度发布,有望成为理想50万以上的爆品车型,产品周期依然强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L系列多款车型持续超预期放量,23Q4重磅发布首款纯电产品,我们维持理想汽车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5/102/20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7/25/13倍。看好纯电+智能战略双重发力,对比行业龙头特斯拉PS,给予2023年5倍的目标PS,对应目标价253港币,当前股价169.9港币。维持理想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增速低于预期;软件OTA升级政策加严;新平台车型推进不及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小鹏汽车-W(09868.HK) 7月重新迈入万辆交付新里程 G6爆款逐步兑现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3年7月,小鹏汽车共计交付新车11008辆,同比-4.5%,环比+28%,环比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重新迈入万辆交付新里程。至此,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52443辆。 G6带动7月交付量环比高增,公司积极爬升产能进一步促进业绩提升。小鹏G6于7月19日开启交付,到7月底已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规模交付,累计交付量超3900台。G6热销带动客流量激增,助力交付量提升,目前,公司正积极爬升G6的供应产能,预计产能提升后将进一步提振公司业绩。7月26日,小鹏汽车官宣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此外,双方还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其他潜在的战略合作,包括未来电动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合作。 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AI代驾”模式实现安全、有效的XNGP功能。小鹏汽车于7月在北京开启了城市NGP试驾,交出了“总里程达16914公里,用户渗透率、里程渗透率、时长渗透率高达99%,千公里被动接管仅3.3次”的成绩,此后城市NGP正式登陆佛山。XNGP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随小鹏G6 Max交付即上线,并且随着G6的上市,小鹏计划发布“AI代驾”模式,并于2023Q4向所有Max版用户推送,“AI代驾”模式下,用户能够实现安全、有效率地使用XNGP。新车方面,小鹏X9预计于2023Q4上市,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配备激光雷达,支持XNGP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有望助力销量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鉴于公司智能化技术先发优势+组织架构革新+G6为代表的新一轮新车陆续上市,与大众建立长期战略技术关系,软件持续创收,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营收261.4/540.0/770.0亿元,归母净利润-70.3/-32.5/2.8亿元,对应PS为3.7/1.8/1.3倍。考虑智驾算法能力领先以及长期软件供应持续收费,我们认为公司应该享受更高估值,对比行业领先企业特斯拉PS,给予小鹏汽车2024年5X目标PS,对应目标价169.24港币,当前股价82.7港币(2023年8月2日),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终端需求恢复低于预期;L3级别自动驾驶政策推出节奏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比亚迪(002594) 7月销量再创新高 出口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 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环增4%,出口表现亮眼。根据公司产销快报,比亚迪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22万辆,同环比+61%/+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169辆,环比+72.4%,1-7月累计销量为151.78万辆,同比增长89%,1-7月累计出口约9.2万辆。7月产量为27.2万辆,同比+67%,环比+2.6%,1-7月累计产量为154.80万辆,同比增长91%。 纯电份额环比微增,腾势销量持续增长,托举品牌高端化发展。7月比亚迪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2.63万辆,同环比+56%/+2%,占比48%,同比-2pct,环比-1pct,1-7月累计销量75.7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1%;纯电乘用车销量为13.48万辆,同环比+66%/+5%,占比52%,同比+2pct,环比+1pct,1-7月累计销量75.1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6%。王朝、海洋车型7月销25.00万辆,同比增长54.1%;腾势品牌7月销11146辆,环比增长0.8%,品牌趋于高端化,利于单车盈利提升。 新车型上市叠加出口贡献增量,预计23年销量同增60%+。公司产品矩阵完备,23H1 国内市占率 35.2%,较 22 年提升 6.6pct,23H2 多款新车型推出,包括宋L、仰望、腾势N8、海豹DMI等。。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墨西哥乘用车市场,同时纯电动大巴已正式进入印尼、毛里求斯等国,海外市场放量助力销量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超300万辆,同增60%+,其中出口约20万辆。24-25年为产品大年,预计销量分别为400/500万辆,同增33%/25%。 电池装机量同比高增,23年出货预计翻番以上增长,储能贡献显著增量。根据比亚迪产销快报,2023年7月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12.41GWh,同环比+70%/+5%,1-7月累计装机72.7GWh,同比增长76%;受益于欧洲户储及全球大电站项目,预计23年公司电池产量超200gwh,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储能电池出货30-40gwh,同增150%+,贡献明显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销量持续高增,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6/420/525亿元,同增 78%/42%/25%,对应 PE26x/19x/15x,给予2023 年 35 倍 PE,目标价355.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分析师 曾朵红、黄细里、刘晓恬)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