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晨报0803 | 海外宏观、中国铁建、中国建筑、海外科技、中小盘、云南能投、产业研究

晨报0803 | 海外宏观、中国铁建、中国建筑、海外科技、中小盘、云南能投、产业研究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晨报0803 | 海外宏观、中国铁建、中国建筑、海外科技、中小盘、云南能投、产业研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每周一景:天山天池 晨报音频版请点击文末 今 日 重 点 推 荐 【海外宏观】惠誉下调主权评级:美债还好吗? 时隔12年后,美国主权评级再度被调降,这为市场本已对美国经济日益乐观的情绪,浇上了一盆冷水。 惠誉已经多次威胁会调降美国主权评级。本次调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财政纪律松散。从市场的预测来看,美国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只是时间问题,在高利率环境下,债务问题也被放大。 对于美国财政部而言,短期的融资压力可想而知。一方面,财政部需要通过发债来补充TGA账户,另一方面,美联储的持续缩表也意味着国债市场的供需关系在发生变化。主权评级被调降,以及与之而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将给美国债券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对于美国10年国债而言,每年第四季度往往容易出现收益率上行。2008年以来,过去的15年中,收益率在第四季度上行出现过11次。对于10年美债而言,今年下半年的市场环境也可能较为困难。 但一个可能的好消息是,对于美联储而言,一旦市场出现新的动荡,其在9月份“按兵不动”的概率也显著升高。由于近期经济数据体现出一定的“软着陆”倾向,美联储在11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也在降低,这意味着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会出现下降。如果10年美债收益率在供给和季节性压力下上扬,那么整体债券收益率曲线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平坦化。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落地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风险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以上内容来自公众号“周浩宏观研究”,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建筑】中国铁建(601186):2023H1地产销售额增40%,PB0.58建筑央企最低 中国铁建2023H1新签增2%,Q2新签下降5%因投资运营类项目下降。(1)中国铁建2023H1新签1.36万亿增2%,两年复合增速14%。2023Q1新签5396亿同比增加16%,2023Q2新签8194亿同比下降5%。(2)2023H1新签分业务:工程承包新签9609亿(占比71%)增29%,投资运营新签1373亿(占比10%)下降54%,绿色环保新签699亿(占比5%)下降17%,房地产开发新签537亿(占比4%)增39%,物资物流新签938亿(占比7%)下降21%。(3)2023H1新签境内订单1.28万亿增4%,新签境外订单827亿下降23%。 中国铁建2023H1房地产签约销售额增40%,排名升至第16名。(1)中国铁建房地产业务2023H1新增签约销售额534亿,同增40%,新增签约销售面积329万平方米,同增20%。(2)2023H1开工面积4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竣工面积206万平方同比下降35%。(3)2023H1新增房地产土储方面,权益规划总建筑面积新增1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4)根据中指数据中国铁建权益销售额排名由2022H1的24名升至2023H1的16名。 中国铁建估值建筑央企最低,政策催化及运营商转型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1)中国铁建2023PE4.5倍(过去最高PE平均20倍/2015年最高24倍),PB0.58倍(八大建筑央企平均0.80倍最高1.1倍)。(2)政治局地产政策会降低房建业务应收款计提减值比例和概率,提升PB估值和ROE。国改考核一利五率,也将改善建筑工程业务的现金流。(3)形成“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模式,向投资建设运营商转型升级。(4)2023H1海外订单占比6%,历史最高占15%。2022海外业务毛利率7.7%,历史最高13%。 政治局稳增长超预期,财政基建政策下半年将陆续落地发力。(1)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2)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3)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4)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 2.21/2.44/2.71元增12/11/11%。维持目标价18.3元,对应2023年8倍PE。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超预期紧缩,基建投资低于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H1地产销售额增40%,PB0.58建筑央企最低,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建筑】中国建筑(601668):2023H1地产销售增30%中海升至第一,受益房地产政策优化 中国建筑2023H1新签增11%,Q2新签同比增4%。(1)维持预测2023-2025年EPS1.34/1.46/1.59元增10/9/8%。维持目标价8.16元,对应2023年6.1倍PE。(2)中国建筑2023H1新签2.25万亿增11%,两年复合增速11%。2023Q1新签1.08万亿同比增加21%,2023Q2新签1.17万亿同比增加4%。(3)2023H1新签分业务:房屋建筑新签1.45万亿(占建筑业务72%)增10%,基础设施新签5554亿(占建筑业务28%)增8%,勘察设计新签79亿增27%。(4)2023H1新签境内订单1.95万亿增10%,新签境外订单599亿增8%。 中国建筑2023H1地产合约销售额增30%,中海排名升至第1。(1)房地产业务2023H1合约销售额2412亿,同增30%,合约销售面积980万平方米,同增35%。(2)2023H1开工面积13695万平方米同增8%。竣工面积7213万平方米同增3%。(3)2023H1新增房地产土地储备3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其中Q2新增土储2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4)根据中指数据,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排名由2022H1的第4名升至2023H1的第1名。 中国建筑行业全球最高信用评级,PE4.6倍(万保招金平均PE10倍)。(1)中国建筑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打造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商业模式。(2)标普/穆迪/惠誉对公司的评级A/A2/A为行业全球最高信用评级,旗下中海地产是绿档企业,负债水平保持在行业最低区间,2022年北上广深新增货值占比48%。(3)2023PE4.6倍(万保招金平均PE10倍)、PB0.68倍低于万保招金平均PB0.88倍。 政治局稳增长超预期,国常会指出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1)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2)住建部召开企业座谈会指出稳住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根支柱,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3)7月31日国常会指出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超预期紧缩,基建投资低于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H1地产销售增30%中海升至第一,受益房地产政策优化,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海外科技】混合AI从云到端,规模化推进AIGC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167.7美元。考虑到混合AI作为新计算架构的趋势、消费电子低潮的转暖、高通股价处在底部且终端AI芯片在推动混合AI规模化拓展方面独具优势,我们预计公司FY2023E/FY2024E/FY2025E营收分别为361.9/372.5/440.9亿美元,同比-18.1%/ +2.9%/ +18.4%,FY2023E/FY2024E/FY2025E净利润分别为101.0/ 119.2/ 168.9亿美元,同比-29.2%/ +18.1%/ +41.7%。 生成式AI引发计算架构演进需求,混合AI实现终端云端协同。模型推理成本较高阻碍AI应用的规模化扩展,推动混合AI应运而生。混合AI能在不同场景和时间下动态分配终端和云端的工作负载,在成本、能耗、性能、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五大维度和云端相比具备优势。 高通凭借终端侧 AI 技术和全栈优化引领混合AI发展,独具规模化拓展优势。新一代高通终端芯片矩阵可以运行以Transformer为代表的超大规模神经网络。在高通基带射频及主控芯片基础上,AI软件栈可帮助创建、优化和部署应用程序。高通已实现了混合AI从硬件、软件到应用的全栈AI研发积累,依托骁龙计算平台的高可复制性,终端将从智能手机向汽车、PC和平板、物联网及XR平台拓展,而凭借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高通将成为AI向终端规模化的最大受益者。 2023年手机出货量的低基数及混合AI驱动AI终端更替,有望助推高通出货量高增。IDC预计2023-2027年安卓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出货量CAGR约2.8%,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止跌回升。STL Partners预计边缘计算市场2030年或将高达4450亿美元,CAGR约48%。考虑到当前高通芯片出货量的低基数,混合AI驱动的终端更替智能手机需求的抬升和作为端侧AI逐步落地的硬件需求抬升将同步存在,高通芯片出货量增速可期。 风险提示:AI应用发展不及预期;公司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政策风险;研报数据更新不及时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混合AI从云到端,规模化推进AIGC,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中小盘】IC扩产释放需求,头部厂商分享订单 洁净室行业首次覆盖,增持评级。国内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行业扩产带来旺盛高端洁净室需求,高端洁净室市场存在项目经验、成本和资金壁垒,头部集中市场格局将随着高端洁净室需求释放而进一步强化。推荐标的:截至2023年6月底在手洁净室订单16.7亿元,并将随工程进度逐渐确认收入的圣晖集成(603163.SH);作为内资民营企业具有更大接单自由度的柏诚股份(601133.SH);受益标的:积极拓展海外洁净室市场的亚翔集成(603929.SH)。 高端洁净室市场将深度受益于大陆半导体设备采购安装提速。由于海外制裁加剧以及需求周期性改善,国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显示行业于2023年初开始积极采购设备提高产能,并将在2023年下半年加速安装,有望持续释放洁净室需求。通过跟踪半导体、显示行业等高端洁净室的主要行业的投资计划,并结合中国电子协会的预测数据,我们测算2023/2024年国内高端洁净室需求分别为292/37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8.6%/27.2%。 高端市场具有项目经验等壁垒,头部企业将分享半导体洁净室订单。不同洁净等级的洁净室性能要求存在显著差异,高端洁净室市场存在以下壁垒:1)项目经验,洁净室对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客户倾向于选择经验丰富的头部厂商,圣晖集成/柏诚股份通过邀标获取的订单比例均超过90%;2)成本,洁净室项目稳态毛利率约为15-20%,小规模厂商不具备规模效应;3)资金,高端洁净室单个项目投资规模通常超过5亿元,小规模企业不具备承接项目的资金和资源。虽然洁净室市场参与者超2000家,但是高端洁净室市场CR5市占率接近50%,我们预计在2023-2024年的高端洁净室需求释放过程中,半导体等高端洁净室订单将主要由头部企业承接。 估值和营收增速正相关,大陆洁净室提速期,企业可享受25-30倍PE估值中枢。复盘中国台湾地区市场,我们发现洁净室企业的估值和营收增速呈正相关,营收增速触底时估值约为10倍PE,增速较高时估值约为20倍PE。我们预计大陆高端洁净室市场增速超60%,快于台湾地区约40%-50%的增速高点,应该给予更高估值水平。参考台湾地区增速较高时的20倍PE估值水平,我们认为业绩快速释放期大陆头部洁净室企业可以享受25-30倍PE的估值中枢。 风险提示:洁净室订单落地规模及节奏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IC扩产释放需求,头部厂商分享订单,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能源运营】云南能投(002053):装机加速兑现,全年业绩可期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2023~2025年EPS 0.60/0.99/1.12元,维持目标价16.52元,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红河云能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永宁风电场项目首批风机并网发电的公告》,截至2023年7月末永宁风电场项目总计15.7万千瓦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 风电项目投产加速,全年装机目标实现可期。截至2023年7月末公司累计投产风电装机82.7万千瓦,其中2023年1~7月新增装机30.7万千瓦。我们此前已明确观点:在云南省新能源开发需求迫切且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提升的合力作用下,公司新能源装机将持续高增长。(参考我们2023年7月发布的报告《竞争优势铸就高成长,盈利高增序曲初升》)。公司永宁项目剩余机组(预计年内全部投产)、金钟一期以及涧水塘梁子等风电项目各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中,我们认为公司实现年度新能源装机目标(2023年末总装机突破200万千瓦)可期。 新能源成长兑现,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公司业绩预告披露预计2Q23公司归母净利润0.9~1.3亿元,同比+93.5%~177%,我们认为近期公司业绩加速增长为内在竞争优势在财务层面的数据表征。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装机成长及新增项目盈利能力提升均有较高确定性,2H23公司业绩有望随在建新能源项目陆续投产维持高速增长。 风险提示:用电需求不及预期,盐硝业务经营不及预期,资产收购进度及方案不及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装机加速兑现,全年业绩可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产业研究】锂电产业技术迭代:复合铜箔产业化在即 高端铜箔产品需求旺盛,复合铜箔产业化成为行业共识期待。 高端铜箔产品需求旺盛。6微米极薄及更薄的铜箔成为国内主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布局的重心。锂电铜箔已从关键辅材向核心主材演变,在锂电池成本占比快速攀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正极和电解液。复合铜箔初露锋芒,与传统铜箔相比优势明显。其能量密度高兼具安全性高、理论成本低、轻量化等。 复合铜箔2025年渗透率或达10% ,市场规模228.2亿元。复合集流体产业改进方案可分别从材料、制造、设备着手分析。 材料:体现产业化核心驱动——安全性、低成本、轻量化 复合集流体的材料选择是高端定制化动力电池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高安全性是复合集流体的主打优势,产业在安全性方面的密切关注也是基于其有望解决高镍电池热失控难题;低成本是其产业化的基石,低成本的保持高比能与长寿命是其实现产业化的必备条件;中长期看,轻量化与强兼容为其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合铜箔产业化成为行业共识期待。 制造工艺:两步法+PET基膜工艺成熟度较高,推动产业化加速落地 目前产业内已大多采用两步法。基膜环节PET材料抗拉强度更大、工艺简单;PP材料或工艺成熟后成为更优选。工艺方面一步法分为全湿法和全干法,产品性能优异、良率高,但目前成本高昂,尚处实验室攻关阶段。两步法包括磁控溅射+水电镀环节,成熟度高。三步法在两步法基础上增加真空蒸镀,即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水电镀,提升生产效率和均匀性,但损失良率。电池组装环节增加了滚焊,并将极耳焊接改为超声焊接。 设备:产业化的基础,设备先行 锂电产业技术迭代设备更新先行。新工艺、新产品需要新设备实现,促使锂电制造设备的更新周期缩短,原使用寿命为5-8 年的设备,实际更新周期仅3-5 年。 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两步法设备增量市场空间2025年可达近70亿元。2021 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超过500 亿元,预计2022 年将进一步增长超过750 亿元。2025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近3000亿元。 风险提示:(1)新能源车销售不及预期;(2)政策变动;(3)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锂电产业技术迭代:复合铜箔产业化在即,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今 日 报 告 精 粹 01、经济延续企稳 02、促消费20条重磅发布,提振市场信心 03、“一步法”订单落地,产业端持续催化 04、6台核电机组获核准,核电设备长坡厚雪 05、被动元件企稳回升,国内企业业绩向好 近 日 活 动 精 选 01、消费大讲堂-方法论培训 深圳站8月7日 02、消费大讲堂-方法论培训 北京站8月8日 03、消费大讲堂-方法论培训 上海站8月11日 推 荐 阅 读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 )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 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