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7月PMI继续企稳回升

7月PMI继续企稳回升

作者:微信公众号【奇霖宏观】/ 发布时间:2023-07-3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红塔证券《7月PMI继续企稳回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 杨 欣 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 卢婉琪 (微信yaxi_yx_) 7月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9.3%,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内需有所改善,企业原材料采购增加,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1.5%,仍位于景气区间,但较上月降低1.7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PMI为51.2%,环比下滑4.5个百分点,楼市疲软、专项债发行偏慢、高温多雨天气增加对房建及基建施工形成拖累和干扰。服务业PMI录得51.5%,暑期出行消费带动服务业景气度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分析。 制造业PMI各分项大致反映出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内需有所回暖,外需小幅下滑,生产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新订单指数录得49.5%,较上月提升0.9个百分点,国内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生产指数为50.2%,保持在扩张区间,仅环比下滑0.1个百分点,小于季节性环比下滑幅度(2018至2022年同期平均下滑0.7个百分点)。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分别提高0.6和0.8个百分点,随着产需回暖,企业增加采购适当补库存。 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产需同步扩张。 高频数据也显示7月石油沥青装置、螺纹钢主要钢厂、PTA、纯碱、半钢胎等开工率均值均较6月有所提升。 表征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46.3%,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统计局表示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海外订单减少,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韩国7月前20日出口金额同比下滑15.2%,越南7月出口金额同比下滑2.1%。海外加息周期中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受到抑制,叠加逆全球化趋势增长,全球贸易量进一步下滑,我国出口持续疲软。 第二,工业品价格提高。 7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4%和48.6%,分别较上月回升7.4和4.7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至6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 高频数据也显示,截至 7月21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月均值结束了连续8个月的下降趋势,环比增长1.6%,其中能源类、矿产类和钢铁类分别环比增长2.6%、3.2%和0.6%。 工业品价格迎来上涨的原因有四点:一是6月起国内经济呈现企稳迹象,PMI、社零和工增等数据都表明产需企稳回升,7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也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下游需求回暖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 二是7月末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随后发改委、住建部等纷纷发声要提高稳增长力度,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 三是在欧美等国家经济维持韧性及财政补贴的影响下,部分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叠加库存减少带动了相关商品价格回升。美国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制造业回流,带动本土计算机及电子等制造业领域投资增加,加上经济软着陆预期也支撑了能源、有色等大宗商品需求。此外,OPEC减产和美国原油库存偏低也是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7月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环比增长7.3%,铜现货价环比增长1.3%。 四是供给侧受限推动价格上涨,比如部分地区7月下发了粗钢平控的相关文件,粗钢减产对于螺纹钢等下游钢铁制品价格形成支撑,尤其是在未来需求持续回暖的预期下,企业当下的采购囤货需求会有所增加,7月螺纹钢平均期货结算价环比上涨3.5%,7月28日螺纹钢社会库存较6月底增长7%。 由于PPI和PMI出厂价格指数有较强相关性,7月PPI同比增速大概率会触底回升,原材料价格企稳将打开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空间,随着内需逐步回暖,工业品涨价向中下游传递,相关行业利润增速也有望得到进一步修复。 第三,大型企业PMI持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 大型企业PMI为50.3%,与上月持平,继续位于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连续7个月和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保持增长。 中型企业PMI为49.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需求继续回暖,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和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分别提高0.9、1.0和1.0个百分点至49.4%、47.5%和49.0%。 小型企业PMI为47.4%,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4个月下滑后企稳回升。产需改善幅度较明显,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和生产指数分别提高1.8、3.4和1.7个百分点至45.8%、42.8%和47.4%,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也环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至54.3%。 中小型企业景气度的提高意味着经济修复力度增强和范围扩大,对稳定居民就业和提高工资收入会有明显助力。 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1.5%,环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仍位于扩张区间。 在暑期消费带动下,居民休闲消费和旅游出行有所增加。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暑运前十天(7月1日-7月10日)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33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6%[1]。民航局数据显示,7月1日—7月23日,日均完成的旅客运输量为2019年同期的118.47%[2]。7月(截至7月30日)12大城市日均地铁客运量达到6580万人,是近5年来的最高值;7月线下观影人次大幅增加,日均值环比增长99.7%。 这就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景气度提高,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7%,保持较高运行水平,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除房地产业外,其他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景气区间,服务业企业信心较为稳定。 建筑业PMI录得51.2%,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但较上月继续放缓4.5个百分点。 一是销售市场低迷,房企资金压力仍存,购地建房意愿不足。7月(截至7月3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环比下滑17.0%,同比下滑27.9%,为2018年来同期的最低值。销售回款走弱加剧房企资金压力,进一步影响房企拿地意愿及项目施工,7月住宅类用地成交土地周均溢价率环比下降7.7%。 二是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影响了基建实物工作量的形成速度,今年前7个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仅占全年发行限额的65.7%,而去年同期高达95%。 三是如统计局指出的,受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影响,近期建筑业施工进度有所放缓。7月初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我国部分城市高温天打破了历史极值,7月强降雨及台风天也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总的来看,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月的环比上升进一步确认了经济修复已经走出了增速底,国内需求加快修复,制造业企业开始补库,工业品价格也触底回升,企业生产预期也有所好转。服务业受益于暑期出行旺季推动也保持较高的景气度。不过,建筑业活动受资金压力和极端天气影响景气度下滑,出口的景气度也依旧位于低位,7月末政治局会议也指出内需不足仍然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难题,后续可以关注房地产政策调整和优化、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二十条等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 注: [1] 数据来源: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7/content_6891112.htm [2] 数据来源:http://news.cnr.cn/native/gd/20230730/t20230730_526353750.shtml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