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光华芯(688048.SH) 深度报告:激光芯片行业领军,平台化能力多领域开拓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行业与公司 长光华芯(688048.SH) 深度报告:激光芯片行业领军,平台化能力多领域开拓 深耕激光芯片行业,研发推动成长。长光华芯当前核心产品为激光芯片,是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龙头(全球份额13.88%),并逐步往下游器件、模块及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延伸。依托对光信号的深刻理解和处理能力,公司也积极向VCSEL芯片、光通信芯片等品类横向扩展。公司坚持研发导向,研发费用率保持在20%以上,公司拥有多名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和行业资深管理和技术专家以及4位院士组成的顾问团队等,公司研发技术队伍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50%。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大,激光雷达、光通信、可见光等光芯片市场巨大。1)公司半导体激光芯片主要用在工业激光器领域,下游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带动上游芯片国产化需求,2020年半导体激光芯片全球市场规模约18亿元;2)激光雷达VCSEL芯片:2022年作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Yole数据,预计2022年VCSEL市场规模约16亿美元,展望2027年,车载领域是发展最快领域(复合增速超90%);3)光通信:AI驱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根据Omdia数据,2025年高速光芯片市场规模有达到43.40亿美元;3)可见光领域:蓝绿光激光器作为光纤激光器外新增产品,带动下游应用创新。从氮化镓基情况来看,2020年其在光电领域应用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IDM模式和量产优势确保公司竞争优势,VCSEL、EML等产品打开成长空间。光芯片IDM(即垂直整合制造,是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销售等多产业链环节于一体的运作模式)是行业主流模式,进入壁垒高,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IDM全流程能力的公司,高功率激光器芯片已获得锐科激光、创鑫激光灯头部客户的认可。新产品线进展顺利:1)VCSEL系列产品已通过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与国内众多一线激光雷达厂商建立合作关系;2)光通信领域:完成了单波100G EML芯片发布;3)可见光领域:加速布局蓝绿光激光器芯片。 盈利预测与估值:短期外部需求波动影响公司利润释放,但公司产品线规划明晰,后续成长空间大,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01/1.32/1.85亿元(-15%/+31%/+40%),对应PE分别为142/108/77倍。首次覆盖,暂未给予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激光芯片优质企业,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激烈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生产;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朱锟旭(S098052306000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行业与公司 长光华芯(688048.SH) 深度报告:激光芯片行业领军,平台化能力多领域开拓 深耕激光芯片行业,研发推动成长。长光华芯当前核心产品为激光芯片,是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龙头(全球份额13.88%),并逐步往下游器件、模块及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延伸。依托对光信号的深刻理解和处理能力,公司也积极向VCSEL芯片、光通信芯片等品类横向扩展。公司坚持研发导向,研发费用率保持在20%以上,公司拥有多名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和行业资深管理和技术专家以及4位院士组成的顾问团队等,公司研发技术队伍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50%。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大,激光雷达、光通信、可见光等光芯片市场巨大。1)公司半导体激光芯片主要用在工业激光器领域,下游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带动上游芯片国产化需求,2020年半导体激光芯片全球市场规模约18亿元;2)激光雷达VCSEL芯片:2022年作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Yole数据,预计2022年VCSEL市场规模约16亿美元,展望2027年,车载领域是发展最快领域(复合增速超90%);3)光通信:AI驱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根据Omdia数据,2025年高速光芯片市场规模有达到43.40亿美元;3)可见光领域:蓝绿光激光器作为光纤激光器外新增产品,带动下游应用创新。从氮化镓基情况来看,2020年其在光电领域应用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IDM模式和量产优势确保公司竞争优势,VCSEL、EML等产品打开成长空间。光芯片IDM(即垂直整合制造,是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销售等多产业链环节于一体的运作模式)是行业主流模式,进入壁垒高,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IDM全流程能力的公司,高功率激光器芯片已获得锐科激光、创鑫激光灯头部客户的认可。新产品线进展顺利:1)VCSEL系列产品已通过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与国内众多一线激光雷达厂商建立合作关系;2)光通信领域:完成了单波100G EML芯片发布;3)可见光领域:加速布局蓝绿光激光器芯片。 盈利预测与估值:短期外部需求波动影响公司利润释放,但公司产品线规划明晰,后续成长空间大,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01/1.32/1.85亿元(-15%/+31%/+40%),对应PE分别为142/108/77倍。首次覆盖,暂未给予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激光芯片优质企业,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激烈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生产;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朱锟旭(S098052306000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