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城中村改造有多大规模?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城中村改造有多大规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 张浩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7月24日报告《城中村改造有多大规模?》,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核心观点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次国常会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中村改造并不完全属于增量政策,更多是对此前十四五城市更新目标框架下城中村改造相关内容的深化。我们估算十四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 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在推进原则上存在三大核心差异,即城中村改造推进区域更小,更聚焦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拆建比例更低;城中村货币化安置比例可能更低。综上来看,城中村改造对地产投资及销售的拉动作用可能明显低于棚户区改造。预计未来央国企将是城中村改造的投资主体,银行信贷是资金来源的核心发力点。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并非增量政策而是对前期规划的深化 7月2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对于城中村改造,我们认为应整体纳入城市更新的大框架来理解,本次国常会要求推进城中村改造并不完全属于增量政策,更多是对此前十四五城市更新目标框架下城中村改造相关内容的深化。 我们在2022年的城市更新系列报告中曾指出,城市更新是未来地产投资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中曾对全国城市更新(并非超大特大城市独有)提出具体目标“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国家发改委也曾于《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对城市更新的定义予以明确,城市更新的改造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区别:面向区域更小,拆建比例可控,货币化安置低 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在推进原则上存在三大核心差异,即城中村改造推进区域更小,更聚焦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拆建比例更为可控;城中村货币化安置比例可能更低。从上述三大差异来看,城中村改造对地产投资及销售的拉动作用可能明显低于棚户区改造。 一是面向区域不同,本轮城中村改造主要面向超大特大城市,三四线城市并非工作重心;且国常会明确指出“优先改造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意味着整体工作推进速度相对较为稳健。棚户区改造面向全国,推进速度较快,尤其在2015-2017年间成为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重要驱动因素。 二是城中村改造拆建比例更为可控,住建部2021年正式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提出四项重点指导原则:一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通知》要求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二要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通知》要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即新建/拆除比例不得超过2,例如原项目面积100平,拆除20平,新建面积最高不得超过40平)。三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通知要求》更新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 三是城中村改造货币安置化比例相对更低,棚改货币化在推进过程中由央行PSL提供支持采取了广泛的货币化安置,住建部也曾于2015年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通知》中指出:“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我们认为在当前“房住不炒”大基调的指引下,城中村改造预计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有限,可能更多采用实物安置等手段。 >>全国范围内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元 《指导意见》中涉及的城中村改造主要面向超大特大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布2014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于《求是》发布的超大特大城市清单,截至2021年末,超大城市共有7个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和天津市;特大城市共计14个,依据城区人口由高向低排列分别为:武汉市、东莞市、西安市、杭州市、佛山市、南京市、沈阳市、青岛市、济南市、长沙市、哈尔滨市、昆明市、郑州市和大连市。 截止2021年末,上述超大特大城市在全国地产投资中占比约38.3%,但当前上述城市对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口径存在较大差异,包括统计方式不一致(改造面积、户数、投资规模等多个口径)、统计口径不一致(城中村、城市更新等多个口径)、规划时间不一致(2023年或十四五多个口径)等。为此,我们使用城市更新全国投资的估算规模大致推算城中村改造的潜在规模。 从全国范围看,我们曾在2022年发布的城市更新系列报告中进行测算:综合2019年-2021年间的平均投资规模和部分省市的十四五城市更新投资规划,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拉动投资规模10-12万亿以上,期间平均每年拉动投资规模约2-2.5万亿。从具体结构来看,考虑到绝大多数省市并未公布城中村改造在城市更新中的投资占比,我们使用城中村改造的典范城市广州市的结构进行类推,广州市2023年城市更新投资规划约2000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规模约983亿,占比约49%。 如使用广州市的占比结构类推,则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全国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位于1-1.25万亿之间。但广州市作为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推进力度可能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即全国城市更新中的城中村改造占比可能低于49%,我们认为对应十四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 >>城中村改造资金如何解决? 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贷款是核心发力点,多渠道并进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中村改造在推进过程中更多依赖政府发力和财政资金支持,上周国常会通稿中指出 “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和“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从我们梳理来看,财政及准财政资金起基础性作用但规模有限,银行信贷是更大规模的核心支撑,未来应多措并举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 一是央企是重要主体,贷款发力促进信用扩张。我们认为,从压实政府主体责任角度来看,央企和国企是城中村改造重要主体,在财政及准财政资金的基础作用上,信贷扩张将成为助力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抓手,针对不同的项目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等推出了相对应的旧改贷、并购贷、开发贷等类型贷款,我们认为,在当下信用主动收缩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或将为信用扩张带来一定积极支撑,央企在其中扮演的作用可能更加突出。 二是财政预算内资金是重要基础,但规模有限。中央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中在住房保障支出方面安排了部分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市更新相关的资金安排,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上海2022年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仅为0.1亿元。政府性基金逐步发力,规模有限。2021年财办预〔2021〕29号发布,将专项债资金用途进一步拓展,明确可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具体可投向三个方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主要支持在建收尾项目);从使用效果来看,2022年新增专项债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达到528.1亿元和213.2亿元。2023年截至7月14日,年内已发行专项债投向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资金分别达到了671.6亿元和372.6亿元。 三是准财政也是重要抓手,主要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除财政外,国开行、农发行等准财政工具也是重要抓手:根据农发行2022年报,截至2022年末,农发行用于棚户区改造贷款累计投放1.73万亿元,其中2022年投放318亿元,新建安置房28005万平方米,有效改造473万户、1593万人的住房条件,并投放64.73亿元用于成长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小区4333个、涉及60万余户。根据国开行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发放保障性住房贷款1302亿元,惠及居民超过27.8万户,累计支持99.2万老旧小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我们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准财政工具,是支持城市更新等民生工程的重要资金来源,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产业政策、社会民生政策的视角来看,未来财政货币配合将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比如央行通过PSL、再贷款等方式支持政策性银行,进而加强对老旧小区及城中村改造等方面的支持。 四是多措并举助力城中村改造。我们认为,当前来看,财政资金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抓手,未来应多措并举吸引多元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我们认为重点关注经营性城投转型及REITs等方式。国企改革背景下,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是较好的业务板块,整体开发的投资回报率也有吸引力,是经营性城投转型的重要方向,同时鼓励部分民企通过股权合资、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开发,可以提升整体效率;此外,基础设施REITs、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等项目经验也可为城中村改造带来启发,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 张浩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7月24日报告《城中村改造有多大规模?》,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核心观点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次国常会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中村改造并不完全属于增量政策,更多是对此前十四五城市更新目标框架下城中村改造相关内容的深化。我们估算十四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 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在推进原则上存在三大核心差异,即城中村改造推进区域更小,更聚焦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拆建比例更低;城中村货币化安置比例可能更低。综上来看,城中村改造对地产投资及销售的拉动作用可能明显低于棚户区改造。预计未来央国企将是城中村改造的投资主体,银行信贷是资金来源的核心发力点。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并非增量政策而是对前期规划的深化 7月2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对于城中村改造,我们认为应整体纳入城市更新的大框架来理解,本次国常会要求推进城中村改造并不完全属于增量政策,更多是对此前十四五城市更新目标框架下城中村改造相关内容的深化。 我们在2022年的城市更新系列报告中曾指出,城市更新是未来地产投资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中曾对全国城市更新(并非超大特大城市独有)提出具体目标“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国家发改委也曾于《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对城市更新的定义予以明确,城市更新的改造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区别:面向区域更小,拆建比例可控,货币化安置低 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在推进原则上存在三大核心差异,即城中村改造推进区域更小,更聚焦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拆建比例更为可控;城中村货币化安置比例可能更低。从上述三大差异来看,城中村改造对地产投资及销售的拉动作用可能明显低于棚户区改造。 一是面向区域不同,本轮城中村改造主要面向超大特大城市,三四线城市并非工作重心;且国常会明确指出“优先改造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意味着整体工作推进速度相对较为稳健。棚户区改造面向全国,推进速度较快,尤其在2015-2017年间成为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重要驱动因素。 二是城中村改造拆建比例更为可控,住建部2021年正式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提出四项重点指导原则:一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通知》要求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二要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通知》要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即新建/拆除比例不得超过2,例如原项目面积100平,拆除20平,新建面积最高不得超过40平)。三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通知要求》更新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 三是城中村改造货币安置化比例相对更低,棚改货币化在推进过程中由央行PSL提供支持采取了广泛的货币化安置,住建部也曾于2015年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通知》中指出:“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我们认为在当前“房住不炒”大基调的指引下,城中村改造预计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有限,可能更多采用实物安置等手段。 >>全国范围内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元 《指导意见》中涉及的城中村改造主要面向超大特大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布2014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于《求是》发布的超大特大城市清单,截至2021年末,超大城市共有7个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和天津市;特大城市共计14个,依据城区人口由高向低排列分别为:武汉市、东莞市、西安市、杭州市、佛山市、南京市、沈阳市、青岛市、济南市、长沙市、哈尔滨市、昆明市、郑州市和大连市。 截止2021年末,上述超大特大城市在全国地产投资中占比约38.3%,但当前上述城市对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口径存在较大差异,包括统计方式不一致(改造面积、户数、投资规模等多个口径)、统计口径不一致(城中村、城市更新等多个口径)、规划时间不一致(2023年或十四五多个口径)等。为此,我们使用城市更新全国投资的估算规模大致推算城中村改造的潜在规模。 从全国范围看,我们曾在2022年发布的城市更新系列报告中进行测算:综合2019年-2021年间的平均投资规模和部分省市的十四五城市更新投资规划,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拉动投资规模10-12万亿以上,期间平均每年拉动投资规模约2-2.5万亿。从具体结构来看,考虑到绝大多数省市并未公布城中村改造在城市更新中的投资占比,我们使用城中村改造的典范城市广州市的结构进行类推,广州市2023年城市更新投资规划约2000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规模约983亿,占比约49%。 如使用广州市的占比结构类推,则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全国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位于1-1.25万亿之间。但广州市作为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推进力度可能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即全国城市更新中的城中村改造占比可能低于49%,我们认为对应十四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城中村改造投资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 >>城中村改造资金如何解决? 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贷款是核心发力点,多渠道并进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中村改造在推进过程中更多依赖政府发力和财政资金支持,上周国常会通稿中指出 “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和“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从我们梳理来看,财政及准财政资金起基础性作用但规模有限,银行信贷是更大规模的核心支撑,未来应多措并举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 一是央企是重要主体,贷款发力促进信用扩张。我们认为,从压实政府主体责任角度来看,央企和国企是城中村改造重要主体,在财政及准财政资金的基础作用上,信贷扩张将成为助力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抓手,针对不同的项目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等推出了相对应的旧改贷、并购贷、开发贷等类型贷款,我们认为,在当下信用主动收缩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或将为信用扩张带来一定积极支撑,央企在其中扮演的作用可能更加突出。 二是财政预算内资金是重要基础,但规模有限。中央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中在住房保障支出方面安排了部分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市更新相关的资金安排,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上海2022年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仅为0.1亿元。政府性基金逐步发力,规模有限。2021年财办预〔2021〕29号发布,将专项债资金用途进一步拓展,明确可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具体可投向三个方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主要支持在建收尾项目);从使用效果来看,2022年新增专项债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达到528.1亿元和213.2亿元。2023年截至7月14日,年内已发行专项债投向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资金分别达到了671.6亿元和372.6亿元。 三是准财政也是重要抓手,主要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除财政外,国开行、农发行等准财政工具也是重要抓手:根据农发行2022年报,截至2022年末,农发行用于棚户区改造贷款累计投放1.73万亿元,其中2022年投放318亿元,新建安置房28005万平方米,有效改造473万户、1593万人的住房条件,并投放64.73亿元用于成长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小区4333个、涉及60万余户。根据国开行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发放保障性住房贷款1302亿元,惠及居民超过27.8万户,累计支持99.2万老旧小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我们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准财政工具,是支持城市更新等民生工程的重要资金来源,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产业政策、社会民生政策的视角来看,未来财政货币配合将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比如央行通过PSL、再贷款等方式支持政策性银行,进而加强对老旧小区及城中村改造等方面的支持。 四是多措并举助力城中村改造。我们认为,当前来看,财政资金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抓手,未来应多措并举吸引多元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我们认为重点关注经营性城投转型及REITs等方式。国企改革背景下,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是较好的业务板块,整体开发的投资回报率也有吸引力,是经营性城投转型的重要方向,同时鼓励部分民企通过股权合资、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开发,可以提升整体效率;此外,基础设施REITs、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等项目经验也可为城中村改造带来启发,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