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盘点央企“链主”产业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十一)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广发策略】盘点央企“链主”产业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十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 引言:2022年12月以来,我们系列11篇报告持续提示“中特估值”投资机会,我们判断“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主线有望贯穿全年!我们于23.2.2《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提出央企估值重塑方式之一是打造央企产业链链长。本篇聚焦探讨如何推动建设“链主”央企,并结合国资委指引盘点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 ● 为何要关注央企“链主”?一方面,全球decoupling加深外部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需求,央企需要勇担“链长”职责。另一方面,在“中特估”背景下,培育“世界一流央企”即锻造“链长”所需能力亦是央企价值重塑重点路径之一。 ● 如何推动建设央企“链主”?根据国资委指引,需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四大能力:(1)基础固链,打牢现有产业链基础,巩固长板(产业链重组,龙头企业沿上下游并购完成一体化布局/战略性重组,龙头企业持股上下游企业成为后者战略投资者);(2)技术补链,以技术创新补齐短板(重视研发投入强度,契合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及建设“世界一流央企”行动目标/重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3)融合强链,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龙头企业(专业化整合,国资委指引“2023年将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整合”/引入战投,资源协同及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4)优化塑链,紧随产业趋势重塑或创建新产业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新央企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 ● 盘点我国潜在央企“链主”产业圈:根据国资委公布央企现代产业链建设企业实践,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国资委建设部署,盘点如下关键产业链及“链主”示范行为:(1)能源安全需求下,关注绿色产业链(打造“煤-电-铝”绿色产业链/“源-网-荷-储-用”一体化电力系统)、氢能产业链(联合部署产业标准制定/薄弱环节攻关/加氢站网络布局等)、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技术攻关联盟);(2)数字经济战略下,关注信创产业链(牵头搭建产学研一体创新平台)、通信产业链(组织产业推进会/调研会/工作部署会等);(3)中国制造战略下,关注轨交产业链(以“产学研用”模式推动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汇聚供应商企业)、重型装备产业链(带头补链,以技术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4)粮食安全需求下,关注种业产业链(以供应链融通模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合作研究)。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一、“中特估”新背景,央企勇担“链长”职责 22年12月以来,我们持续发布11篇报告持续提示“中特估值”投资机会,22.12.8《揭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提出央企改革后竞争力提升带来价值重估,并于《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详细探讨央企获产业政策加持,打造央企产业链链长。在23年中期策略展望《新投资范式:拥抱确定性!》中,我们指出“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主线具备“永续经营确定性”,受益全球投资新范式,有望贯穿全年。本篇聚焦探讨如何推动建设“链主”央企,结合国资委指引盘点潜在的“链主”央企。 (一)为何在“中特估”背景下需要关注潜在“链长型”央企? 外部不确定性加深,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需求,央企需要勇担“链长”职责。2018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世纪疫情、科技脱钩等外部不确定性事件频发,逐渐加深逆全球化趋势,带来全球价值链重构风险,政策部署中多次提及关键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央企要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勇担现代产业链‘链长’”。随后,国资委持续针对央企现代产业链建设进行一系列部署。2021-2022年,国资委先后授牌过两批央企产业链“链长”。 在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培育“世界一流‘链长型’央企”亦是央企价值重塑的题中应有之意,尤其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方向,以价值创新创造的方式推动价值认同的提升。 (二)如何推动建设央企“链主”?—“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 2022年5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四条央企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方向,即“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站在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即将开始的角度上看,央企“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建设上的措施包含: 1. 基础固链:目的是打牢现有的产业链基础,巩固长板,以龙头企业盘活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措施包含:(1)产业链重组,龙头企业沿上下游并购弱势企业,完成一体化布局;(2)战略性重组,龙头企业持股上下游企业,成为后者战略投资者,形成协同效应。 2. 技术补链:目的是以技术创新补齐短板,尤其是产业链的薄弱和关键环节,措施包含:(1)重视研发投入强度,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和“世界一流示范央企(含专精特新)”均强调提升研发投入强度;(2)重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每年形成《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供合作应用参考,如《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涉及半导体、通信、航空航天、智能汽车、云计算、新材料、循环经济等领域的72家央企集团的369项技术产品。 3. 融合强链:目的是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提高优质资产集中度,措施包含:(1)专业化整合做精主业,解决同业竞争带来的资源配置低效问题,且利于盘活存量低效资产;(2)引入战投,根据国资委指引,央企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 4. 优化塑链:目的是紧随产业更迭趋势,重塑或创造新的产业链,措施包含:(1)组建新央企集团,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央企集团;(2)资产证券化,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组建新领域的行业龙头。 二、央企“链主”盘点,斜向国家战略需求 央企“链主”是在产业链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中央企业,2021年起,国资委持续推动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央国企在各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有所提升,涌现出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尤其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军工安全等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制造、人口老龄化、“一带一路”等成为主要的国家战略需求,对相关产业链建设需求度高。 央企集团主要分布于矿产资源、能源电力、交运、军工、通信等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此外,近年来央企响应政策部署,在新兴产业中积极布局,包含拓展新兴业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设立新央企集团,如22年12月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成立。 国资委强化相关部署:一是根据国资委部署,“2023年将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整合;二是2023年3月3日国资委开展央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部署。 根据国资委官网在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建设专题中公布的企业实践,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两项部署,我们盘点出如下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链主型央企/央企集团。 (一)战略需求之能源安全:绿色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 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双碳”目标下,其中暗含的能源安全问题是我国战略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Wind数据,2021年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据能源总消费量的30.2%,而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高的背景下,国内能源供应易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第一,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进行协调,保障化石能源的国内供应;第二,在“双碳”目标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倾斜。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1)绿色产业链,即以低碳转型思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清洁能源”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国投电力,打造全国首个“煤-电-铝”绿色产业链,且打造“源-网-荷-储-用”一体化电力系统。(2)氢能产业链,共同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制定、薄弱环节攻关、加氢站网络布局等氢能产业链建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清洁能源”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国家能源集团,入选第一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3)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装备制造”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电气装备,强化上下游合作,如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联合组建“高端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与中国电子组建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等信息化联合体,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创新联盟。 (二)战略需求之数字经济:信创产业链、通信产业链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向之一,受到政策面和技术面的双重驱动,一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全球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创政策密集出台,相关产业国产化率呈提升趋势,根据Statcounter数据,截至2023年6月,Windows、OS和Linux以外的其他操作系统在中国桌面端操作系统市场中的份额达到12.27%,较2019年的4.03%实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应用与产业赋能,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电信业务中新兴业务占比达19%(新兴业务即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业务)。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1)信创产业链,核心内容是IT基础产业国产化,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电科,入选第二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成立中国电科智能科技研究院,牵头集团内外20余家单位参与产学研一体创新平台建设。(2)通信产业链,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移动,入选第二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是产业链关键“连接点”,推动我国通信产业链群体“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发展,2022年5月前后,组织20余次产业推进会、调研会、工作部署会等,协同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 (三)战略需求之中国制造:轨交产业链、重型装备产业链 发展“中国制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途径。(1)“中国制造”高端升级符合我国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显著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30.4%,较2012年提升8.1个百分点;科学技术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18.2%,较2012年提升5.5个百分点。(2)构建自主可控的高端产业体系,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必由之路。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0%,与美国、德国、日本差距持续缩小。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1)轨交产业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装备制造”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中车株机,入选第一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以“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集群中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在湖南株洲形成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汇聚超300家供应商企业,并带领配套企业共同“走出去”。(2)重型装备产业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装备制造”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兵器工业集团,入选第二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 (四)战略需求之粮食安全:种业产业链 面临耕地面积约束和粮食自给率下降两重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永恒的课题。在耕地面积方面,我国面临一定的耕地约束问题,耕地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随着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18公顷/人;在粮食自给率方面,我国一直以来是粮食进口国,粮食产量增速不及消费量增速导致进口量逐年增加、自给率逐年下降。在当前极端天气、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提升的背景下,粮食供应链安全不容忽视。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种业产业链,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中化集团,旗下中种农业科技以供应链融通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研究并提供指导。 三、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 2023.6.27【广发策略】并购重组加码“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十) 2023.5.12【广发策略】七条线索,一览央国企重估奥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九) 2023.5.10【广发策略】策略视角看银行股超额收益机会——“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八) 2023.04.10【广发策略】剑指“世界一流央企”,如何选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七) 2023.03.20 【广发策略】央国企重估:盐铁和涌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六) 2023.02.28 【广发策略】央国企重估的“一箭三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五) 2023.02.15 【广发策略联合行业】围读“中特估值体系”—“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四) 2023.02.02【广发策略】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三) 2023.01.11【广发策略】解锁“中特估值”选股模型——“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二) 2022.12.08【广发策略】揭幕“中特估值体系”——“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一)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7月19日 分析师: 倪赓: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报告摘要 ● 引言:2022年12月以来,我们系列11篇报告持续提示“中特估值”投资机会,我们判断“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主线有望贯穿全年!我们于23.2.2《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提出央企估值重塑方式之一是打造央企产业链链长。本篇聚焦探讨如何推动建设“链主”央企,并结合国资委指引盘点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 ● 为何要关注央企“链主”?一方面,全球decoupling加深外部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需求,央企需要勇担“链长”职责。另一方面,在“中特估”背景下,培育“世界一流央企”即锻造“链长”所需能力亦是央企价值重塑重点路径之一。 ● 如何推动建设央企“链主”?根据国资委指引,需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四大能力:(1)基础固链,打牢现有产业链基础,巩固长板(产业链重组,龙头企业沿上下游并购完成一体化布局/战略性重组,龙头企业持股上下游企业成为后者战略投资者);(2)技术补链,以技术创新补齐短板(重视研发投入强度,契合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及建设“世界一流央企”行动目标/重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3)融合强链,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龙头企业(专业化整合,国资委指引“2023年将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整合”/引入战投,资源协同及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4)优化塑链,紧随产业趋势重塑或创建新产业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新央企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 ● 盘点我国潜在央企“链主”产业圈:根据国资委公布央企现代产业链建设企业实践,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国资委建设部署,盘点如下关键产业链及“链主”示范行为:(1)能源安全需求下,关注绿色产业链(打造“煤-电-铝”绿色产业链/“源-网-荷-储-用”一体化电力系统)、氢能产业链(联合部署产业标准制定/薄弱环节攻关/加氢站网络布局等)、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技术攻关联盟);(2)数字经济战略下,关注信创产业链(牵头搭建产学研一体创新平台)、通信产业链(组织产业推进会/调研会/工作部署会等);(3)中国制造战略下,关注轨交产业链(以“产学研用”模式推动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汇聚供应商企业)、重型装备产业链(带头补链,以技术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4)粮食安全需求下,关注种业产业链(以供应链融通模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合作研究)。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一、“中特估”新背景,央企勇担“链长”职责 22年12月以来,我们持续发布11篇报告持续提示“中特估值”投资机会,22.12.8《揭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提出央企改革后竞争力提升带来价值重估,并于《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详细探讨央企获产业政策加持,打造央企产业链链长。在23年中期策略展望《新投资范式:拥抱确定性!》中,我们指出“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主线具备“永续经营确定性”,受益全球投资新范式,有望贯穿全年。本篇聚焦探讨如何推动建设“链主”央企,结合国资委指引盘点潜在的“链主”央企。 (一)为何在“中特估”背景下需要关注潜在“链长型”央企? 外部不确定性加深,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需求,央企需要勇担“链长”职责。2018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世纪疫情、科技脱钩等外部不确定性事件频发,逐渐加深逆全球化趋势,带来全球价值链重构风险,政策部署中多次提及关键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央企要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勇担现代产业链‘链长’”。随后,国资委持续针对央企现代产业链建设进行一系列部署。2021-2022年,国资委先后授牌过两批央企产业链“链长”。 在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培育“世界一流‘链长型’央企”亦是央企价值重塑的题中应有之意,尤其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方向,以价值创新创造的方式推动价值认同的提升。 (二)如何推动建设央企“链主”?—“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 2022年5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四条央企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方向,即“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站在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即将开始的角度上看,央企“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建设上的措施包含: 1. 基础固链:目的是打牢现有的产业链基础,巩固长板,以龙头企业盘活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措施包含:(1)产业链重组,龙头企业沿上下游并购弱势企业,完成一体化布局;(2)战略性重组,龙头企业持股上下游企业,成为后者战略投资者,形成协同效应。 2. 技术补链:目的是以技术创新补齐短板,尤其是产业链的薄弱和关键环节,措施包含:(1)重视研发投入强度,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和“世界一流示范央企(含专精特新)”均强调提升研发投入强度;(2)重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每年形成《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供合作应用参考,如《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涉及半导体、通信、航空航天、智能汽车、云计算、新材料、循环经济等领域的72家央企集团的369项技术产品。 3. 融合强链:目的是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提高优质资产集中度,措施包含:(1)专业化整合做精主业,解决同业竞争带来的资源配置低效问题,且利于盘活存量低效资产;(2)引入战投,根据国资委指引,央企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 4. 优化塑链:目的是紧随产业更迭趋势,重塑或创造新的产业链,措施包含:(1)组建新央企集团,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央企集团;(2)资产证券化,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组建新领域的行业龙头。 二、央企“链主”盘点,斜向国家战略需求 央企“链主”是在产业链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中央企业,2021年起,国资委持续推动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央国企在各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有所提升,涌现出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尤其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军工安全等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制造、人口老龄化、“一带一路”等成为主要的国家战略需求,对相关产业链建设需求度高。 央企集团主要分布于矿产资源、能源电力、交运、军工、通信等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此外,近年来央企响应政策部署,在新兴产业中积极布局,包含拓展新兴业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设立新央企集团,如22年12月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成立。 国资委强化相关部署:一是根据国资委部署,“2023年将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整合;二是2023年3月3日国资委开展央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部署。 根据国资委官网在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建设专题中公布的企业实践,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两项部署,我们盘点出如下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链主型央企/央企集团。 (一)战略需求之能源安全:绿色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 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油气对外依存度高,“双碳”目标下,其中暗含的能源安全问题是我国战略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Wind数据,2021年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据能源总消费量的30.2%,而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高的背景下,国内能源供应易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第一,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进行协调,保障化石能源的国内供应;第二,在“双碳”目标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倾斜。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1)绿色产业链,即以低碳转型思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清洁能源”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国投电力,打造全国首个“煤-电-铝”绿色产业链,且打造“源-网-荷-储-用”一体化电力系统。(2)氢能产业链,共同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制定、薄弱环节攻关、加氢站网络布局等氢能产业链建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清洁能源”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国家能源集团,入选第一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3)智慧电气装备产业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装备制造”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电气装备,强化上下游合作,如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联合组建“高端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与中国电子组建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等信息化联合体,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创新联盟。 (二)战略需求之数字经济:信创产业链、通信产业链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向之一,受到政策面和技术面的双重驱动,一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全球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创政策密集出台,相关产业国产化率呈提升趋势,根据Statcounter数据,截至2023年6月,Windows、OS和Linux以外的其他操作系统在中国桌面端操作系统市场中的份额达到12.27%,较2019年的4.03%实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应用与产业赋能,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电信业务中新兴业务占比达19%(新兴业务即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业务)。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1)信创产业链,核心内容是IT基础产业国产化,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电科,入选第二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成立中国电科智能科技研究院,牵头集团内外20余家单位参与产学研一体创新平台建设。(2)通信产业链,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移动,入选第二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是产业链关键“连接点”,推动我国通信产业链群体“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发展,2022年5月前后,组织20余次产业推进会、调研会、工作部署会等,协同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 (三)战略需求之中国制造:轨交产业链、重型装备产业链 发展“中国制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途径。(1)“中国制造”高端升级符合我国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显著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30.4%,较2012年提升8.1个百分点;科学技术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18.2%,较2012年提升5.5个百分点。(2)构建自主可控的高端产业体系,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必由之路。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0%,与美国、德国、日本差距持续缩小。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1)轨交产业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装备制造”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中车株机,入选第一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以“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集群中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在湖南株洲形成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汇聚超300家供应商企业,并带领配套企业共同“走出去”。(2)重型装备产业链,属于2023年国资委专业化整合部署中的“装备制造”领域,潜在央企“链主”如兵器工业集团,入选第二批“世界一流示范央企”。 (四)战略需求之粮食安全:种业产业链 面临耕地面积约束和粮食自给率下降两重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永恒的课题。在耕地面积方面,我国面临一定的耕地约束问题,耕地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随着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18公顷/人;在粮食自给率方面,我国一直以来是粮食进口国,粮食产量增速不及消费量增速导致进口量逐年增加、自给率逐年下降。在当前极端天气、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提升的背景下,粮食供应链安全不容忽视。 相关产业链及其潜在央企“链主”包括:种业产业链,潜在央企“链主”如中国中化集团,旗下中种农业科技以供应链融通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研究并提供指导。 三、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 2023.6.27【广发策略】并购重组加码“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十) 2023.5.12【广发策略】七条线索,一览央国企重估奥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九) 2023.5.10【广发策略】策略视角看银行股超额收益机会——“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八) 2023.04.10【广发策略】剑指“世界一流央企”,如何选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七) 2023.03.20 【广发策略】央国企重估:盐铁和涌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六) 2023.02.28 【广发策略】央国企重估的“一箭三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五) 2023.02.15 【广发策略联合行业】围读“中特估值体系”—“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四) 2023.02.02【广发策略】探秘国央企估值重塑——“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三) 2023.01.11【广发策略】解锁“中特估值”选股模型——“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二) 2022.12.08【广发策略】揭幕“中特估值体系”——“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一)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7月19日 分析师: 倪赓: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