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权益基金迎政策暖风!高回报多来自私募

权益基金迎政策暖风!高回报多来自私募

作者:微信公众号【湘财证券】/ 发布时间:2020-11-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权益基金迎政策暖风!高回报多来自私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为一名投资顾问,常常被人咨询:“手里有点闲钱,该买点啥?” 我觉得,不管什么类型的投资者,但凡有长期闲钱的,至少都应该配点权益基金,比如股票私募。 10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国家的重视,极有可能带来权益基金的大发展。而随着经济发展,股票等权益投资更能为投资人带来较高的回报。 权益资产的历史回报 从过去10多年表现看,A股各大指数分化明显,其中创业板指涨幅遥遥领先,相对债券和黄金有较明显的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为2010/1/1至2020/10/23。沪金指数代码为AUFI.WI,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 从细分行业看,各大行业分化也比较显著。消费、医药和科技等优质赛道表现相对靠前。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为2010/1/1至2020/10/23。 过去10多年来,尽管上证指数没多大变化,但A股市场依然存在非常不错的投资机会。好行业的好公司,依然能创造很好的回报。 当下配置权益资产的3大理由 从当前看,在经济转型、金融供给侧等大背景下,权益投资的优势会更突出,理由有3点。 01 经济转型带动直接融资大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走上了依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拉动的模式。这些领域普遍需要较多资金投入,这也带来了银行信贷、信托等间接融资的繁荣。100万起买的房地产信托收益率较高时可达到10%以上,不少高净值人群纷纷涌入这类债权类融资产品。 但随着我国从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经济将由投资拉动的旧模式走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新模式,间接融资会受到相应抑制,而以股票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将迎来大发展。 众所周知,高科技企业通常为轻资本企业,比如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这些难以被有效公允定价,因此科技企业想要从银行、信托等渠道获得抵押贷款可以说非常难。而股市等直接融资市场的风险偏好更高,股权融资能更好地对这类企业定价。 近一年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对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视: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快速推行、再融资的松绑等政策接踵而至。这些政策出台主要是为了便利新兴行业的股市融资。当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上市,这将有助于提高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 02 资管新规下,权益配置需求增加 过去,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配置主要聚集在银行理财、信托、P2P等固定收益上。不过,自2017年金融去杠杆后,非标固定收益日益减少,权益投资的时代已到来。这其中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1月份《资管新规》的发布。 资管新规有几大要点:一是打破刚性兑付,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二是去嵌套通道,实行穿透监管;三是去资金池,资金池类理财产品常常会滚动发售、期限错配等,这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等。四是理财产品逐步实行净值化,预期收益型产品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众所周知,过去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产品主要以预期收益为主,年化一般在5%、6%左右。因为“刚兑”的存在,投资者趋势若骛。只是由于银行理财多存在资金池运作、多层嵌套、期限错配等问题,投资者并不清楚自己买理财的资金最终投向了哪里,使得投资本金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而随着刚兑被打破,5%以上的稳赚不赔的收益早已远去。“资产荒”下,居民对高弹性股票等风险资产的配置需求增加。当越来越多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时,以权益投资为主的公私募专业机构优势显现。 03 机构等长线资金入市 近年来,国家逐渐放开养老金、险资等机构投资者在权益投资上的限制。长线资金的入市有助于推动股市发展。 这和美国1980年代的资本市场很相似。1980年后,美国养老金等大量长线资金入市使得美股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快速提升,推动了美国长期牛市的发展。 从长期看,在这3大因素指引下,中国或将迎来一个权益大发展的时代。从中短期看,在全球深陷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近期社融大幅超预期,PMI数据显示经济景气度持续回升。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A股投资格局良好。 高净值人群权益投资首选: 私募 权益资产怎么投? 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买股票私募,是最有效和便捷的投资方式。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研究,靠听消息、赌运气,长期下来很容易亏钱。专业机构因为投研优势和信息优势更容易做出好业绩,这其中以公募、私募两大机构最为著名。不过,相比公募,业绩弹性更高的私募更适合高净值群体。 01 私募历史业绩更出挑 2014年私募基金开始实施备案制,这年也被称为私募基金大发展的元年。我们以2015年1月1日为起始日期,统计了股票私募指数5年多来的业绩表现。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到股票私募持续领先沪深300和公募股票基金,长跑能力强。 数据来源: wind,时间区间2015/1/1至2020/9/30。股票私募、股票基金和沪深300代码分别为:885306.WI、H11021.CSI、000300.SH。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业绩。 02 私募模式灵活,更有助于投资 私募的业绩之所以更为领先,和它灵活的模式有很大关系。 1)私募在投资限制更少。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总比例和单只个股持股比例上有严格地限制。私募在投资上限制少,投资范围更广泛,可运用更丰富的投资工具。这意味着当面临市场风险时,私募可以更灵活调整仓位,收益弹性更大。 2)私募和投资者利益更一致。公募主要靠管理费生存,而私募主要靠业绩提成生存。这意味着,只有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私募机构自己才能更好存活。通常,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多出身公募、券商、保险资管等机构。原本收入很高的群体转向私募,这意味着他们付出的机会成本很高。倘若私募业绩做不好,对职业生涯影响会很大。所以,私募对业绩的追求更为强烈。 3)私募更注重绝对收益。公募更注重相对收益,行业普遍是根据同类基金排名来定考核和绩效奖。而私募更关注绝对收益,排名压力相对较小,这使得私募在投资上更从容。让投资者实实在在赚到钱,是优秀私募追寻的目标。 4)私募投资策略多样。除了股票多头策略,私募基金还有市场中性策略、宏观对冲策略、套利策略、管理期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债券基金策略、组合基金策略和多策略等。不同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所不同,适应的市场环境也不一样,可以满足高净值人群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比如市场中性策略可以有效对冲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具有“类固收”属性;管理期货策略和股票多头策略相关性比较低,是很好的资产配置拍档。 03 股票私募发展进入快车道 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证券私募这五多年发展速度惊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了股票私募。 1)从产品规模上看,2015年第一季度末时,私募证券基金合计规模仅有0.97万亿元。而截止2020年9月,这一规模就达到了3.18万元,翻了2倍多。 2)从产数量上看,私募证券基金的存续数量由2015年一季度的5544只持续增加到2020年9月份的50263只,数量翻了8倍。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截至2020/9/30。 总结:从过去10年,优质赛道的股票能提供长期较好的回报。在当下时点,随着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本市场制度会逐步完善,股票等直接融资会迎来大发展。加上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转型带来的权益投资需求将增加,这都有助于权益基金的发展。对高净值人群来说,机制更为灵活、业绩弹性更大的股票私募或更适合。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