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现售”狼来了

“现售”狼来了

作者:微信公众号【如说地产】/ 发布时间:2023-07-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现售”狼来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在房地产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房屋的交易方式、交易条件、交易流程可能都会朝着有利于买方群体的方向转化。 现房销售就是如此!从房企竞争的角度看,先作出调整的可能会明显受益,锁定购房客户占住有限的市场份额比躺在监管户的资金更重要。 1 现房销售试点 ” 在房价上涨、土拍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部分地方政府曾试行商品房现售试点地块,将现售作为购买热点地块的竞买条件。从这点上看,政府是鼓励支持现房销售的。 2016年6月,深圳龙华出让当年第一块商住用地,首次试行商品房现售试点地块,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现售”意味着在这宗地块上建设的住宅、商业物业或其他建筑物,不能提前进行预售,而要在竣工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进行现房销售,这极大地考验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最终,该宗地由金茂和电建以82.9亿的价格拿下,楼面价5.7万元/平。之后该项目经过三年多才上市销售,营销名是龙华金茂府,项目在2019年11月20日获批销售许可证,可售总套数665套住宅房源,房源面积段在155-248平,整体均价约10.3万元/平。 如果以二手住宅交易量为参考,深圳楼市大致是从21年4月开始明显转弱的,龙华金茂府从开盘算起,赶上了一年半的上行周期,销售尽管不能算很快,但也保障了盈利空间。 2023年7月4日,深圳再次抛出竞现房销售面积的地块。 该地块位居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属二类居住用地,出让方式是采取“三限双竞+摇号”规则挂牌出让,即:限地价、限普通商品房销售价格、限现房销售建筑面积,竞地价、竞现房销售建筑面积,达到最高限制现房销售建筑面积后通过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该项目总建面8.23万方,其中现房销售最高限制建面3.55万方,约占43%。该项目建成商品房毛坯限价8.86万元每平米,包括“现房销售”部分。 此前都是“竞保障房面积”,现在改为“竞现房销售面积”,其实上幅地块原是2022年深圳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地块,尽管宗地所处区位相对优质,但当时地块出让条件中商办比例超过50%,最终无人报名,爆冷“流拍”。这次是经过规划调整,去除“商业用地”比例,总建面规模也有所下调。该地块目前正处于公告挂牌期,还不清楚最终归属。 当然,除了深圳,全国还有其他城市有现房销售试点或纳入土地竞拍条件。比如杭州、北京、合肥、福州等地。杭州在2017年发布土地出让新规“当溢价率触顶50%时,地块开始竞现房销售”,当年依然处于行业上行期,即便条件严格,也成功出让了不少带现房销售的地块。在2021年第二次集中土拍阶段,杭州试点推出10宗地块,明确“现房销售”,但最终因无房企报名而终止出让。 2 房企现房销售 ” 从房企算账的角度,预售制才是高周转的要义,钱要快速地滚动起来。 但是,三高模式已成过去式!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对很多企业而言是生存大考,渡过跨周期的市场调整是核心。一些投资需求的购房者一去不复返,一些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对期房,尤其是民营房企的期房选择敬而远之,民营房企销售去化艰难。销售越差,现金流越紧张,越容易被债权人挤压,债务和工程款支付压力就更大,容易导致停工或交付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品牌和销售,陷入负向循环。 从购房者的角度,本来房价就没怎么涨了,我为什么还要提前花钱买?更何况买了楼还可能没法按时收楼入住?为什么没有交付的房子还要按时支付月供呢?商品房供不应求倒也罢了,现在的情况毕竟很不一样。 提振信心喊了两三年了,市场观望情绪反而更为浓厚。2023年6月份,不少优质房企销售大幅下滑,华润实现的权益销售额为194亿,同比下降了35%,碧桂园实现的权益销售额160亿,同比下降了54%。从高频数据来看,7月以来的市场也是不容乐观。 既然如此,不如自我革命,从根本上改善市场对于烂尾楼的担忧!7月中旬,民营头部房企碧桂园在官网发文,在2023年推行“现房销售”政策,购房者以较低比例的楼款即可锁定心仪房源,待预售房源完工后,客户可先前往查看房源,再签署正式合同及支付尾款。目前,碧桂园已有多个项目推行现房销售政策,接下来,碧桂园将在辽宁、湖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及自治区持续落地现房销售政策。 当然,真正的现房销售应该是在建筑物完工竣备,并且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后,才让购房者选择并支付定金、签订购房合同的。但是房企主导推出的准现房销售也进步很大了,购房者要提前锁定房源,需支付较低比例的购房款,而且正式签约支付大部分购房款是在房屋完工后,大幅降低了购房人对楼盘停工及烂尾的担忧,也能从根本上缓解地方保交楼的工作压力。 对购房者而言,花较少的钱能锁定房源,效果等同于买到了房子,而且收楼前基本不用贷款,不用支付月供也能省下一大笔。对房企来说,锁定房源同样重要,锁定房源就是锁定了客户,你先锁定了别家就锁定不了,毕竟是需要花费一部分房款来锁定。有了锁定,才能以销定产,才有后面真正的销售回款,才有交付,才能持续正常的运营和HUOXIAQU。 3 买方市场逻辑 ” 现房销售当然是房企不愿意做的,但是看着预售资金不断强化的监管态势,对于销售疲软的区域,无论如何也打消不了客户对烂尾的质疑,特别是感受到无法与国央企平等竞争的时候,现房销售由民企积极推出也不觉得奇怪了。 现房销售有利于购房者群体,从中长期看也能减轻地方政府保交付压力,从而淡化预售资金的监管压力,最终对部分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也是有利的。另外,从银行的角度,房屋在完工后签订合同,购房人贷款买房,也不存在断供的正当理由。有人在质疑地方政府会不会干预?个人觉得可能性小,不少地方政府会鼓励支持,而且会有其他房企,特别是销售不畅的民营房企积极跟进。 2010年以来,持续的地产调控,特别是对房屋交易权的限制让人容易陷入了思维定式。为什么首付比例不能低于30%?为什么只能选择期房?按揭贷为何不能转贷?为何750万就构成豪宅标准?为何房屋剩余贷款金额会影响带押过户?为何房屋被强制拍卖后还需要偿付剩余贷款? 买方市场的逻辑很简单,买方自由选择交易方式,购房的代价与权利相匹配,房屋的偿债责任以其价值为限! 当然,阶段性的,房企的竞争状况可能会有所变化。采取准现房销售,央国企相比民企在销售端的优势可能会缩小,如果市场纷纷跟进,也会明显拉低部分房企特别是央国企和头部房企的资金周转速度。 欢迎关注公众号“如说地产”,如果喜欢,记得点击“在看”和“收藏”哦!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