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汽车是如何推动出口的?

汽车是如何推动出口的?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期货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07-1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汽车是如何推动出口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汽车是如何推动出口的?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摘要: 2021年至今,汽车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率中枢明显抬升,主要由于疫情和缺芯导致产销受限,海外汽车产量以及出口明显下滑,而中国具有产业链优势,提高了汽车占全球的份额。其中非新能源汽车还受到西方车企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提振,新能源汽车受到海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高油价的推动,汽车零部件受到美国汽车及零部件持续补库的拉动。 展望未来,非新能源汽车增速可能放缓,俄罗斯经济增长偏弱背景下车市需求增长乏力,俄罗斯汽车保护性贸易政策使得中国车企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面临补贴退坡,当前的新能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水平偏低,一旦停止补贴,需求可能会被抑制。汽车零部件方面,美国增长放缓是共识,汽车需求相应也会放缓。目前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零售商库存、新车库存、二手车库存相较于疫情之前处于偏低水平,但汽车制造商尝到了低库存带来的甜头实现了非常好的业绩,很可能低库存会成为新的常态。 正文 2021年至今,汽车对我国出口的拉动率中枢明显抬升,本文旨在分析背后的原因以及能否延续。一直以来中国汽车相关出口以汽车零配件为主,2022年开始,汽车整车的出口对出口的拉动率超过汽车零配件,今年1-5月汽车整车的出口累计拉动出口1.44个百分点。汽车整车占出口的比例,也从长期不足1%抬升至2.77%,和汽车零配件在出口当中的占比基本持平。 下文将汽车出口分为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配件出口讨论,汽车整车当中由于商务车占比较小,所以主要讨论乘用车,乘用车分为非新能源车和新能源车讨论。 一、汽车整车出口:海外产销受限,中国提高份额 2021年开始,海外主要汽车制造出口大国如日本、德国、韩国,由于疫情和缺芯导致产销受限,乘用车产量以及出口明显下滑。而中国具有产业链优势,提高了汽车出口占全球的份额。2017-2019年中国乘用车产量占全球比例逐步下滑,2019年中国乘用车产量占全球比例为32%,2020-2022年逐年提升,分别为36%、38%、39%。 下文把乘用车进一步分为非新能源车出口和新能源汽车出口讨论。其中非新能源车包含柴油、汽油汽车,新能源车包含普通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天然气、其他替代燃料汽车。 新能源车出口发展迅速、占比持续提升,接近占汽车整车出口的3成,非新能源汽车占比7成,是汽车出口的主力。2022年出口的311万辆汽车中,非新能源汽车占比78%,新能源汽车占比22%;今年1-5月出口汽车175万辆,非新能源汽车占比74%,新能源汽车占比26%。 1.非新能源乘用车:出口俄罗斯增量第一,未来不确定性较大 非新能源乘用车出口从2021年开始提速,上文提及主要原因是主要汽车制造出口国产销受限,中国维持生产和出口提高份额。 从国别来看,2023年中国非新能源车主要出口地是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今年1-5月中国出口至俄罗斯汽车28.7万辆,同比增加23万辆,同比增速460%,其中出口乘用车22.6万辆,占中国出口乘用车的22%,位于中国乘用车出口国家第一位。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西方车企陆续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迅速保证了俄罗斯车市的供给需求,出口俄罗斯的乘用车大幅增加。由于俄罗斯地理条件限制,新能源车渗透率非常低,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乘用车以非新能源车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增速早在俄乌冲突之前的2021年就出现了翻倍的增长,原因就是上文反复提及的疫情期间主要汽车制造出口国产销受限,中国维持生产和出口提高份额。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能否保持高增速,取决于俄罗斯车市的需求和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份额的变化。受俄乌冲突的影响,2022年俄罗斯市场乘用车销量同比锐减57.5%,中国出口的11.5万辆乘用车占俄罗斯销量的7.7%。 俄罗斯经济受俄乌冲突影响,2022年GDP增速同比-2.1%,世界银行预估2023年、2024年俄罗斯实际GDP增长率为-0.2%、1.2%,今年俄罗斯经济可能还是偏弱,车市需求增长乏力。 2023年随着海外车企陆续退出俄罗斯,中国车企和俄罗斯本土车企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中国车企以更好的体验获得的份额的提升要快于俄罗斯本土车企。但俄罗斯在汽车领域一直以来有显著的保护性贸易政策倾向,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发展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墨西哥从2018年开始就在我国出口汽车国家中处于排名靠前的位置,2022年位列第一名,2023年排在俄罗斯之后。中国出口墨西哥以燃油车为主,2023年1-5月累计出口墨西哥汽车15.8万辆(同比增加8.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519辆,占比非常小。 墨西哥是一个汽车制造业大国,在进口大量汽车的同时又出口大量的汽车。墨西哥本国的汽车需求从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进口,墨西哥本国生产的汽车九成左右出口到了美国。中国出口至墨西哥的汽车在2022年翻了几番,一方面海外主要汽车制造出口国产销受限,从中国进口的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墨西哥每年从美国进口几万辆二手车,2022年美国的二手车价格飙升、库存见底,中国物美价廉的新车比美国的二手车更具性价比。 2.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欧洲补贴退坡,需求或受抑制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在乘用车出口当中占比接近三成。 从国别来看,2023年1-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至欧洲地区占比39%,远超其他国家。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需求量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欧洲国家推进能源革命,施行了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是拉动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主要原因。2.高油价是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的助推因素。3.新能源车的体验感优于传统汽车。 从国别来看,2023年中国出口新能源车主要出口地是比利时、英国、泰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2023年中国出口了67万辆新能源汽车到比利时,比利时的汽车市场很小,人口也才一千来万人,比利时北部有全球最大的汽车集散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中远海运集团子公司中远海运港口占有该港口20%的股份,中国对欧洲贸易大部分由比利时转口再进入其他欧洲国家。 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乘用车,分为特斯拉和非特斯拉乘用车讨论。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出口的新能源乘用车里市占率40%左右,上汽市占率20%左右,比亚迪市占率10%左右。上汽名爵(MG)是上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力,名爵诞生于英国,是知名汽车品牌,自2007年起收归上汽集团。名爵在英国及英联邦国家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上汽用名爵的品牌影响力打开了欧洲市场,随后辐射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 泰国等国家,成为当地销量排名靠前的汽车品牌。 未来中国出口至欧洲的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高增速存在不确定性,欧洲推进能源改革、施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但部分国家的补贴政策正在退坡。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公开演讲:“开电动车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换不回油车去,开油车的很容易转到电动车,因为电动车驾驶体验对我们很重要。电动车的用户黏性是极高的,高端用户迅速向电动化转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假设电动车的用户黏性极高,但当前的新能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水平偏低,一旦停止补贴,需求可能会被抑制。 二、汽车零部件:美国增长放缓,低库存或成新常态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占中国出口汽车零配件总额的四分之一,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地中排名第一。疫情期间美国的汽车耐用品消费非常好,拉动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随着财政对居民的补贴退坡以及美国居民支出从商品转为服务,汽车耐用品需求有所回落,但2021年中至今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库存持续补库,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形成了拉动。 截至5月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零售商库存相较于疫情之前偏低,新车库存、二手车库存数量和可供销售天数也偏低。 库存这么低,按理说仍有补库的需求。但2021-2022年由于汽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虽然汽车销量下滑,但汽车制造商公布了历史上非常好的业绩。尝到了低库存带来的甜头,很难说以后库存的正常状态是疫情前的水平,很可能低库存会成为新的常态。 除了补库,从美国汽车及零部件本身的需求来看,可能也面临降速。美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先步入成熟期的汽车市场,成熟期的汽车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期,汽车需求和经济增长本身相关性较强。过去30年美国汽车销量同比和美国GDP同比有较强的同步性,2023年美国GDP增长放缓是市场和美联储的共识,相应的汽车需求也可能放缓。 光期宏观 联系人:于洁 邮箱:yujie@ebfcn.com.cn 期货交易咨询号:Z001664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