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言之有“锂”》系列报告(四)碳酸锂贸易和定价模式

《言之有“锂”》系列报告(四)碳酸锂贸易和定价模式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期货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07-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言之有“锂”》系列报告(四)碳酸锂贸易和定价模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言之有“锂”》系列报告(四) 碳酸锂贸易和定价模式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一、碳酸锂的贸易模式:从贸易模式来看,碳酸锂贸易以散单为主导,价格波动的风险较大。从贸易方式来看,松散型贸易占比约70-80%、定量定价的长单型贸易占比约10%、灵活型贸易占比约10-20%。 二、碳酸锂的贸易流向:澳洲是全球锂矿主产地,南美是海外碳酸锂主产地,中日韩是主要消费国。国内的贸易流向来看,主要是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直接流动为主,贸易节点和集散地集中在生产地区和进口地区。 三、碳酸锂的定价模式 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其会受到少数大型交易所、大型生产者或金融寡头的交易行为、运输水平、国际政治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变得更为复杂,交易形式和定价形式也更为丰富。 1.定价方式: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是灵活且顺应时代不断发展的,并非局限在固定模式下,笔者仅仅将常见的和未来潜在的碳酸锂基准价确认方式进行简单梳理。 2.定价权: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的背后实际是各国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博弈,掌握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结构性权力,也就掌握了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1) 资源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资源定价的结构性权力。 2) 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走在领先水平,碳酸锂期货和期权的上市有望逐步推动我国成为锂资源国际定价中心,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国内碳酸锂市场,加速国内产业链的国际化进程。 3) 海外交易所上市的相关品种效果不理想,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及期权的上市或将成为定价转移的转折点。 3. 议价能力:上游矿资源方面,资源趋于集中,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中游国内锂盐加工厂方面,锂盐生产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且中国精炼锂到锂电材料生产能力占世界一半以上;下游锂电行业,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一、碳酸锂的贸易模式 从贸易模式来看,碳酸锂贸易以散单为主导,价格波动的风险较大。根据广期所的数据来看,松散型贸易占比约70-80%、定量定价的长单型贸易占比约10%、灵活型贸易占比约10-20%。 松散型贸易: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营销模式,是由独立的生产、批发和零售商组成,多以询价和谈判的方式达成合作。松散型贸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企业间合作的黏性较低,且面临的违约风险较大。如签订供货意向,但不对价格或数量进行约定,按需采购时再行协商。 长单型贸易:企业可以确保稳定可靠的商品和服务供应,其风险性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其定价机制不透明,灵活性一般。但长单型贸易有助于企业锁定采购成本,消除重新招标和谈判的不必要成本。同时在较长时间的合作下,企业间能够建立信任从而进一步建立其他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 灵活型贸易:企业之间合作的稳定性较差,多以价格波动来赚取收益。 二、碳酸锂的贸易流向 澳洲是全球锂矿主产地,南美是海外碳酸锂主产地,中日韩是主要消费国。全球贸易流向来看,南美锂盐主要流向中、日、韩;澳大利亚是海外主要锂精矿产地流向中国;中日韩是主要的锂盐消费地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盐冶炼加工地区,主要是自澳洲进口锂矿,自南美进口碳酸锂,向日韩出口氢氧化锂。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2022年碳酸锂全球最大供应国智利占比近85%,最大进口国中国占消费市场近70%。根据OEC统计的2021年数据来看,智利碳酸锂主要出口至中国和韩国,少部分出口至日本;阿根廷主要出口至中国,少部分出口至美国和日本;中国碳酸锂主要出口至日韩。中国氢氧化锂主要出口至日韩;智利主要出口至韩国,少部分出口至中国和美国;美国氢氧化锂主要出口至日本,少量出口至德国、韩国和加拿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盐冶炼加工市场。国内的贸易流向来看,主要是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直接流动为主,贸易节点和集散地集中在生产地区和进口地区。国内出货地主要集中在江西、四川和青海地区,海外碳酸锂进口集中在江浙和福建地区。消费地分布则相对更为广泛,如湖南、广东和江苏等地。主要的贸易流向是:青海至湖北地区;江西至湖南和江浙地区;四川至广东、湖南和安徽等地区。 三、碳酸锂的定价模式 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其会受到少数大型交易所、大型生产者或金融寡头的交易行为、运输水平、国际政治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变得更为复杂,交易形式和定价形式也更为丰富。 1、 定价方式 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是灵活且顺应时代不断发展的,并非局限在固定模式下。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定价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以期货市场合约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模式,价格以期货交易所期货合约交易价格为基准,加上一定幅度的升贴水形成商品交易价格,主要适用于成熟的期货品种,并且随着全球各种品类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完善,基准价格的形成越来越依赖于期货市场。其二是协商谈判的定价模式,主要适用于期货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的品种,其价格由市场供需双方通过谈判达成。 因此,笔者仅仅将常见的和未来潜在的碳酸锂基准价确认方式进行简单梳理: 1) 市场价格定价:根据咨询公司报价当期、月度或季度等的平均价为基准价,加一定升贴水或乘以一定折扣,是现贸易中主流方式。 2) 成本定价:根据进价成本+加工费+其他费用计算出成本价后,乘以预期利润率所得。 3) 拍卖定价:拍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挤压消费者剩余,也较能反应市场情绪。澳洲锂矿Pilbara锂精矿前六次的拍卖价格连续上涨,最高值6350美元,累计涨幅超4倍,导致全球锂精矿长协价格也水涨船高,第七次锂精矿拍卖最终成交价为离岸价6188美元/吨,较第六次下跌2.55%,是Pilbara历次拍卖以来首次价格下跌。然而,Pilbara锂精矿拍卖的均为现货,但从发货到加工锂盐产品,也需要数月时间。因此,拍卖的价格更多反映的是市场未来价格的判断。今年5月11日,蓝科锂业举行了600万吨工业级碳酸锂(碳酸锂主含量小于99.6%,高于99.2%)拍卖,最终以24.1万—25.1万元/吨成交,较5月8日拟定售价18万元/吨的价格溢价近40%,提振市场情绪。 4) 基差交易定价:以某个期货合约价格为基础,以期货价格加上或减去双方协商同意的基差来确定现货交易价格。基差交易能够有效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定价中主流方式之一。目前在现货贸易中,多以市场价格定价,然而咨询方报价并无法实现价格发现的作用,多反映市场买卖双方的出价意愿。因此,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合约上市后,也将为现货贸易打开新的通道。 2、 定价权 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的背后实际是各国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博弈。苏珊斯特兰奇(1988)曾提出结构性权力,指出结构性权力中的生产是指决定生产什么、由谁生产、为谁生产、用什么方法生产和按什么条件生产等各种安排的总和,掌握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结构性权力,也就掌握了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1) 资源集中度 资源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资源定价的结构性权力。全球锂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已经开发的锂资源主要集中在澳洲,南美和中国。南美地区虽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开发力度不及澳洲,而澳洲锂资源开发走在前端,因此澳洲对矿资源的定价有一定的话语权。随着锂产业链的快速发展,锂的定价权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南美锂三角”以推动“锂OPEC”加入定价权的争夺战,希望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建设和经济发展。阿根廷外交部于2022年10月表示,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正在草拟文件以推动建立一个锂矿行业的OPEC,从而在锂矿价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影响锂价。中国碳酸锂储量占全球比重8%,目前仍有不少项目处在勘探期,而锂资源消费占全球81%,在资源的定价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且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下面临着“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尴尬处境(阎新奇,2019),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国和消费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中仍然缺乏相应的影响力(吕云龙,2022)。 2) 产业链发展 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国走在领先水平。随着我国提锂技术不断优化,屡屡实现突破,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产能利用率水平及产品质量的提高,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据锂业分会,我国目前已建成了锂资源完整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包括锂资源开发、基础锂盐、锂化合物、金属锂及其合金、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废料回收再利用。同时,还建成了与锂工业配套的勘探、设计、科研、设备制造、环保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目前,我国锂矿依赖于从澳洲进口,少部分依赖于非洲,而海外矿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国作为锂盐生产和消费大国,是矿端价格波动的接受者,国内实际供需又将影响国内碳酸锂价格,而受到企业策略、海内外价差等因素使得矿端或有挺价意愿。根据计算,矿端价格和碳酸锂价格相关性较强,拟合了2019年至今的数据后发现,锂辉石精矿CIF价格与电池级碳酸锂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近似0.932,如果考虑了外汇波动后,二者相关性下降至约0.929。如果以2021年为界,二者相关性下降至0.89,在考虑外汇波动条件下相关性为0.88。通过进一步分析,碳酸锂价格对锂矿价格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碳酸锂期货和期权的上市有望逐步推动我国成为锂资源国际定价中心,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国内碳酸锂市场,加速国内产业链的国际化进程。 3) 期货市场发展 海外交易所上市的相关品种效果不理想。海外芝加哥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均已上市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期货合约,采用现金交割的方式,整体交易活跃度并不高,实际服务产业作用有限,而在海外贸易中多以Fastmarkets价格为基准。 胡俞越(2015)认为“价格可承受,资源可控制”才是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目的所在。如果高度依赖于他国定价,且在我国现有资源开发不足的情况下,在供应方面容易受到制约,如国家政策变化、地缘风险等。因此,碳酸锂期货及期权的上市或将成为定价转移的转折点,定价权或将进入到博弈中。2023年7月7日,证监会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及期权注册。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广州期货交易所做好各项工作,保障碳酸锂期货及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计价也将帮助实体避免外汇扰动,为稳定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3、 议价能力 上游矿资源方面,资源趋于集中,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一方面,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在全球积极布局,增加原材料自给率,按照控制权来看,如ALB、Pilbara、Alkem、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企业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另一方面,由于碳酸锂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当期价格随趋向平稳,但由于供应预计将缓慢开始显现过剩,对价格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中小型锂矿企业或面临洗牌,再叠加资源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低端矿开采必要性减弱。 中游国内锂盐加工厂方面,锂盐生产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且中国精炼锂到锂电材料生产能力占世界一半以上。从国际市场上来看,ALB、SQM锂盐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国内方面,据锂业分会,我国锂盐生产商集中度较高,我国碳酸锂生产企业按2022年产量计算,C5达到近45%,氢氧化锂达到75%。锂盐加工厂虽在设备等固定资产上有一定门槛,但目前在建的新增产能已经达到150万吨。 下游锂电行业,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从目前下游建设来看,有诸多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根据电池网,2022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开工投产情况,在不完全统计下,开工项目176个,总投资金额约1.09万亿元;投产项目81个,总投资金额逾2156.81亿元。另一方面,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下游材料厂商作为采购方压力倍增。当前锂盐下游80%在锂电领域,锂电生产多集中在中日韩地区,后出口至其他国家。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60%,碳酸锂价格波动将对整个锂电产业链产生影响,对资源的布局可以有效稳定原材料价格,防范原材料供应的风险,因此下游厂商已经有向上游布局的动作。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3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37.6GWh,同比增长52.3%。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排名中,宁德时代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超过35%。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旗下的广东邦普以及洛阳钼业组成企业联合体,将在玻利维亚锂矿开采项目,一期投资超10亿美元,联合体还获得了兴建两家锂盐工厂的权利,每家工厂每年可生产最多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排名中,比亚迪位列第二,市场份额超过15%。据彭博,近日,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以锁定更多的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供应。今年4月,比亚迪智利分公司与智利生产促进委员会就锂电池材料生产方面达成协议,以先进的技术助力智利锂业发展,获得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资质和建厂许可,该项目将从SQM Salar获得11244吨/年的供应直至2030年,该厂的年产量目标为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并于2025年底前投产。 往 期 回 顾 《言之有“锂”》系列报告(三)洞悉锂电核心材料 《言之有“锂”》系列报告(二)析毫剖厘锂盐供应 《言之有“锂”》系列报告(一) 锂矿盘点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