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太平洋证券研究 7月13日最新观点:居民及企业信贷超预期增长——6月金融数据点评

太平洋证券研究 7月13日最新观点:居民及企业信贷超预期增长——6月金融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太平洋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7月13日最新观点:居民及企业信贷超预期增长——6月金融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7月13日早间新闻精选】 1、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12日下午主持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听取对更好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李强指出,希望广大平台企业坚定信心向前看、练好“内功”加油干,持续推动创新突破,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2、美国6月CPI同比上升3%,连续12个月回落,预估为3.1%,前值为4.0%;6月CPI环比上升0.2%,预估为0.3%,前值为0.1%。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上升4.8%,预估为5.0%,前值为5.3%。市场预期美联储紧缩周期已到尾声。 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三涨破7.17关口,日内收涨近500点。截至目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1647。 4、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发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5、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12日表示,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居民及企业信贷超预期增长——6月金融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1. 社融及信贷双双超出预期。 6月社融新增规模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同比虽仍为少增,但少增规模有所收窄,主要的正向贡献来源于企业和居民的信贷,主要的拖累项则是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大幅缩量。整体而言,本月社融数据反映出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融资情况有所改善,经济拐点或已渐行渐近。6月社融同比少增,环比多增则为历史同期的最高值,主要由以下几点所致:第一,政府发债和企业发债规模变动方向有异。受去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形成的高基数影响,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少增明显。企业债券环比同比则均为多增。第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受到一定基数扰动。6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同期票据冲量现象有所改善,这带动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基数走高,继而对同比形成了一定扰动。第三,新增人民币贷款明显多增。6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是社融的主要支撑项,一方面,6月季末通常会出现信贷冲量,因而环比会有所多增,但本月环比多增的规模为历史同期最高值,且排除季节性影响之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下同比也有多增,表明季节性效应之外,居民及企业部门融资规模的扩张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我们认为政策引导之下需求企稳或是一大驱动。 居民端,中长贷和短期贷款环比及同比均出现多增。短期贷款的多增并不难理解,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处于修复进程中且6月大促活动及端午小长假对消费也有短期刺激作用,这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居民的短期借贷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这与6月偏弱的商品房销售数据相悖。中长贷规模的扩张受何因素驱动?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除住房贷款以外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如个人汽车贷)的多增;二是经营贷款规模的扩张。住户中长期贷款科目下分为“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两个子类目,前者占比八成左右,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为主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住房贷款与地产景气关联密切且本月住房销售数据还在下探,中长期贷款回暖更有可能来自其余分项的拉动。数据验证来看,6月份汽车销量(减去出口数量)环比上行超12个百分点,居民中期贷款应在增加。同时,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经营贷款的比重在近几个月来持续增加,这其中可能有居民借低息经营贷用来置换存量高息贷款的影响,但如果只是贷款置换并不会增加总信贷,所以6月居民信贷总量的超预期增长仍然传递了较好的信号,即个体户的商业投资行为可能有明显回暖。 企业端,中长贷规模扩张更为明显,也是整体信贷新增规模上行的主要贡献。在稳增长政策引导及部分数据释放乐观信号下,企业对未来预期有所转好,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意愿增强,这也表明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受到一定资金支持,上行将有支撑。 2. M2增速回落小于市场预计。 6月M2同比超出市场预期,高基数影响下较上月持续回落0.3个百分点。存款方面,住户及非金融性企业均为正增,其中居民端存款同比及环比均为多增,财政存款则出现了超季节性的减少,或与本月政府端债券融资规模收缩,以存款保证支出有关,这也反映出本月实体经济受到一定政府部门资金流出的支撑。M1同比增长3.1%,增速同样有所回落,较前值下降1.6个百分点,也受到基数走高的一定影响。M1同比回落幅度大于M2,M1-M2增速差降至-8.2%,表明目前资金活化程度还有待改善。 3. 经济企稳迹象逐渐显现。 6月金融数据普遍超出市场预期,信贷增量对社融规模扩张的贡献明显,月季末冲量为重要驱动,此外本月金融数据同样反映出内生性需求的下行空间有限,经济企稳的迹象已逐步显现,这同PMI产需指数边际上行一样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当然数据中居民中长贷增量弱于短贷、M1与M2同比增速差下行等结构性问题表明目前经济动能依然偏弱,也表明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必要性仍存,再加上通胀同比偏低位,客观上也为政策留出了空间,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还将遵循精准有力原则,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以支持社会融资需求的回升。 上市公司速递 伯特利:平台化线控底盘龙头——从0到1,从1到N【太平洋汽车】 报告摘要 自主线控制动龙头,围绕底盘为基础,拓展深化布局:公司为线控制动细分领域国产替代龙头,制动类业务主要产品为制动钳、制动盘、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线控制动系统(WCBS)等。公司多次攻关核心技术要点,当前公司底盘产品单车配套价值量已经提升至4000元,并且有望持续拓展。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6.99亿元,2013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CARG达到47.03%。 线控制动突破外资垄断,进入价值兑现周期,持续完善迭代:公司依托奇瑞集团的基础,实现了线控制动领域从0到1的突破,打破合资垄断,成为国内首家自主完成ONE-BOX WCBS研发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并进入了长安、吉利、理想等多个重要国内客户。公司线控制动产品具备较强的本土响应与战略安全价值,并实现第二代ONE-BOX产品与EMB的持续迭代,我们预计2023年至2025年公司WCBS产品分别出货分别为130、180、250万套,有望深度受益国产替代,EMB产品有望实现技术再次攻坚突破。 围绕底盘业务,深化布局线控转向、轻量化、ADAS、智能悬挂等领域,有望复制下一个从0到1,布局平台化底盘龙头:依托现有客户孵化,公司收购万达正式宣布进军线控转向的研发,在线控底盘布局初具雏形,并围绕底盘持续布局轻量化,铸铝转向节、铸铝副车架等业务,主要客户为通用、福特、吉利、沃尔沃、PSA等。空气弹簧前瞻布局CDC智能悬挂领域,此外自主研发基于前视摄像系统的ADAS技术,当前支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的ADAS高精地图功能,底盘ODM核心布局图谱逐渐完善,平台型底盘龙头战略明确浮现。 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64、102.88、126.16亿元,同比增长45.62%、27.57%、22.63%。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9.10、12.50、17.40亿元,同比增长30.21%、37.44%、39.18%,对应2023-2025年PE为42.27、30.82、22.06倍,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