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居民、企业信贷双双回暖——6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居民、企业信贷双双回暖——6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作者:微信公众号【梁中华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居民、企业信贷双双回暖——6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7月11日,央行公布2023年6月新增社融4.22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0%。 6月社融数据回暖,信贷是主要的贡献。6月政策端继续发力稳需求,尤其是央行新一轮降息带动实体融资成本走低。我们认为, 6月融资的确出现积极变化,但下半年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要巩固,各类政策有望进一步提振实体的信心和预期,社融信贷表现或也能保持平稳增长。 1 6月社融表现回暖 6月社融、信贷边际回暖。6月新增社融4.22万亿,同比少增9726亿元,相比5月边际回暖(同比少增1.29万亿元);考虑到去年同期社融基数比较高(去年4、5月疫情以后的集中释放),6月社融表现其实并不弱。 从分项看,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825亿元)形成最主要的贡献,企业股票、企业债也小幅多增(分别为112亿元、14亿元)。而主要拖累项则是政府债融资,6月政府债净融资5388亿元,同比少增1.08万亿元,不过去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同期基数就比较高,今年节奏上有所放缓。此外,非标融资中,信托贷款同比多增675亿元,但主要和去年同期低基数有关。 从存量角度,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回落0.5个百分点至9.0%;不过剔除政府债融资后,6月社融增速仅回落0.15个百分点。 2 居民、企业双双回暖 6月新增人民币信贷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400亿元,较5月边际回暖。从结构看,居民和企业部门贷款均出现小幅的同比多增,不过中长期贷款的占比有所回落。 企业中长贷维持同比多增。6月企业中长贷新增1.59万亿,同比多增1436亿元,已经是连续第11个月保持了同比的多增;不过相比今年前5个月,同比的增幅有所收窄。结合之前几个月,今年以来企业部门中长贷融资的表现持续亮眼,这也是支撑信贷的主导力量。从偏短期的融资看,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分别新增7449亿元和-821亿元。 不过企业从融资向投资的转化或有进一步的提速空间。在专题《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中,我们提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回落可能是造成投资和融资背离的重要原因。选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代表企业部门的产出,根据我们测算,相比2019年底,企业部门的货币流通速度从0.9次/年降至0.7次/年。近几个月,企业融资表现其实是比较亮眼的,因此要进一步提振需求,重点或是提升货币的流通速度。 居民信贷强于去年同期。6月居民新增4914亿元短贷和4630亿元中长贷,同比共多增1157亿元。去年6月的时候,由于4月、5月的积压需求得以集中释放,商品房销售出现过强劲的反弹,也带动了居民中长贷的回暖。因此考虑到去年同期的恢复趋势比较强,今年6月的居民中长贷表现实则并不弱。短贷方面,受618促销活动等因素影响,6月居民短贷也出现同比的多增。 3 M2、M1同比回落 6月M2同比录得11.3%,较5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一方面,6月的财政支出力度相比去年要弱一些;另一方面,可能也与此前赎回存款的部分资金逐步转向理财、基金产品有关。6月M1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3.1%,与M2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指向整体企业部门的资金活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整体来看,6月社融数据回暖,信贷是主要的贡献。6月政策端继续发力稳需求,尤其是央行新一轮降息带动实体融资成本走低。我们认为,6月融资的确出现积极变化,但下半年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要巩固,各类政策有望进一步提振实体的信心和预期,社融信贷表现或也能保持平稳增长。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五一”消费: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国企改革重点:有何变化?——国企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到底怎么样?(海通宏观 梁中华) 印尼经济:投资的机会在哪里?——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四(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房地产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出口的结构:还有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经济复苏如何?海外风险多大?——2023年二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重构”:利率的倒挂——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二(海通宏观 梁中华) 中国的核心通胀:压力多少?——2023年通胀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消费的“疤痕”:修复多少?——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二(海通总量 李林芷、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