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712】【固收】【宏观】【行业】汽车、环保、电新【个股】小商品城、海油工程、高能环境、福田汽车、纽威数控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712】【固收】【宏观】【行业】汽车、环保、电新【个股】小商品城、海油工程、高能环境、福田汽车、纽威数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712 进度条 08:35 00:00 / 08:35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隐秘的角落”系列之二 江苏高收益城投主体挖掘之泰州篇 泰州大市概况:1)泰州市工业基础较雄厚,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5%,位于全省第4位,近年来着力打造“1+2+N”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擦亮“医药名城”招牌。2)经济财政:泰州市经济处全省中游水平,但增长迅速。2022年泰州市GDP为6,401.77亿元,在江苏省位列第9,增速4.4%,位列第2;一般预算收入416.62亿元,财政自给率59.79%,均位列第8。3)债务负担:2022年泰州地方债务率为742%,全省排名第2,杠杆水平偏高,整体债务负担偏重,全口径地方债务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4)泰州市城投主体以AA级为主,信用资质尚可;存续债券种以公司债为主,剩余期限集中在1Y-3Y区间,占比约50%,预计未来3年内泰州市城投主体将持续承受债务到期的滚续压力,提示配置盘投资者在择券时需对发行主体的刚性债务负担及偿债能力保持谨慎,择优配置;全市平均票面利率约5.28%,城投平台融资成本高于全省均值,处于中等偏高水平。5)泰州城投债配置性价比存在一定等级分化,高评级债项利差水平为苏中地区五市中最高,均处于历史中位区间,或为后期再度收窄蓄能,配置机会显著;中低评级城投市场拥挤度升高,利差已被极致压缩,或系“资产荒”背景下投资者主动下沉并挖掘高收益个券以增厚组合回报所致,但其中仍不乏信用资质良好、业务运营稳健且可提供较高收益的城投“遗珠”值得予以关注。 泰州市高收益城投主体分析:1)通泰投资: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营收三连增,但成本提升导致2022毛利下滑至15.27%;2022现金短债比滑落至0.65倍,资产负债率62.07%,整体杠杆水平偏高,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或将面临债务集中到期滚续压力,融资节奏相应提前;3只存续债中仅22通泰债仍具备较可观的利差压缩空间,适宜作为适度拉长久期同时博取票息收益策略的可选标的。2)中天新能源:基础设施代建收入稳步增长带动营收连年增加,2022销售毛利率21.26%;2022现金短债比改善至0.44倍,资产负债率62.31%,与历史相比未见明显抬升,短期内公司债务滚续压力有限,再融资需求一般;存续债利差高于全市同等级,短期内仍具备下行空间,存在收益挖掘机会。3)兴化东南城建投:2022年取得营收12.32亿元,受低毛利板块旧金属回收业务占比提升影响,毛利摊薄至15.36%;2022年现金短债比仅0.08倍,资产负债率35.74%,短期偿债能力偏弱,流动性显著承压叠加2023债务到期压力,预计再融资需求较高;2023年新发行公司债收益率明显高于早期发行个券,表明在增厚收益方面2023年新发行公司债成效或更佳。4)兴黄投资:2022营收同比增长4.91%至8.98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毛利率为12.56%;货币资金受限比例达82.56%,资产流动性偏弱,资产负债率为59.74%,杠杆水平偏高,债券集中兑付压力不大,但2025年或现融资需求高峰;两只存续债券到期收益率已基本回归至扰动前水平,但利差收窄程度有所分化,或隐含估值调整时滞所带来的错位机会。 总结回顾和建议关注:针对收益率水平高于6%或接近6%的泰州城投平台,从业绩表现和债券情况两个维度并结合其业务范围及流动性视角,重点推荐对中天新能源、兴化东南城建投2家高收益主体予以关注。1)中天新能源地方财政支持稳定、营收净利均持续正增、短期内债券兑付压力较小且再融资需求不高、融资能力尚可、存续债利差下行空间较充裕,目前年成交量及年均换手率均不及其余3家高收益主体,市场交投情绪一般,表明其债券估值或偏低,适宜流动性要求较低并以持有到期为主的配置盘投资者。2)兴化东南城建投存量债券规模为4家首位,年成交量及年均换手率较高表明其流动性风险较低,财务杠杆、资产受限率均较低,债务规模增速放缓,未来兑付节奏均衡,但近三年业绩表现一般,自身造血能力偏弱,适合流动性要求较高且风险偏好适中的交易盘投资者,可进一步关注该平台近期新发公司债个券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收紧;数据统计偏差;信用风险发酵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宏观 今年出口还有什么“顺风”可以依赖? 出口可能是2023年最重要的经济变量。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而关键点就在于内生增长真正企稳回升前,出口能否体现出足够的韧性。我们认为今年出口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三条值得去关注的主线: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加速,使得中国在这些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上升;欧美日韩等传统发达国家对中国“去风险”,直接结果是中国在这些经济体进口中的占比下降;美国地产企稳、衰退风险下降,带来美国经济和全球进出口增速的重估。 从以上三个角度去分析,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在-1.5%至-2.8%之间,较此前的假设和预测改善1.6至2.9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主要体现在份额替代上。我们选取一带一路核心的三大经济体:东盟、中东和俄罗斯。近年三大经济体的进口中,中国对欧美日韩的替代趋势明显:从地域上看,中东和俄罗斯的空间更大;从产品上看,基础有机化学品是三个地区共有的进口“洼地”,其次是占我国出口权重最大的机电产品,此外我国对俄罗斯和中东的陶瓷、塑料制品出口仍有不小的空间;机电产品中则关注中国的汽车、机械设备和造船等行业,兼具宏观和行业的逻辑。 欧美日韩自中国进口份额的下降将出现分化。2020年之后欧美日韩自中国进口的份额下降,不过也有分化,日本、韩国下降得更快;根据今年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推进,可能意味着今年外贸方面,稳住在欧洲的份额、减缓对美份额下滑的速度是重要主线之一。 美国地产的“意外”企稳意味着今年美国不会陷入衰退,也意味着对今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面临向上的重估。不过本轮美国地产企稳存在两点明显的不同,限制了对于经济和需求的拉动效果:没有宽松政策配合,地产销售恢复缓慢,对于地产后周期的影响可能更加有限。没有降息的配合将会限制需求的反弹,当前高利率已经成为美国居民购房和购置家居耐用品的主要障碍。占大头的二手房交易恢复缓慢,对地产后周期的拉动可能有限。 相对而言地产商乐观,供给端的空间会更大。5月美国房地产指数重回55,主要反映的是地产商对于未来的乐观,第二季度美国地产投资对于经济的环比拉动将转正,而这对于今年上游相关原材料和中游部分机械会有更加明显的拉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今年影响我国出口的形势发生了三点变化:美国经济今年不会衰退,全球贸易增速没有那么悲观了;在外交的努力下,欧美尤其是欧洲进口中中国份额的下降速度可能会放缓;今年是一带一路10周年,中国在其中主要经济体中的进口份额可能会加速上升。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在-1.5%至-2.8%之间,较此前的假设和预测改善1.6至2.9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东盟、俄罗斯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对出口拉动不及预期。疫情二次冲击风险对出口造成拖累。出口测算的假设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分析师 陶川、邵翔) 行业 汽车: 6月批发环比+12% 新能源渗透率环比提升 投资要点 厂商半年末冲刺目标+利好政策催化下消费者信心提振,6月乘用车整体及新能源车产批表现均超我们预期。乘联会口径:6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219.5万辆(同比-0.5%,环比+10.3%),批发销量实现223.6万辆(同比+2.1%,环比+11.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6万辆(同比+30.3%,环比+9.3%),批发销量实现76.1万辆(同比+33.4%,环比+12.1%)。6月下旬以来促销总体处于高位,核心来自季度末主机厂冲量给予较多优惠政策,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配合排放标准切换/刺激消费也进行补贴,新能源下乡、各地车展及消费券发放成效良好。此外排放标准延期稳定消费者价格预期,观望客户转化较多,市场需求恢复良好。展望2023年7月:汽车消费淡季影响下我们预计7月行业产量为217万辆,环比-1.4%;批发为215万辆,环比-4.1%。 6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34.0%,环比+0.3pct。自主品牌/豪华品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51.5%/34.2%/4.2%,环比分别+1.1/+0.6/-0.1pct。细分来看,6月PHEV车型批发销量23.3万辆,同环比分别+95.7%/+20.1%;BEV车型批发销量52.8万辆,同环比分别+17.0%/+9.0%。 出口方面受特斯拉本月出口下滑影响行业整体环比略有下滑。6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9.0万辆,同环比分别+56.0%/-4.0%,其中新能源车出口7.0万辆,环比-27.8%,主要原因为特斯拉6月出口环比-44.7%。 车企层面:蔚来批发环比表现最佳。目前已披露产销快讯的车企中,企业端库存延续4月以来的去库趋势。批发口径来看6月环比增速表现最佳的车企为蔚来汽车,环比增速达+74%,主要原因为新车上量提振销量;6月批发环比表现较差车企为上汽乘用车,环比略有下滑。 投资建议:聚焦且坚定拥抱汽车【AI智能化+出海】两条主线!3月我们明确提出:2023是汽车切换之年,破旧立新;6月我们明确聚焦:AI智能化+出海两条主线。站在汽车全覆盖比较视角下,我们认为今年汽车行情值得重视的点:电动化逻辑的权重在降低,Q1行情提升了出海逻辑的权重,Q2行情正提升了智能化逻辑的权重。主线一【拥抱AI+汽车智能化】:整车优选智能化先发优势者(特斯拉+小鹏汽车+华为合作伙伴(赛力斯+江淮等)),智能化加速跟进(理想汽车+比亚迪等)。零部件优选域控制器(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冗余执行(伯特利+拓普集团)+软件算法/检测等。主线二【拥抱汽车出海大时代】:优选技术输出的客车板块(宇通客车+金龙汽车),其次高性价比的重卡板块(中集车辆+中国重汽)+两轮车(雅迪控股等)。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低于预期,L3-L4智能化技术创新低于预期,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低于预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风险增大。 (分析师 黄细里) 环保: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 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 投资要点 重点推荐:洪城环境,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美埃科技,盛剑环境,凯美特气,华特气体,国林科技,金科环境,景津装备,三联虹普,赛恩斯,新奥股份,天壕环境,仕净科技,英科再生,高能环境,九丰能源,宇通重工。 建议关注:重庆水务,兴蓉环境,鹏鹞环保,三峰环境,再升科技,卓越新能。 生态环境部官宣力争尽早启动CCER。2023年6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将加快推动各项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维护市场诚信、公平、透明。CCER即将重启,持续推荐优质环保资产。 关注泛半导体治理+中特估·水+压滤机投资机会。1、细分设备龙头: 半导体:制程中的废弃物处理乃刚需、高壁垒。a、耗材进入高端制程:【美埃科技】电子洁净过滤设备,海外大厂+耗材占比提升驱动加速成长;建议关注半导体洁净室上游滤材和过滤器设备【再升科技】;电子特气新品类突破、制程升级,重点推荐【华特气体】突破电子特气新品类、制程升级;【凯美特气】b、设备:国产化,份额显著突破:重点推荐半导体制程废气处理【盛剑环境】制程废气处理;【国林科技】臭氧发生器介入半导体清洗,国产化从0到1。光伏配套重点推荐【仕净科技】董事长9倍购买晶科新疆拉晶厂,期待深度合作。长期优势:非硅成本+核心客户深绑定。压滤设备:【景津装备】压滤机龙头,加权平均ROE自2016年10%提至2022年23%,配套设备+出海打开成长空间。【金科环境】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专家,数字化软件促智慧化应用升级,促份额提升。光伏再生水开拓者,水指标+排污指标约束下百亿空间释放。2、再生资源:①重金属资源化:重点推荐【赛恩斯】重金属污酸、污废水治理新技术,政策驱动下游应用打开+紫金持股。再生塑料减碳显著,欧盟强制立法拉动需求,重点推荐【三联虹普】尼龙&聚酯再生SSP技术龙头,携手华为云首个纺丝AI落地;【英科再生】。危废资源化:重点推荐【高能环境】经济复苏ToB环保迎拐点+项目放量期。3、中特估驱动,低估值+高股息+现金流发力,一带一路助力,水务固废环保资产价值重估。a、水务:低估/高分红/价格改革。自由现金流连续2年大幅改善。供水提价+污水顺价接轨成熟市场估值翻倍空间。【洪城环境】2020-2022年分红水平50~60%,股息率(TTM)5.69%(截至2023/7/3)。建议关注【重庆水务】【兴蓉环境】【首创环保】【中山公用】等。b、垃圾焚烧:现金流改善+行业整合+设备出海。【光大环境】PB(MRQ)0.40倍,2023年PE3.6倍(截至2023/7/3),历史分红近30%。资本开支大幅下降+国补回笼。【瀚蓝环境】国补收回+REITs+处置账款,现金流改善中,整合进行时,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复增15%, 2023年PE 11倍(截至2023/7/3)。建议关注【三峰环境】国补加速,设备发力海外市场,2023年PE 9.6倍(截至2023/7/3)。C、天然气顺价改革+海气资源:【九丰能源】【新奥股份】【天壕环境】。 最新研究:中国水务:剔除汇率影响业绩稳健增长,直饮水业务表现亮眼。美埃科技: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产能限制逐步解锁,产能释放加速。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财政支出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 电新: 中美高增,欧洲去库,新兴市场成亮点 ——2023年储能策略报告 中国:降价刺激需求,工商储初露峥嵘!国内强制配储保证储能增量,根据BNEF,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6.9GW/15.3GWh,2022年我国电源侧、电网侧储能占当期储能装机的93%。2023年地面光伏起量+储能渗透率提升,碳酸锂及硅料价格回落带动电池包及组件价格下降刺激需求爆发,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H1公开招标累计达29.51GWh;共享储能模式快速铺展,容量补偿、电力现货市场、分时价差机制等逐步落地,提高储能收益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新技术正在落地,逐步于招标端得到印证。强化储能安全管理,高压级联、液冷系统、Pack消防渗透率逐步提升。我们测算2023/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容量需求分别为39/120GWh,2023年同增200%,2022-2025年CAGR=109.0%。 美国:储能备案创新高,高壁垒高盈利市场!22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达4.80GW/12.18GWh,同增34%/12%,其中大储新增装机3.84GW/11.81GWh(主要系供应链价格扰动,导致超3GW项目延期或取消)。ITC推动美国电化学储能备案量高增,4月达30.17GW。2023年光伏装机向好,叠加多重利好推动光储装机爆发:1)电价持续上行加重用电负担;2)组件通关逐步顺畅,光伏装机高增;3)ITC税收抵免延长10年并提高抵免比例至30%-70%;4)电网协调能力差,停电频发,储能具备实际调节价值。同时加息预期达到顶点,预期向下有望改善需求,我们测算2023/2025年美国储能新增容量需求分别为25/70GWh,2023年同增81%,2022-2025年CAGR=72.4%。 欧洲:经销商去库进行中,低渗透率 高成长空间!22年户储装机高增,23年随天然气价格下降居民电价回落,叠加欧洲经销商持续去库存,欧洲户储回归理性增长,长期看目前户储渗透率不足3%,低渗透率下成长空间广阔;希腊屋顶光储补贴大增经济性,大储首次招标开启;储能十条建议利好工商业及大储,净零法案影响有限。长期独立能源大趋势,工商业和大储市场亦快速增长。我们测算2023/2025年欧洲储能新增容量需求为13GWh/32GWh,2023年同增58%,2022-2025年CAGR=59.2%。 新兴市场多点开花:南非光储需求爆发,越南电力危机下光储需求凸显!南非火电机组年久失修事故频发+电网老旧,可用电力系数逐年下降,停电事件频发,刺激南非光储需求高增。2023年1-5月,组件进口达2.43GW,5月份同增770%,逆变器5月份进口同增905%,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年南非储能装机达3.5/7.7GWh;越南市场南北电力供应差异巨大,南部电力供应富余,极端天气+火电机组故障导致北部电力危机凸显,电网设施超负荷情形下南电北输较难实现,充分利好储能发展。 综合看:中美欧和新兴市场市场齐爆发,储能迎来黄金发展期!得益于中美大储和欧洲户储的爆发,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球储能容量需求分别为116/207GWh,2023年同增95%,2022-2025年CAGR为73.3%,考虑到装机和出货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出货端我们预计2023/2025年分别为207/513GWh,2023年同增67%,2022-2025年CAGR为60.6%。在供给端,储能行业新进入者涌现,渠道为王。电芯格局较为集中,宁德时代出货量全球第一,比亚迪亿纬派能等出货保持高速增长;储能逆变器注重渠道及品牌服务,格局集中度提升,阳光IGBT保供能力强在大储市场稳居龙头,户储逆变器享受高增速,户储龙头出货连续几倍的增长。 投资建议:欧洲库存压力下户储回归理性增长,南非需求爆发,低渗透率下户储成长空间广阔;随碳酸锂价格回落+硅价见底带动组件价格下跌,光储平价刺激大储需求爆发,同时随峰谷价差拉大工商储爆发在即,看好:1)国内大储:南网科技、金盘科技,关注南都电源、上能电气;2)美国储能:阳光电源、科士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业股份、比亚迪,关注盛弘股份、科华数据、科陆电子;3)欧洲户储:固德威、锦浪科技、派能科技、禾迈股份、昱能科技、鹏辉能源等。u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超预期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供给不足等。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超预期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供给不足等。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小商品城(600415) 2023H1业绩预告点评 归母净利润预增60%以上 国企改革促成长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H1归母净利润为19.6~20.2亿元,同比+60%~65%;扣非净利润为17.7~18.9亿元,同比+50%~60%。对应到2023Q2,归母净利润为7.33~7.94亿元,同比+33%~44%;扣非净利润为6.9~8.1亿元,同比+32%~54%。 公司半年报业绩高增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公司加码线下基础设施,二区东市场1~2层于年初正式营业带动市场经营利润提升。随二区东市场3层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全球数贸中心市场2025年初步落成,公司未来业绩仍有增长空间。②公司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增长。 义乌出口景气度较高,线上平台GMV高增,利好公司长期发展:①据义乌海关数据,义乌1~5月进出口总值2173.6亿元,同比增长18.7%,表现亮眼。②公司线上平台功能持续迭代强化,数字贸易服务能力增强,有效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2023年上半年,公司Chinagoods平台GMV达320亿元,同比+211%。 跨境人民币表现亮眼,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跨境人民币支付自有平台“义支付Yiwu Pay”自2月21日上线以来至6月底,已服务客户1.1万余户,其中5-6月新增客户数超8000户;清算资金超人民币6亿元,其中6月清算资金超3亿元,表现亮眼。 小商品城是我国“一带一路”出口的核心标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在我国小商品出口产业链中位于枢纽地位,是“一带一路”小商品出口领域的核心标的。“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繁荣有望提振小商品产业链的景气度,并帮助公司进一步实现业务扩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资源禀赋优秀,受益于小商品一带一路出口高景气+国企改革经营效率提升。考虑到公司23Q2净利润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27.0/23.7/29.5亿元上调至28.0/ 23.9/ 29.7亿元,同比+154%/-15%/+24%,7月10日收盘价对应16/19/1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贸中心建设进度,宏观经济风险等。 (分析师 吴劲草、阳靖) 海油工程(600583) 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超预期,工作量高增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86~10.83亿元,同比+84.2%~+125.16%;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7.01~8.57亿元,同比+99.72%~+144.16%。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作量持续攀升:公司持续践行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主要通过总承包方式承揽工程合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3Q1,公司共运行规模以上项目67 个。此外,由公司 EPCI 总承包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陆地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项目获取能力增加:截至23Q1,公司新签合同58.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66%。此外,公司成功新签浙江LNG三期项目,在LNG工程产业链上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在传统油气与新能源工程业务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布局,高质量完成承揽项目建设与交付,工作量大幅上涨,带动公司业绩明显提升。 推进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效果显著:公司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降本增效。公司重点关注成本管控和资产创效,确保公司经营绩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油价叠加政策驱动,中海油海上油气资本开支增加,公司直接受益:23Q2,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7.73美元/桶,环比-5%,但仍处于历史中高位水平。国际原油供需缺口仍存,预计2023年油价仍然高位运行,推动石油公司提升上游资本开支。此外,中海油积极推进增储上产,预计2023年中海油资本开支约1000-1100亿元,海上油气资本开支增长,且向国内倾斜,公司将直接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在国内外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公司工作量大幅增加,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4、30和39亿元(此前2023-2025年预期为20、28、37亿元),按2023年7月1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12、9和7倍。考虑高油价背景下,油服工程行业持续高景气度,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际油价剧烈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油气田开发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陈淑娴、陈李、郭晶晶) 高能环境(603588) 激励落地绑定核心员工 考核目标稳健打造多品类再生利用龙头 投资要点 要点:公司公告2023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激励计划绑定核心员工。此次激励计划结合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合计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693.1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1.77%。(限制性股票占0.88%,授予价格4.67元/股;股票期权占0.88%,行权价格9.33元/股)。激励计划共激励对象752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生产人员、骨干员工占本计划授予权益总量达97.78%。重点绑定核心员工,激发员工积极性。 目标23-26归母净利润相较22年增速不低于30%/50%/80%/100%。限制性股票自授予登记完成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开始,每12个月为一个解除限售期,共4个解除限售期,解除比例均为25%。股票期权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开始,每12个月为一个行权期,共4个行权期,行权比例均为25%。考核目标要2023-2026归母净利润相较2022年增速不低于30%/50%/80%/100%,稳健增长。 激励成本影响有限。根据公告测算,此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预计合计影响摊销成本5538万元,其中2023至2027年分别影响1453/2190/1139/579/177万元。激励计划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同时,利润影响有限。 龙头整合赛道,打造多品类再生利用平台。继收并购切入资源化赛道后,公司正通过自投自建方式持续拓展,实现全区域、多品类、深度资源化的横纵布局。公司通过重点区域项目布局,废料回收已形成全国影响力,同时布局多金属品类回收,实现深度资源化。公司目前已涵盖金属(铜、镍、铅、锌、锡等以及稀贵金属)、塑料玻璃、轮胎橡胶。平台将有效激发项目间协同效应,为废料回收范围扩大,运营效率提高带来保障。同时随品类扩张,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激励方案落地,绑定核心员工。重庆耀辉、金昌高能克服困难阻碍于2022年成功投运。江西鑫科深度资源化成功投运,贡献利润同时赋能前端资源化项目实现协同。我们维持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1.0亿元/14.3亿元/18.2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为13x/10x/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危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任逸轩) 福田汽车(600166) 产业链横纵全面覆盖 商用车龙头多点开花 投资要点 商用车行业二十载沉浮,产业链覆盖多条线并进。历经20余年发展,福田当前已经形成覆盖整车、零部件、汽车金融、汽车后市场四大板块,建立卡车/大中客/轻客/皮卡/工程机械与环境装备/新能源汽车等6大业务单元合计18个子品牌的庞大汽车业务集团,商用车整车以及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全面自研自产,整车/发动机产能分别80/60万台左右,行业龙头地位稳固。财务角度,轻卡业务贡献公司主力营收,占比过半,康明斯发动机/戴姆勒卡车等合资品牌贡献投资收益,公司盈利受投资收益影响较大,现金流充裕,运营健康。 以轻卡业务为核心,商用车市场整体复苏,公司多点开花。1)轻卡:行业复苏,福田以“产品+技术+营销”全面布局,构建高壁垒。受益经济复苏+国标切换+出口爆发等行业因素,福田凭借完善产品线/供应链以及渠道布局有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并推动市占率以及产品均价持续提升,主业实现高确定性增长。2)中重卡:行业格局稳定,福田稳居前五,国内销量回暖+海外出口爆发共振,公司积极推动新品迭代,重点布局牵引载货车市场,销量有望快速增长。3)客车:公司大中客业务历史市占率/均价呈现提升趋势,聚焦重点区域推新品提升盈利,随行业回暖有望迅速复苏;轻客领域公司新能源转型+出口持续推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4)零部件:深化康明斯/采埃孚合作,布局核心零部件提供产品坚实保障。 新电动智能转型提升国内竞争力,海外市场加速开拓扩大影响力。公司以纯电为主落地新能源转型,并考虑长期发展,同步开发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另外持续探索智能化产品开发应用,车联网&自动驾驶产品同步研发。海外市场围绕海外战略,在欧洲、日韩、拉美、东南亚等各地市场以多样产品线全面出击,拓展汽车全价值链业务,出口销量持续提升,效果显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轻卡行业龙头主业持续发力,新能源转型提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598.59/726.35/872.6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4.27/21.52/28.21亿元,分别同比+2092%/+51%/+31%,对应EPS为0.18/0.27/0.35元,对应PE为20/13/10倍。选取A股三家商用车公司作为可比公司,估值均值为20/12/9倍。鉴于福田汽车商用车业务覆盖完善,盈利维持稳定,长期新能源领域布局持续发力,我们认为福田汽车应该享受更高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用车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竞争加剧。 (分析师 黄细里) 纽威数控(688697) 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看好产能释放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 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7.0%-33.9%: 2023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8-1.56亿元,同比增长27.0%-33.9%,环比增长1.6%-7.1%,中位数为1.52亿元,同比增长29.9%,环比增长4.3%;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1-1.39亿元,同比增长20.8%-28.2%,环比增长15.9%-23.0%,中位数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19.5%,在行业景气度较低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稳健增长。 2023Q2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8.8%-31.3%: 其中,2023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6-0.84亿元,同比增长18.8%-31.3%,环比增长5.6%-16.7%,中位数为0.80亿元,同比增长25.1%,环比增长11.2%;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4-0.72亿元,同比增长3.2%-16.1%,环比下降4.5%至环比增长7.5%,中位数为0.68亿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5%。Q2公司业绩增速略有放缓,我们判断主要原因系高利润率的大型机床收入确认有所放缓。 持续加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募投产能释放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持续加码研发,不断完善6大核心技术领域。2022年,公司研发支出0.82亿元,占营收比重4.4%,同比+0.1pct。2023Q1,公司研发投入0.22亿元,占营收比重4.25%,同比+0.7pct;2022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进一步完善精度控制与保持、高速运动、故障分析解决、操作便捷、自适应加工及智能碰撞保护技术等6大核心技术领域。 募投项目逐步达产将有效缓解公司产能不足压力。公司募投项目“三期中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投产,预计于2024年全部达产。全部达产后,将新增各类数控机床产品共计2000台,按照公司2022年机床平均售价约63万元/台计算,将新增机床产值超12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通用制造业持续复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维持)/4.35(维持)/5.38(维持)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2/17/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核心部件依赖外购、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 周尔双、罗悦)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712 进度条 08:35 00:00 / 08:35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隐秘的角落”系列之二 江苏高收益城投主体挖掘之泰州篇 泰州大市概况:1)泰州市工业基础较雄厚,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5%,位于全省第4位,近年来着力打造“1+2+N”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擦亮“医药名城”招牌。2)经济财政:泰州市经济处全省中游水平,但增长迅速。2022年泰州市GDP为6,401.77亿元,在江苏省位列第9,增速4.4%,位列第2;一般预算收入416.62亿元,财政自给率59.79%,均位列第8。3)债务负担:2022年泰州地方债务率为742%,全省排名第2,杠杆水平偏高,整体债务负担偏重,全口径地方债务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4)泰州市城投主体以AA级为主,信用资质尚可;存续债券种以公司债为主,剩余期限集中在1Y-3Y区间,占比约50%,预计未来3年内泰州市城投主体将持续承受债务到期的滚续压力,提示配置盘投资者在择券时需对发行主体的刚性债务负担及偿债能力保持谨慎,择优配置;全市平均票面利率约5.28%,城投平台融资成本高于全省均值,处于中等偏高水平。5)泰州城投债配置性价比存在一定等级分化,高评级债项利差水平为苏中地区五市中最高,均处于历史中位区间,或为后期再度收窄蓄能,配置机会显著;中低评级城投市场拥挤度升高,利差已被极致压缩,或系“资产荒”背景下投资者主动下沉并挖掘高收益个券以增厚组合回报所致,但其中仍不乏信用资质良好、业务运营稳健且可提供较高收益的城投“遗珠”值得予以关注。 泰州市高收益城投主体分析:1)通泰投资: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营收三连增,但成本提升导致2022毛利下滑至15.27%;2022现金短债比滑落至0.65倍,资产负债率62.07%,整体杠杆水平偏高,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或将面临债务集中到期滚续压力,融资节奏相应提前;3只存续债中仅22通泰债仍具备较可观的利差压缩空间,适宜作为适度拉长久期同时博取票息收益策略的可选标的。2)中天新能源:基础设施代建收入稳步增长带动营收连年增加,2022销售毛利率21.26%;2022现金短债比改善至0.44倍,资产负债率62.31%,与历史相比未见明显抬升,短期内公司债务滚续压力有限,再融资需求一般;存续债利差高于全市同等级,短期内仍具备下行空间,存在收益挖掘机会。3)兴化东南城建投:2022年取得营收12.32亿元,受低毛利板块旧金属回收业务占比提升影响,毛利摊薄至15.36%;2022年现金短债比仅0.08倍,资产负债率35.74%,短期偿债能力偏弱,流动性显著承压叠加2023债务到期压力,预计再融资需求较高;2023年新发行公司债收益率明显高于早期发行个券,表明在增厚收益方面2023年新发行公司债成效或更佳。4)兴黄投资:2022营收同比增长4.91%至8.98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毛利率为12.56%;货币资金受限比例达82.56%,资产流动性偏弱,资产负债率为59.74%,杠杆水平偏高,债券集中兑付压力不大,但2025年或现融资需求高峰;两只存续债券到期收益率已基本回归至扰动前水平,但利差收窄程度有所分化,或隐含估值调整时滞所带来的错位机会。 总结回顾和建议关注:针对收益率水平高于6%或接近6%的泰州城投平台,从业绩表现和债券情况两个维度并结合其业务范围及流动性视角,重点推荐对中天新能源、兴化东南城建投2家高收益主体予以关注。1)中天新能源地方财政支持稳定、营收净利均持续正增、短期内债券兑付压力较小且再融资需求不高、融资能力尚可、存续债利差下行空间较充裕,目前年成交量及年均换手率均不及其余3家高收益主体,市场交投情绪一般,表明其债券估值或偏低,适宜流动性要求较低并以持有到期为主的配置盘投资者。2)兴化东南城建投存量债券规模为4家首位,年成交量及年均换手率较高表明其流动性风险较低,财务杠杆、资产受限率均较低,债务规模增速放缓,未来兑付节奏均衡,但近三年业绩表现一般,自身造血能力偏弱,适合流动性要求较高且风险偏好适中的交易盘投资者,可进一步关注该平台近期新发公司债个券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收紧;数据统计偏差;信用风险发酵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宏观 今年出口还有什么“顺风”可以依赖? 出口可能是2023年最重要的经济变量。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而关键点就在于内生增长真正企稳回升前,出口能否体现出足够的韧性。我们认为今年出口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三条值得去关注的主线: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加速,使得中国在这些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上升;欧美日韩等传统发达国家对中国“去风险”,直接结果是中国在这些经济体进口中的占比下降;美国地产企稳、衰退风险下降,带来美国经济和全球进出口增速的重估。 从以上三个角度去分析,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在-1.5%至-2.8%之间,较此前的假设和预测改善1.6至2.9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主要体现在份额替代上。我们选取一带一路核心的三大经济体:东盟、中东和俄罗斯。近年三大经济体的进口中,中国对欧美日韩的替代趋势明显:从地域上看,中东和俄罗斯的空间更大;从产品上看,基础有机化学品是三个地区共有的进口“洼地”,其次是占我国出口权重最大的机电产品,此外我国对俄罗斯和中东的陶瓷、塑料制品出口仍有不小的空间;机电产品中则关注中国的汽车、机械设备和造船等行业,兼具宏观和行业的逻辑。 欧美日韩自中国进口份额的下降将出现分化。2020年之后欧美日韩自中国进口的份额下降,不过也有分化,日本、韩国下降得更快;根据今年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推进,可能意味着今年外贸方面,稳住在欧洲的份额、减缓对美份额下滑的速度是重要主线之一。 美国地产的“意外”企稳意味着今年美国不会陷入衰退,也意味着对今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面临向上的重估。不过本轮美国地产企稳存在两点明显的不同,限制了对于经济和需求的拉动效果:没有宽松政策配合,地产销售恢复缓慢,对于地产后周期的影响可能更加有限。没有降息的配合将会限制需求的反弹,当前高利率已经成为美国居民购房和购置家居耐用品的主要障碍。占大头的二手房交易恢复缓慢,对地产后周期的拉动可能有限。 相对而言地产商乐观,供给端的空间会更大。5月美国房地产指数重回55,主要反映的是地产商对于未来的乐观,第二季度美国地产投资对于经济的环比拉动将转正,而这对于今年上游相关原材料和中游部分机械会有更加明显的拉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今年影响我国出口的形势发生了三点变化:美国经济今年不会衰退,全球贸易增速没有那么悲观了;在外交的努力下,欧美尤其是欧洲进口中中国份额的下降速度可能会放缓;今年是一带一路10周年,中国在其中主要经济体中的进口份额可能会加速上升。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在-1.5%至-2.8%之间,较此前的假设和预测改善1.6至2.9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东盟、俄罗斯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对出口拉动不及预期。疫情二次冲击风险对出口造成拖累。出口测算的假设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分析师 陶川、邵翔) 行业 汽车: 6月批发环比+12% 新能源渗透率环比提升 投资要点 厂商半年末冲刺目标+利好政策催化下消费者信心提振,6月乘用车整体及新能源车产批表现均超我们预期。乘联会口径:6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219.5万辆(同比-0.5%,环比+10.3%),批发销量实现223.6万辆(同比+2.1%,环比+11.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6万辆(同比+30.3%,环比+9.3%),批发销量实现76.1万辆(同比+33.4%,环比+12.1%)。6月下旬以来促销总体处于高位,核心来自季度末主机厂冲量给予较多优惠政策,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配合排放标准切换/刺激消费也进行补贴,新能源下乡、各地车展及消费券发放成效良好。此外排放标准延期稳定消费者价格预期,观望客户转化较多,市场需求恢复良好。展望2023年7月:汽车消费淡季影响下我们预计7月行业产量为217万辆,环比-1.4%;批发为215万辆,环比-4.1%。 6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34.0%,环比+0.3pct。自主品牌/豪华品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51.5%/34.2%/4.2%,环比分别+1.1/+0.6/-0.1pct。细分来看,6月PHEV车型批发销量23.3万辆,同环比分别+95.7%/+20.1%;BEV车型批发销量52.8万辆,同环比分别+17.0%/+9.0%。 出口方面受特斯拉本月出口下滑影响行业整体环比略有下滑。6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9.0万辆,同环比分别+56.0%/-4.0%,其中新能源车出口7.0万辆,环比-27.8%,主要原因为特斯拉6月出口环比-44.7%。 车企层面:蔚来批发环比表现最佳。目前已披露产销快讯的车企中,企业端库存延续4月以来的去库趋势。批发口径来看6月环比增速表现最佳的车企为蔚来汽车,环比增速达+74%,主要原因为新车上量提振销量;6月批发环比表现较差车企为上汽乘用车,环比略有下滑。 投资建议:聚焦且坚定拥抱汽车【AI智能化+出海】两条主线!3月我们明确提出:2023是汽车切换之年,破旧立新;6月我们明确聚焦:AI智能化+出海两条主线。站在汽车全覆盖比较视角下,我们认为今年汽车行情值得重视的点:电动化逻辑的权重在降低,Q1行情提升了出海逻辑的权重,Q2行情正提升了智能化逻辑的权重。主线一【拥抱AI+汽车智能化】:整车优选智能化先发优势者(特斯拉+小鹏汽车+华为合作伙伴(赛力斯+江淮等)),智能化加速跟进(理想汽车+比亚迪等)。零部件优选域控制器(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冗余执行(伯特利+拓普集团)+软件算法/检测等。主线二【拥抱汽车出海大时代】:优选技术输出的客车板块(宇通客车+金龙汽车),其次高性价比的重卡板块(中集车辆+中国重汽)+两轮车(雅迪控股等)。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低于预期,L3-L4智能化技术创新低于预期,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低于预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风险增大。 (分析师 黄细里) 环保: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 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 投资要点 重点推荐:洪城环境,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美埃科技,盛剑环境,凯美特气,华特气体,国林科技,金科环境,景津装备,三联虹普,赛恩斯,新奥股份,天壕环境,仕净科技,英科再生,高能环境,九丰能源,宇通重工。 建议关注:重庆水务,兴蓉环境,鹏鹞环保,三峰环境,再升科技,卓越新能。 生态环境部官宣力争尽早启动CCER。2023年6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将加快推动各项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维护市场诚信、公平、透明。CCER即将重启,持续推荐优质环保资产。 关注泛半导体治理+中特估·水+压滤机投资机会。1、细分设备龙头: 半导体:制程中的废弃物处理乃刚需、高壁垒。a、耗材进入高端制程:【美埃科技】电子洁净过滤设备,海外大厂+耗材占比提升驱动加速成长;建议关注半导体洁净室上游滤材和过滤器设备【再升科技】;电子特气新品类突破、制程升级,重点推荐【华特气体】突破电子特气新品类、制程升级;【凯美特气】b、设备:国产化,份额显著突破:重点推荐半导体制程废气处理【盛剑环境】制程废气处理;【国林科技】臭氧发生器介入半导体清洗,国产化从0到1。光伏配套重点推荐【仕净科技】董事长9倍购买晶科新疆拉晶厂,期待深度合作。长期优势:非硅成本+核心客户深绑定。压滤设备:【景津装备】压滤机龙头,加权平均ROE自2016年10%提至2022年23%,配套设备+出海打开成长空间。【金科环境】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专家,数字化软件促智慧化应用升级,促份额提升。光伏再生水开拓者,水指标+排污指标约束下百亿空间释放。2、再生资源:①重金属资源化:重点推荐【赛恩斯】重金属污酸、污废水治理新技术,政策驱动下游应用打开+紫金持股。再生塑料减碳显著,欧盟强制立法拉动需求,重点推荐【三联虹普】尼龙&聚酯再生SSP技术龙头,携手华为云首个纺丝AI落地;【英科再生】。危废资源化:重点推荐【高能环境】经济复苏ToB环保迎拐点+项目放量期。3、中特估驱动,低估值+高股息+现金流发力,一带一路助力,水务固废环保资产价值重估。a、水务:低估/高分红/价格改革。自由现金流连续2年大幅改善。供水提价+污水顺价接轨成熟市场估值翻倍空间。【洪城环境】2020-2022年分红水平50~60%,股息率(TTM)5.69%(截至2023/7/3)。建议关注【重庆水务】【兴蓉环境】【首创环保】【中山公用】等。b、垃圾焚烧:现金流改善+行业整合+设备出海。【光大环境】PB(MRQ)0.40倍,2023年PE3.6倍(截至2023/7/3),历史分红近30%。资本开支大幅下降+国补回笼。【瀚蓝环境】国补收回+REITs+处置账款,现金流改善中,整合进行时,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复增15%, 2023年PE 11倍(截至2023/7/3)。建议关注【三峰环境】国补加速,设备发力海外市场,2023年PE 9.6倍(截至2023/7/3)。C、天然气顺价改革+海气资源:【九丰能源】【新奥股份】【天壕环境】。 最新研究:中国水务:剔除汇率影响业绩稳健增长,直饮水业务表现亮眼。美埃科技: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产能限制逐步解锁,产能释放加速。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财政支出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 电新: 中美高增,欧洲去库,新兴市场成亮点 ——2023年储能策略报告 中国:降价刺激需求,工商储初露峥嵘!国内强制配储保证储能增量,根据BNEF,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6.9GW/15.3GWh,2022年我国电源侧、电网侧储能占当期储能装机的93%。2023年地面光伏起量+储能渗透率提升,碳酸锂及硅料价格回落带动电池包及组件价格下降刺激需求爆发,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H1公开招标累计达29.51GWh;共享储能模式快速铺展,容量补偿、电力现货市场、分时价差机制等逐步落地,提高储能收益率。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新技术正在落地,逐步于招标端得到印证。强化储能安全管理,高压级联、液冷系统、Pack消防渗透率逐步提升。我们测算2023/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容量需求分别为39/120GWh,2023年同增200%,2022-2025年CAGR=109.0%。 美国:储能备案创新高,高壁垒高盈利市场!22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达4.80GW/12.18GWh,同增34%/12%,其中大储新增装机3.84GW/11.81GWh(主要系供应链价格扰动,导致超3GW项目延期或取消)。ITC推动美国电化学储能备案量高增,4月达30.17GW。2023年光伏装机向好,叠加多重利好推动光储装机爆发:1)电价持续上行加重用电负担;2)组件通关逐步顺畅,光伏装机高增;3)ITC税收抵免延长10年并提高抵免比例至30%-70%;4)电网协调能力差,停电频发,储能具备实际调节价值。同时加息预期达到顶点,预期向下有望改善需求,我们测算2023/2025年美国储能新增容量需求分别为25/70GWh,2023年同增81%,2022-2025年CAGR=72.4%。 欧洲:经销商去库进行中,低渗透率 高成长空间!22年户储装机高增,23年随天然气价格下降居民电价回落,叠加欧洲经销商持续去库存,欧洲户储回归理性增长,长期看目前户储渗透率不足3%,低渗透率下成长空间广阔;希腊屋顶光储补贴大增经济性,大储首次招标开启;储能十条建议利好工商业及大储,净零法案影响有限。长期独立能源大趋势,工商业和大储市场亦快速增长。我们测算2023/2025年欧洲储能新增容量需求为13GWh/32GWh,2023年同增58%,2022-2025年CAGR=59.2%。 新兴市场多点开花:南非光储需求爆发,越南电力危机下光储需求凸显!南非火电机组年久失修事故频发+电网老旧,可用电力系数逐年下降,停电事件频发,刺激南非光储需求高增。2023年1-5月,组件进口达2.43GW,5月份同增770%,逆变器5月份进口同增905%,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年南非储能装机达3.5/7.7GWh;越南市场南北电力供应差异巨大,南部电力供应富余,极端天气+火电机组故障导致北部电力危机凸显,电网设施超负荷情形下南电北输较难实现,充分利好储能发展。 综合看:中美欧和新兴市场市场齐爆发,储能迎来黄金发展期!得益于中美大储和欧洲户储的爆发,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球储能容量需求分别为116/207GWh,2023年同增95%,2022-2025年CAGR为73.3%,考虑到装机和出货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出货端我们预计2023/2025年分别为207/513GWh,2023年同增67%,2022-2025年CAGR为60.6%。在供给端,储能行业新进入者涌现,渠道为王。电芯格局较为集中,宁德时代出货量全球第一,比亚迪亿纬派能等出货保持高速增长;储能逆变器注重渠道及品牌服务,格局集中度提升,阳光IGBT保供能力强在大储市场稳居龙头,户储逆变器享受高增速,户储龙头出货连续几倍的增长。 投资建议:欧洲库存压力下户储回归理性增长,南非需求爆发,低渗透率下户储成长空间广阔;随碳酸锂价格回落+硅价见底带动组件价格下跌,光储平价刺激大储需求爆发,同时随峰谷价差拉大工商储爆发在即,看好:1)国内大储:南网科技、金盘科技,关注南都电源、上能电气;2)美国储能:阳光电源、科士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业股份、比亚迪,关注盛弘股份、科华数据、科陆电子;3)欧洲户储:固德威、锦浪科技、派能科技、禾迈股份、昱能科技、鹏辉能源等。u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超预期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供给不足等。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超预期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供给不足等。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小商品城(600415) 2023H1业绩预告点评 归母净利润预增60%以上 国企改革促成长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H1归母净利润为19.6~20.2亿元,同比+60%~65%;扣非净利润为17.7~18.9亿元,同比+50%~60%。对应到2023Q2,归母净利润为7.33~7.94亿元,同比+33%~44%;扣非净利润为6.9~8.1亿元,同比+32%~54%。 公司半年报业绩高增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公司加码线下基础设施,二区东市场1~2层于年初正式营业带动市场经营利润提升。随二区东市场3层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全球数贸中心市场2025年初步落成,公司未来业绩仍有增长空间。②公司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增长。 义乌出口景气度较高,线上平台GMV高增,利好公司长期发展:①据义乌海关数据,义乌1~5月进出口总值2173.6亿元,同比增长18.7%,表现亮眼。②公司线上平台功能持续迭代强化,数字贸易服务能力增强,有效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2023年上半年,公司Chinagoods平台GMV达320亿元,同比+211%。 跨境人民币表现亮眼,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跨境人民币支付自有平台“义支付Yiwu Pay”自2月21日上线以来至6月底,已服务客户1.1万余户,其中5-6月新增客户数超8000户;清算资金超人民币6亿元,其中6月清算资金超3亿元,表现亮眼。 小商品城是我国“一带一路”出口的核心标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在我国小商品出口产业链中位于枢纽地位,是“一带一路”小商品出口领域的核心标的。“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繁荣有望提振小商品产业链的景气度,并帮助公司进一步实现业务扩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资源禀赋优秀,受益于小商品一带一路出口高景气+国企改革经营效率提升。考虑到公司23Q2净利润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27.0/23.7/29.5亿元上调至28.0/ 23.9/ 29.7亿元,同比+154%/-15%/+24%,7月10日收盘价对应16/19/1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贸中心建设进度,宏观经济风险等。 (分析师 吴劲草、阳靖) 海油工程(600583) 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超预期,工作量高增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86~10.83亿元,同比+84.2%~+125.16%;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7.01~8.57亿元,同比+99.72%~+144.16%。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作量持续攀升:公司持续践行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主要通过总承包方式承揽工程合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3Q1,公司共运行规模以上项目67 个。此外,由公司 EPCI 总承包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陆地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项目获取能力增加:截至23Q1,公司新签合同58.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66%。此外,公司成功新签浙江LNG三期项目,在LNG工程产业链上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在传统油气与新能源工程业务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布局,高质量完成承揽项目建设与交付,工作量大幅上涨,带动公司业绩明显提升。 推进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效果显著:公司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降本增效。公司重点关注成本管控和资产创效,确保公司经营绩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油价叠加政策驱动,中海油海上油气资本开支增加,公司直接受益:23Q2,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7.73美元/桶,环比-5%,但仍处于历史中高位水平。国际原油供需缺口仍存,预计2023年油价仍然高位运行,推动石油公司提升上游资本开支。此外,中海油积极推进增储上产,预计2023年中海油资本开支约1000-1100亿元,海上油气资本开支增长,且向国内倾斜,公司将直接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在国内外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公司工作量大幅增加,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4、30和39亿元(此前2023-2025年预期为20、28、37亿元),按2023年7月1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12、9和7倍。考虑高油价背景下,油服工程行业持续高景气度,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际油价剧烈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油气田开发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陈淑娴、陈李、郭晶晶) 高能环境(603588) 激励落地绑定核心员工 考核目标稳健打造多品类再生利用龙头 投资要点 要点:公司公告2023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激励计划绑定核心员工。此次激励计划结合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合计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693.1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1.77%。(限制性股票占0.88%,授予价格4.67元/股;股票期权占0.88%,行权价格9.33元/股)。激励计划共激励对象752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生产人员、骨干员工占本计划授予权益总量达97.78%。重点绑定核心员工,激发员工积极性。 目标23-26归母净利润相较22年增速不低于30%/50%/80%/100%。限制性股票自授予登记完成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开始,每12个月为一个解除限售期,共4个解除限售期,解除比例均为25%。股票期权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开始,每12个月为一个行权期,共4个行权期,行权比例均为25%。考核目标要2023-2026归母净利润相较2022年增速不低于30%/50%/80%/100%,稳健增长。 激励成本影响有限。根据公告测算,此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预计合计影响摊销成本5538万元,其中2023至2027年分别影响1453/2190/1139/579/177万元。激励计划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同时,利润影响有限。 龙头整合赛道,打造多品类再生利用平台。继收并购切入资源化赛道后,公司正通过自投自建方式持续拓展,实现全区域、多品类、深度资源化的横纵布局。公司通过重点区域项目布局,废料回收已形成全国影响力,同时布局多金属品类回收,实现深度资源化。公司目前已涵盖金属(铜、镍、铅、锌、锡等以及稀贵金属)、塑料玻璃、轮胎橡胶。平台将有效激发项目间协同效应,为废料回收范围扩大,运营效率提高带来保障。同时随品类扩张,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激励方案落地,绑定核心员工。重庆耀辉、金昌高能克服困难阻碍于2022年成功投运。江西鑫科深度资源化成功投运,贡献利润同时赋能前端资源化项目实现协同。我们维持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1.0亿元/14.3亿元/18.2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为13x/10x/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危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任逸轩) 福田汽车(600166) 产业链横纵全面覆盖 商用车龙头多点开花 投资要点 商用车行业二十载沉浮,产业链覆盖多条线并进。历经20余年发展,福田当前已经形成覆盖整车、零部件、汽车金融、汽车后市场四大板块,建立卡车/大中客/轻客/皮卡/工程机械与环境装备/新能源汽车等6大业务单元合计18个子品牌的庞大汽车业务集团,商用车整车以及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全面自研自产,整车/发动机产能分别80/60万台左右,行业龙头地位稳固。财务角度,轻卡业务贡献公司主力营收,占比过半,康明斯发动机/戴姆勒卡车等合资品牌贡献投资收益,公司盈利受投资收益影响较大,现金流充裕,运营健康。 以轻卡业务为核心,商用车市场整体复苏,公司多点开花。1)轻卡:行业复苏,福田以“产品+技术+营销”全面布局,构建高壁垒。受益经济复苏+国标切换+出口爆发等行业因素,福田凭借完善产品线/供应链以及渠道布局有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并推动市占率以及产品均价持续提升,主业实现高确定性增长。2)中重卡:行业格局稳定,福田稳居前五,国内销量回暖+海外出口爆发共振,公司积极推动新品迭代,重点布局牵引载货车市场,销量有望快速增长。3)客车:公司大中客业务历史市占率/均价呈现提升趋势,聚焦重点区域推新品提升盈利,随行业回暖有望迅速复苏;轻客领域公司新能源转型+出口持续推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4)零部件:深化康明斯/采埃孚合作,布局核心零部件提供产品坚实保障。 新电动智能转型提升国内竞争力,海外市场加速开拓扩大影响力。公司以纯电为主落地新能源转型,并考虑长期发展,同步开发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另外持续探索智能化产品开发应用,车联网&自动驾驶产品同步研发。海外市场围绕海外战略,在欧洲、日韩、拉美、东南亚等各地市场以多样产品线全面出击,拓展汽车全价值链业务,出口销量持续提升,效果显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轻卡行业龙头主业持续发力,新能源转型提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598.59/726.35/872.6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4.27/21.52/28.21亿元,分别同比+2092%/+51%/+31%,对应EPS为0.18/0.27/0.35元,对应PE为20/13/10倍。选取A股三家商用车公司作为可比公司,估值均值为20/12/9倍。鉴于福田汽车商用车业务覆盖完善,盈利维持稳定,长期新能源领域布局持续发力,我们认为福田汽车应该享受更高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用车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竞争加剧。 (分析师 黄细里) 纽威数控(688697) 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看好产能释放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 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7.0%-33.9%: 2023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8-1.56亿元,同比增长27.0%-33.9%,环比增长1.6%-7.1%,中位数为1.52亿元,同比增长29.9%,环比增长4.3%;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1-1.39亿元,同比增长20.8%-28.2%,环比增长15.9%-23.0%,中位数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19.5%,在行业景气度较低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稳健增长。 2023Q2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8.8%-31.3%: 其中,2023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6-0.84亿元,同比增长18.8%-31.3%,环比增长5.6%-16.7%,中位数为0.80亿元,同比增长25.1%,环比增长11.2%;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4-0.72亿元,同比增长3.2%-16.1%,环比下降4.5%至环比增长7.5%,中位数为0.68亿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5%。Q2公司业绩增速略有放缓,我们判断主要原因系高利润率的大型机床收入确认有所放缓。 持续加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募投产能释放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持续加码研发,不断完善6大核心技术领域。2022年,公司研发支出0.82亿元,占营收比重4.4%,同比+0.1pct。2023Q1,公司研发投入0.22亿元,占营收比重4.25%,同比+0.7pct;2022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进一步完善精度控制与保持、高速运动、故障分析解决、操作便捷、自适应加工及智能碰撞保护技术等6大核心技术领域。 募投项目逐步达产将有效缓解公司产能不足压力。公司募投项目“三期中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投产,预计于2024年全部达产。全部达产后,将新增各类数控机床产品共计2000台,按照公司2022年机床平均售价约63万元/台计算,将新增机床产值超12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通用制造业持续复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维持)/4.35(维持)/5.38(维持)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2/17/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核心部件依赖外购、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 周尔双、罗悦)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