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半年考,谁鱼跃龙门,谁又潜龙勿用?(内附各类基金TOP20名单)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公募基金半年考,谁鱼跃龙门,谁又潜龙勿用?(内附各类基金TOP20名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3上半年落下帷幕,公募基金的“中考”成绩单新鲜出炉。 在股市延续快速轮动的走势下,权益基金少有能精准踩中市场热点,收益亏损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市场也不缺乏优秀的种子选手,他们深刻的洞察市场,运用各自擅长的投资框架和技巧,收获了优异的阶段性回报。 本榜单根据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型基金、纯固收类基金和固收“+”基金四个分类,分别筛选出了这四个类别半年表现最佳的20只基金。 1 主动权益基金不香了? 首先,看权益类基金的表现。AI不仅在市场备受资金追捧,以量化与机器学习见长的指数型基金在收益端的表现也好于主动权益基金。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主动权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和平衡混合基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主动权益基金规模5.06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08%; 2. 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0.75%,43.38%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一半不到,且首尾差距明显,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105%。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股票指数型基金(包含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票指数型基金规模1.7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5.81%,增幅明显; 2. 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1.18%,49.83%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近一半,但首尾差距更为明显,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110%。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上半年的行情,受中特估和AI概念等相关的板块推动较为明显,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募基金的持仓大量布局在消费、新能源等板块;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可能在等待新趋势的确认,而指数基金因其严格的投资限制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盈亏同源,没有只涨不跌的行业,从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表现看,排名前二十的指数型基金出现了负收益的情况。由此可见,配置单一行业很难长时间连续实现正收益。 2 抗风险利器—固收类基金 其次,再看固收类的基金。相对于权益基金的大面积亏损,债券基金在弱市中抗风险的价值得到发挥,整体收益率表现甚至强于权益基金。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固收“+”基金(包含偏债混合、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固收“+”基金规模2.3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0.38%; 2、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1.65%,90%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首尾差距业较小,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35.76%。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纯债基金(包含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被动指数型债券和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纯固收基金规模6.04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1.48%; 2、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1.97%,99%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首尾差距业更小,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16.54%。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阶段性的回顾,总能发现市场从来不缺乏机会,但每个阶段的解题思路并不一致。上半年通过加码AI,一批基金经理创造了可观的回报,那么2023下半场如何实现超额收益? 做为投资者,总想抓住能够带来持续性回报的方向,但在持续震荡磨底和调整的市场中,基金账户上的收益的浮动盈亏,是短期无法避免的阵痛。伴随权益市场的温和复苏,反攻的号角总会吹响。当下应该稳住心态,相信专业的力量,“敢买”和有耐心的慢慢配置,或许来的更为重要。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制作方力求该内容准确可靠,但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做保证,亦不对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2023上半年落下帷幕,公募基金的“中考”成绩单新鲜出炉。 在股市延续快速轮动的走势下,权益基金少有能精准踩中市场热点,收益亏损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市场也不缺乏优秀的种子选手,他们深刻的洞察市场,运用各自擅长的投资框架和技巧,收获了优异的阶段性回报。 本榜单根据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型基金、纯固收类基金和固收“+”基金四个分类,分别筛选出了这四个类别半年表现最佳的20只基金。 1 主动权益基金不香了? 首先,看权益类基金的表现。AI不仅在市场备受资金追捧,以量化与机器学习见长的指数型基金在收益端的表现也好于主动权益基金。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主动权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和平衡混合基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主动权益基金规模5.06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08%; 2. 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0.75%,43.38%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一半不到,且首尾差距明显,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105%。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股票指数型基金(包含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票指数型基金规模1.7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5.81%,增幅明显; 2. 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1.18%,49.83%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近一半,但首尾差距更为明显,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110%。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上半年的行情,受中特估和AI概念等相关的板块推动较为明显,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募基金的持仓大量布局在消费、新能源等板块;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可能在等待新趋势的确认,而指数基金因其严格的投资限制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盈亏同源,没有只涨不跌的行业,从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表现看,排名前二十的指数型基金出现了负收益的情况。由此可见,配置单一行业很难长时间连续实现正收益。 2 抗风险利器—固收类基金 其次,再看固收类的基金。相对于权益基金的大面积亏损,债券基金在弱市中抗风险的价值得到发挥,整体收益率表现甚至强于权益基金。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固收“+”基金(包含偏债混合、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固收“+”基金规模2.3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0.38%; 2、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1.65%,90%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首尾差距业较小,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35.76%。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根据同花顺iFinD二级分类,纯债基金(包含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被动指数型债券和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上: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纯固收基金规模6.04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1.48%; 2、业绩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基金,平均收益1.97%,99%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首尾差距业更小,最大和最小极值差约16.54%。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6/30,AC类不重复统计) 阶段性的回顾,总能发现市场从来不缺乏机会,但每个阶段的解题思路并不一致。上半年通过加码AI,一批基金经理创造了可观的回报,那么2023下半场如何实现超额收益? 做为投资者,总想抓住能够带来持续性回报的方向,但在持续震荡磨底和调整的市场中,基金账户上的收益的浮动盈亏,是短期无法避免的阵痛。伴随权益市场的温和复苏,反攻的号角总会吹响。当下应该稳住心态,相信专业的力量,“敢买”和有耐心的慢慢配置,或许来的更为重要。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制作方力求该内容准确可靠,但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做保证,亦不对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