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家庭资产配置影响几何?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家庭资产配置影响几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快速贬值,6月30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低,盘中分别跌破7.27和7.28关口。截至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3106点,跌幅超过4.4%,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累计贬值3.7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157,较前一交易日调升101个基点。自6月20日以来,上述中间价已连续7个交易日调降,7月3日单日调升101个基点结束了此前人民币汇率连续走贬的态势。7月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日内涨300点,收复7.22关口。 回顾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呢? 理性看待汇率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 需要明确的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实属正常,也不应该设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得超过7的“心锚”,当前波动属于金融市场正常范围的波动,不需要过度解读。 这次汇率破7,主要也是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因素,特别是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的当下,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体均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欧美高通胀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从具体原因来看:首先,近期美联储官员表态偏“鹰”,刺激市场对美联储7月再度加息的预期,推动美元指数走强,进而对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构成扰动。其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使得中美利差高企,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压力难以回避。第三,国内方面,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对比过往,以史为鉴 以2022年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曾经历了两波较大幅度的贬值,一次是从去年4月中旬的6.37快速调整至5月中旬的6.81,另一次是在去年8月15日MLF降息后从6.75持续调整,直至11月触达7.32的低点。之后开始反弹,当年12月30日收于6.9514。 从驱动因素上看,本轮人民币贬值与2022年的两轮贬值过程差别不大,都主要是受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弱带动。不同之处在于,2022年疫情及防控政策演化决定了经济基本面及人民币汇率走向;而今年4月以来,在外需趋于放缓、楼市再度转弱影响下,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则成为推动本轮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从持续时间及贬值幅度上看,与2022年的两轮贬值过程相比,本轮贬值过程相对较为平缓;而且从结售汇、跨境资金流动、市场贬值预期等数据观察,这段时间外汇市场整体运行状况也较为稳定。这或是迄今为止,监管层尚未动用汇市调控工具的一个原因。 汇率波动对家庭资产配置影响几何 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业界普遍认为,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或仍有所承压,但下半年重回升值通道为大概率事件。因此无需过于担心近期汇率对家庭资产配置的扰动效应。 具体来看,有以下原因:首先,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较为充足。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影响程度逐步递增:一是公开喊话,二是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票等工具,三是逆周期因子,四是动用官方外汇储备干预。其次,政策已经在多方面开始部署和落实逆周期调控政策,预计后续政策落地将逐步加快助力稳增长。政策积极加码将为汇率稳定提供更加坚实的基本面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汇波动下的投资机遇。汇率对QDII基金等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公募基金品种影响较大,这类基金的投资收益来源于“底层资产的投资回报”+“持有外国货币带来的收益”,因此当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即人民币对他国汇率上升时,QDII基金或可获得两种投资收益来源的加成。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文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相关内容仅供一般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操作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也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长江证券不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了解各类风险,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快速贬值,6月30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低,盘中分别跌破7.27和7.28关口。截至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3106点,跌幅超过4.4%,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累计贬值3.7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157,较前一交易日调升101个基点。自6月20日以来,上述中间价已连续7个交易日调降,7月3日单日调升101个基点结束了此前人民币汇率连续走贬的态势。7月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日内涨300点,收复7.22关口。 回顾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呢? 理性看待汇率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 需要明确的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实属正常,也不应该设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得超过7的“心锚”,当前波动属于金融市场正常范围的波动,不需要过度解读。 这次汇率破7,主要也是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因素,特别是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的当下,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体均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欧美高通胀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从具体原因来看:首先,近期美联储官员表态偏“鹰”,刺激市场对美联储7月再度加息的预期,推动美元指数走强,进而对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构成扰动。其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使得中美利差高企,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压力难以回避。第三,国内方面,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对比过往,以史为鉴 以2022年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曾经历了两波较大幅度的贬值,一次是从去年4月中旬的6.37快速调整至5月中旬的6.81,另一次是在去年8月15日MLF降息后从6.75持续调整,直至11月触达7.32的低点。之后开始反弹,当年12月30日收于6.9514。 从驱动因素上看,本轮人民币贬值与2022年的两轮贬值过程差别不大,都主要是受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弱带动。不同之处在于,2022年疫情及防控政策演化决定了经济基本面及人民币汇率走向;而今年4月以来,在外需趋于放缓、楼市再度转弱影响下,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则成为推动本轮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从持续时间及贬值幅度上看,与2022年的两轮贬值过程相比,本轮贬值过程相对较为平缓;而且从结售汇、跨境资金流动、市场贬值预期等数据观察,这段时间外汇市场整体运行状况也较为稳定。这或是迄今为止,监管层尚未动用汇市调控工具的一个原因。 汇率波动对家庭资产配置影响几何 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业界普遍认为,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或仍有所承压,但下半年重回升值通道为大概率事件。因此无需过于担心近期汇率对家庭资产配置的扰动效应。 具体来看,有以下原因:首先,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较为充足。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影响程度逐步递增:一是公开喊话,二是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票等工具,三是逆周期因子,四是动用官方外汇储备干预。其次,政策已经在多方面开始部署和落实逆周期调控政策,预计后续政策落地将逐步加快助力稳增长。政策积极加码将为汇率稳定提供更加坚实的基本面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汇波动下的投资机遇。汇率对QDII基金等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公募基金品种影响较大,这类基金的投资收益来源于“底层资产的投资回报”+“持有外国货币带来的收益”,因此当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即人民币对他国汇率上升时,QDII基金或可获得两种投资收益来源的加成。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文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相关内容仅供一般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操作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也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长江证券不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了解各类风险,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