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引发极端高温,江浙用电负荷破亿!全面剖析电力行业机遇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厄尔尼诺引发极端高温,江浙用电负荷破亿!全面剖析电力行业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一段时间,全国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7月5日起京津冀及黄淮等地高温将再度发展加强,部分地区甚至可达40度高温。 对于南方省份,副热带高压增强影响,多地迎来35摄氏度高温。在高温的影响下,电力供应开始紧张起来,部分省份夏季用电高峰提前到来。 根据《浙江日报》,7月3日浙江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相比,浙江电网负荷破亿较去年提早8天,为史上最早。 早在5月29日,江苏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首次在5月出现电网用电负荷破亿。 究其原因,今年出现厄尔尼诺事件,这导致极端天气,进而挑战电力供应。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盘点一下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夏季用电高峰给电力行业带来的影响。 关注【可以研报】,搞懂金融本质! 1、厄尔尼诺现象引发高温,电力需求提升 最近两天我国北方多个城市气温接近40度,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让2023年“热爆表”? 过去几年夏季出现的“南旱北涝”,将在今年变成“南涝北旱”。而这背后,就与万里之外的厄尔尼诺暖流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反常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出现海水显著升温的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将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这就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若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就表明全球爆发了厄尔尼诺事件。 那么,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发展到哪一步了?一句话可以概括:厉害的还在后面! 当地时间6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厄尔尼诺警报,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秋冬时节,还会达到中等至强程度。这就意味着,今年非常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事件。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也表示,纵观全球动力模式预测结果,我们即将迎来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上一轮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于2015年至2016年,每15年左右可能会爆发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可别小看了厄尔尼诺,这会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高温、干旱在严重挑战着全球的生态平衡。近期全球多地都爆发了高温天气,欧洲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初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创下有记录以来同期峰值。与欧洲一样,北美洲的墨西哥也进入炙烤模式,6月中旬最高气温已经达到45摄氏度。亚洲也不能独善其身,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最高气温都超40摄氏度,甚至引发学校停课。 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将会减少台风的数量,北方极其容易发生高温、干旱,南方则容易出现低温、洪涝。 如果部分区域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这不仅将提升电力消耗,还可能冲击电网稳定性。 2、迎峰度夏即将到来,电力板块成市场焦点 6月29日,国网陕西电力召开的2023年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国网陕西电力预计今夏陕西电网最大负荷4380万千瓦,较去年3976万千瓦同比增长10.2%。最大日用电量将达9.05亿千瓦时,较去年8.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西安电网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1470万千瓦,较去年1144万千瓦同比增长28.5%。 厄尔尼诺影响下,气温易偏高,高温时间点较往年提前;因此我们判断用电高负荷预期提前,各地区电力高负荷主要集中于7月。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火电装机量同比小幅提升。1-5月份,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7亿千瓦,同比增长10.3%。 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38.4%;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7%;火电13.5亿千瓦,同比增长3.7%。风电、火电、核电利用小时数同比上升,水电及光伏同比稍有下降。 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43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其中,水电96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94小时;太阳能发电53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风电1081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05小时;火电176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5小时;核电312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1小时。 当前,市场对于6-7月厄尔尼诺、夏季高温、电力供需偏紧及电改政策关注度较高。根据中国证券报,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预计全网最大负荷需求达2.45亿千瓦,同比增长10.02%;并且随着入夏后的气温升高,南方地区用电负荷亦持续走高。 在电力整体供需偏紧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将加速推进,其中电力电网数字化,以及不同类型电源、储能、用户侧调节能力提升是主要任务,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保证电力系统在供需变动时及时反应。 我们认为夏季电力偏紧趋于常态,通过电力需求侧及负荷侧管理,有望降低电力偏紧影响,维持电力系统稳定性。同时,从需求侧及供给侧维度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应对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提升带来的电网不稳定性。 根据iFinD数据库,电力板块上市公司近100家,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长江电力、三峡能源、中国广核、龙源电力、中国核电、华能水电、华能国际、国投电力、浙能电力、国电电力、川投能源、华电国际、大唐发电、桂冠电力、陕西能源、南网储能、粤电力A、申能股份、深圳能源、浙江新能、上海电力等。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系统性风险;上网电价超预期下行,煤价超预期上涨,用电需求下滑,水电来水不及预期,行业改革进度低于预期等。 研报来源: 光大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电网预测今夏陕西电网最大负荷提升,持续催化火电及电力AI投资机会-殷中枢、宋黎超-20230703。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近一段时间,全国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7月5日起京津冀及黄淮等地高温将再度发展加强,部分地区甚至可达40度高温。 对于南方省份,副热带高压增强影响,多地迎来35摄氏度高温。在高温的影响下,电力供应开始紧张起来,部分省份夏季用电高峰提前到来。 根据《浙江日报》,7月3日浙江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相比,浙江电网负荷破亿较去年提早8天,为史上最早。 早在5月29日,江苏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首次在5月出现电网用电负荷破亿。 究其原因,今年出现厄尔尼诺事件,这导致极端天气,进而挑战电力供应。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盘点一下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夏季用电高峰给电力行业带来的影响。 关注【可以研报】,搞懂金融本质! 1、厄尔尼诺现象引发高温,电力需求提升 最近两天我国北方多个城市气温接近40度,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让2023年“热爆表”? 过去几年夏季出现的“南旱北涝”,将在今年变成“南涝北旱”。而这背后,就与万里之外的厄尔尼诺暖流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反常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出现海水显著升温的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将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这就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若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就表明全球爆发了厄尔尼诺事件。 那么,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发展到哪一步了?一句话可以概括:厉害的还在后面! 当地时间6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厄尔尼诺警报,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秋冬时节,还会达到中等至强程度。这就意味着,今年非常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事件。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也表示,纵观全球动力模式预测结果,我们即将迎来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上一轮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于2015年至2016年,每15年左右可能会爆发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可别小看了厄尔尼诺,这会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高温、干旱在严重挑战着全球的生态平衡。近期全球多地都爆发了高温天气,欧洲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初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创下有记录以来同期峰值。与欧洲一样,北美洲的墨西哥也进入炙烤模式,6月中旬最高气温已经达到45摄氏度。亚洲也不能独善其身,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最高气温都超40摄氏度,甚至引发学校停课。 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将会减少台风的数量,北方极其容易发生高温、干旱,南方则容易出现低温、洪涝。 如果部分区域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这不仅将提升电力消耗,还可能冲击电网稳定性。 2、迎峰度夏即将到来,电力板块成市场焦点 6月29日,国网陕西电力召开的2023年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国网陕西电力预计今夏陕西电网最大负荷4380万千瓦,较去年3976万千瓦同比增长10.2%。最大日用电量将达9.05亿千瓦时,较去年8.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西安电网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1470万千瓦,较去年1144万千瓦同比增长28.5%。 厄尔尼诺影响下,气温易偏高,高温时间点较往年提前;因此我们判断用电高负荷预期提前,各地区电力高负荷主要集中于7月。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火电装机量同比小幅提升。1-5月份,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7亿千瓦,同比增长10.3%。 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38.4%;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7%;火电13.5亿千瓦,同比增长3.7%。风电、火电、核电利用小时数同比上升,水电及光伏同比稍有下降。 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43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其中,水电96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94小时;太阳能发电53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风电1081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05小时;火电176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5小时;核电312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1小时。 当前,市场对于6-7月厄尔尼诺、夏季高温、电力供需偏紧及电改政策关注度较高。根据中国证券报,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预计全网最大负荷需求达2.45亿千瓦,同比增长10.02%;并且随着入夏后的气温升高,南方地区用电负荷亦持续走高。 在电力整体供需偏紧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将加速推进,其中电力电网数字化,以及不同类型电源、储能、用户侧调节能力提升是主要任务,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保证电力系统在供需变动时及时反应。 我们认为夏季电力偏紧趋于常态,通过电力需求侧及负荷侧管理,有望降低电力偏紧影响,维持电力系统稳定性。同时,从需求侧及供给侧维度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应对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提升带来的电网不稳定性。 根据iFinD数据库,电力板块上市公司近100家,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长江电力、三峡能源、中国广核、龙源电力、中国核电、华能水电、华能国际、国投电力、浙能电力、国电电力、川投能源、华电国际、大唐发电、桂冠电力、陕西能源、南网储能、粤电力A、申能股份、深圳能源、浙江新能、上海电力等。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系统性风险;上网电价超预期下行,煤价超预期上涨,用电需求下滑,水电来水不及预期,行业改革进度低于预期等。 研报来源: 光大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电网预测今夏陕西电网最大负荷提升,持续催化火电及电力AI投资机会-殷中枢、宋黎超-20230703。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