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超过CPI?剪刀差究竟是什么?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PPI超过CPI?剪刀差究竟是什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PPI超过CPI? 剪刀差究竟是什么? 通过上篇小课堂的讲解,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CPI、PPI、PMI这三个宏观经济中重要的数据指标。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深入了解CPI和PPI这两者的关系。 PPI对CPI的传导性 我们已经知道,C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PPI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通俗概括地说,CPI就是商品售价,PPI则是商品成本。从这个角度去看,常识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CPI应该高于PPI,因为生产者为了盈利,势必要使商品售价高于成本。 更专业一点来讲,这是由于PPI对CPI具有明显传导性。CPI的走势会顺应CPI的走势。举一个华为手机的例子,因为芯片紧缺,芯片的成本价格大大上涨,这不仅导致了华为整机数量锐减,还导致了手机价格上涨,这就是传导性的体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9疫情以来直到2020年底,CPI和PPI的基本走势保持相近。 但是,从图中也不难发现,自2020年底开始,我国PPI出现较大涨幅,但与之相反的是,CPI表现则较为平缓。直到2022年,CPI一直低于PPI,这种“传导性”不及时所造成的局面,我们就称之为“剪刀差”。 PPI-CPI“剪刀差”及形成原因 剪刀差指PPI同比与CPI同比的差额,即剪刀差 = PPI - CPI。当PPI增速高于CPI的增速。就会形成剪刀差。所以,剪刀差的形成,既需要PPI上涨,也需要CPI下降。 这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物价。对PPI来说,大宗商品(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农副产品;能源产品;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则生产资料价格就会上涨,导致PPI上涨。对CPI来说,任何商品的持续性大幅下跌,都有可能造成CPI的持续低位运行,2021年的猪肉价格大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除了物价,供需关系也会影响PPI和CPI。供不应求,物价上涨;供过于求,物价下跌。这个道理放在这同样有效。居民需求不高时,消费欲望低,自然CPI上不去;反之CPI则会上升。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问题,需求高了,供给也会高啊,那为什么CPI和PPI不同步变化呢? 这是由于从PPI到CPI,存在一定的传导滞后性。首先,在需求真正实现上涨之前,期货市场带动大宗商品市场上涨,因此生产者成本上涨,PPI实现先行上涨。而从PPI上涨传递到CPI上涨的这条传导链,则存在滞后。不同环节会根据自身的库存和利润空间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而通常情况下,由于我国产业链较完备,这些环节的共同作用会削弱传递到CPI的上涨幅度。至此,CPI上涨将不敌PPI。 剪刀差的意义和影响 由于PPI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化,CPI反映消费品价格同时影响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要求,因此CPI和PPI的剪刀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工业企业利润空间的变化。 事实上,出现剪刀差是很正常的经济表现,但如果剪刀差过大,则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在国内需求恢复偏慢的情况下,上游涨价难以向中下游行业传导,削减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会压制中下游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长此以往,PPI-CPI“剪刀差”的持续扩大会拖累国内经济发展。 PPI与CPI的关系 抛开剪刀差这一个特殊关系,这里提供给大家更普遍全面的总结。 (1)若CPI和PPI均上涨,则通货膨胀将上升,经济增速加快(若上涨幅度过大,则会导致高通胀,进而使得经济衰退); (2)若CPI和PPI均下跌,则经济发展放缓(若下跌幅度过大,会导致通货紧缩); (3)若CPI上涨而PPI下跌,则企业利润增大,中下游消费企业的盈利转好,消费行业将进入一个扩张期; (4)若CPI下跌而PPI上涨,则企业利润减少,经济有衰退的危险,但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上升,利好上游企业。 以上就是对PPI和CPI关系的进一步展开,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两个经济指标中看出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的投资。 免责声明: 本文为投教文章,由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商资管”)编写,未经浙商资管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传送、复印、复制或派发本文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不应被视为销售或购买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票据的要约。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浙商资管于最初发布本文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未经通知而调整。本文所述观点可能不符合阁下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需求,阁下并不能仅依赖本文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因使用本文或其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浙商资管不承担任何责任。
PPI超过CPI? 剪刀差究竟是什么? 通过上篇小课堂的讲解,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CPI、PPI、PMI这三个宏观经济中重要的数据指标。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深入了解CPI和PPI这两者的关系。 PPI对CPI的传导性 我们已经知道,C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PPI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通俗概括地说,CPI就是商品售价,PPI则是商品成本。从这个角度去看,常识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CPI应该高于PPI,因为生产者为了盈利,势必要使商品售价高于成本。 更专业一点来讲,这是由于PPI对CPI具有明显传导性。CPI的走势会顺应CPI的走势。举一个华为手机的例子,因为芯片紧缺,芯片的成本价格大大上涨,这不仅导致了华为整机数量锐减,还导致了手机价格上涨,这就是传导性的体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9疫情以来直到2020年底,CPI和PPI的基本走势保持相近。 但是,从图中也不难发现,自2020年底开始,我国PPI出现较大涨幅,但与之相反的是,CPI表现则较为平缓。直到2022年,CPI一直低于PPI,这种“传导性”不及时所造成的局面,我们就称之为“剪刀差”。 PPI-CPI“剪刀差”及形成原因 剪刀差指PPI同比与CPI同比的差额,即剪刀差 = PPI - CPI。当PPI增速高于CPI的增速。就会形成剪刀差。所以,剪刀差的形成,既需要PPI上涨,也需要CPI下降。 这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物价。对PPI来说,大宗商品(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农副产品;能源产品;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则生产资料价格就会上涨,导致PPI上涨。对CPI来说,任何商品的持续性大幅下跌,都有可能造成CPI的持续低位运行,2021年的猪肉价格大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除了物价,供需关系也会影响PPI和CPI。供不应求,物价上涨;供过于求,物价下跌。这个道理放在这同样有效。居民需求不高时,消费欲望低,自然CPI上不去;反之CPI则会上升。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问题,需求高了,供给也会高啊,那为什么CPI和PPI不同步变化呢? 这是由于从PPI到CPI,存在一定的传导滞后性。首先,在需求真正实现上涨之前,期货市场带动大宗商品市场上涨,因此生产者成本上涨,PPI实现先行上涨。而从PPI上涨传递到CPI上涨的这条传导链,则存在滞后。不同环节会根据自身的库存和利润空间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而通常情况下,由于我国产业链较完备,这些环节的共同作用会削弱传递到CPI的上涨幅度。至此,CPI上涨将不敌PPI。 剪刀差的意义和影响 由于PPI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化,CPI反映消费品价格同时影响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要求,因此CPI和PPI的剪刀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工业企业利润空间的变化。 事实上,出现剪刀差是很正常的经济表现,但如果剪刀差过大,则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在国内需求恢复偏慢的情况下,上游涨价难以向中下游行业传导,削减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会压制中下游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长此以往,PPI-CPI“剪刀差”的持续扩大会拖累国内经济发展。 PPI与CPI的关系 抛开剪刀差这一个特殊关系,这里提供给大家更普遍全面的总结。 (1)若CPI和PPI均上涨,则通货膨胀将上升,经济增速加快(若上涨幅度过大,则会导致高通胀,进而使得经济衰退); (2)若CPI和PPI均下跌,则经济发展放缓(若下跌幅度过大,会导致通货紧缩); (3)若CPI上涨而PPI下跌,则企业利润增大,中下游消费企业的盈利转好,消费行业将进入一个扩张期; (4)若CPI下跌而PPI上涨,则企业利润减少,经济有衰退的危险,但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上升,利好上游企业。 以上就是对PPI和CPI关系的进一步展开,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两个经济指标中看出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的投资。 免责声明: 本文为投教文章,由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商资管”)编写,未经浙商资管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传送、复印、复制或派发本文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不应被视为销售或购买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票据的要约。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浙商资管于最初发布本文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未经通知而调整。本文所述观点可能不符合阁下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需求,阁下并不能仅依赖本文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因使用本文或其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浙商资管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