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电新】新材料将陆续实现从0到1应用——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周报第二十四期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电新】新材料将陆续实现从0到1应用——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周报第二十四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国泰君安电新团队 石岩/庞钧文/马铭宏 来源:具体请见2023年7月3日报告《新材料将陆续实现从0到1应用——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周报第二十四期》。PDF版报告全文欢迎联系对口销售或团队成员获取。 报告导读 特斯拉改款Model 3将于Q3推出,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将实现规模化应用。双星新材、万顺新材相继公告获得下游客户订单,复合铜箔迎来量产阶段。 摘要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阶段。建议关注:1)实现从0到1应用的新材料磷酸锰铁锂与复合铜箔,推荐标的:德方纳米,受益标的:宝明科技、万顺新材等;2)钠离子电池在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已实现应用,受益标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圣泉集团、元力股份;3)电池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产业链成本管控有望在价格竞争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推荐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4)材料环节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优选有望率先出清的细分环节,推荐标的:新宙邦,受益标的:科达利;5)在政策指导下增长强劲的充电桩环节,推荐标的:盛弘股份、科士达、炬华科技、绿能慧充等。6)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国内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受益标的:鸣志电器等。 磷酸锰铁锂与复合铜箔将迎来规模化应用。宁德时代将量产M3P电池,或将应用于特斯拉改款车型上,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迎来规模化应用契机。磷酸锰铁锂较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成本上存在明显优势,有望在2023年形成一定规模出货,到2025年出货量将超35万吨。其中德方纳米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已经于2022年年底开始陆续投产,成为率先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复合铜箔方面,双星新材和万顺新材于近日相继收获了首张订单,标志着复合铜箔规模化应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复合铜箔采用高分子材料+双面镀铜的三明治结构,在高安全性、低成本、轻量化方面优势显著,有望带来集流体环节的革新,应用空间广阔。 6月前四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5%。6月1-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5.4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9%;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0.8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2%,较上月同期增长13%。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0.0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增长15%;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292.1万辆,同比增长35%;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3.4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4%,较上月同期增长14%;2023年以来累计批发331.7万辆,同比增长40%。 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3年6月26日-6月30日,除部分上游资源价格略有变动外,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维持稳定:电解钴价格上涨1.5万元/吨,涨幅5%;硫酸镍价格上涨0.025万元/吨,涨幅1%;碳酸锂价格下降0.5万元/吨,降幅2%。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 1. 磷酸铁锂和复合铜箔将迎来规模化应用 1.1 磷酸锰铁锂 特斯拉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尤其是基础款后轮驱动版的电量将从60kWh升级为66kWh,采用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改款车预计将于三季度推出。 来源:36氪 M3P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正极材料,是对磷酸铁锂进行掺杂改性的升级迭代产品。目前主要添加锰元素,磷酸锰铁锂规模化应用在即。 磷酸锰铁锂较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成本上存在明显优势。 1)磷酸锰铁锂的电压平台高达4.1V,高于3.4V的磷酸,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高15%-20%,基本能够达到三元电池NCM523的水平。 2)锰元素的掺杂可将材料晶粒细化,显著提升材料电化学脱嵌锂能力,因此磷酸锰铁锂具有更优越的低温性能。磷酸锰铁锂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达到约 75%,而磷酸铁锂的容量保持率为 60%-70%。 3)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同为橄榄石型结构,PO4 四面体结构稳定,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优异,较三元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4)因全球锰矿资源丰富,磷酸锰铁锂成本较磷酸铁锂仅增加5%-10%左右,考虑到锰铁锂能量密度的提升,电池装机成本上,磷酸锰铁锂单瓦时成本略低于磷酸铁锂,并大幅低于三元电池。 2023年是磷酸锰铁锂规模化量产元年。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计,2023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有望迎来一定规模出货。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35万吨,相比磷酸铁锂材料市场渗透率将超15%。 产业链方面,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及电池企业均有相应的磷酸锰铁锂技术布局,其中德方纳米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已经于2022年年底开始陆续投产,成为率先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 1.2 复合铜箔 双星新材与万顺新材分别于6月21日和6月30日公告签订首张复合铜箔订单,标志着复合铜箔规模化应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来源:公司公告 复合铜箔是一种以高分子绝缘树脂 PET/PP 等材料作为“夹心”层,上下两面沉积金属铜,制成“金属导电层-PET/PP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 复合铜箔产业化核心驱动为安全性、低成本、轻量化。 安全性:(1)普通集流体材料受到穿刺时会产生大尺寸毛刺,易造成内短路,引起热失控,而复合集流体在受到穿刺时产生的毛刺较小,1微米镀铜的强度无法刺穿隔膜,从根本上降低了内短路风险;2)在锂电池使用过程中,锂离子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造成不可逆的电池容量与使用寿命衰减,甚至会出现穿透隔膜使正负极短路的问题。而复合集流体的PET等有机层不导电且熔点低,具有受热断路效应,在电池发生局部短路时易熔断实现局部电流断路,从而有效避免热失控。 低成本:由于减少了金属铜的使用,较传统的6微米铜箔,复合铜箔的原材料成本可降低40%以上。 轻量化:铜的密度为8.96g/cm3,远高于PET膜材的1.37g/cm3,因此复合铜箔较同厚度的传统铜箔质量可减轻50%以上。而随着重量降低,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长,质量能量密度可提升5-10% 此外复合铜箔可兼容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应用前景广阔。 2. 上周行业一览 2.1 上周锂电产业链价格走势 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3年6月26日-6月30日,除部分上游资源价格略有变动外,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维持稳定:电解钴价格上涨1.5万元/吨,涨幅5%;硫酸镍价格上涨0.025万元/吨,涨幅1%;碳酸锂价格下降0.5万元/吨,降幅2%。 2.2 6月1-25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0万辆 初步统计,6月1-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5.4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9%;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898.6万辆,同比增长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0.8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2%,较上月同期增长13%;2023年以来累计批发1,024万辆,同比增长9%。 初步统计,6月1-25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0.0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增长15%;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292.1万辆,同比增长35%;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3.4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4%,较上月同期增长14%;2023年以来累计批发331.7万辆,同比增长40%。 2.3 上周重点公司公告一览 2.4 上周新能源行业新闻一览 7月1日,湖南立方与美联新材、七彩化学、星空钠电合作的首个普鲁士蓝钠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来源:湖南立方微信公众号 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服务运营商Blink Charging Co.官网宣布,将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以及联合充电系统标准(CCS)纳入Blink充电产品系列,以生产通用的电动汽车充电器。Blink将在2023年10月前开始生产NACSDCFC充电器,还将在其二级(L2)充电器产品线中提供NACS。 来源:财联社 6月30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公司8周年致全体员工信中提到,2023年6月理想汽车交付量超32000辆;并强调,到2025年,理想的目标是“做到豪华品牌(即2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第一,交付达到160万辆/年”。 来源:财联社 6月30日,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发布全新品牌战略规划,将每年推出2款以上新产品,共计推出12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车型。此外,深蓝还将打造全球化车型,加速出海东盟与欧洲等海外重点市场,向150万辆的长期目标迈进。未来三年,深蓝将构建1万个营销服务触点,打造一键管家服务体系,且将以每年不低于10%的研发投入,打造技术尖点。针对技术方面,深蓝将打造超级增程技术,意图成为行业第一增程品牌。 来源:财联社 6月29日,小鹏汽车旗下全新车型小鹏G6正式上市,售价20.99万-27.69万元,将于7月开启交付。小鹏G6交付即搭载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2023年上半年,XNGP已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开放,并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开通近50个城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时表示,小鹏G6将于2024年进入欧洲市场。 来源:财联社 6月29日,比亚迪巴西子公司负责人Tyler Li称,比亚迪将在巴西拥有自己的工厂。该公司正在与巴伊亚州的地方当局和联邦政府官员就在当地建立工厂进行磋商。Tyler Li表示,该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5万辆。 来源:财联社 6月29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成都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满足6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全市累计建成充电站3200座。其中,公用站约2200座,专用站约960座;充电桩不少于17万个,其中,公用桩不少于5.3万个,专用桩不少于2.7万个,自用桩不少于9万个;换电站450座,其中,公用站300座,专用站150座;建成充电桩功率达到376万千瓦(现状约220万千瓦),构建起“车桩匹配、布局合理、安全稳定、支撑产业”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保障能力。 来源:财联社 6月28日,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表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正迅速成为美国行业标准。将加速审查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是否有可能成为美国充电行业标准。该组织的支持将使其他汽车制造商更容易采用特斯拉充电标准。标准化过程是建立基于共识的关键一步,将对NACS充电连接器进行标准化,以确保任何供应商或制造商都能使用、制造或部署这种充电端口。 来源:财联社 重庆大学近日发布消息,重庆大学国家镁中心和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成功试制出了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此次试制包含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两个产品的投影面积均大于2.2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两个铸件相比原来铝合金铸件减重32%,展现出巨大的轻量化应用前景。 来源:财联社 6月26日,在2023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目前汽车产业正在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对于下半年仍保持信心,中汽协在2023年年初预测全年汽车市场将实现3%的增长目标,目前协会仍未调整这一预测,相信2023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来源:财联社 6月26日,奇瑞汽车方面宣布,基于乡村用户对价格和性价比具有较高敏感度,公司旗下小蚂蚁、无界Pro及QQ冰淇淋限时价分别为6.69万、7.49万和3.39万元,分别较之前的市场价优惠1万元、1万元及0.2万元。 来源:财联社 3.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阶段。建议关注:1)实现从0到1应用的新材料磷酸锰铁锂与复合铜箔,推荐标的:德方纳米,受益标的:宝明科技、万顺新材等;2)钠离子电池在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已实现应用,受益标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圣泉集团、元力股份;3)电池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产业链成本管控有望在价格竞争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推荐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4)材料环节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优选有望率先出清的细分环节,推荐标的:新宙邦,受益标的:科达利;5)在政策指导下增长强劲的充电桩环节,推荐标的:盛弘股份、科士达、炬华科技、绿能慧充等。6)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国内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受益标的:鸣志电器等。 4.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400万辆,如果整体销量水平不及预期,则可能会影响产业链相关企业2023年的出货情况,从而影响经营业绩。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23年锂电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程度产能释放,如果新增产能大幅超过行业需求,则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从而影响盈利水平。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dlsbxny )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庞钧文、石岩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7120001、S0880519080001。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国泰君安电新团队 石岩/庞钧文/马铭宏 来源:具体请见2023年7月3日报告《新材料将陆续实现从0到1应用——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周报第二十四期》。PDF版报告全文欢迎联系对口销售或团队成员获取。 报告导读 特斯拉改款Model 3将于Q3推出,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将实现规模化应用。双星新材、万顺新材相继公告获得下游客户订单,复合铜箔迎来量产阶段。 摘要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阶段。建议关注:1)实现从0到1应用的新材料磷酸锰铁锂与复合铜箔,推荐标的:德方纳米,受益标的:宝明科技、万顺新材等;2)钠离子电池在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已实现应用,受益标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圣泉集团、元力股份;3)电池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产业链成本管控有望在价格竞争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推荐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4)材料环节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优选有望率先出清的细分环节,推荐标的:新宙邦,受益标的:科达利;5)在政策指导下增长强劲的充电桩环节,推荐标的:盛弘股份、科士达、炬华科技、绿能慧充等。6)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国内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受益标的:鸣志电器等。 磷酸锰铁锂与复合铜箔将迎来规模化应用。宁德时代将量产M3P电池,或将应用于特斯拉改款车型上,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迎来规模化应用契机。磷酸锰铁锂较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成本上存在明显优势,有望在2023年形成一定规模出货,到2025年出货量将超35万吨。其中德方纳米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已经于2022年年底开始陆续投产,成为率先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复合铜箔方面,双星新材和万顺新材于近日相继收获了首张订单,标志着复合铜箔规模化应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复合铜箔采用高分子材料+双面镀铜的三明治结构,在高安全性、低成本、轻量化方面优势显著,有望带来集流体环节的革新,应用空间广阔。 6月前四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5%。6月1-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5.4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9%;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0.8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2%,较上月同期增长13%。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0.0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增长15%;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292.1万辆,同比增长35%;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3.4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4%,较上月同期增长14%;2023年以来累计批发331.7万辆,同比增长40%。 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3年6月26日-6月30日,除部分上游资源价格略有变动外,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维持稳定:电解钴价格上涨1.5万元/吨,涨幅5%;硫酸镍价格上涨0.025万元/吨,涨幅1%;碳酸锂价格下降0.5万元/吨,降幅2%。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 1. 磷酸铁锂和复合铜箔将迎来规模化应用 1.1 磷酸锰铁锂 特斯拉国产Model 3改款车型将继续对电池包进行升级,尤其是基础款后轮驱动版的电量将从60kWh升级为66kWh,采用宁德时代的M3P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改款车预计将于三季度推出。 来源:36氪 M3P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正极材料,是对磷酸铁锂进行掺杂改性的升级迭代产品。目前主要添加锰元素,磷酸锰铁锂规模化应用在即。 磷酸锰铁锂较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成本上存在明显优势。 1)磷酸锰铁锂的电压平台高达4.1V,高于3.4V的磷酸,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高15%-20%,基本能够达到三元电池NCM523的水平。 2)锰元素的掺杂可将材料晶粒细化,显著提升材料电化学脱嵌锂能力,因此磷酸锰铁锂具有更优越的低温性能。磷酸锰铁锂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达到约 75%,而磷酸铁锂的容量保持率为 60%-70%。 3)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同为橄榄石型结构,PO4 四面体结构稳定,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优异,较三元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4)因全球锰矿资源丰富,磷酸锰铁锂成本较磷酸铁锂仅增加5%-10%左右,考虑到锰铁锂能量密度的提升,电池装机成本上,磷酸锰铁锂单瓦时成本略低于磷酸铁锂,并大幅低于三元电池。 2023年是磷酸锰铁锂规模化量产元年。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计,2023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有望迎来一定规模出货。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35万吨,相比磷酸铁锂材料市场渗透率将超15%。 产业链方面,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及电池企业均有相应的磷酸锰铁锂技术布局,其中德方纳米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已经于2022年年底开始陆续投产,成为率先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 1.2 复合铜箔 双星新材与万顺新材分别于6月21日和6月30日公告签订首张复合铜箔订单,标志着复合铜箔规模化应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来源:公司公告 复合铜箔是一种以高分子绝缘树脂 PET/PP 等材料作为“夹心”层,上下两面沉积金属铜,制成“金属导电层-PET/PP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 复合铜箔产业化核心驱动为安全性、低成本、轻量化。 安全性:(1)普通集流体材料受到穿刺时会产生大尺寸毛刺,易造成内短路,引起热失控,而复合集流体在受到穿刺时产生的毛刺较小,1微米镀铜的强度无法刺穿隔膜,从根本上降低了内短路风险;2)在锂电池使用过程中,锂离子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造成不可逆的电池容量与使用寿命衰减,甚至会出现穿透隔膜使正负极短路的问题。而复合集流体的PET等有机层不导电且熔点低,具有受热断路效应,在电池发生局部短路时易熔断实现局部电流断路,从而有效避免热失控。 低成本:由于减少了金属铜的使用,较传统的6微米铜箔,复合铜箔的原材料成本可降低40%以上。 轻量化:铜的密度为8.96g/cm3,远高于PET膜材的1.37g/cm3,因此复合铜箔较同厚度的传统铜箔质量可减轻50%以上。而随着重量降低,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长,质量能量密度可提升5-10% 此外复合铜箔可兼容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应用前景广阔。 2. 上周行业一览 2.1 上周锂电产业链价格走势 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3年6月26日-6月30日,除部分上游资源价格略有变动外,锂电池及材料价格基本维持稳定:电解钴价格上涨1.5万元/吨,涨幅5%;硫酸镍价格上涨0.025万元/吨,涨幅1%;碳酸锂价格下降0.5万元/吨,降幅2%。 2.2 6月1-25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0万辆 初步统计,6月1-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5.4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9%;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898.6万辆,同比增长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0.8万辆,较2022年同期下降2%,较上月同期增长13%;2023年以来累计批发1,024万辆,同比增长9%。 初步统计,6月1-25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0.0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增长15%;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292.1万辆,同比增长35%;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3.4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14%,较上月同期增长14%;2023年以来累计批发331.7万辆,同比增长40%。 2.3 上周重点公司公告一览 2.4 上周新能源行业新闻一览 7月1日,湖南立方与美联新材、七彩化学、星空钠电合作的首个普鲁士蓝钠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来源:湖南立方微信公众号 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服务运营商Blink Charging Co.官网宣布,将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以及联合充电系统标准(CCS)纳入Blink充电产品系列,以生产通用的电动汽车充电器。Blink将在2023年10月前开始生产NACSDCFC充电器,还将在其二级(L2)充电器产品线中提供NACS。 来源:财联社 6月30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公司8周年致全体员工信中提到,2023年6月理想汽车交付量超32000辆;并强调,到2025年,理想的目标是“做到豪华品牌(即2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第一,交付达到160万辆/年”。 来源:财联社 6月30日,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发布全新品牌战略规划,将每年推出2款以上新产品,共计推出12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车型。此外,深蓝还将打造全球化车型,加速出海东盟与欧洲等海外重点市场,向150万辆的长期目标迈进。未来三年,深蓝将构建1万个营销服务触点,打造一键管家服务体系,且将以每年不低于10%的研发投入,打造技术尖点。针对技术方面,深蓝将打造超级增程技术,意图成为行业第一增程品牌。 来源:财联社 6月29日,小鹏汽车旗下全新车型小鹏G6正式上市,售价20.99万-27.69万元,将于7月开启交付。小鹏G6交付即搭载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2023年上半年,XNGP已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开放,并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开通近50个城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时表示,小鹏G6将于2024年进入欧洲市场。 来源:财联社 6月29日,比亚迪巴西子公司负责人Tyler Li称,比亚迪将在巴西拥有自己的工厂。该公司正在与巴伊亚州的地方当局和联邦政府官员就在当地建立工厂进行磋商。Tyler Li表示,该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5万辆。 来源:财联社 6月29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成都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满足6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全市累计建成充电站3200座。其中,公用站约2200座,专用站约960座;充电桩不少于17万个,其中,公用桩不少于5.3万个,专用桩不少于2.7万个,自用桩不少于9万个;换电站450座,其中,公用站300座,专用站150座;建成充电桩功率达到376万千瓦(现状约220万千瓦),构建起“车桩匹配、布局合理、安全稳定、支撑产业”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保障能力。 来源:财联社 6月28日,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表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正迅速成为美国行业标准。将加速审查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是否有可能成为美国充电行业标准。该组织的支持将使其他汽车制造商更容易采用特斯拉充电标准。标准化过程是建立基于共识的关键一步,将对NACS充电连接器进行标准化,以确保任何供应商或制造商都能使用、制造或部署这种充电端口。 来源:财联社 重庆大学近日发布消息,重庆大学国家镁中心和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成功试制出了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此次试制包含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两个产品的投影面积均大于2.2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两个铸件相比原来铝合金铸件减重32%,展现出巨大的轻量化应用前景。 来源:财联社 6月26日,在2023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目前汽车产业正在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对于下半年仍保持信心,中汽协在2023年年初预测全年汽车市场将实现3%的增长目标,目前协会仍未调整这一预测,相信2023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来源:财联社 6月26日,奇瑞汽车方面宣布,基于乡村用户对价格和性价比具有较高敏感度,公司旗下小蚂蚁、无界Pro及QQ冰淇淋限时价分别为6.69万、7.49万和3.39万元,分别较之前的市场价优惠1万元、1万元及0.2万元。 来源:财联社 3.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阶段。建议关注:1)实现从0到1应用的新材料磷酸锰铁锂与复合铜箔,推荐标的:德方纳米,受益标的:宝明科技、万顺新材等;2)钠离子电池在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已实现应用,受益标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圣泉集团、元力股份;3)电池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产业链成本管控有望在价格竞争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推荐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4)材料环节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优选有望率先出清的细分环节,推荐标的:新宙邦,受益标的:科达利;5)在政策指导下增长强劲的充电桩环节,推荐标的:盛弘股份、科士达、炬华科技、绿能慧充等。6)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国内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受益标的:鸣志电器等。 4.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400万辆,如果整体销量水平不及预期,则可能会影响产业链相关企业2023年的出货情况,从而影响经营业绩。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23年锂电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程度产能释放,如果新增产能大幅超过行业需求,则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从而影响盈利水平。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dlsbxny )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庞钧文、石岩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7120001、S0880519080001。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