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指增投资指南(一)——公募指增的发展与现状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公募指增投资指南(一)——公募指增的发展与现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何为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是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结合,力求对指数有效跟踪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化模型及基本面分析进行积极的指数组合管理与风险控制,追求超越指数的投资收益,指数增强基金对标的指数可以是股票指数也可以是债券、商品等其它指数。 本文主要分析和关注的是对标股票指数的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作为面向大众的公募基金,公募指数增强基金在投资上的限制相比私募而言更加的严格,通常会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指数内投资占比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日跟踪误差不超过0.5%,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7.75%。在遵循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公募指数增强基金不会和对标指数的走势出现太大的偏离。 二、指数增强基金发展如何? 自2002年国内首只公募指数增强型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成立以来(对标指数已更改为MSCI中国A股指数),公募指数增强基金已经走过了近20多年,数量和规模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在不断的推出创新型产品,如2021年12月推出的第一批指数增强ETF。 指增基金数量规模双增 2019年至2023年一季度,公募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19年的916亿元增加至2023年1季度的1837亿元,数量也从104只增长至229只,数量和规模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注1:统计规模为年末/季度末时点数,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 注2: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单个基金规模总体偏小 截止2023年1季度,指增基金规模的中位数为2.42亿元,多数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仍然偏小,2亿以下的基金占比达到46%。7只基金规模超50亿,并且仅有1只基金规模破百,即易方达上证50增强A的217亿元。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指数增强基金属于半路出家,由其它类型的基金转型而来,包括分级基金、被动指数基金等,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有32只指数增强基金由其它类型的基金转型而来,转型时间大多发生在2018-2020年。 宽基指数增强为主流 指数增强基金跟踪的指数类型主要有宽基指数、行业主题指数和策略指数3类。宽基指增是绝对的主流,对标宽基指数的指增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远超其它类型,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居多。行业主题指增基金受低基数和近些年主题投资兴起的影响,数量和规模均快速提升。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注1:统计规模为年末/季度末时点数,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 注2: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沪深300、中证500指增基金占多数 从跟踪指数类型上来看,跟踪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的基金占多数,合计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63%和71%,其中跟踪沪深300的基金为61只,总规模600亿元,跟踪中证500的基金为56只,总规模505亿元;跟踪的策略指数主要是各类红利指数,跟踪的行业指数则较为多元,包括医药、高端制造、科技、消费等热门板块和赛道。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三、指增“大厂”是哪些基金公司? 富国基金指数增强产品管理规模最高且产品线齐全,采取团队化的管理方式,产品多由几名基金经理共管,其投研团队实力强劲、经验丰富,李笑薇、徐幼华、方昱等基金经理均深耕指数和量化投资多年;易方达作为综合实力强劲的龙头基金公司,指数增强产品管理规模高居第二,但主要来自张胜记管理的易方达上证50增强;万家基金主要围绕宽基指增布局,中生代乔亮作为万家基金的领军人物独立管理了大部分的指数增强产品;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的指增产品管理规模均在百亿左右,两家基金公司在量化和指数投资领域沉淀多年,投研团队夯实。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以上数据仅作客观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评价。 四、百亿指增基金经理都有谁? 截止2023年一季度,共有5名基金经理的指数增强基金管理规模过百,富国基金的方旻指数增强基金管理规模最高达到约250亿元,富国徐幼华和李笑薇也均超百亿,3人互相搭档管理了数只对标宽基和中证红利指数的指增产品。易方达基金的张胜记凭借单一爆款“易方达上证50增强”指增管理规模也突破200亿元,以上4位基金经理均是具有7年以上投资经验的老将,而第5位指增破百亿的基金经理则是一位中生代,他就是万家基金的乔亮,其管理规模自2022年4季度开始快速飙升,受到投资者青睐。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单位为亿元,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 以上数据仅作客观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评价。 风险提示:本文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整理和分析,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构成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要约或法律文件。本文所涉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基金经理观点为后续整理,不代表长江证券观点,长江证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文中所提具体标的仅用于客观举例,相关观点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长江证券不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其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作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一、何为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是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结合,力求对指数有效跟踪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化模型及基本面分析进行积极的指数组合管理与风险控制,追求超越指数的投资收益,指数增强基金对标的指数可以是股票指数也可以是债券、商品等其它指数。 本文主要分析和关注的是对标股票指数的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作为面向大众的公募基金,公募指数增强基金在投资上的限制相比私募而言更加的严格,通常会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指数内投资占比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日跟踪误差不超过0.5%,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7.75%。在遵循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公募指数增强基金不会和对标指数的走势出现太大的偏离。 二、指数增强基金发展如何? 自2002年国内首只公募指数增强型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成立以来(对标指数已更改为MSCI中国A股指数),公募指数增强基金已经走过了近20多年,数量和规模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在不断的推出创新型产品,如2021年12月推出的第一批指数增强ETF。 指增基金数量规模双增 2019年至2023年一季度,公募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19年的916亿元增加至2023年1季度的1837亿元,数量也从104只增长至229只,数量和规模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注1:统计规模为年末/季度末时点数,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 注2: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单个基金规模总体偏小 截止2023年1季度,指增基金规模的中位数为2.42亿元,多数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仍然偏小,2亿以下的基金占比达到46%。7只基金规模超50亿,并且仅有1只基金规模破百,即易方达上证50增强A的217亿元。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指数增强基金属于半路出家,由其它类型的基金转型而来,包括分级基金、被动指数基金等,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有32只指数增强基金由其它类型的基金转型而来,转型时间大多发生在2018-2020年。 宽基指数增强为主流 指数增强基金跟踪的指数类型主要有宽基指数、行业主题指数和策略指数3类。宽基指增是绝对的主流,对标宽基指数的指增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远超其它类型,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居多。行业主题指增基金受低基数和近些年主题投资兴起的影响,数量和规模均快速提升。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注1:统计规模为年末/季度末时点数,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 注2: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沪深300、中证500指增基金占多数 从跟踪指数类型上来看,跟踪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的基金占多数,合计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63%和71%,其中跟踪沪深300的基金为61只,总规模600亿元,跟踪中证500的基金为56只,总规模505亿元;跟踪的策略指数主要是各类红利指数,跟踪的行业指数则较为多元,包括医药、高端制造、科技、消费等热门板块和赛道。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三、指增“大厂”是哪些基金公司? 富国基金指数增强产品管理规模最高且产品线齐全,采取团队化的管理方式,产品多由几名基金经理共管,其投研团队实力强劲、经验丰富,李笑薇、徐幼华、方昱等基金经理均深耕指数和量化投资多年;易方达作为综合实力强劲的龙头基金公司,指数增强产品管理规模高居第二,但主要来自张胜记管理的易方达上证50增强;万家基金主要围绕宽基指增布局,中生代乔亮作为万家基金的领军人物独立管理了大部分的指数增强产品;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的指增产品管理规模均在百亿左右,两家基金公司在量化和指数投资领域沉淀多年,投研团队夯实。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数量仅统计主份额 以上数据仅作客观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评价。 四、百亿指增基金经理都有谁? 截止2023年一季度,共有5名基金经理的指数增强基金管理规模过百,富国基金的方旻指数增强基金管理规模最高达到约250亿元,富国徐幼华和李笑薇也均超百亿,3人互相搭档管理了数只对标宽基和中证红利指数的指增产品。易方达基金的张胜记凭借单一爆款“易方达上证50增强”指增管理规模也突破200亿元,以上4位基金经理均是具有7年以上投资经验的老将,而第5位指增破百亿的基金经理则是一位中生代,他就是万家基金的乔亮,其管理规模自2022年4季度开始快速飙升,受到投资者青睐。 数据来源:WIND、财富管理中心AIFUND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注:单位为亿元,规模统计不含未披露当期定期报告的基金 以上数据仅作客观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评价。 风险提示:本文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整理和分析,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构成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要约或法律文件。本文所涉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基金经理观点为后续整理,不代表长江证券观点,长江证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文中所提具体标的仅用于客观举例,相关观点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长江证券不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其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作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