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银河证券】2023年7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7月十大金股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3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河证券】2023年7月十大金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 金股组合收益率21.87%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率28.46% 策略 ◆ 蔡芳媛 ◆ 策略分析师 2023年6月A股市场震荡下跌。截至6月28日,本月上证指数下跌0.47%,深证成指上涨1.23%,创业板指下跌0.52%。板块方面,新能源,家电,通信,电力本月表现较好。本月日均成交金额9714.25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179.56亿元。 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态势不变,政策利好将持续助力市场向好。当前中国经济在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虽然GDP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继续保持着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波动但却始终保持相对平稳运行,国内消费也稳步增长。6月7日央行行长易纲发表加强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讲话。政策端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适度下调政策利率,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回升。在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和稳汇率之间,汇率走弱预期对A股带来的扰动是暂时的,后续主要是观察经济是否能全面恢复。 7月关注具有长期增长动能的行业及企业。当前市场关注的点在于人民币汇率走弱预期及经济基本面运行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预计现阶段的投资者观望情绪会逐渐消退。从基本面看,A股站在现在的位置没有继续大幅下跌的基础。当前仍在震荡筑底中,是布局的好时机。我们认为在短期多空因素交织下,负面情绪仍需时间充分释放,市场窄幅震荡,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具有长期增长动能的行业可创造稳健的业绩,具有强抗风险能力,是7月配置主要方向。投资策略应当聚焦风险已充分释放+低估值的防御性成长型个股。7月我们建议战略性布局中特估、科技、消费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风险提示:1)美债利率超预期上行的风险;2)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转向的风险;3)地缘政治风险。 十大金股 美芯晟(688458.SH) ◆ 高峰 ◆ 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内不断增长,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为核心应用领域。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为86亿美元,2024年将增长至150亿美元,预计2016-2024年CAGR为24.48%。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支持WPC-Qi标准的无线充电接收端设备的出货量达到5.15亿台,发射端设备的出货量达到1.97亿台,无线充电设备的整体出货量较2020年度增长近30%。预计到2025年,无线充电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4%以上,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端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5.5%,无线充电发射端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2.9%。从2017年,苹果公司在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中首次支持无线充电后,各大手机公司纷纷效仿,三星、华为、小米等推出多款支持无线充电手机。未来无线充电技术有望逐步运用到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电动汽车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2、公司情况 国内无线充电芯片头部厂商,公司产品具备极强竞争力。公司无线线充电业务发展始于2016年,公司2018年推出首款功率可达30W同时具备10W反向充电的接收端芯片,实现了智能终端不仅可以接收无线充电,目前公司产品充电功率最高可做到100W。公司无线充电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终端、消费电子、照明及智能家居等众多下游领域。产品已进入众多主流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在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芯片为代表的产品中,终端产品覆盖了品牌A、小米、荣耀、传音等知名品牌。公司接收端和发射端无线充电芯片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具备高功率、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优异的特点。 3、驱动因素 1)23H2大客户下半年产品出货量有望超预期; 2)LED驱动芯片价格底部回暖; 3)看好公司拓展汽车电子领域,实现成为“信号链+电源管理”双轮驱动厂商。 4、风险因素 市场环境竞争加剧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瑞华泰(688323.SH) ◆ 任文坡 ◆ 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PI薄膜有“黄金薄膜”之称,基于优异的理化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下游诸多领域。消费电子是目前PI薄膜最主要的消费市场,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受疫情反复影响企业开工,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行业进入谨慎备货的去库存周期,阶段性拖累了PI薄膜的需求表现。短期来看,消费电子等下游产业拐点有望陆续显现,随行业去库存进入尾声,对于PI薄膜的需求有望逐步回暖。远期来看,随着智能手机单机用量增加,以及汽车电子、风电、新能源汽车、柔性显示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新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PI薄膜市场规模有望持续稳健增长。据Grandview预测,2023-2030年PI薄膜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7.8%。 细分产品方面,下游产业对于PI薄膜的需求主要为具有一定突出性能优势的高性能PI薄膜,而高性能PI薄膜生产工艺复杂,准入门槛高,目前仍被美日韩企业高度垄断。我国PI薄膜消费量全球占比超50%,由于相关研发、生产起步较晚,现阶段高性能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高性能PI薄膜相关研发布局已明显提速,高性能PI薄膜的国产化进程有望逐步加快。 2、公司情况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PI薄膜多年,是现阶段国内少数掌握配方、工艺及装备等整套核心技术的供应商;公司产品品类齐全,是全球高性能PI薄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且相比进口产品性价比突出。 1) 公司多款产品成功打破海外企业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关键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企业; 2) 公司在研项目储备丰富,随CPI、COF用PI、TPI、超厚石墨前驱体PI薄膜等在研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公司产品矩阵将愈发完善,盈利能力有望随之提升; 3) 深圳基地已投产9条产线,合计1050吨/年产能,产销规模国内绝对领先;嘉兴基地6条产线,合计1600吨/年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起陆续投产,形成深圳+嘉兴双基地双轮驱动,业绩增量空间可观; 4) 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长期盈利的高性能PI薄膜供应商,2022-2023Q1受行业清库存、产品价格下滑、下游需求不振影响,公司业绩阶段性回落,目前处于业绩+估值双重低点。 3、驱动因素 1)行业结束去库存,下游需求修复提速; 2)嘉兴基地产能如期释放,新增产能顺利消化; 3)CPI等在研高附加值产品完成调试,实现“0”到“1”的突破。 4、风险因素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的风险;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3)嘉兴基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4)在研产品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信证券(600030.SH) ◆ 张一纬 ◆ 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市场热度逐渐恢复。2023年以来,A股股市日均成交量及两融余额均小幅回升。截止至2023年5月末,日均成交量10149亿元,较2022年末的10030亿元上升 1%;两融余额达到16134亿元,较2022年末的15404亿元上升4.7%。 投行业务呈现结构性分化。2023年以来,股票市场首发融资企业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5月末,A股首发融资134家,相较去年同期下滑4%;募资金额162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下滑41%。再融资方面,增发募资表现亮眼,实现融资3322亿元,同比增长86%,但配股和可转债业务发展惨淡,同比下滑95%和52%。债券融资方面,截至2023年5月末,各类债券融资金额达到10550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96280亿元上涨9.6%。 2、公司情况 公司资本实力雄厚,业务布局完善,资格牌照齐全,发展理念贴近时代趋势。多年来,公司业绩维持较快上升趋势,营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16.9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51.0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73%;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42.3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13.1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53%。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153.5亿元,同比增长0.87%;实现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3.6%;分业务来看,公司自营和投行业务增长明显,分别实现收入66亿元和20亿元,同比增长97%和8%,经纪、资管和信用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6亿元、25亿元和6亿元,同比下滑-19%、-10%和-42%。 3、驱动因素 乘注册制改革东风,投行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全面注册制落地落地将大幅刺激一级市场发行量。公司作为行业内投行业务龙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12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有望长期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凭借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优异的承揽承做能力,投行业务收入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资本实力雄厚,自营风格稳健。公司自营业务坚持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研究,投资组合风格选择着眼于降低组合波动及增强抵御外部宏观因素冲击的能力,自营风格较为稳健。受整体市场下跌影响,2022年公司投资净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合计183.10亿元,同比-22.33%,但自营业务收益排名仍然位列行业第一;2023Q1,公司自营实现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97%,未来自营收入有望持续展现业绩弹性。 4、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风险; (2)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中国神华(601088.SH) ◆ 潘玮 ◆ 煤炭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2023年,预计行业供给稳中有增,经济刺激措施、地产支持政策等仍有望提升上游需求,维持煤炭板块景气度;随着我国对央企国企的政策引导不断释放及加快落地,作为央企国企市值占比超9成的煤炭行业,有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迎来价值重估;主流煤企分红比例逐年提升,行业现金牛属性显著,盈利+高分红双轮驱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2、公司情况 中国神华是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煤炭、电力、新能源、煤化工、铁路、港口、航运七大板块业务,以煤炭采掘业务为起点,利用自有运输和销售网络,以及下游电力、煤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实行跨行业、跨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和运营模式。公司是央企改革示范企业,在政策红利推动之下,有望通过集团优质资产注入的方式解决同业竞争,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并且近期公司在此方面已有举措,4月份启动收购控股股东部分资产,6月25日揭晓收购标的为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和国家能源集团杭锦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据测算,收购后将新增煤炭产能规模超过2070万吨/年,新增可采储存量13.3亿吨,2022年中国神华实现商品煤产量3.13亿吨、煤炭销售量4.18亿吨,今年前5月,煤炭销售量累计实现1.81亿吨,同比增长1.7%。 3、驱动因素 当前煤炭行业进入量升质增双碳新周期,公司煤炭以长协煤为主,承担保供重任,量价稳定向上;预计需求端波动向上前提下,公司盈利较同类企业更加稳定,重视投资者回报,煤电运一体化产业竞争优势明显;有望受益深化国改进程提速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的估值重塑,启动收购控股股东资产增厚业绩和可采储量,未来依然具有较好成长性。 4、风险因素 行业及公司面临经济及行业下行压力的风险,销售超预期下行的风险,政策调控不确定性的风险。 邦彦技术(688132.SH) ◆ 李良 ◆ 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国防信息化是现代战争的发展方向,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而建设的国防信息体系,将目标探测跟踪、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战场防护和毁伤评估等功能实现一体化,将联合指挥中心和各军种之间的作战组织实现一体化,提升军队核心战斗力。国防信息化是以 C4ISR 为核心,涵盖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查等全维度军事信息系统。其下游产业链包括雷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与军工电子五大领域。军工通信领域和信息安全领域是国防信息化产业链的核心组成部分。两大领域中包含的现代通信技术显著提高了军队指挥作战的效率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军队获取战场信息的丰富度。 2、公司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信息通信和信息安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核心业务包括融合通信、舰船通信和信息安全三大板块,具体基础产品包括指挥调度服务器、中继网关、敏捷路由器、音视频编解码设备、通信服务平台、通信网络控制设备、各类通信指挥终端以及各类安全终端等软硬件。 1)信息安全业务23Q2开始招标并小批量,24年大批量,3年复合增速68%。 2)23q1业绩端同比由亏转正,增长启动。23年将启动股权激励,形式或为平价期权(无费用摊销),基数是22年。 3)预计公司2023至2025归母净利三年复合增速80%。目前市值仅40亿,弹性大,23年末目标市值80亿,空间100%,强烈推荐。 3、驱动因素 军工信息化领域提质上量刚性需求、国产替代需求加速。 4、风险因素 订单增速不及预期和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移动(600941.SH) ◆ 赵良毕 ◆ 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1)数字经济需求叠加数字要素等政策利好,提速降费政策边际减弱迎来量价齐升,运营商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2)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高股息率核心资产优势突出。 2、公司情况 1)基本面持续改善,营收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 2)CHBN业务全面增长,数字化转型业务成为增收引擎; 3)资本开支增幅趋缓,新基站占比提升; 4)高分红策略推动估值修复,重回高成长属性; 5)在5G建设期向5G应用期转变过程中,大力发展的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3、驱动因素 1)资本开支占总营收比未来有望持续降低; 2)运营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3)提速降费收敛与5G精品网络建设,ARPU企稳巩固根基; 4)中国移动处于估值低位,高分红策略推动估值修复,重回高增长模式; 5)加大算力投资,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4、风险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2)中美技术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迪安诊断(300244.SZ) ◆ 程培 ◆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1)医疗检验专业化分工诞生ICL行业:ICL(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指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属第三方检测行业在医疗领域的分支,其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集中收集并检测医疗机构采集的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或体检。医学检验实验室处于医疗检验产业链中游,上游为IVD设备和试剂生产厂商,下游直面各类医疗机构,ICL第三方检验对于整个医疗检验产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连锁化形成成本优势,高端技术可及性提升:大型连锁ICL检测更加集约化,试剂采购成本低、仪器使用效率高、检验技师效率高且成本低,因此成本优势突出。此外,大型连锁医学检验实验室一方面可以持续跟踪全球检验新技术,并将其开发为临床检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以最快速度向各个医检所复制标准化检验流程。 3)我国ICL市场规模稳健增长:近年来,我国医疗检验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国内ICL行业总规模2020年约为198亿元(不包含新冠检测),全国检验外包率约为6%,行业增速远超医疗检测行业整体增速。我们认为,检验服务降费及DRGs政策不断推进背景下,公立医院检验标本外送比例将持续提升,相较于欧美成熟市场,国内ICL行业仍有极大成长空间,预计未来还有3-4倍的发展空间。2009年卫生部印发《医学检验基本标准(试行)》确立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合法地位后,我国ICL实验室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已超过1,800家。 2、公司情况 1)整合布局医学诊断产业链,“服务+产品”模式持续完善:公司通过检验外包、合作共建及精准中心等多种业务模式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丰富的检验项目菜单,并不断强化终端触达能力,目前已形成“1家总部实验室+4家大区中心实验室+65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伞状网络化布局,并通过子公司凯莱谱、迪普诊断、迪安生物搭建涉足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的三大产线。此外,公司多年积淀形成的国内领先IVD渠道网络可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助力诊断服务及自产产品业务高速发展。 2)学科能力日益强化推升特检占比,三级医院客户有望快速突破:公司研发保持高投入,重点打造肿瘤、感染、慢病、妇幼四大学科建设,着重在血液病、宏基因、甲状腺等优势学科产线持续上量,以领先的技术平台助力医院增进学科影响力。截至2022年,公司可提供3000+医学检验项目,获国内外59家认证认可证书,特检业务占传统诊断收入的比例达39.80%。此外,公司围绕降本增效、临床专科建设、医学技术创新及信息化等需求,推出多种合作模式积极拓展三级医院覆盖率,我们认为,目前公司三级医院客户开拓空间巨大,符合客户诉求的解决方案有望在全国快速推广,进而带动业绩快速增长。 3)融合AI实现数字产业化,整体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公司通过多举措不断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及能力,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改革,帮助客户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和机器化运营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并在宫颈癌病理细胞学筛查领域实现了从试剂耗材、染色制片、数字扫描到人工智能判读全链条闭环。随着结合人工智能的数字产业化不断推进,公司有望进一步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优势,不断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驱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3、驱动因素 1)国家近年推出多政策支持ICL行业发展,医保局主导的医保控费及DRGs政策有望推动检验服务外包率不断上升。 2)ICL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医药行业回暖有望驱动估值修复。 3)三级医院突破及运营效率提升,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4、风险因素 1)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2)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 3)检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嘉和美康(688246.SH) ◆ 吴砚靖 ◆ 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政策持续推动,电子病历升级空间较大。 2018年8月,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2021年10月,卫健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进一步将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建设目标延至2022年;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扩大医疗IT市场空间。公司作为电子病历领头羊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十余年,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所处行业享受政策持续推动和国家大力支持。 医疗数据中心需求有望迎来加速增长。 数据中心的建设提高了医疗数据整合利用能力,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传输方面体现出更好的专业性和可扩展性,是医院互联互通水平提升与电子病历5级及以上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国医疗数据中心起步较晚,2020年市场规模为35.2亿,预计随着电子病历5级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2025年医疗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121亿。公司在医疗数据中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客户中超过40家医院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甲及以上认证,2021年数据中心软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25%,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08%。 财政支持逐步到位,专科需求个性化越发明显。 2023年2月,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启动,补助范围包括“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十四五期间整个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的建设空间将达到1300亿,且对医疗IT厂商的临床信息化技术门槛显著提升。据统计,更具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专科电子病历需求日益凸显,2020年中国专科电子病历占比为20.8%,至2025年将提升至36.0%,医疗IT将长期向专科化、智能化发展。公司作为龙头,在急救急诊专科领域内推出了急救急诊一体化平台和急诊五大中心信息系统,还推出了VTE(动脉血栓)风险防控系统,加速专科电子病历发展。 2、公司情况 深耕临床信息化,覆盖全国医院千余家。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公司医疗信息化客户遍及全国,临床信息化业务覆盖医院客户140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43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近3年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客户数量分布稳定,其中公立医院占比约90%。 产品布局丰富,差异化优势奠定增长潜力。 公司作为电子病历龙头,自2006年开始针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横向拓展出移动护理、手麻、ICU、急诊、口腔专科、产科专科等电子病历产品线,纵向基于已有优质用户合作经验和数据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医院数据中心,深度挖掘临床应用智能化,实现了从电子病历系统为主的单一产品模式向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模式的转变。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产品线,大力拓展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同时针对大型三级医院业务数据整合和利用方面的痛点,逐步研发并推出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产品线。此外,通过智能数据预处理系统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治理,建立了全流程一体化科研分析平台。公司相较行业其他参与者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并且针对高中低层次的医疗机构均有产品线覆盖,未来在整体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份额有较大提升潜力。 财务指标表现良好,高研发投入维持技术先进性。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69,570.09万元,同比增长6.71%;实现归母净利润6,431.68万元,同比增长增长29.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35.90万元,同比增长38.24%。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17,651.56万元,同比增加40.73%,重点关注专科电子病历及数据智慧化利用方向。2022年公司在智慧医疗等产品方向研发投入7,978.91万元,占全部研发投入45.20%,高研发投入保障了产品的持续创新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驱动因素 1)电子病历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2)数据中心和专科电子病历成为第二增长极。 3)财政支持有望推动医疗IT业务深度受益。 4)业绩增速亮眼带动规模效应逐步体现。 4、风险因素 医疗信息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 大丰实业(603081.SH) ◆ 顾熹闽 ◆ 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受益于疫情管控放开,文旅体行业复苏趋势确定。一方面是服务业PMI快速提升至近三年新高、居民出游人次回升;另一方面,我国文旅体设施建设亦将回归正轨。根据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各类文化设施数量达到7.7万,文化设施年服务人次达到48亿,政府和企业对于文旅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有望为场馆建设和运营提供广阔空间。此外,随着VR/AR、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以及居民对文旅体产品的品质要求提升,文旅项目着更具有沉浸感、科技感、互动性的方向发展,相关技术服务商、运营商有望受益。 2、公司情况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文体旅科技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全面涵盖文旅产业链上下游(文体装备、数字艺术科技、文旅项目及场馆运营)。其中,公司作为国内文体装备龙头,服务项目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国内标杆项目包括央视春晚舞台系统、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杭州亚运会场馆设备、海口国际免税城主题中庭等。公司历史财务增长稳健,2016-2021年收入由16.1亿增长至29.6亿,CAGR~13%;归母净利由2.0亿增长至3.9亿, CAGR~15%。 3、驱动因素 公司自2017年起向文旅服务运营转型,依托在文旅领域深厚的项目资源、科技应用、内容创作能力积累,介入剧院运营+旅游/城市演艺等领域,有望进一步优化当前收入结构,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其中,公司已打造《今夕共西溪》旅游演艺项目,同时亦获国内顶级科幻IP《流浪地球》在泛文旅领域的授权,提供新的增量看点。在场馆运营方面,受益于地方政府对剧院运营存市场化需求,公司已承接国内多地剧院运营,未来有望对标保利文化,实现托管剧院的稳步增长。 4、风险因素 1)文旅复苏进展低于预期; 2)新项目落地及爬坡进展低于预期; 3)存量PPP项目回款风险。 华纬科技(001380.SZ) ◆ 石金漫 ◆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受益于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提升,带动本土化供应链完善和提升,汽车弹簧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钢铁行业;弹簧的下游应用行业非常广泛,从各类运输设备、大型机械到各类日常家电及生活用品,各种机器中均装有弹簧。不同行业和产品对弹簧的尺寸、弹性、抗腐蚀性等诸多指标均有不同要求。其中,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整车、工程机械、机器人等应用领域由于对弹簧产品的使用环境、性能指标有较为苛刻的要求,通常只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弹簧企业才能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2、公司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弹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悬架弹簧、制动弹簧、阀类及异形弹簧、稳定杆等,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弹簧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已涉及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农用机械等领域。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对象。公司在弹簧制造领域已深耕积累多年,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设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 募投项目拟继续提升产能与研发能力。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掌握了弹簧生产的核心技术,已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2项,成功进入了国产一线汽车品牌、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5月公司IPO后,拟通过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为公司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弹簧提供强力保障。 3、驱动因素 新产能扩产带动规模提升,盈利能力的提升。 4、风险因素 1)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不确定性带动零部件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2)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银河证券】2023年6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5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4月十大金股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3年6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2023年7月投资组合报告:筑底时布局,保持耐心》 分析师: 蔡芳媛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7110001 高峰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40001 王子路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50001 张一纬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10001 李良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5090001 胡浩淼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1100001 石金漫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2 赵良毕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3 任文坡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80001 程培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100001 吴砚靖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70001 顾熹闽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70001 潘玮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1070002 评级体系: 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预计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预计低于基准指数。 公司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预计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预计低于基准指数。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两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另一为“中国银河宏观”)。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