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630】【行业】电力设备【个股】中国水务、朗姿股份、圣晖集成、佳禾食品、美埃科技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630】【行业】电力设备【个股】中国水务、朗姿股份、圣晖集成、佳禾食品、美埃科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630 进度条 03:44 00:00 / 03:44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电力设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电动车2023年中期策略报告 全球电动化率不足15%,空间广阔,23年预计电动车30%增长,叠加单车带电量提升和储能高增,电池需求增43%,未来5年复合增速30%。1-4月全球电动车销359万辆,同比增39%,电动化率14.4%,较22年略增0.4pct,电动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广阔,预计全年销量1300万辆,同比增30%。其中,预计中国23年销量有望达891万辆,同增30%,电动化率32%;欧洲预计23年销量300万辆,同比+20%,渗透率21%;美国预计全年销量160万辆,同比增60%,电动化率10.6%。受益于中、欧单车带电量提升,预计动力电池实际需求880gwh,同比增36%,叠加储能需求220gwh(+80%),合计电池需求超1100gwh,同比增43%。25年我们预计全球电动车销量超2100万辆,叠加550gwh储能需求,合计电池需求超2200gwh。 产业链去库完成,需求与生产错配将扭转,Q3起将受益于旺季+加库影响,全年预计增长30-50%。产业链看,1-2月行业明显淡季,3月排产恢复,4月受碳酸锂暴跌影响环比下降,随着碳酸锂价格反弹至30万左右企稳,动力及储能逐步恢复,5月行业环比10~20%复苏,6月环比进一步提升5~15%,龙头电池厂Q2订单指引环增25%,行业稳步复苏。而对下半年电动车增长我们仍保持较乐观,预计迎来行业旺季,产业链Q3预计环比增30%,龙头厂商仍能维持全年50%的增长预期。 产业链加速产能出清,Q2-Q3大部分环节盈利见底,龙头优势强化,看好盈利趋势稳定及盈利见底环节。1H需求低于预期加速产能出清,价格快速见底,各环节盈利分化明显。电池壁垒高,格局稳定,龙头盈利差距拉大,全年盈利水平预计稳定。中游材料中,结构件环节格局较好,且二线基本亏损,龙头盈利维持稳定;六氟价格已触底反弹,行业率先出清,电解液龙头成本优势明显,盈利水平领先,预计Q2基本触底;负极季度议价,石墨化价格跌至成本线,龙头公司具备成本优势享受溢价;铁锂正极新增产能释放加工费下行,三元正极23年加工费预计正常年降,Q2起碳酸锂影响减弱,盈利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碳酸锂4月起价格反弹,锂盐厂惜售,产业链库存低位,预计H2维持20-30万左右价格水平。此外钠电池、复合集流体等23年为量产元年,也将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目前电动车仍为估值、预期最低点,而行业需求已开始逐步好转,主流公司Q2-Q3盈利可基本见底,锂电板块酝酿反转,首推盈利确定的电池环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受益于国产替代及新技术的细分环节龙头(曼恩斯特、骄成超声),以及盈利趋势稳健的结构件(科达利)、负极(璞泰来、尚太科技)、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及正极(华友钴业、容百科技、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关注欣旺达、鹏辉能源、多氟多、信德新材、万润新能、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天奈科技、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鼎胜新材等。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利润空间,投资增速下滑及疫情影响。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中国水务(00855.HK) FY2023年报点评 剔除汇率影响业绩稳健增长 直饮水业务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财年业绩,实现营业总收入141.99亿港元,同增9.2%,剔除汇率影响同增16.4%,归母净利润18.57亿港元,同减1.9%,剔除汇率影响同增4.1%,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34港仙,同比持平。 直饮水业务分部溢利高增206%,供排水协同助环保营收同增18%。FY2023,公司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美元利率上升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业绩同比略降。其中1)城市供水:实现营收87.29亿港元,同减6.3%,分部溢利28.36亿港元,同减9.9%,主要系本年度整体安装及维护工程减少;2)管道直饮水:实现营收13.10亿港元,同增88.9%,分部溢利5.04亿港元,同增206.0%。3)环保:实现营收14.10亿港元,同增17.5%,分部溢利4.68亿港元,同增14.3%,主要是取得更多由供排一体化带动的建设工程、在国家级石化区扩展其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以及污水处理量上升所致;4)总承包建设:实现营收11.99亿元,同增207.9%,分部溢利7.97亿元,同增95.4%;5)物业:实现营收5.45亿元,同增2.5%,分部溢利0.89亿港元,同减24.7%。 直饮水营收占比提至9.2%,双主业战略下加速崛起。FY2023,公司直饮水业务营收剔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同增100.5%,管道直饮水利润率38.3%,同比提升14.8pct。其中1)直饮水经营:实现营收1.70亿港元,同增57.6%,2)直饮水安装及维护:实现营业收入1.13亿港元,同增95.5%,3)直饮水建设:实现营收10.26亿港元,同增108.5%。FY2023公司新增超过1800个直饮水项目,新增用户约160万人。公司直饮水业务营收占比从FY2020的1%提升至FY2023的9.2%,直饮水业务已逐步上升为新主业。 供水投运规模&水量稳定增长,水价调整受疫情影响放缓。FY2023,公司1)供水经营:营收33.54亿港元,同减0.2%,剔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同增5.9%。①售水量15.3亿吨,同增4.1%。截至2023/3/31,公司自来水、原水、污水投运规模合计1030万吨/日,在建232万吨/日,拟建438万吨/日,(在建+拟建)/投运为65%,保障未来成长空间。②水价平均2.19港元/吨,FY2023公司4个供水项目实现调价,期间疫情反复影响调价进程。2)供水安装及维护:营收19.20亿港元,同减6.6%,3)供水建设:营收41.67亿港元,同增3.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供水龙头规模稳定扩张&水价调增确定回报,直饮水空间广阔。我们将FY2024-2025归母净利润预测22.90/ 26.94亿港元调整至21.83/24.97亿港元,预计FY2026归母净利润为28.27亿港元,对应PE分别为4.4/3.8/3.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运、水价调增、直饮水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分析师 袁理) 朗姿股份(002612) 拟定增募资加大医美全国布局 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6.7亿元用于:1)成都锦江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4.1亿元);2)重庆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2.13亿元);3)郑州金水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3.18亿元);4)青岛米兰柏羽整形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1.72亿元);5)昆明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2.1亿元);6)朗姿医疗美容研究院建设项目(拟投4,261万元);7)补充流动资金(4.2亿元)。 新建五所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加速全国化布局。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12.1亿元用于在成都、重庆、郑州、青岛、昆明新建5家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期均为12个月。公司于2016年正式进军医美业务领域,通过自建和收购并行的模式加快医美板块的发展,现有四大医美品牌&30家医美机构(米兰柏羽4家+晶肤医美23家+高一生2家+昆明韩辰1家,其中米兰柏羽成都高新为自建、深圳通过自建升级新院),在成都和西安两大西部核心城市已经建立突出的区域性竞争优势、具备全国推广布局基础。本次募投新建5家米兰柏羽机构,由于公司此前已有自建米兰医院经验,因此有望将经验复制到本次5家机构的筹建中。新机构落地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医美业务的覆盖区域和业务规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新建医疗美容机构覆盖整形外科、皮肤科、牙科等科室,诊疗设备、检测设备等医疗设备及辅助设备齐全,涵盖手术和非手术美容服务。 设立医美研究院,提升医疗美容研究能力。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3680万元用于医美研究院项目,建设期12个月。由于医美本质属于医疗学科,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解答临床问题,形成序贯性治疗方案。因此本项目有助公司汇聚医疗美容行业前沿技术和专业人才,助力公司开展医疗美容的科研、培训等工作,从研、产、学、训等多维度支撑公司技术升级、服务升级。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医美板块已获得4项外观设计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 补充流动资金,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助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营资金储备,增强资本实力,促进公司在产业链上积极稳妥布局相关业务,同时改善财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高端女装及医美机构龙头。本次发布定增预案拟用于新建医疗美容医院、医美研究院两大项目,有助加大医美业务的全国布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虽然医院建设初期投入较大、盈利爬坡需要一定过程,但随着此前新建医院逐渐成熟贡献盈利,有望一定程度缓解盈利压力。我们暂维持23-25年归母净利润1.72/2.59/3.18亿元的预测,对应PE 59/39/3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板块竞争加剧、医疗事故、医美行业政策变化等。 (分析师 李婕、赵艺原) 圣晖集成(603163) 专注高端洁净室的系统集成龙头 受益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加速 投资要点 公司: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洁净室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商。圣晖集成前身2003年成立,公司2022年上市,控股股东为圣晖国际,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是国内高科技产业洁净室系统集成工程服务的领先企业,洁净室工程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达九成以上;公司近4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14.9%,2022年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5.4%/7.6%,利润水平整体稳定。 先进制造业国产替代驱动长周期需求成长,高端领域格局清晰:(1)洁净室为产品生产提供洁净空间,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工程,制造强国战略带动国内半导体、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持续扩容,2021年国内洁净室市场规模为2146亿元;(2)下游行业投资规模大、工程实施周期短、容错率低,业主偏好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趋于集中化、规模化;国内主要电子洁净室工程供应商包括深桑达A(中电二、四)、亚翔集成、圣晖集成、柏诚股份、江西汉唐等;(3)IC半导体为高端洁净室最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海外制裁限制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自给率仍待提升;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保持高强力度,支撑国内洁净室行业市场需求。 公司深耕高端洁净室领域,技术、口碑和人才积累助力快速成长:(1)2022年IC半导体和光电面板行业营收占公司年度营收总额的71%,此类项目洁净度等级高、系统集成复杂、质量要求高;公司资质齐全,注重发掘培养内部人才,近4年研发费用CAGR达到63.0%,首次公开发行募集部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2)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实施洁净室相关工程数千项,百级及以上洁净室工程近200项,2017-2021年在业主处获得主要工程奖项24项,得到业主广泛认可,与矽品科技、富士康、立臻科技等优质企业合作10余年,且与三安集成、中芯国际等企业也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2018-2022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均达到40%以上;(3)公司响应客户需求,通过收并购方式在东南亚布点,2019-2021年境外员工人数分别为64/122/143人,营收占比由12.6%增至26.6%,2022年疫情导致境外项目实施进度延迟,境外收入略下滑,但公司市场开发力度不减,将充分受益于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的洁净室工程需求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主要业务为IC半导体洁净室工程,国内政策高度支持半导体行业发展,大陆晶圆厂商资本开支保持高强力度;公司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丰富,近年来人员保持扩张,业绩受益于客户的扩产计划有望加速释放。公司6月28日PE(TTM)低于半导体产业链可比公司水平,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2.9亿元,截至6月28日对应P/E分别为26.8/20.0/1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晶圆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 佳禾食品(605300) 掘金植脂末 咖啡第二成长曲线逐显 投资要点 植脂末龙头供应商,咖啡、植物基注入新动能。公司主要从事植脂末、咖啡及其他固体饮料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23Q1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267%,管理层经验丰富,员工利益高度绑定。 植脂末: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龙头优势凸显。1)2020年全球植脂末市场规模59.42亿美元,2020年我国植脂末市场规模约68亿元,2015-2020年CAGR=8.4%,国内企业凭借精准服务、生产规模、品牌效应有较为粘性客户基础,其中佳禾食品2018年市占率约14%。2)公司优势:客户端品牌口碑建立,产品体系丰富。公司当前品牌效应和口碑已确立,茶饮大客户长期合作;截至2022年植脂末产能25.5万吨/年,在国内企业中扩产规模最大。3)盈利提升方向:公司全面停售反脂产品,持续推动产品健康化;持续推进研发,加快客户转型,提高小B、工业客户和海外客户占比,降低大客户依赖。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原材料价格下行,进一步推动盈利能力。 咖啡:东风已至,咖啡发展进入快车道。1)2020年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CAGR保持7%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1547亿元,2022年将增长至近1700亿元。目前速溶容量最大,现磨占比持续提升。咖啡门店竞争持续激烈,截至23年4月咖啡门店数量105328家。2)公司优势:全品类供应能力,产能持续适配。公司参与全产业链生产开发,以统速溶粉+冻干粉为主。持续投入研发。拥有72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和全套精品咖啡生产链、2160吨冻干咖啡项目,今年5月份公告将定增扩建咖啡豆产线,明年预计可使用。 C端销售:单独成立C端业务条线,产品品牌慢慢孵化。1)2019年全球燕麦奶市场规模超2.5亿美元,预计2020-2026年CAGR将超10.2%;我国燕麦奶2019年约7亿元,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210亿元,2020-2025年CAGR=64%。品牌梯队正在形成,有较大上升空间。2)公司目前拥有 C 端咖啡品牌“金猫咖啡”、燕麦奶品牌“非常麦”,23年单独成立C端业务线,新负责人在快消品经验丰富,接手后计划分工精细化、渠道扩张,有望持续推动该业务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处于植脂末客户稳定、咖啡客户持续增加、产能持续提升阶段,盈利能力将趋于稳定,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7、3.64、4.86亿元,同比+132%、36%、33%,给予2024年PE为35倍,目标价3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咖啡业务下游大客户扩张速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波动加剧、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师 汤军、王颖洁) 美埃科技(688376) 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产能限制逐步解锁,产能释放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建议协议》。 签署意向性框架协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公司与南京江宁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建议协议》,江宁开发区管委会采用“招拍挂”供地方式提供项目用地,公司在江宁开发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江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前十强。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在江宁开发区的发展,有利于公司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的开拓与革新,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产能限制逐步解锁,产能释放加速。根据招股说明书,2021年公司主要产品风机过滤单元/高效过滤器/初中效过滤器/静电过滤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3%/102%/121%/154%,2021年外协生产(OEM)占当期采购总额比例达10%。根据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产能仍处于满负荷状态。公司IPO 募集资金4.2亿用于产品产能,募投项目建设完毕预计风机过滤单元/高效过滤器/初中效过滤器/静电过滤器产能提升95%/64%/83%/637%。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合作落地,产能释放加速。 领先技术&优质客户&国际化三大优势构造核心竞争力,国际化版图造就公司成长新动能。1)领先技术: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产品指标行业领先。公司的过滤产品可实现高总静压、低耗电,中等噪音运行。2)客户:涵盖各下游行业领军企业。客户包括天马微电子、中芯国际、华星光电、京东方、ST Microelectronics、辉瑞制药、雀巢、苹果等,标杆效应助力公司快速开拓市场,公司目前在国内半导体洁净室领域位于行业的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3)国际化:2017-2022年国外收入复增超23%,收入占比提升至11%;2022年公司国外业务毛利率30.34%,高于国内2.82pct,国外业务盈利能力更强。未来公司通过马来西亚&魁北克生产基地、在新加坡和日本的子公司以及在泰国的联营企业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扩展业务边界。 耗材属性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更高,盈利稳定性增强。过滤器等产品存在更换周期,2022H1公司过滤器/空气净化设备替换收入占对应业务收入比例为52%/70%。未来公司客户规模逐步扩大,将会带来更高的替换收入并拉高公司整体毛利率,盈利稳定性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募投项目扩建完成后公司产能将大幅提升,成长加速。我们维持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72/2.49/3.21亿元,同比40%/45%/29%;2023-2025年EPS为1.28/1.85/2.39元,对应PE 31/22/17倍(估值日期2023/6/2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洁净室下游政策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分析师 袁理、任逸轩)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630 进度条 03:44 00:00 / 03:44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电力设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电动车2023年中期策略报告 全球电动化率不足15%,空间广阔,23年预计电动车30%增长,叠加单车带电量提升和储能高增,电池需求增43%,未来5年复合增速30%。1-4月全球电动车销359万辆,同比增39%,电动化率14.4%,较22年略增0.4pct,电动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广阔,预计全年销量1300万辆,同比增30%。其中,预计中国23年销量有望达891万辆,同增30%,电动化率32%;欧洲预计23年销量300万辆,同比+20%,渗透率21%;美国预计全年销量160万辆,同比增60%,电动化率10.6%。受益于中、欧单车带电量提升,预计动力电池实际需求880gwh,同比增36%,叠加储能需求220gwh(+80%),合计电池需求超1100gwh,同比增43%。25年我们预计全球电动车销量超2100万辆,叠加550gwh储能需求,合计电池需求超2200gwh。 产业链去库完成,需求与生产错配将扭转,Q3起将受益于旺季+加库影响,全年预计增长30-50%。产业链看,1-2月行业明显淡季,3月排产恢复,4月受碳酸锂暴跌影响环比下降,随着碳酸锂价格反弹至30万左右企稳,动力及储能逐步恢复,5月行业环比10~20%复苏,6月环比进一步提升5~15%,龙头电池厂Q2订单指引环增25%,行业稳步复苏。而对下半年电动车增长我们仍保持较乐观,预计迎来行业旺季,产业链Q3预计环比增30%,龙头厂商仍能维持全年50%的增长预期。 产业链加速产能出清,Q2-Q3大部分环节盈利见底,龙头优势强化,看好盈利趋势稳定及盈利见底环节。1H需求低于预期加速产能出清,价格快速见底,各环节盈利分化明显。电池壁垒高,格局稳定,龙头盈利差距拉大,全年盈利水平预计稳定。中游材料中,结构件环节格局较好,且二线基本亏损,龙头盈利维持稳定;六氟价格已触底反弹,行业率先出清,电解液龙头成本优势明显,盈利水平领先,预计Q2基本触底;负极季度议价,石墨化价格跌至成本线,龙头公司具备成本优势享受溢价;铁锂正极新增产能释放加工费下行,三元正极23年加工费预计正常年降,Q2起碳酸锂影响减弱,盈利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碳酸锂4月起价格反弹,锂盐厂惜售,产业链库存低位,预计H2维持20-30万左右价格水平。此外钠电池、复合集流体等23年为量产元年,也将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目前电动车仍为估值、预期最低点,而行业需求已开始逐步好转,主流公司Q2-Q3盈利可基本见底,锂电板块酝酿反转,首推盈利确定的电池环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受益于国产替代及新技术的细分环节龙头(曼恩斯特、骄成超声),以及盈利趋势稳健的结构件(科达利)、负极(璞泰来、尚太科技)、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及正极(华友钴业、容百科技、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关注欣旺达、鹏辉能源、多氟多、信德新材、万润新能、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天奈科技、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鼎胜新材等。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利润空间,投资增速下滑及疫情影响。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中国水务(00855.HK) FY2023年报点评 剔除汇率影响业绩稳健增长 直饮水业务表现亮眼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财年业绩,实现营业总收入141.99亿港元,同增9.2%,剔除汇率影响同增16.4%,归母净利润18.57亿港元,同减1.9%,剔除汇率影响同增4.1%,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34港仙,同比持平。 直饮水业务分部溢利高增206%,供排水协同助环保营收同增18%。FY2023,公司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美元利率上升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业绩同比略降。其中1)城市供水:实现营收87.29亿港元,同减6.3%,分部溢利28.36亿港元,同减9.9%,主要系本年度整体安装及维护工程减少;2)管道直饮水:实现营收13.10亿港元,同增88.9%,分部溢利5.04亿港元,同增206.0%。3)环保:实现营收14.10亿港元,同增17.5%,分部溢利4.68亿港元,同增14.3%,主要是取得更多由供排一体化带动的建设工程、在国家级石化区扩展其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以及污水处理量上升所致;4)总承包建设:实现营收11.99亿元,同增207.9%,分部溢利7.97亿元,同增95.4%;5)物业:实现营收5.45亿元,同增2.5%,分部溢利0.89亿港元,同减24.7%。 直饮水营收占比提至9.2%,双主业战略下加速崛起。FY2023,公司直饮水业务营收剔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同增100.5%,管道直饮水利润率38.3%,同比提升14.8pct。其中1)直饮水经营:实现营收1.70亿港元,同增57.6%,2)直饮水安装及维护:实现营业收入1.13亿港元,同增95.5%,3)直饮水建设:实现营收10.26亿港元,同增108.5%。FY2023公司新增超过1800个直饮水项目,新增用户约160万人。公司直饮水业务营收占比从FY2020的1%提升至FY2023的9.2%,直饮水业务已逐步上升为新主业。 供水投运规模&水量稳定增长,水价调整受疫情影响放缓。FY2023,公司1)供水经营:营收33.54亿港元,同减0.2%,剔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同增5.9%。①售水量15.3亿吨,同增4.1%。截至2023/3/31,公司自来水、原水、污水投运规模合计1030万吨/日,在建232万吨/日,拟建438万吨/日,(在建+拟建)/投运为65%,保障未来成长空间。②水价平均2.19港元/吨,FY2023公司4个供水项目实现调价,期间疫情反复影响调价进程。2)供水安装及维护:营收19.20亿港元,同减6.6%,3)供水建设:营收41.67亿港元,同增3.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供水龙头规模稳定扩张&水价调增确定回报,直饮水空间广阔。我们将FY2024-2025归母净利润预测22.90/ 26.94亿港元调整至21.83/24.97亿港元,预计FY2026归母净利润为28.27亿港元,对应PE分别为4.4/3.8/3.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运、水价调增、直饮水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分析师 袁理) 朗姿股份(002612) 拟定增募资加大医美全国布局 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6.7亿元用于:1)成都锦江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4.1亿元);2)重庆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2.13亿元);3)郑州金水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3.18亿元);4)青岛米兰柏羽整形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1.72亿元);5)昆明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项目(拟投2.1亿元);6)朗姿医疗美容研究院建设项目(拟投4,261万元);7)补充流动资金(4.2亿元)。 新建五所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加速全国化布局。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12.1亿元用于在成都、重庆、郑州、青岛、昆明新建5家米兰柏羽医疗美容医院、建设期均为12个月。公司于2016年正式进军医美业务领域,通过自建和收购并行的模式加快医美板块的发展,现有四大医美品牌&30家医美机构(米兰柏羽4家+晶肤医美23家+高一生2家+昆明韩辰1家,其中米兰柏羽成都高新为自建、深圳通过自建升级新院),在成都和西安两大西部核心城市已经建立突出的区域性竞争优势、具备全国推广布局基础。本次募投新建5家米兰柏羽机构,由于公司此前已有自建米兰医院经验,因此有望将经验复制到本次5家机构的筹建中。新机构落地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医美业务的覆盖区域和业务规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新建医疗美容机构覆盖整形外科、皮肤科、牙科等科室,诊疗设备、检测设备等医疗设备及辅助设备齐全,涵盖手术和非手术美容服务。 设立医美研究院,提升医疗美容研究能力。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3680万元用于医美研究院项目,建设期12个月。由于医美本质属于医疗学科,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解答临床问题,形成序贯性治疗方案。因此本项目有助公司汇聚医疗美容行业前沿技术和专业人才,助力公司开展医疗美容的科研、培训等工作,从研、产、学、训等多维度支撑公司技术升级、服务升级。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医美板块已获得4项外观设计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 补充流动资金,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助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营资金储备,增强资本实力,促进公司在产业链上积极稳妥布局相关业务,同时改善财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高端女装及医美机构龙头。本次发布定增预案拟用于新建医疗美容医院、医美研究院两大项目,有助加大医美业务的全国布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虽然医院建设初期投入较大、盈利爬坡需要一定过程,但随着此前新建医院逐渐成熟贡献盈利,有望一定程度缓解盈利压力。我们暂维持23-25年归母净利润1.72/2.59/3.18亿元的预测,对应PE 59/39/3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板块竞争加剧、医疗事故、医美行业政策变化等。 (分析师 李婕、赵艺原) 圣晖集成(603163) 专注高端洁净室的系统集成龙头 受益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加速 投资要点 公司: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洁净室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商。圣晖集成前身2003年成立,公司2022年上市,控股股东为圣晖国际,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是国内高科技产业洁净室系统集成工程服务的领先企业,洁净室工程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达九成以上;公司近4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14.9%,2022年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5.4%/7.6%,利润水平整体稳定。 先进制造业国产替代驱动长周期需求成长,高端领域格局清晰:(1)洁净室为产品生产提供洁净空间,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工程,制造强国战略带动国内半导体、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持续扩容,2021年国内洁净室市场规模为2146亿元;(2)下游行业投资规模大、工程实施周期短、容错率低,业主偏好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趋于集中化、规模化;国内主要电子洁净室工程供应商包括深桑达A(中电二、四)、亚翔集成、圣晖集成、柏诚股份、江西汉唐等;(3)IC半导体为高端洁净室最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海外制裁限制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自给率仍待提升;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保持高强力度,支撑国内洁净室行业市场需求。 公司深耕高端洁净室领域,技术、口碑和人才积累助力快速成长:(1)2022年IC半导体和光电面板行业营收占公司年度营收总额的71%,此类项目洁净度等级高、系统集成复杂、质量要求高;公司资质齐全,注重发掘培养内部人才,近4年研发费用CAGR达到63.0%,首次公开发行募集部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2)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实施洁净室相关工程数千项,百级及以上洁净室工程近200项,2017-2021年在业主处获得主要工程奖项24项,得到业主广泛认可,与矽品科技、富士康、立臻科技等优质企业合作10余年,且与三安集成、中芯国际等企业也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2018-2022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均达到40%以上;(3)公司响应客户需求,通过收并购方式在东南亚布点,2019-2021年境外员工人数分别为64/122/143人,营收占比由12.6%增至26.6%,2022年疫情导致境外项目实施进度延迟,境外收入略下滑,但公司市场开发力度不减,将充分受益于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的洁净室工程需求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主要业务为IC半导体洁净室工程,国内政策高度支持半导体行业发展,大陆晶圆厂商资本开支保持高强力度;公司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丰富,近年来人员保持扩张,业绩受益于客户的扩产计划有望加速释放。公司6月28日PE(TTM)低于半导体产业链可比公司水平,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2.9亿元,截至6月28日对应P/E分别为26.8/20.0/1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晶圆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 佳禾食品(605300) 掘金植脂末 咖啡第二成长曲线逐显 投资要点 植脂末龙头供应商,咖啡、植物基注入新动能。公司主要从事植脂末、咖啡及其他固体饮料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23Q1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267%,管理层经验丰富,员工利益高度绑定。 植脂末: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龙头优势凸显。1)2020年全球植脂末市场规模59.42亿美元,2020年我国植脂末市场规模约68亿元,2015-2020年CAGR=8.4%,国内企业凭借精准服务、生产规模、品牌效应有较为粘性客户基础,其中佳禾食品2018年市占率约14%。2)公司优势:客户端品牌口碑建立,产品体系丰富。公司当前品牌效应和口碑已确立,茶饮大客户长期合作;截至2022年植脂末产能25.5万吨/年,在国内企业中扩产规模最大。3)盈利提升方向:公司全面停售反脂产品,持续推动产品健康化;持续推进研发,加快客户转型,提高小B、工业客户和海外客户占比,降低大客户依赖。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原材料价格下行,进一步推动盈利能力。 咖啡:东风已至,咖啡发展进入快车道。1)2020年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CAGR保持7%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1547亿元,2022年将增长至近1700亿元。目前速溶容量最大,现磨占比持续提升。咖啡门店竞争持续激烈,截至23年4月咖啡门店数量105328家。2)公司优势:全品类供应能力,产能持续适配。公司参与全产业链生产开发,以统速溶粉+冻干粉为主。持续投入研发。拥有72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和全套精品咖啡生产链、2160吨冻干咖啡项目,今年5月份公告将定增扩建咖啡豆产线,明年预计可使用。 C端销售:单独成立C端业务条线,产品品牌慢慢孵化。1)2019年全球燕麦奶市场规模超2.5亿美元,预计2020-2026年CAGR将超10.2%;我国燕麦奶2019年约7亿元,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210亿元,2020-2025年CAGR=64%。品牌梯队正在形成,有较大上升空间。2)公司目前拥有 C 端咖啡品牌“金猫咖啡”、燕麦奶品牌“非常麦”,23年单独成立C端业务线,新负责人在快消品经验丰富,接手后计划分工精细化、渠道扩张,有望持续推动该业务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处于植脂末客户稳定、咖啡客户持续增加、产能持续提升阶段,盈利能力将趋于稳定,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7、3.64、4.86亿元,同比+132%、36%、33%,给予2024年PE为35倍,目标价3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咖啡业务下游大客户扩张速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波动加剧、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师 汤军、王颖洁) 美埃科技(688376) 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产能限制逐步解锁,产能释放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建议协议》。 签署意向性框架协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公司与南京江宁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建议协议》,江宁开发区管委会采用“招拍挂”供地方式提供项目用地,公司在江宁开发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江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前十强。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在江宁开发区的发展,有利于公司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的开拓与革新,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产能限制逐步解锁,产能释放加速。根据招股说明书,2021年公司主要产品风机过滤单元/高效过滤器/初中效过滤器/静电过滤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3%/102%/121%/154%,2021年外协生产(OEM)占当期采购总额比例达10%。根据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产能仍处于满负荷状态。公司IPO 募集资金4.2亿用于产品产能,募投项目建设完毕预计风机过滤单元/高效过滤器/初中效过滤器/静电过滤器产能提升95%/64%/83%/637%。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合作落地,产能释放加速。 领先技术&优质客户&国际化三大优势构造核心竞争力,国际化版图造就公司成长新动能。1)领先技术: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产品指标行业领先。公司的过滤产品可实现高总静压、低耗电,中等噪音运行。2)客户:涵盖各下游行业领军企业。客户包括天马微电子、中芯国际、华星光电、京东方、ST Microelectronics、辉瑞制药、雀巢、苹果等,标杆效应助力公司快速开拓市场,公司目前在国内半导体洁净室领域位于行业的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3)国际化:2017-2022年国外收入复增超23%,收入占比提升至11%;2022年公司国外业务毛利率30.34%,高于国内2.82pct,国外业务盈利能力更强。未来公司通过马来西亚&魁北克生产基地、在新加坡和日本的子公司以及在泰国的联营企业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扩展业务边界。 耗材属性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更高,盈利稳定性增强。过滤器等产品存在更换周期,2022H1公司过滤器/空气净化设备替换收入占对应业务收入比例为52%/70%。未来公司客户规模逐步扩大,将会带来更高的替换收入并拉高公司整体毛利率,盈利稳定性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募投项目扩建完成后公司产能将大幅提升,成长加速。我们维持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72/2.49/3.21亿元,同比40%/45%/29%;2023-2025年EPS为1.28/1.85/2.39元,对应PE 31/22/17倍(估值日期2023/6/2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洁净室下游政策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分析师 袁理、任逸轩)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