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看待当前美国地产市场?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看待当前美国地产市场?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发布时间:2023-06-2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看待当前美国地产市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6月29日报告《如何看待当前美国地产市场?》,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进度条 07:59 00:00 / 07:59 核心观点 美国房屋销售回暖主要源于利率下行周期的需求复苏,2022年12月便已启动。本轮住宅销售复苏新屋增速明显领先成屋,主要源于居家办公和成屋供给相对不足。 美国建造支出中商业地产占比明显高于住宅,在本轮住宅复苏周期中,居家办公兴起在提振住宅销售的同时也在透支商业地产的需求,非住宅地产和住宅地产周期错位下,不宜过分高估住宅复苏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整体建设支出增速短期难有大幅改善。 通胀方面,CPI住房项落后房价趋势约12-15个月左右,当前地产价格回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胀预期但对即期CPI影响较小。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美国房屋销售回暖主要源于利率下行周期的需求复苏,去年12月便已启动 5月美国地产数据超预期引发市场关注,5月美国新房销售同比增速达到20.0%(前值11.3%),自2022年12月以来连续6个月反弹,并于4月回归正增长;成屋销售方面,5月同比增速-20.4%,相较前值-23.0%小幅反弹,自2023年1月以来整体延续修复趋势。 我们早在2022年10月发布的《万里风云,峰会路转》中便指出:“美国房贷利率挂钩同期限美债利率,因此美国房屋销售和长期美债利率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考虑到 2023年全年利率趋于下行,预计将连带房贷成本重回下行区间,新屋及成屋销售数据将有所起色,并带动耐用品消费修复(美国成屋销售对耐用品增速有较好领先性)。” 当前美国住宅地产市场走势也完全符合我们前期判断,伴随10年期美债利率于2022年10月见顶,实际新屋销售于同年12月便已进入新一轮反弹周期,今年以来新屋、成屋销售的持续性回暖主要源于本轮利率下行周期下的地产需求复苏,未来也将带动住宅相关的资本开支增长。 本轮住宅地产销售的复苏存在两大特征:一是本轮住宅销售复苏主要以富人购房为主;二是新屋销售复苏增速明显领先于成屋。 >>本轮住宅销售复苏富人购房贡献大幅提升,延续疫后高端化、城郊化购房特征 本轮地产销售复苏富人购房比例大幅提升,总价5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房销售对2022年下半年以来新屋销售的整体贡献率超过41%,高于疫情前(17%)和疫情期间(26%)水平。其中经济偏发达区域(东北、西部)超过64%,中西、南部经济发展偏弱区域分别为27%、34%。 一是这一特征延续了疫后美国居民高端化、城郊化的购房习惯特征,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反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居民的住房习惯,美国居民开始从城市中心的公寓楼迁出并将房屋置换为郊区的独户房屋、别墅,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远离人群密集区域(详细请参考前期报告《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此外,疫后居家办公比例的增加也提升了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 二是购房可能成为高收入群体消耗超额储蓄的渠道之一。我们曾于前期报告指出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群体是本轮美国超额储蓄消耗的主力(详细请参考前期报告《水到渠成,股债双牛》等),我们认为最低收入群体消耗储蓄的主要途径是在回归就业岗位之前支持日常消费;高收入群体消耗储蓄的方式之一可能是购房。 >>新屋销售复苏增速明显领先成屋,主要源于居家办公和成屋供给相对不足 本轮新屋销售复苏增速明显领先于成屋,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源于居家办公和成屋供给相对不足。新屋销售增速由2022年11月-24.6%的低点反弹至5月的20.0%,成屋销售增速由2023年1月-36.9%的低点反弹至5月的-20.4%。 一是疫后多数企业开启“居家办公”模式,提升住房购置需求。MBA协会(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近期指出,在2023年以来新房销售的反弹中,首次购房者是其中主力,我们认为与居家办公盛兴后美国年轻一代购房需求攀升有关。NBER在今年4月的论文中同样指出,疫情期间(2020-2022年)居家办公模式的兴起显著提升了年轻一代家庭组建需求,居家办公人数的数量与占比和房贷月偿还额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是成屋库存不足推动购房者购买新屋继而对新屋销售形成明显提振。当前新屋去化周期约为6.7个月,高于疫前中枢;成屋去化周期约为3个月,低于疫前中枢,反映成屋供给明显短缺程度较高,对于新建家庭来说,由于房屋为刚需品,成屋供给不足且价格较高的背景下,推动消费者转向购买新房。 >>居家办公提振住宅销售的同时也透支商业地产需求,理性看待对需求的拉动 美国建造支出中商业地产占比明显高于住宅,在本轮地产复苏周期中,居家办公兴起在提振住宅销售的同时也在透支商业地产的需求,不宜过分高估住宅市场复苏对需求的拉动作用。 “居家办公”模式兴起在提振新屋销售的同时,也透支商业地产需求。Realtor数据显示,2023年3月大型城市办公楼占用率均值为50.1%明显低于疫前水平,空置率上升导致办公楼商业地产的违约率持续反弹。Trepp数据显示,2023年5月办公用商业地产违约率大幅上行至4%,为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剔除疫情影响)。 综上,住宅销售的回暖一定程度也消耗了商业地产的需求,美国建造支出中商业地产占比明显高于住宅,应理性看待住房市场回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美国建造支出主要由住宅分项和非住宅分项构成,其中非住宅分项主要由商业地产构成,占比达到55%。我们在半年度策略中曾经提示,当前商业地产面临空置率及违约率上行、中小银行信贷紧缩导致融资难度增加的双重压力,未来商业地产建设支出大概率将拐头下行,可能对住宅建设支出增速的反弹形成对冲;非住宅地产和住宅地产周期错位下,整体建设支出增速短期难有大幅改善。 通胀方面,CPI住房项落后房价趋势约12-15个月左右,当前地产价格回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胀预期但对即期CPI影响较小。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超预期恶化,美国经济超预期恶化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