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建议关注影像、内镜、电生理、ICL等细分领域机会——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0619-0621)

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建议关注影像、内镜、电生理、ICL等细分领域机会——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0619-0621)

作者:微信公众号【春申江漫谈】/ 发布时间:2023-06-2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建议关注影像、内镜、电生理、ICL等细分领域机会——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0619-0621)》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6.19-6.21日,下同),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3.16%,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66pct,跑输创业板综指0.60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20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6.19-6.23日)下跌11.89%,跑输恒生指数6.15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2位。 本周观点: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建议关注影像、内镜、电生理、ICL等细分领域机会 多因素共振,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1)国家鼓励创新政策层出不穷,医疗器械属多学科交叉领域,具备科技前沿属性,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创新驱动行业之一;2)高端医疗设备、耗材进口替代率提升是长期趋势、也是行业发展及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下的趋势之一,相关领域优质企业有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实现进口替代加速;3)医疗基础建设属国家长期工程,对相关医疗设备、耗材需求持续性强;4)集采有利于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做强;5)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政策支持及商业环境国产医疗器械有望进一步出海,空间广阔。 医疗设备方面中长期需求不减:虽然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内市场ICU病房的建设显著提速,但中长期看,全国医疗资源不均衡,持续看好医疗新基建聚焦下沉市场。我们认为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及区域均衡布局的过程将伴随检验、治疗、监护与生命、保健康复等各类设备需求持续释放。 体外诊断细分方向众多,建议积极关注集采政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挖掘机会:在集采政策背景下细分领域里的生产型优质企业来说凭借好的产品力和渠道力有望实现以量补价,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建议积极关注特检、POCT领域。诊断服务方面:我们认为ICL、合作共建、精准中心一定程度顺应医保控费逻辑,也符合分级诊疗千县工程等政策的预期,具备一定的成长逻辑和空间。 耗材方面关注需求修复领域:国内院内诊疗逐步恢复正常,受损需求有望进一步修复,建议保持需求反转跟踪,反弹弹性较大。建议关注前期因疫情受损的耗材需求修复,包括择期类手术反弹下的器械耗材用量回升等。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把握医疗器械领域低进口替代率、创新空间大、具备出海逻辑、集采政策逐步出清等细分方向。如影像、内镜、化学发光、电生理、神经介入、癌症早筛、手术机器人等细分方向。同时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如上游核心组件领域。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迪安诊断、昌红科技、普门科技、澳华内镜、奕瑞科技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本周观点: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建议关注影像、内镜、电生理、ICL等细分领域机会 多因素共振,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1)国家鼓励创新政策层出不穷,医疗器械属多学科交叉领域,具备科技前沿属性,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创新驱动行业之一;2)高端医疗设备、耗材进口替代率提升是长期趋势、也是行业发展及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下的趋势之一,相关领域优质企业有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实现进口替代加速;3)医疗基础建设属国家长期工程,对相关医疗设备、耗材需求持续性强;4)集采有利于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做强;5)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政策支持及商业环境国产医疗器械有望进一步出海,空间广阔。 医疗设备方面中长期需求不减:虽然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内市场ICU病房的建设显著提速,但中长期看,全国医疗资源不均衡,持续看好医疗新基建聚焦下沉市场。我们认为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及区域均衡布局的过程将伴随检验、治疗、监护与生命、保健康复等各类设备需求持续释放。 体外诊断细分方向众多,建议积极关注集采政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挖掘机会:在集采政策背景下细分领域里的生产型优质企业来说凭借好的产品力和渠道力有望实现以量补价,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建议积极关注特检、POCT领域。诊断服务方面:我们认为ICL、合作共建、精准中心一定程度顺应医保控费逻辑,也符合分级诊疗千县工程等政策的预期,具备一定的成长逻辑和空间。 耗材方面关注需求修复领域:国内院内诊疗逐步恢复正常,受损需求有望进一步修复,建议保持需求反转跟踪,反弹弹性较大。建议关注前期因疫情受损的耗材需求修复,包括择期类手术反弹下的器械耗材用量回升等。 我们建议把握医疗器械领域低进口替代率、创新空间大、具备出海逻辑、集采政策逐步出清等细分方向。如影像、内镜、化学发光、电生理、神经介入、癌症早筛、手术机器人等细分方向。同时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如上游核心组件领域。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迪安诊断、昌红科技、普门科技、澳华内镜、奕瑞科技等。 上周市场回顾 板块行情回顾 上周(6.19-6.21日,下同),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3.16%,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66pct,跑输创业板综指0.60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20位。 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6.19-6.23日)下跌11.89%,跑输恒生指数6.15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2位。 上周SW医药生物二级行业中,跌幅最大的是医疗服务板块,下跌7.57%。 个股行情回顾 上周医药生物行业板块中,个股涨幅最大的是润达医疗,上涨23.03%,公司作为国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以大数据、智能互联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各类实验室(主要为医院的检验科,又称临床实验室,还包括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体检中心、疾控中心和血站等其他医疗单位所属的医学实验室)提供体外诊断产品、技术服务支持、实验室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同时以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开发、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等产业链延伸业务为补充,形成独特的综合性 IVD 业务服务体系。近期,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云平台打造面向医疗领域的AI大模型,实现智慧医疗服务。 港股方面,官酝控股涨幅最大,上涨85.71%;密迪斯肌跌幅最大,下跌31.76%。 行业要闻与最新动态 国内医药上市公司要闻和行业动态 海外医药上市公司要闻和行业动态 1)Seres Therapeutics和Nestlé Health Science:首款口服粪便微生物疗法最新结果公布,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 6月19日,Seres Therapeutics和Nestlé Health Science公布了口服微生物组疗法Vowst,在3期临床试验ECOSPOR III和ECOSPOR IV中的最新事后分析结果。Vowst是首款获美国FDA批准的口服微生物组疗法,用于预防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复发。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前,经历首次复发或多次复发患者基线的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均偏低。接受Vowst治疗后,首次复发和多次复发的患者群体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均显著增加。此外,可以抑制艰难梭菌生长的代谢物胆酸的水平也有所增加。这一分析结果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在预防CDI复发中的重要性。 2)Vera Therapeutics:创新疗法显著延缓肾功能衰退,3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 6月19日,Vera Therapeutics宣布,其治疗IgA肾病(IgAN)的重组蛋白疗法atacicept在2b期临床试验ORIGIN中达到主要和关键性次要终点,在36周后显著降低蛋白尿水平并稳定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该公司已经启动3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atacicept治疗IgAN患者的效果。Atacicept是一种重组融合蛋白,含有可溶性跨膜激活剂和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因子(TACI)受体,可以与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结合。这些细胞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成员,可促进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IgAN和狼疮性肾炎)相关的B细胞存活和自身抗体产生。Vera公司认为该候选药物通过靶向B细胞和浆细胞以减少自身抗体,可能成为潜在“best-in-class”药物。 3)百时美施贵宝(BMS):94%癌症完全缓解,潜在“best-in-class”的CAR-T疗法最新试验积极结果公布 6月19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宣布两项关键试验的初步分析结果,分别是TRANSCEND FL临床2期试验,评估细胞疗法Breyanzi(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在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TRANSCEND NHL 001临床1期试验,评估Breyanzi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结果。Breyanzi是一种靶向CD19抗原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具有明确的组成和4-1BB共刺激域。这款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CAR-T疗法中CD8阳性和CD4阳性T细胞的比例得到控制,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细胞疗法的毒副作用。4-1BB信号结构域则增强了CAR-T细胞的扩增和持久性。此次试验结果显示,接受Breyanzi治疗的FL患者有97%达成缓解,其中9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且在12个月时,81.9%的应答者仍在持续缓解。而在MCL试验中,有86.5%的患者达成缓解,其中74.3%的患者达成CR。两项试验结果显示Breyanzi为治疗淋巴瘤潜在“best-in-class”的CD19靶向CAR-T疗法。 4)默沙东(MSD):108亿美元,默沙东完成收购,增强此领域管线 6月19日,默沙东(MSD)宣布以总额达108亿美元的款项完成对Prometheus Biosciences的收购。默沙东通过此次收购获得新的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药物来增强其免疫领域产品管线。Prometheus的先导临床候选药物PRA023,将被命名为MK-7240,是一种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样配体1A(TL1A)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mAb),这是一个与肠炎和纤维化有关的靶标,正在作为治疗免疫介导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进行研发。 5)Sensorion:100%患者达标,潜在“first-in-class”疗法概念验证试验早期结果积极 6月19日,Sensorion公司宣布,潜在“first-in-class”疗法SENS-401在用于保持耳蜗植入后剩余听力的概念验证2a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初步结果。SENS-401是Sensorion的临床阶段主要候选药物之一。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旨在保护和保存内耳组织,防止进展性或后遗症性听力损伤。此次试验结果显示,100%接受SENS-401治疗的患者外淋巴(perilymph)中的SENS-401浓度达到治疗水平,证实口服SENS-401可以顺利递送药物达到耳蜗行使其功能。此外,Sensorion预计将在后期的2期临床试验中评估SENS-401预防顺铂引起的耳毒性的效果。 6)Seagen:近95%患者3年癌症无进展,ADC组合疗法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 6月20日,Seagen宣布,其抗体偶联药物(ADC)Adcetris与化疗联用,在一线治疗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共同主要终点。与国际标准化疗组合治疗方案相比,达到疗效的非劣效性和耐受性的优越性标准。Adcetris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由靶向CD30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与微管破坏剂MMAE连接生成。它采用Seagen独有的ADC连接子技术,设计为在血流中稳定,但内化进入CD30阳性肿瘤细胞后释放MMAE。此次试验结果显示,接受Adcetris/化疗组合疗法治疗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94.9%。 7)Denali Therapeutics:首次,这款神经退行性生物标志物治疗后显著降低,最新临床积极结果公布 6月20日,Denali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其在研酶替代疗法DNL310于II型黏多糖贮积症(MPS II,又名亨特综合征)的临床1/2期试验新的中期分析结果。DNL310是一款由IDS蛋白与Denali的酶转运载体(ETV)结合的融合蛋白药物。Denali的转运载体平台含有可与天然转运受体结合的工程化Fc片段,通过与在血脑屏障上表达的天然转运受体结合,借着转胞作用(transcytosis)将大分子递送到大脑。DNL310被设计为可以递送IDS蛋白至包含脑部的全身细胞与组织的溶酶体中,以对GAG进行分解。此次试验结果显示,与基线相较,MPS II患者血清中的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水平显著减少达64%。这是首次MPS II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产生显著NfL水平下降的报道。DNL310的临床2/3期试验正在全球进行中。 8)Geron Corporation:持续应答近一年,潜在“first-in-class”端粒酶抑制剂递交FDA上市申请 6月20日,Geron Corporation宣布向美国FDA递交新药申请(NDA)并请求授予其潜在“first-in-class”端粒酶抑制剂imetelstat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对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无应答或产生耐药,或无法接受ESAs的输血依赖性贫血成年患者,这些患者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低至中度-1风险)。同时,Geron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欧盟递交药物的上市许可申请(MAA)。Imetelstat是一款开发用以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抑制剂,它通过靶向端粒酶来抑制髓性血液恶性肿瘤中恶性干细胞和祖细胞的不可控增殖,并导致癌细胞凋亡和潜在改变疾病进程。此次NDA的递交是基于IMerge临床3期试验的结果,其中主要终点为维持8周输血独立(TI)的比率,此数值在imetelstat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1),对imetelstat产生应答者(维持8周TI)的中位TI持续时间接近一年。此外,关键MDS亚组在其他多项疗效分析上达到统计学显著且具临床意义的结果。 9)Empress Therapeutics:两年内发现15款候选药物,这家新锐如何革新小分子药物开发 6月21日,著名风投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推出Empress Therapeutics公司,并承诺投资5000万美元,支持Empress公司专有的Chemilogics平台和药物管线的开发。这一平台通过深耕人体内共生细菌的代谢产物(metabolites)来开发创新药物,代谢产物是潜在小分子药物的丰富来源。该公司开发了一套独有的计算和基因技术来创造具有优良药物特征的小分子化合物。这种方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了有前景的小分子候选药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团队不足30人的Empress公司已经发现了15款小分子候选药物,这些化合物横跨多种结构类型,靶向细胞因子、蛋白酶,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离子通道等多种靶点类型。它们有潜力解决多重适应症领域的未满足需求,包括免疫和炎症、代谢、神经系统、肿瘤学和疼痛疾病。该公司预计在未来24个月内将提交多个IND申请。 10)Argenx:有望成为重磅,这些患者迎来首款FDA批准皮下注射疗法 6月21日,argenx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Vyvgart Hytrulo皮下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患者。这是FDA批准治疗这一患者群体的首款皮下注射疗法。这一注射剂型可将患者原本需要1个小时的静脉输注缩短为用时30-90秒的皮下注射,为患者用药提供极大便利。Vyvgart Hytrulo是efgartigimod alfa和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的皮下注射产品组合。Efgartigimod是一款靶向Fc受体(FcRn)的“first-in-class”疗法。Efgartigimod可减少致病性IgG抗体,阻断IgG再循环过程。FcRn受体的作用是防止IgG的降解,因此通过防止IgG与FcRn的结合,能够导致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IgG抗体更快耗竭,从而减轻疾病症状。而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可以降解体内的透明质酸,以帮助皮下注射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为患者提供额外的治疗选择。此次美国FDA的批准是基于3期临床试验ADAPT-SC的积极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成人gMG患者中,皮下注射Vyvgart Hytrulo与静脉输注Vyvgart相比,达到非劣效性的主要终点。 11)bluebird bio:FDA授予基因疗法优先审评资格,治疗这项复杂遗传疾病 6月21日,bluebird bio宣布FDA已接受其治疗镰状细胞贫血(SCD)患者的lovotibeglogene autotemcel(lovo-cel)基因疗法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FDA预计在2023年12月20日前完成审查。Lovo-cel是一种在研、用于治疗SCD的一次性基因疗法,其设计目的是将改良形式的β-珠蛋白基因(βA-T87Q珠蛋白基因)的功能拷贝添加到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HSCs)中。一旦患者具有βA-T87Q珠蛋白的基因,他们的红细胞可以产生能够抵抗血红细胞镰刀化的血红蛋白(HbAT87Q),从而降低HbS的比例,目标是减少镰状红细胞、溶血和其他并发症。此次BLA的递交是基于迄今最大型、完整的SCD基因疗法临床项目的积极结果。 12)Tagworks Pharmaceuticals:基于诺贝尔化学奖技术开发创新ADC,新锐完成6500万美元A轮融资 6月22日,Tagworks Pharmaceuticals宣布完成由Ysios Capital和Gilde Healthcare领投的6500万美元A轮融资。这笔融资将支持Tagworks的点击-可切割抗体偶联药物(click-cleavable ADC)先导项目TGW101开发,以及该公司专有的点击释放(Click-to-Release)平台的推进。Tagworks的点击释放平台能够通过触发分子的点击化学反应来诱导药物的可控释放,因此可能以更安全的方式提高疗效,并提高治疗指数。该公司的先导项目TGW101是一种靶向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的可点击切割ADC,TAG72是一种经临床验证广泛表达于实体瘤的非内化靶点。TGW101的设计使得其能靶向肿瘤微环境,并于此进行受控的药物释放和激活,从而利于杀伤具有异质性靶标表达的肿瘤,这类肿瘤难以通过当前疗法治疗。此次融资将支持Tagworks将这一项目推向初步的临床概念验证,并同时扩大该公司目前专注于肿瘤学的管线。 沪深港通资金流向更新 行业核心数据库更新 疫情及流感数据更新 全国新冠疫情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疾控发布数据,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与4月相比,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和死亡病例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去年年底疫情高峰时情况,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死亡病例平均年龄79.3岁,其中90%以上为基础性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 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持续下降,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保持高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从2023年5月1日的18.3万上升至5月16日的36.0万,之后波动下降至5月31日的29.4万。此外,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17周的8.8%快速上升至第20周的40.7%,之后缓慢上升至21周的42.5%。 国内XBB毒株占比提升明显。2023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473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60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XBB.1.5及其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逐渐增加,从5月1日-5月7日的84.6%,增长到5月22日-5月28日的92.4%。 流感方面,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保持高位,北方省份下降。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 年第24周(2023年6 月12 日-2023年6月18 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5.5%,低于前一周水平(5.8%),高于 2020 和2021 年同期水平(3.1%和 4.3%),低于2022 年同期水平(7.0%)。2023 年第 24 周,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为3.6%,低于前一周水平(3.8%),高于2020~2022年同期水平(2.2%、2.9%和 1.7%)。 一致性评价及注册信息更新 上周,共有9种上市公司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上周,灵康药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相关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福安药业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华海药业氨磺必利片、德源药业恩格列净片、双鹭药业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一品红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华润双鹤非布司他片、华润双鹤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亿帆医药盐酸替罗非班注射用浓溶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核心原料药数据更新 上周(2023.06.19-2023.06.21),维生素B1、维生素D3、泛酸钙、维生素E、维生素A、生物素价格较上周持平。截至6月21日,维生素B1价格报115.00元/千克,环比6月16日持平;泛酸钙价格报120.00元/千克,环比6月16日持平;维生素D3价格报59.00元/千克,环比6月16日持平;维生素E价格报73.50元/千克,环比6月16日持平;维生素A价格报87.50元/千克,环比6月16日持平;生物素价格报41.00元/千克,环比6月16日持平。 2023年5月, 6-APA、7-ADCA、4-AA、青霉素工业盐、硫氰酸红霉素价格与上月持平。截至2023年5月31日,7-ADCA价格报500.00元/千克,环比上月持平;4-AA价格报1375.00元/千克,环比上月持平;6-APA价格报370.00元/千克,环比上月持平;硫氰酸红霉素价格报500.00元/千克,环比上月持平;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报170.00元/BOU,环比上月持平。 心脑血管类原料药方面,2023年5月,厄贝沙坦价格较上月上升;缬沙坦、阿托伐他汀价格较上月持平;阿司匹林价格较上月下降。截至5月31日,厄贝沙坦价格报640.00元/千克,环比上月上涨0.79%;缬沙坦价格报735.00元/千克,环比上月持平;阿托伐他汀钙价格报1525.00元/千克,环比上月持平;阿司匹林价格报26.25元/千克,环比上月下降2.78%。 集中采购及新政推行更新 6月21日,在湖北召开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现场报价信息公开大会,共有86家企业、95个报价代表品参与现场竞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9.36%。中选产品剂型规格齐全,当前临床使用的主流产品大多中选,可有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根据30省(区、市)联盟地区年度采购金额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本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引导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按照国家医保局的工作安排和部署,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兵团等30省(区、市)组成全国性采购联盟,开展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医药公司融资情况更新 本周重要事项公告 医药行业重点个股估值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团队介绍 邓周宇,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先后供职于国海证券、国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上海证券。历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部董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广泛覆盖:行业政策、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业、中药行业、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研究。曾获得:金融界最佳分析师(2013年第1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4年第3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2014年入围、2017年公募组第5名,2021年总榜单第3名、2022年总榜单第1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2014第3名)、金翼奖最佳分析师(2017年、2018年)、万得金牌分析师(2014年、2016年)、东方财富网100强分析师(2021年)。 创新&传统制药研究小组: 王真真,研究员,巴黎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复星医药、凯捷咨询、德勤等,拥有产业、咨询、一二级投融资的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覆盖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医疗器械研究小组: 李斯特,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曾就职于民生证券,拥有量化研究等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负责医疗器械、CXO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周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工程硕士。两年中国科学院科研经历(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作);累计两年以上生物医药板块研究经历。2022年水晶球第一名团队核心成员,主要覆盖医疗器械、IVD、生命科学上游、新兴人工智能制药等领域。 服务&新商业小组: 徐昕,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学硕士,CFA二级候选人,覆盖连锁药店、医疗服务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邓振,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硕士,医药金融复合背景;三年地方政府财政局、金融办、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借调)工作经历,参与企业上市辅导验收工作;覆盖中药、医疗服务等领域,2023年加入上海证券。 原料药&CXO研究小组: 李天成,研究员,中山大学生物工程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曾在国际核心期刊ACS Publication上发表论文,毕业后在美国药企工作近3年,曾就职于纳斯达克上市药企,负责药物的开发及测试。2022年水晶球卖方分析师第一名团队成员。曾任职于中银证券,2023年加入上海证券。 尤靖宜,研究助理,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分析硕士,覆盖化学原料药、医疗设备等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免责声明 报告名称:《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建议关注影像、内镜、电生理、ICL等细分领域机会——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0619-0621)》;发布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日期:2023年6月24日,署名分析师:邓周宇 SAC编号:S0870523040002 ,张林晚 SAC编号:S0870523010001;联系人:王真真 SAC编号:S0870122020012,李斯特 SAC编号:S0870121110002,徐昕 SAC编号: S0870121100014。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