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产品的影响
(以下内容从新纪元期货《专题报告—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产品的影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作者:王晨 从业资格证:F3039376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4902 一.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西班牙语:El Nin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南美洲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巨大的损失。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偏暖的现象,是气候系统年际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 国际上对厄尔尼诺公认的判定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海水温度异常,当这种状态持续6个月或以上,或者达到5个月,累计偏高的幅度达到4℃以上,可认为发生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实质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ENSO)不规则周期性变化的极端反映。ENSO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其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除沃克环流的变化是造成厄尔尼诺的关键外,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全球气温的上升、春季西风带的加强以及安第斯山脉对回归的沃克环流的阻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不仅会直接造成热带太平洋及其附近地区的干旱、暴雨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会影响到全球其他许多地区的天气、气候并引发气象灾害,进而影响农产品的播种、生长和收获等。 图1.海平面温度异常图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指标主要包括海洋厄尔尼诺指数(ONI)和南方涛动指数(SOI)。 海洋被认为是分析ENSO的关键,监测特定地区的海平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ONI指数(The Oceanic Nino Index)定义为NINO3.4区域的海温距平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的三个月移动平均。一般认为ONI指数连续5个月大于0.5时可判断厄尔尼诺进入成熟阶段,连续5个月小于-0.5时可判断拉尼娜进入成熟阶段。选定Nino3.4为界定厄尔尼诺的指标,形成了NOAA编制的官方厄尔尼诺指数(ONI)。 图2.海洋厄尔尼诺指数(ONI)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SOI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中文名南方涛动指数),SOI指数测量了大气中沃克环流的强度。SOI指数定义为南太平洋东部之大溪地和西部位于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两者间气压场的差异值。一般认为SOI指数持续大于7.0时为拉尼娜现象,持续小于-7.0时为厄尔尼诺现象。 图3.南方涛动指数(SOI)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2023年4月三峰拉尼娜现象宣告结束,ENSO指标回归中性状态。2023年6月,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宣布厄尔尼诺现象来临。从NOAA的预测来看,北半球厄尔尼诺将从今年夏季开始发展,并在冬季达到中等强度。SSTA在6-8月份的夏季将达到0.5-0.7℃,属于弱厄尔尼诺;到11月-次年1月份,至少有84%的可能性发展成中度厄尔尼诺(SSTA达到并超过1.0℃);另外,有56%的可能性发生强厄尔尼诺(SSTA达到并超过1.5℃)。 图4.海平面温度异常预测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统计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以看出从1982年至今共发生了3次强厄尔尼诺现象。 图5.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从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的SSTA图表中可以看出,厄尔尼诺一般从春季到初夏形成并发展,到冬季达到峰值。 图6.SSTA走势图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南美洲秘鲁、阿根廷、巴西南部、巴拉圭,美国南部降水较以往增加;东南亚(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较以往减少;我国冬季容易出现暖冬,夏季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主要雨带位于黄河以南地区,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数量较常年减少。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产品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对大豆的影响 全球大豆供应方面,大豆生产较为集中,全球大豆主产国包括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等。厄尔尼诺背景下,一般造成美国多雨,缓解地区干旱,有助于大豆产量增长。 图7.大豆生长周期及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新纪元期货研究 美国方面,中西部是美豆的重要种植区,根据2023年3月份意向种植报告,中西部美豆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2%,涵盖中部西北区与中部东北区即五大湖地区。 假设厄尔尼诺现象在5-6月形成,降雨会影响美国大豆播种进度。假设在7-8月形成,美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降雨会非常有利大豆的生长,假设在10-11月形成,会影响南美大豆播种进度。 图8.美国大豆单产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从美豆单产图表中可以看出强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美豆的单产均较之前有所增加。 图9.美国天气降水量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爱荷华州的旱情近几周有所加剧。美国干旱监测机构最近报告称,该州几乎所有地区都异常干燥,43%的地区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美国农业部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2023年6月11日当周,爱荷华州大豆优良率约为66%,较前一周下降4%。厄尔尼诺的来临或能帮助爱荷华州摆脱长期干旱。 中西部偏西及偏南地区出现干燥的迹象。后期,随着厄尔尼诺强度的增加,美豆产区干旱状况可能会缓解。 图10.美国干旱监测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厄尔尼诺将会给阿根廷、巴西中南部带来充足的降水。23/24年度南美大豆主产国巴西和阿根廷新作要9月份后才开始播种,冬季可能会面临强劲的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南美的影响会比北美更加直接和强烈。USDA5月供需报告预测巴西2023/24年度产量为1.63亿吨,单产为3.57吨/千公顷,均创历史新高。由于厄尔尼诺发展和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巴西、阿根廷大豆是否能达到如此高产还有待后续跟踪和观察。 厄尔尼诺天气事件下,中国大豆单产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二)厄尔尼诺对棕榈油的影响 棕榈是一种多年生喜雨作物,一般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以上,若无洪涝灾害,降水量多利于油棕树生长。棕榈油在月降雨量达到200-350mm时,月度产量相对较高。棕榈油的主产国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印尼和马来都处于热带地区,常年温度变化不大,降水充沛。棕榈油的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即从3月开始产量增长一直到10月份达到最高,然后产量开始下降。这主要和东南亚的降雨有关,棕榈油的增产周期是东南亚的传统雨季,棕榈油生长旺盛。 图11.马来西亚棕榈油季节性产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东南亚地区高温少雨甚至干旱,不利于油棕树的生长,从而导致棕榈油单产和产量增速放缓或者是减少,从而拉升棕榈油价格。强厄尔尼诺现象对棕榈油的产量影响大于弱和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棕榈果成熟的前5-15个月是棕榈树的花絮发芽和授粉阶段,此时降雨量将影响雌雄花发育比例,过少的降雨易于形成更多雄花,造成单产下滑。厄尔尼诺造成的东南亚地区干旱一般会影响8-10个月后的棕榈油产量,导致产量降低。结合这次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2024年二季度棕榈油或有减产。 图12.棕榈油产量与厄尔尼诺指数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观察厄尔尼诺强度与棕榈油产量的关系可以发现,中等强度及以下的厄尔尼诺现象对于棕榈油的产量影响不大。而强厄尔尼诺现象会使棕榈油发生较大程度的减产。 图13.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历史上几次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是1972-1973、1982-1983和2014-2016年。 图14.印尼棕榈油产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降水量与9个月之后的棕榈果产量走势相似。 图15.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与降水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马来MPOB预计厄尔尼诺的强度将在11月之前增加到中等水平,并导致马来西亚降雨量减少20%至40%,从而导致产量可能下降100万至300万吨,但因影响具有滞后性,主要是影响2024/25年度的产量。
本文作者:王晨 从业资格证:F3039376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4902 一.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西班牙语:El Nin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南美洲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巨大的损失。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偏暖的现象,是气候系统年际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 国际上对厄尔尼诺公认的判定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海水温度异常,当这种状态持续6个月或以上,或者达到5个月,累计偏高的幅度达到4℃以上,可认为发生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实质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ENSO)不规则周期性变化的极端反映。ENSO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其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除沃克环流的变化是造成厄尔尼诺的关键外,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全球气温的上升、春季西风带的加强以及安第斯山脉对回归的沃克环流的阻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不仅会直接造成热带太平洋及其附近地区的干旱、暴雨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会影响到全球其他许多地区的天气、气候并引发气象灾害,进而影响农产品的播种、生长和收获等。 图1.海平面温度异常图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指标主要包括海洋厄尔尼诺指数(ONI)和南方涛动指数(SOI)。 海洋被认为是分析ENSO的关键,监测特定地区的海平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ONI指数(The Oceanic Nino Index)定义为NINO3.4区域的海温距平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的三个月移动平均。一般认为ONI指数连续5个月大于0.5时可判断厄尔尼诺进入成熟阶段,连续5个月小于-0.5时可判断拉尼娜进入成熟阶段。选定Nino3.4为界定厄尔尼诺的指标,形成了NOAA编制的官方厄尔尼诺指数(ONI)。 图2.海洋厄尔尼诺指数(ONI)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SOI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中文名南方涛动指数),SOI指数测量了大气中沃克环流的强度。SOI指数定义为南太平洋东部之大溪地和西部位于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两者间气压场的差异值。一般认为SOI指数持续大于7.0时为拉尼娜现象,持续小于-7.0时为厄尔尼诺现象。 图3.南方涛动指数(SOI)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2023年4月三峰拉尼娜现象宣告结束,ENSO指标回归中性状态。2023年6月,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宣布厄尔尼诺现象来临。从NOAA的预测来看,北半球厄尔尼诺将从今年夏季开始发展,并在冬季达到中等强度。SSTA在6-8月份的夏季将达到0.5-0.7℃,属于弱厄尔尼诺;到11月-次年1月份,至少有84%的可能性发展成中度厄尔尼诺(SSTA达到并超过1.0℃);另外,有56%的可能性发生强厄尔尼诺(SSTA达到并超过1.5℃)。 图4.海平面温度异常预测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统计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以看出从1982年至今共发生了3次强厄尔尼诺现象。 图5.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从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的SSTA图表中可以看出,厄尔尼诺一般从春季到初夏形成并发展,到冬季达到峰值。 图6.SSTA走势图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南美洲秘鲁、阿根廷、巴西南部、巴拉圭,美国南部降水较以往增加;东南亚(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较以往减少;我国冬季容易出现暖冬,夏季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主要雨带位于黄河以南地区,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数量较常年减少。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产品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对大豆的影响 全球大豆供应方面,大豆生产较为集中,全球大豆主产国包括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等。厄尔尼诺背景下,一般造成美国多雨,缓解地区干旱,有助于大豆产量增长。 图7.大豆生长周期及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新纪元期货研究 美国方面,中西部是美豆的重要种植区,根据2023年3月份意向种植报告,中西部美豆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2%,涵盖中部西北区与中部东北区即五大湖地区。 假设厄尔尼诺现象在5-6月形成,降雨会影响美国大豆播种进度。假设在7-8月形成,美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降雨会非常有利大豆的生长,假设在10-11月形成,会影响南美大豆播种进度。 图8.美国大豆单产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从美豆单产图表中可以看出强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美豆的单产均较之前有所增加。 图9.美国天气降水量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爱荷华州的旱情近几周有所加剧。美国干旱监测机构最近报告称,该州几乎所有地区都异常干燥,43%的地区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美国农业部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2023年6月11日当周,爱荷华州大豆优良率约为66%,较前一周下降4%。厄尔尼诺的来临或能帮助爱荷华州摆脱长期干旱。 中西部偏西及偏南地区出现干燥的迹象。后期,随着厄尔尼诺强度的增加,美豆产区干旱状况可能会缓解。 图10.美国干旱监测 图片来源:NOAA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厄尔尼诺将会给阿根廷、巴西中南部带来充足的降水。23/24年度南美大豆主产国巴西和阿根廷新作要9月份后才开始播种,冬季可能会面临强劲的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南美的影响会比北美更加直接和强烈。USDA5月供需报告预测巴西2023/24年度产量为1.63亿吨,单产为3.57吨/千公顷,均创历史新高。由于厄尔尼诺发展和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巴西、阿根廷大豆是否能达到如此高产还有待后续跟踪和观察。 厄尔尼诺天气事件下,中国大豆单产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二)厄尔尼诺对棕榈油的影响 棕榈是一种多年生喜雨作物,一般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以上,若无洪涝灾害,降水量多利于油棕树生长。棕榈油在月降雨量达到200-350mm时,月度产量相对较高。棕榈油的主产国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印尼和马来都处于热带地区,常年温度变化不大,降水充沛。棕榈油的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即从3月开始产量增长一直到10月份达到最高,然后产量开始下降。这主要和东南亚的降雨有关,棕榈油的增产周期是东南亚的传统雨季,棕榈油生长旺盛。 图11.马来西亚棕榈油季节性产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东南亚地区高温少雨甚至干旱,不利于油棕树的生长,从而导致棕榈油单产和产量增速放缓或者是减少,从而拉升棕榈油价格。强厄尔尼诺现象对棕榈油的产量影响大于弱和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棕榈果成熟的前5-15个月是棕榈树的花絮发芽和授粉阶段,此时降雨量将影响雌雄花发育比例,过少的降雨易于形成更多雄花,造成单产下滑。厄尔尼诺造成的东南亚地区干旱一般会影响8-10个月后的棕榈油产量,导致产量降低。结合这次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2024年二季度棕榈油或有减产。 图12.棕榈油产量与厄尔尼诺指数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观察厄尔尼诺强度与棕榈油产量的关系可以发现,中等强度及以下的厄尔尼诺现象对于棕榈油的产量影响不大。而强厄尔尼诺现象会使棕榈油发生较大程度的减产。 图13.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历史上几次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是1972-1973、1982-1983和2014-2016年。 图14.印尼棕榈油产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降水量与9个月之后的棕榈果产量走势相似。 图15.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与降水量 图片来源:iFinD 新纪元期货研究 马来MPOB预计厄尔尼诺的强度将在11月之前增加到中等水平,并导致马来西亚降雨量减少20%至40%,从而导致产量可能下降100万至300万吨,但因影响具有滞后性,主要是影响2024/25年度的产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