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今日新品|教你读懂氧化铝

今日新品|教你读懂氧化铝

作者:微信公众号【物产中大期货一站通】/ 发布时间:2023-06-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物产中大期货《今日新品|教你读懂氧化铝》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氧化铝来了 2023.6.19在上期所上市啦 基 本 篇 介绍 氧化铝(又名矾土)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Al2O3,为铝的稳定氧化物,相对密度3.5g/cm3,熔点2054℃,沸点2980℃,高温状态下可电离,为难溶于水、可溶于无机酸和碱性溶液的两性氧化物,一般状态下为粉末状或砂状的白色固体,性质较为稳定,因此铝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氧化铝时,可以形成保护膜。 分类 根据用途分类,氧化铝可分为冶金级氧化铝和非冶金级氧化铝。冶金级氧化铝用于生产电解铝,占比95%,上期所上市的品种以冶金级氧化铝为标的。非冶金级氧化铝又叫做“化学品氧化铝”或“多品种氧化铝”,是指除冶金级氧化铝之外的各种氧化铝、氢氧化铝和含铝化合物的总称。因为高硬度、高熔点、耐磨、耐腐蚀、耐热等优良性能,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催化剂、抛光剂等,广泛应用于陶瓷、医药、化工等领域;与冶金级氧化铝生产工艺无差,但纯度更高。 拓 展 篇 2. 国内外氧化铝产能分布 2.1 全球氧化铝分布 全球氧化铝分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氧化铝产能分布较为广泛,在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六大洲均有分布。但产能多分布在铝土矿资源较为丰富和电解铝生产较为集中的国家。 2) 中国的建成产能,占据全球总产能的50%以上。 3) 氧化铝生产结构集中度较高,全球前十大氧化铝生产企业CR10高达71.5%。 4) 全球氧化铝贸易流向: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特征,主要从铝土矿资源储量丰富地区向资源储量薄弱地区流动。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生产的氧化铝大部分流向俄罗斯、中国、中东、北欧和北美等电解铝产能集中地。 图1:全球氧化铝产能分布 单位:万吨 图2:2022年全球氧化铝产能占比 (按国家) 据SMM数据显示,全球氧化铝建成产能从2016年的1464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7,789万吨。产量由2016年的10921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3131万吨,国外氧化铝产能和产量主要集中在大洋洲、南美州、欧洲、亚洲(除中国)和北美地区,总产能为748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是国外氧化产能和产量的集中区域。目前已有29个国家氧化铝生产记录在案。产能多分布在铝土矿资源较为丰富和电解铝生产较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其中中国占比最高,占世界总产能一半以上(54.3%),澳大利亚产能占据世界第二,约14.3%。巴西为世界第三,占比7.9%。全球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在80%附近。 图3:2022年全球氧化铝产能占比 (按大洲) 表1:2023年全球氧化铝建成产能 单位:万吨 图4:全球氧化铝年产量及同比 单位:万吨;% 表2:海外氧化铝产能规划 单位:万吨/年 2023年海外氧化铝建成产能为7480万吨,同比增加1.08%。根据海外氧化铝企业新增产能规划,2023-2027年远期产能新投规划接近1350万吨,其中2023年投产产能较少,约100万吨体量。由于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明显,在内外价差没有出现倒挂的情况下,除去部分特殊订单要求的现货采购以外,国内电解铝厂将海外的采购需求逐渐转移至国内,目前进口量以及各港口库存基本都处于相对低位,甚至港口部分货物有出口计划。 图5:2021年全球氧化铝贸易流向 单位:万吨 从氧化铝全球贸易流向来看,全球氧化铝贸易主要从铝土矿资源丰富地区流向资源相对不足的电解铝产区,且出口国较为集中,进口国较为分散。目前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对于原料铝土矿的进口依赖度达65%以上,主要从几内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铝土矿,此三国也是全球原料铝土矿最大输出国。澳大利亚氧化铝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出口总量的47%;巴西居第二位,约占22%。两国铝上游产业链完备,美铝、力拓、海德鲁等海外大型铝业集团均参与其中。 表3:海外氧化铝供需平衡 单位:万吨 从氧化铝海外供需平衡来看,由于海外氧化铝没有传统的库存数据,根据国际铝协公布产量数据以及钢联数据进行推算,2022年海外氧化铝产量为5553万吨,中国净进口氧化铝101.35万吨,海外氧化铝需求为5519万吨,海外总体呈现紧平衡状态。从产能方面来看,全球氧化铝处于较严重的刚性过剩状态,氧化铝生产具备很高的弹性,目前的产能水平已经能够覆盖未来几年需求的增量,当前产量的平衡建立在降低开工率的基础之上。 海外氧化铝销售半径及供销渠道较为固定,供需也相对匹配,除非出现大规模的生产变化,一般海外的氧化铝价格相对稳定。并且目前国内氧化铝维持过剩格局,近两年国内下游企业进口氧化铝采购需求下降明显,内外氧化铝价格联动性降低,中国也从一个净进口国有逐渐向净出口国转变的趋势。 表4:全球前十大氧化铝生产企业 全球氧化铝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2022年全球氧化铝生产企业产量前十中半数为中国企业,分别为中铝、宏桥、信发、锦江、东方希望。海外氧化铝产量前五名为美国铝业、俄罗斯铝业、力拓、挪威海德鲁、南拓32。海外几家主要铝业集团氧化铝产量基本稳定,但2022年受俄乌战争影响,俄铝在乌克兰氧化铝厂停产,澳洲氧化铝厂受到制裁,产量从前一年830万吨大幅下降28.3%至595万吨,产量占比明显下降。 2.2中国氧化铝产能分布 中国氧化铝产能分布特征: 1) 中国产能占比占全球总产能一半以上,约54.3%。 2) 产能集中在铝土矿富集地及沿海,呈现出明显的“西退东进”的趋势。 3) 中国氧化铝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对进口铝土矿依存度越来越高。 4) 贸易流向:大多为集团内部流转,外销率不足30%。 图6:中国氧化铝产能分布情况 单位:万吨 图7:中国氧化铝年产量及同比 单位:万吨;% 目前氧化铝产能分布的主要区域为:山东、山西、河南、广西以及贵州。2022年,据SMM统计全国氧化铝总产量7768.3万吨,前五省产量占比高达92%,其中山东省氧化铝产量254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山西省氧化铝产量1936.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广西省氧化铝产量1225.5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河南省氧化铝产量890.6万吨,居全国第四位;贵州省氧化铝产量517.7万吨,居全国第五位。 由于北方部分内陆氧化铝厂生产成本高企,供应过剩压力下,部分氧化铝企业被迫减产检修,导致氧化铝行业产能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从氧化铝主产区的运行产能来看,山西、河南产能均明显下降,产能增量主要出现在广西沿海及山东地区。其中广西因其铝土矿储量丰富且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电力成本上较山西、山东具有一定优势,同时还兼具港口运输的便利;而山东凭借临海优势,原料方面主要依赖进口铝土矿,承接了大量氧化铝产能,现产能已位列第一。 图8:中国氧化铝月度开工率 单位:% 图9:2017-2022年中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 中国氧化铝生产技术经过数十年发展,生产工艺从烧结法逐渐过渡到拜耳法,形成了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的工业体系。2013-2018年是中国氧化铝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产能利用率于2017-2018年达到峰值87%。截止2023年4月,我国氧化铝产能达到10210万吨,运行产能约8330万吨,但行业平均开工率从峰值的93%逐步下滑至约80%。区别于电解铝,氧化铝可以根据其生产利润和供需情况灵活调解开工率,在过剩压力下,2018年之后氧化铝开工率始终维持在75%-85%的较低区间。 表5:分地区统计用进口矿的百分比、以及主要来源国 近年来,虽然电解铝产能受限,但是氧化铝新投产能依旧不断释放,并且随着我国对进口铝土矿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沿海区域氧化铝成本优势明显,新投产能基本集中在广西、重庆、河北等沿海区域,氧化铝产能最近五年内呈现出明显的“西退东进”的趋势。中国铝土矿年均进口量超1亿吨。2013-2022年我国进口铝土矿规模呈波动上涨趋势,2022年我国铝土矿共进口约1.26亿吨,同比增长17.8%,主要从产量较大的几内亚、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地区进口。我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22年对外依存度达到65.7%。一方面,中国企业加大布局海外权益矿山,增强海外铝土矿资源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内陆氧化铝企业不断进行技改使用进口矿替代国产矿。 表6:中国氧化铝拟新建投产能 单位:万吨/年 据Mysteel调研了解,预计2023年氧化铝实际新投产能约510万吨。由于国内氧化铝企业对于进口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新建的氧化铝项目主要集在沿海地区。目前沿海与内陆氧化铝企业成本差异较为明显,供应过剩格局下新投产能的释放可能会导致部分高成本企业面临产能淘汰的风险。远期规划接近2110万吨,较目前的建成产能或再增加20.67%。 图10:中国氧化铝货物流向图 2022年中国氧化铝总贸易量约2500万吨,占国内氧化铝总消费的36%。氧化铝运输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汽运、火运为主,部分船运,水铁联运等。国内氧化铝整体贸易流向为氧化铝主产区向电解铝主产区流动。中国氧化铝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广西、河南和贵州等地,而电解铝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和云南等地。晋豫主要销往内蒙、甘肃、陕西、新疆、青海等地,根据运输半径选择汽运或者火运居多。山东主要销往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发往内蒙采用水铁联运,其余的火运居多。贵桂主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部分发往云南地区,一定价差情况下有南货北运的情况,主要运输形式汽运居多。 图11:中国氧化铝进口量和出口量 单位:万吨 图12:氧化铝进口盈亏 单位:元/吨 中国作为电解铝生产大国,对氧化铝的需求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因此除了中国自有氧化铝生产外,还需要通过进口氧化铝来弥补国内缺口。2017年以前,中国氧化铝尚处于爬坡阶段,因此氧化铝常年处于净进口状态。但近年中国氧化铝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2022年依赖度仅为2.3%,且一度出现氧化铝净出口的情况。两次氧化铝规模化出口分别为:2018年海德鲁减产导致海外氧化铝价格暴涨,带动中国氧化铝出口窗口打开;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作为主要的氧化铝出口国进行的俄铝集团内部的减产,短暂转变了海外氧化铝的贸易流向。 但是近年来,中国氧化铝净进口数量下滑明显,一方面国内氧化铝产能充足,自给自足率较高;另一方面,进口氧化铝利润不断下滑,近年来进口盈利窗口已经关闭,国内企业进口氧化铝动力不足。预计未来净进口数量将进一步下降。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共进口氧化铝202万吨,出口氧化铝100万吨,净进口102万吨。澳大利亚、印尼、越南和印度是中国氧化铝的主要进口国,其中澳大利亚占中国氧化铝进口的半壁江山。且氧化铝主要进口港口有营口港、青岛港和连云港等。其中,营口港主要发往方向为内蒙古东部;青岛港主要发运方向为新疆和甘肃。 图13:中国电解铝产量及同比 单位:万吨;% 氧化铝下游消费结构较为单一,95%以上的氧化铝都用于电解铝的生产,其余5%非冶金级氧化铝则用于陶瓷生产、强化玻璃、化学媒介物等用途。因此分析氧化铝的需求,即重点分析电解铝的生产情况。 2016年至2022年,中国电解铝建成产能从4406万吨一度跃至501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2%;同期,中国电解铝运行产能从3650万吨增至403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7%。2017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四部委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各地根据文件精神明确去产能时间表,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得到有效清理,新疆、山东等地不合规产能大规模关停,盲目扩张势头受到抑制,实施产能置换政策令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锁定在4500万吨附近。供给侧改革前后,中国电解铝产量年复合增速从10%以上降至4%以下,2018年和2019年更是出现连续负增长,产能利用率抬升至90%。 202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电解铝产量为4021万吨,按每吨电解铝生产需要消耗1.92吨氧化铝计算,中国冶金级氧化铝消费量为7720万吨,加上非冶金氧化铝消费量330万吨,2022年中国氧化铝总消费量为8050万吨,同比增加4.4%。分地区看,山东、内蒙古、新疆和云南是中国电解铝生产大省,相对应冶金级氧化铝消费量位居全国前4位,占比分别为19.8%、15.2%、15.2%和10.6%。2023年,中国电解铝产量迎来同比偏高的增速,主要增量来自于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内蒙古的复产。目前四川、贵州地区待复产产能约为20万吨左右,内蒙古尚有20万吨待新增投产,下半年国内供应上提供增量的主要为云南地区,故云南地区此次的复产规模对市场判断全年铝供需平衡较为重要,SMM根据目前的预测的复产预期测算2023年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或在10月达到全年峰值4200万吨以上,而2023年全年电解铝产量将同比增长2.9%至4123万吨附近,关注西南地区电解铝产能变动情况。 图14:2008-2022年中国氧化铝消费量变化 单位:万吨 近年来氧化铝新投产能不断释放,而电解铝产能阶段性受限,导致氧化铝产能供需错配矛盾加剧。前两年是受到冬奥会、疫情、下游减产以及政策的影响,导致氧化铝产能利用率受限,供需维持偏紧格局。 从长期角度来看,随着氧化铝新投产能的不断释放,除了部分突发因素导致阶段性的供需错配以外,氧化铝供过于求已呈常态。在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下,根据生产1吨电解铝消耗1.92吨氧化铝,因此电解铝对氧化铝的实际需求瓶颈或在8640万吨左右,叠加占比5%的非电解铝行业每年对氧化铝的需求,国内氧化铝需求瓶颈在9102万吨左右。由于目前电解铝产能未达上限,且开工率没有满产。在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国内氧化铝产能也足以满足国内需求,所以中国氧化铝产能整体处于过剩状态。 3.氧化铝生产工艺及成本 氧化铝生产方法可分为四类,即碱法、酸法、酸碱联合法和热法。但目前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是碱法。碱法生产氧化铝方法又分为烧结法、拜耳法、拜耳-烧结联合法。全球95%的氧化铝都是通过拜耳法生产所得。采用何种生产方法,主要取决于铝土矿石的性质和铝硅比(A/S)。一般来说,高品位铝土矿采用拜耳法生产,中低品位铝土矿采用烧结法或联合法生产。烧结法适于处理高硅、难溶、中等资源品位的一水硬铝石,同时该生产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拜耳法适于处理低硅、易溶的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该方法的优点是流程简单、能耗较低、提高溶出速度,但是常规下拜耳法处理中等及以下品位铝土矿碱耗高、矿耗大。 氧化铝生产工艺-烧结法 氧化铝生产工艺-拜耳法 表7:三种主流氧化铝生产工艺 从氧化铝生产成本构成来看,大致由铝土矿、烧碱、石灰石、燃料及动力费用(包括电力、煤炭、蒸汽、水、重油、焦碳等)、辅助材料(钢球、油脂、传送带等)以及其他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组成。在氧化铝生产环节,使用拜耳法每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铝土矿2.1-2.7吨,烧碱0.12-0.14吨,煤炭0.3-0.5吨,石灰0.2-0.9吨,使用不同品味的铝土矿会影响烧碱和煤炭的用量导致用矿成本的差异。其成本结构主要为铝土矿、烧碱和动力煤费用。铝土矿约占总成本的30%-40%,是氧化铝生产中最重要的成本要素。 图15:氧化铝成本构成 图16:氧化铝行业盈亏情况 单位:元/吨 图17:中国氧化铝企业成本占比 单位:元/吨 氧化铝利润在2017年供应过剩后明显回落;2021年氧化铝利润上涨明显,主要得益于当年氧化铝价格的快速上涨,企业获得高利润;而2022年供需过剩以及成本处于高位,氧化铝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直到企业亏损减产后才有所修复。虽然氧化铝行业产能过剩明显,但是下游产业相对单一,下游铝厂在盈利情况下会适当让利,维持氧化铝行业处于微盈利状态。由于氧化铝企业使用进口矿的占比逐渐提高,导致高成本企业主要集中在晋豫贵地区,而低成本企业基本在沿海区域。另外,烧碱、煤炭以及天然气的价格各区域之间也存在小幅的差异。目前氧化铝行业最低成本区域为广西地区,平均成本在2550-2650元/吨;成本最高区域为河南地区,平均成本在2850-3000元/吨。即使南北区域现货价格存在一定价差,但目前南方的供需基本面优于北方,因此南北价差逐渐收窄,南方氧化铝企业的盈利能力大于多数北方氧化铝企业。 关于铝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氧化铝的需求动能远远弱于电解铝。因此,这也使得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电解铝端。过去铝厂利润为负时,电解铝利润走成本逻辑,氧化铝和电价对电解铝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利润为正时,氧化铝价格会受到需求的提振而上涨。从长期角度来看,由于国内电解铝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确定,且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深入推进,氧化铝价格想要出现趋势性上涨,必然要依赖于电解铝利润大幅上涨后的产业环节利润再分配过程才能实现。 4.氧化铝的定价模式和目前行业 面临的主要矛盾 4.1氧化铝定价模式 国内氧化铝的定价的主要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市场化的现货定价模式,即依据主产区的价格,随行就市;另一种是长协定价模式。氧化铝行业长单签订比例高达 85% 以上,长单一年一签,采取定量不定价的方式,以前以三网(阿拉丁、安泰科和百川三家咨询机构参考国内氧化铝现货市场成交情况分别给出现货指数价格)月均价结算为主,现在部分企业在签订今年的长单时已经加入四网(阿拉丁、安泰科、百川和钢联)结算。 海外氧化铝现货价格采用英国金属导报(MB)、英国商品研究所(CRU)或普氏能源咨询(Platts)等国外机构的报价按一定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较少市场比如印度采用招标的方式。 4.2国内氧化铝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是下游电解铝产能已设置4500万吨的“天花板”,需求增速放缓,而国内氧化铝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压力较大。 二是氧化铝生产利润遭大幅压缩。由于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压力大,并且原料价格涨幅经常远远超过氧化铝价格涨幅,生产企业成本不断上移。国内矿供需紧平衡,且优质矿源不充裕,国内氧化铝厂对于进口矿的需求较强,从需求角度支撑进口矿的价格会保持在一定高位。关于铝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氧化铝的需求动能远远弱于电解铝。因此,这也使得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电解铝端。氧化铝企业在夹缝中求存。 三是氧化铝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氧化铝新投产能集中在沿海以及低成本地区,沿海地区因港口优势,运费成本偏低,而内陆大部分氧化铝厂若使用价格便宜的进口矿,需额外支付运输费用,高成本地区的氧化铝厂或因为生产亏损而不得不选择退出这个行业。 氧化铝期货上市首先是对现有定价模式的补充,起到价格发现作用。其次是为氧化铝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工具。规避了在氧化铝价格暴跌情况下,氧化铝生产企业面临成品库存大幅亏损的情况,也同时规避了在每年11月中旬到3月中旬采暖季期间,氧化铝可能受到采暖季临时限产的情况下,导致电解铝厂面临阶段性原料采购困难和价格上涨的情况,并且有利于增加贸易流转效率。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