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新】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殷中枢/陈无忌/黄帅斌)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电新】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殷中枢/陈无忌/黄帅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电新】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 报告摘要 充电桩的核心环节在于充电模块,设备商经历周期大浪淘沙,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设备端的核心是充电模块,占总成本约50%,大功率充电模块在直流快充桩中具有显著优势。早期我国设备商壁垒不高,格局分散,15年-22年设备商毛利率水平从40%左右下降到20%左右。展望未来,随着大功率直流快充、液冷等技术趋势、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制定执行、对运营经济性的追求,具备技术壁垒与产品力的设备商有望脱颖而出。 运营场站具备资源属性,充电运营资产迎来盈利拐点,有望重估 电站运营属于重资产运营行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回收周期较长。我们认为充电运营本质上是资源型商业模式,运营盈利性的核心是充电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而利用率高的场站资源具有稀缺性与排他性。经过过去几年国内跑马圈地般的充电场站建设,优质运营场站资源开发程度已较高。随着疫后出行复苏、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后充电需求与运营效能的大幅提升,2022年底至今,充电桩运营效能明显回升,利用率的提升对运营商盈利提升弹性极大;叠加需求侧响应等模式打开运营商长期盈利空间,充电运营资产有望重估。 国内政策需求共振,后电车时代投资核心赛道 需求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快速提升,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4%,车桩比约为2.5:1,“充电焦虑”取代“里程焦虑”成为核心痛点,充电桩也接力电动化,成为电动车后周期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赛道。政策方面,政策鼓励充电桩下乡,多省市明确“十四五”充电桩建设规划与补贴政策,公共桩建设有望加速。 欧美车桩比缺口是核心驱动力,国内厂商出海有望量利齐升 在新能源车销量提升、车桩比高、政策推动的背景下,欧美充电桩建设有望加速,国产充电桩出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欧盟、美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22年新增销量渗透率分别约为21%、7.7%。但车桩比缺口远大于国内,2022年欧盟、美国公共车桩比分别为13:1、24:1,中国约为8:1。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欧盟充电桩增量将从64万台增长到206万台,市场规模从5亿美元增长到51亿美元,CAGR 75%;美国充电桩增量将从8万台增长到114万台,市场规模从2亿美元增长到20亿美元,CAGR 80%。23年以来欧美充电桩建设加速,景气度上行,欧盟23Q1新增充电桩5万台,同增179%;截至23/5/15,美国新增充电桩0.9万台,同增92%。 风险分析:政策支持不及预期风险、核心零部件供应风险、充电桩利用率及盈利不及预期风险、技术水平提升与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发布日期:2023-06-19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电新】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 报告摘要 充电桩的核心环节在于充电模块,设备商经历周期大浪淘沙,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设备端的核心是充电模块,占总成本约50%,大功率充电模块在直流快充桩中具有显著优势。早期我国设备商壁垒不高,格局分散,15年-22年设备商毛利率水平从40%左右下降到20%左右。展望未来,随着大功率直流快充、液冷等技术趋势、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制定执行、对运营经济性的追求,具备技术壁垒与产品力的设备商有望脱颖而出。 运营场站具备资源属性,充电运营资产迎来盈利拐点,有望重估 电站运营属于重资产运营行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回收周期较长。我们认为充电运营本质上是资源型商业模式,运营盈利性的核心是充电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而利用率高的场站资源具有稀缺性与排他性。经过过去几年国内跑马圈地般的充电场站建设,优质运营场站资源开发程度已较高。随着疫后出行复苏、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后充电需求与运营效能的大幅提升,2022年底至今,充电桩运营效能明显回升,利用率的提升对运营商盈利提升弹性极大;叠加需求侧响应等模式打开运营商长期盈利空间,充电运营资产有望重估。 国内政策需求共振,后电车时代投资核心赛道 需求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快速提升,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4%,车桩比约为2.5:1,“充电焦虑”取代“里程焦虑”成为核心痛点,充电桩也接力电动化,成为电动车后周期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赛道。政策方面,政策鼓励充电桩下乡,多省市明确“十四五”充电桩建设规划与补贴政策,公共桩建设有望加速。 欧美车桩比缺口是核心驱动力,国内厂商出海有望量利齐升 在新能源车销量提升、车桩比高、政策推动的背景下,欧美充电桩建设有望加速,国产充电桩出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欧盟、美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22年新增销量渗透率分别约为21%、7.7%。但车桩比缺口远大于国内,2022年欧盟、美国公共车桩比分别为13:1、24:1,中国约为8:1。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欧盟充电桩增量将从64万台增长到206万台,市场规模从5亿美元增长到51亿美元,CAGR 75%;美国充电桩增量将从8万台增长到114万台,市场规模从2亿美元增长到20亿美元,CAGR 80%。23年以来欧美充电桩建设加速,景气度上行,欧盟23Q1新增充电桩5万台,同增179%;截至23/5/15,美国新增充电桩0.9万台,同增92%。 风险分析:政策支持不及预期风险、核心零部件供应风险、充电桩利用率及盈利不及预期风险、技术水平提升与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发布日期:2023-06-19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