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6月16日最新观点: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正在路上 ——5月金融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6月16日最新观点: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正在路上 ——5月金融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6月16日早间新闻精选】 1、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6月18日至23日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2、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5日表示,继续完善消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3、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5日表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有关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有序。 4、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日前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 (2023—2030年)》。其中提出,要引导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补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5、国资委14日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会议指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把握新定位、扛起新使命,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 6、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日前组织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参与活动车型共有69款。 7、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8、上海市日前印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算力平台等。 行业最新观点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正在路上 ——5月金融数据点评【太平洋宏观】 报告摘要 1. 社融低于预期,信贷同比偏弱。 5月社融新增规模低于市场预期,环比小幅改善,但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明显少增,结构上来看企业及政府债券融资、企业短期及票据融资是主要拖累分项。居民信贷由负转正但依旧偏弱,表明消费及地产仍未形成明显融资需求。整体来看,社融及信贷数据不及预期的背后依然是目前需求不足、复苏动能走弱的问题。具体而言,5月社融及信贷数据呈以下特点:第一,企业发债继续走弱,政府发债有所回落。本月企业发债表现为净偿还。或受季节性回落、部分债券发行要求趋严以及企业信贷融资替代效应的影响。政府发债相比去年同期少增。而从发债进度上来看,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同样不及去年。第二,新增表外融资支撑减弱。5月份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同比依旧正增,但同比多增规模明显回落,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本月持续负增长。第三,新增信贷不及预期,居民部门表现依旧偏弱。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样低于市场预期。从结构上来看,中长贷表现依旧好于短期贷款,居民部门新增信贷规模环比有所改善,但消费及房屋购置方面均未出现明显修复,故居民信贷表现仍相对较弱,改善幅度有限。此外本月信贷与市场一致预计的偏离或部分源自企业短期融资规模的不及预期,同比明显少增。尤其是票据融资,其环比也有所走弱。结合社融数据中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偏弱表现,本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票据补充短期流动性的需求有所削减。 2. 居民存款转为正增,M2同比不及预期。 5月M2同比录得11.6%的同比增速,相比上月继续收窄0.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存款方面,除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其余三类存款新增规模同比均为少增。环比来看,新增存款变动较为明显的为居民部门及政府部门,前者由负转正,后者则环比少增。M1同比增长4.7%,增速同样有所回落,较前值下降0.6个百分点,资金活化程度略有改善,M1-M2增速差小幅收敛0.2个百分点至-6.9%。不过两者同比增速差值的绝对水平依旧较大,表明宽货币向实体经济传导阻滞的情况依旧存在,市场主体信心还待恢复。 3. 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概率提升。 5月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与之前公布的多项数据共同印证了国内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除了对经济现实的反映外,本月低于预期的社融数据也增加了后续逆周期政策加码的可能性。6月9日央行行长易纲提出人民银行将“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6月以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6月13日央行降低7天期逆回购利率,在汇率压力之下选择降息,且参照历史经验,MLF操作利率及LPR利率多会随逆回购利率的下调而同步调降,上述表述及利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对总需求不足这一问题给予回应,释放出一定宽松信号,也相应打开了利率下行的空间。预计后续为稳经济,宽财政、宽信用政策也有望推出形成配合,增加经济向上动能。 上市公司速递 今世缘 | 公司深度:消费升级驱动快速成长,省内格局持续竞合发展【太平洋食饮】 摘要 公司概况:传统苏派浓香名酒,17年进入加速发展期。1)公司是“三沟一河”组成之一,目前已有国缘、今世缘、高沟三大品牌,其中国缘系列主要发力次高端、高端价格带、今世缘定位中高端价格带,高沟覆盖中低端价格带。2)股权激励到位,员工积极性高。公司早在05年进行国企改制,通过引入管理层控股,10年通过中基层干部持股公司扩大注册资本。22年公布新版股权激励计划,覆盖较多中高层骨干,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3)卡位省内消费升级,17年加速发展。随着省内消费向300元+价格带升级,公司迎来加速发展时期,以国缘对开、四开及以上为代表特A+类产品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国缘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复盘:行业、渠道、竞争格局等多维度因素,16年起公司业绩增速超越省内竞对。1)业绩上,13-15年行业调整期增速与洋河接近,16年后增速持续超越洋河。2)行业端,16年省内消费升级背景下,300-500元价格带快速扩容。今世缘作为地方产业支柱之一,县政府积极鼓励产业发展。3)产品端,国缘超前布局南京次高端价格带,自04年起通过多年推广,南京市场逐渐形成国缘产品的消费氛围,随着南京地区主流价格带逐渐向300+提升,四开切入团购、宴席场景主流价格带,快速成长为公司第一大单品。4)渠道端,公司在行业调整期持续精耕团购渠道,向商务团购消费转型,公司长期深耕团购渠道,与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建立稳定客情关系,相比流通渠道,客户粘性较高。5)区域策略,今世缘大区改革推进扁平化,发力省内精耕,17年设立71个市级办事处,19年进一步划分为“领跑”、“并跑”、“跟跑”型市场。6)竞争格局,省内洋河16-19年在深度分销下经销商区域竞争激烈,库存逐渐积压,最终省内价盘出现倒挂,业绩进入调整期,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中期展望:省内次高端持续扩容,龙头竞合发展。1)省内主流价格带逐渐向500+升级,次高端持续扩容。目前省内次高端已成长为省内第一大体量的价格带,其中300-500元已成为省内主流价格带,未来有望进一步向500-800的高线次高端升级,推动省内次高端占比进一步扩容。2)未来省内主旋律仍是龙头竞合发展。洋河随着19年改革持续推进,21年省内恢复增长趋势。而今世缘持续深耕团购渠道,渠道差异化优势仍在。价格带上,中高端价格带,洋河海之蓝大单品稳步增长,今世缘中高端价格带占比仍有较大渗透空间,随着公司逐渐发力国缘淡雅、单开,有望加速成长。在次高端价格带上,格局相对稳定,随着价格带扩容,龙头有望竞合发展。3)省内消费力有分化,苏中、苏北逐渐向现在苏南价格带看齐,公司有望持续受益省内消费升级。 长期:省外推进大单品战略拓展,六开布局次高端价格带再升级。公司省外占比较低,成长空间大,公司进一步提出从四开次高端升级为六开协同带动四开对开;加强省外经销商合作、资源投放;管理上省外逐步放权,提升省外市场开发的效率。同时明确10大板块市场,突破路径更聚焦,有望加速省外市场突破。 短期:国缘淡雅享受品牌力下沿快速发展,全方位推进百亿目标。公司加快流通渠道布局,国缘淡雅、柔雅、对开、四开开始逐渐布局各区域大型连锁超市、民营烟酒店,加大产品在流通端的曝光。同时省内国缘四开品牌形象企稳,带动国缘品牌下延产品线势能释放,淡雅、单开等产品有望加速发展。宴席需求正在持续恢复,公司阶段性加大国缘V3婚喜宴政策力度,未来随着商务场景的持续恢复,600-700价格带扩容,全年V3有望实现放量增长。23年公司全方位推进百亿目标,随着省内精耕,V3、淡雅持续放量,四开稳步增长,全年目标达成可期。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省内消费升级,四开稳步成长,淡雅、V3加速放量。长期看,公司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全国化布局不断推进,营销机制保障持续跟进,股权激励逐步落地,公司活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7%/24%/2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24%/23%,EPS分别为2.49/3.09/3.81元。综合公司过去5年PE-band中值约28x,考虑到公司较快的成长能力和区域龙头特征,按照2023年业绩给28倍PE、一年目标价70元。 风险提示:省内竞争加剧,公司出现重大管理瑕疵,宏观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白酒消费有大幅下滑,省外开拓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6月16日早间新闻精选】 1、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6月18日至23日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2、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5日表示,继续完善消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3、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5日表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有关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有序。 4、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日前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 (2023—2030年)》。其中提出,要引导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补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5、国资委14日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会议指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把握新定位、扛起新使命,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 6、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日前组织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参与活动车型共有69款。 7、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8、上海市日前印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算力平台等。 行业最新观点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正在路上 ——5月金融数据点评【太平洋宏观】 报告摘要 1. 社融低于预期,信贷同比偏弱。 5月社融新增规模低于市场预期,环比小幅改善,但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明显少增,结构上来看企业及政府债券融资、企业短期及票据融资是主要拖累分项。居民信贷由负转正但依旧偏弱,表明消费及地产仍未形成明显融资需求。整体来看,社融及信贷数据不及预期的背后依然是目前需求不足、复苏动能走弱的问题。具体而言,5月社融及信贷数据呈以下特点:第一,企业发债继续走弱,政府发债有所回落。本月企业发债表现为净偿还。或受季节性回落、部分债券发行要求趋严以及企业信贷融资替代效应的影响。政府发债相比去年同期少增。而从发债进度上来看,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同样不及去年。第二,新增表外融资支撑减弱。5月份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同比依旧正增,但同比多增规模明显回落,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本月持续负增长。第三,新增信贷不及预期,居民部门表现依旧偏弱。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样低于市场预期。从结构上来看,中长贷表现依旧好于短期贷款,居民部门新增信贷规模环比有所改善,但消费及房屋购置方面均未出现明显修复,故居民信贷表现仍相对较弱,改善幅度有限。此外本月信贷与市场一致预计的偏离或部分源自企业短期融资规模的不及预期,同比明显少增。尤其是票据融资,其环比也有所走弱。结合社融数据中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偏弱表现,本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票据补充短期流动性的需求有所削减。 2. 居民存款转为正增,M2同比不及预期。 5月M2同比录得11.6%的同比增速,相比上月继续收窄0.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存款方面,除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其余三类存款新增规模同比均为少增。环比来看,新增存款变动较为明显的为居民部门及政府部门,前者由负转正,后者则环比少增。M1同比增长4.7%,增速同样有所回落,较前值下降0.6个百分点,资金活化程度略有改善,M1-M2增速差小幅收敛0.2个百分点至-6.9%。不过两者同比增速差值的绝对水平依旧较大,表明宽货币向实体经济传导阻滞的情况依旧存在,市场主体信心还待恢复。 3. 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概率提升。 5月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与之前公布的多项数据共同印证了国内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除了对经济现实的反映外,本月低于预期的社融数据也增加了后续逆周期政策加码的可能性。6月9日央行行长易纲提出人民银行将“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6月以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6月13日央行降低7天期逆回购利率,在汇率压力之下选择降息,且参照历史经验,MLF操作利率及LPR利率多会随逆回购利率的下调而同步调降,上述表述及利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对总需求不足这一问题给予回应,释放出一定宽松信号,也相应打开了利率下行的空间。预计后续为稳经济,宽财政、宽信用政策也有望推出形成配合,增加经济向上动能。 上市公司速递 今世缘 | 公司深度:消费升级驱动快速成长,省内格局持续竞合发展【太平洋食饮】 摘要 公司概况:传统苏派浓香名酒,17年进入加速发展期。1)公司是“三沟一河”组成之一,目前已有国缘、今世缘、高沟三大品牌,其中国缘系列主要发力次高端、高端价格带、今世缘定位中高端价格带,高沟覆盖中低端价格带。2)股权激励到位,员工积极性高。公司早在05年进行国企改制,通过引入管理层控股,10年通过中基层干部持股公司扩大注册资本。22年公布新版股权激励计划,覆盖较多中高层骨干,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3)卡位省内消费升级,17年加速发展。随着省内消费向300元+价格带升级,公司迎来加速发展时期,以国缘对开、四开及以上为代表特A+类产品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国缘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复盘:行业、渠道、竞争格局等多维度因素,16年起公司业绩增速超越省内竞对。1)业绩上,13-15年行业调整期增速与洋河接近,16年后增速持续超越洋河。2)行业端,16年省内消费升级背景下,300-500元价格带快速扩容。今世缘作为地方产业支柱之一,县政府积极鼓励产业发展。3)产品端,国缘超前布局南京次高端价格带,自04年起通过多年推广,南京市场逐渐形成国缘产品的消费氛围,随着南京地区主流价格带逐渐向300+提升,四开切入团购、宴席场景主流价格带,快速成长为公司第一大单品。4)渠道端,公司在行业调整期持续精耕团购渠道,向商务团购消费转型,公司长期深耕团购渠道,与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建立稳定客情关系,相比流通渠道,客户粘性较高。5)区域策略,今世缘大区改革推进扁平化,发力省内精耕,17年设立71个市级办事处,19年进一步划分为“领跑”、“并跑”、“跟跑”型市场。6)竞争格局,省内洋河16-19年在深度分销下经销商区域竞争激烈,库存逐渐积压,最终省内价盘出现倒挂,业绩进入调整期,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中期展望:省内次高端持续扩容,龙头竞合发展。1)省内主流价格带逐渐向500+升级,次高端持续扩容。目前省内次高端已成长为省内第一大体量的价格带,其中300-500元已成为省内主流价格带,未来有望进一步向500-800的高线次高端升级,推动省内次高端占比进一步扩容。2)未来省内主旋律仍是龙头竞合发展。洋河随着19年改革持续推进,21年省内恢复增长趋势。而今世缘持续深耕团购渠道,渠道差异化优势仍在。价格带上,中高端价格带,洋河海之蓝大单品稳步增长,今世缘中高端价格带占比仍有较大渗透空间,随着公司逐渐发力国缘淡雅、单开,有望加速成长。在次高端价格带上,格局相对稳定,随着价格带扩容,龙头有望竞合发展。3)省内消费力有分化,苏中、苏北逐渐向现在苏南价格带看齐,公司有望持续受益省内消费升级。 长期:省外推进大单品战略拓展,六开布局次高端价格带再升级。公司省外占比较低,成长空间大,公司进一步提出从四开次高端升级为六开协同带动四开对开;加强省外经销商合作、资源投放;管理上省外逐步放权,提升省外市场开发的效率。同时明确10大板块市场,突破路径更聚焦,有望加速省外市场突破。 短期:国缘淡雅享受品牌力下沿快速发展,全方位推进百亿目标。公司加快流通渠道布局,国缘淡雅、柔雅、对开、四开开始逐渐布局各区域大型连锁超市、民营烟酒店,加大产品在流通端的曝光。同时省内国缘四开品牌形象企稳,带动国缘品牌下延产品线势能释放,淡雅、单开等产品有望加速发展。宴席需求正在持续恢复,公司阶段性加大国缘V3婚喜宴政策力度,未来随着商务场景的持续恢复,600-700价格带扩容,全年V3有望实现放量增长。23年公司全方位推进百亿目标,随着省内精耕,V3、淡雅持续放量,四开稳步增长,全年目标达成可期。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省内消费升级,四开稳步成长,淡雅、V3加速放量。长期看,公司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全国化布局不断推进,营销机制保障持续跟进,股权激励逐步落地,公司活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7%/24%/2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24%/23%,EPS分别为2.49/3.09/3.81元。综合公司过去5年PE-band中值约28x,考虑到公司较快的成长能力和区域龙头特征,按照2023年业绩给28倍PE、一年目标价70元。 风险提示:省内竞争加剧,公司出现重大管理瑕疵,宏观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白酒消费有大幅下滑,省外开拓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