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详细梳理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详细梳理

作者:微信公众号【计算机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3-06-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详细梳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活着 音乐: 金润吉 - 活着 围绕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政府主要以五个角度进行发力。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流通、消费等形成高度渗透、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以往的产业生态、社会分工、行业和企业边界、生产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而促进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强化产业政策,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我国政府主要采用“五大类政策”,妥善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形成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制度安排,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基础。五大类政策主要包括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人工智能发展支持政策、标准和产权体系、监管和评估体系以及AI人才培训。 顶层定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确认了人工智能产业“三步走”战略。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部署文件,确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任务,规划确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在2020年、2025年及2030年的“三步走”发展目标。 “1+N”政策体系逐步构建。随着顶层规划的定调,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部委层面也陆续进行了政策布局,即形成了“1+N”政策体系,“1”代表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N”是指部委层面陆续出台的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落地政策,其中工信部、科技部发布的政策主要涉及数实融合、场景创新、区域创新等内容,国家标准委、发改委围绕标准体系、伦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 复盘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历程,政策的着力点愈发具体和针对性。自从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发展智能装备以及生产智能化,之后人工智能相关规划和政策密集颁布。2016年3月,人工智能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以后,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出台了多个人工智能相关规划及工作方案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2017年10月,人工智能写进十九大报告,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2021年9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标志着人工智能政策已从推进应用逐渐转入监管领域;随后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文件中,统计发现人工智能词频高达47次,其远高于“十三五”中出现次数,体现了国家人工智能相关要求的持续加码。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芯片也一直被政策所重视。国务院、发改委以及工信部等多个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和引导AI芯片行业发展政策,其中主要侧重点涉及到了芯片技术路线、芯片行业规范以及芯片安全运行规范等内容。从历史政策来看,人工智能芯片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工信部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重点扶持神经网络芯片,推动人工智能芯片在国内实现规模化应用。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数字技术创新,提高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应用。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2016年)中,政策专注于试点和场景探索,且政策数量相对较少。因为制造业是人工智能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所以针对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进行的相关布局是此阶段重点,而且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也可以为人工智能往其他领域延伸打下坚实基础;第二阶段(2017-2019年),国家顶层计划逐步清晰,“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主旋律,而且各个部委层面的政策及行动方案十分具体,此阶段政策发布数量较多;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产业实践中所出现的挑战逐步成为政策的重点,政策上开始聚焦于关键场景应用、标准化以及监管和伦理等层面,政策开始向产业治理方向转变。同时伴随着AIGC产业化应用加速,使得人工智能监管技术不断升级和复杂化,因此相关监管政策也将会有进一步更新和优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形成新驱力,地方性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台。随着ChatGPT引爆的AIGC潮流兴起,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实体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影响极为深远,为了抓住这一轮智能化变革浪潮,各地方也逐步加大了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北京市于2023年5月30日发布的重磅实施方案,北京市发布了两项重磅政策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其中《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另一份《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则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和监管五大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根据新政策描述,北京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各地方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发展目标。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加上2022年出台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构筑起“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2023年5月25日,上海市发改委也明确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延长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贴息政策执行期限至2027年底,提供最高1.5个百分点的利息补贴。此外,各一线、二线城市也针对AI产业制定了企业数量目标和产业规模目标,凸显了各地域对人工智能经济贡献的充足信心。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PDF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AI相关报告 1. ChatGPT研究框架(80页PPT) 2. 产业调研:一线专家眼中的ChatGPT 3. 产业调研:医疗认知智能技术进展 4. 海外ChatGPT公司有哪些已经落地的商业模式(深度) 5. GPT-4 即将发布,带来什么产业边际变化? 6. 百度文心一言发布会详细记录 7. 产业调研:百度文心一言与GPT-4的差距有多大? 8. 居然是微软打开了金山办公的市值空间 9. 英伟达GTC大会万字记录 10. 海外AI大模型梳理:技术革命的本源 11. 国内AI大模型梳理:三英战吕布 12. 产业调研:大模型,人工智能的暴力美学 13. 寻找AI技术潜在应用场景的方法论是什么? 14. 华为:盘古大模型全貌 15. 产业调研:商汤大模型为何惊艳? 16. 产业调研:阿里通义大模型详解 17. 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框架(120页PPT) 18. 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详解 19.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深度) 20. AI硬件产业链环节价值量拆解(深度) 21. AI服务器:烈火烹油(深度) 22. 英伟达是怎样炼成的(深度)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计算机文艺复兴)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李沐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9080009。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