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突然降息,四大行集体行动!9.6万亿板块沸腾,这些机会已显现

突然降息,四大行集体行动!9.6万亿板块沸腾,这些机会已显现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微资讯】/ 发布时间:2023-06-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突然降息,四大行集体行动!9.6万亿板块沸腾,这些机会已显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就在刚刚,四大行突然下调存款利率,这对金融市场可谓超级重磅消息! 我们查询了中国工商银行官网,工商银行此次下调了二年、五年等定期存款利率,两年期定存利率低至2.05%,五年期也只有2.5%。此外,活期存款利率也下调5个基点至0.2%。工商银行上一次调整存款利率,还要追溯至2022年9月15日。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官网 除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均同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在国有大行的带动下,多地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今年以来,银行业已经掀起了三轮“降息潮”,存款利率出现了明显的降幅。 为何银行业会在此时纷纷下调存款利率?这对金融市场到底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四大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国内存款利率持续下降 在我国,银行间接融资是社会融资的主体,存贷款利率调整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自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存款利率由各家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进行调整,市场化调整效率较高的银行还会获得央行的激励。 我们梳理了此次四大行利率下调状况,活期存款下调5个基点,二年期定存下调10个基点,三年、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 自2015年以来,国有大行经历了7轮存款利率下调,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都出现明显的下降。 5年期定存利率由4.25%大幅下降至2.5%,降幅达到175个基点。1年期定存由3%降至1.65%,降幅为135个基点。 资料来源:iFinD,光大证券数字金融总部制图 存款利率下调,最直接的影响则是调整储户与银行的利益分配。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4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高达273.5万亿元,同比大增12.4%。自去年3月以来,存款规模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屡次创下历史新高。 一旦利率下调,储户获得的利息收入将会降低,部分储户可能就要调整资金投向了。这有利于驱动资金进入经济循环,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 对于银行来说,利息支出减少就可以增厚存贷款息差,这对整个行业可真是“久旱逢甘霖”。大家都知道,自2020年以来银行业面临较大的挑战,承担起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重任。LPR利率一降再降,5年期LPR自2020年以来下调了5次,由4.8%高位一路降至4.3%。 资料来源:iFinD,光大证券数字金融总部制图 受此影响,各种类型银行的净息差出现明显的回落。国有大行虽然拥有渠道、规模优势,但近两年息差由2.04%回落至1.69%。股份制银行息差由2.09%下降26个基点,城商行息差甚至剧烈收窄36个基点。 在这个背景下,国有大行、中小银行携手推动存款利率下降,不仅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可以帮助银行改变净息差持续收窄的不利局面。 A股共有42只银行股,总市值突破9.6万亿元,细分为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四类。六家国有大行占据着关键的地位,2022年净利润突破1.34万亿元。 股份制银行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规模不及六大行。城商行股票数量达到17只,包括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等。农商行则体量更小,包括无锡银行、常熟银行、青农商行、沪农商行等。 2、银行降息的三大原因 银行业集体下调存款利率,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我们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振宏观经济的必要举措,降低融资成本的必由之路,对冲流动性风险的关键方法。 首先,我们来聊聊经济走弱需要更低的利率。5月已经发布多个宏观数据,制造业PMI意外走低至48.8%,已经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这显示制造业景气度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落。 不仅如此,5月外贸数据也不及预期,出口大幅下降7.5%,进口也出现了4.5%的降幅,贸易顺差已经收窄至658亿美元。外需不振、贸易摩擦等问题,让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挑战。 在经济走弱的背景下,就需要更低的利率,这样才能帮助经济渡过难关。 其次,实体经济需要更低的融资成本,这就应当切实将贷款利率降下来。自去年8月以来,LPR一直按兵不动,最大的原因就是存款利率居高不下,银行净息差剧烈回落可能威胁行业的安全。 如果要降低贷款利率,兼顾银行业的稳定运行,就需要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稳定行业的净息差。 最后,降低存款利率对于维稳流动性意义重大。如前所述,当前银行体系沉淀着大量的资金,这种空转现象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潜藏结构性错配问题。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将有助于激活银行存款,促进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3、利率回落改善券商经营环境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将有助于整个金融市场降低融资成本,这对券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券商一直被视为“牛市”的旗手,但2022年却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日前中证协公布了2022年证券行业的经营状况,140家券商营业收入达到3949.73亿元,同比下降21.38%;净利润达到1423.01亿元,同比下降25.54%。 券商的业绩下滑,与投资业务剧烈下降有着密切关系。2022年券商证券投资收益仅有608.39亿元,较2021年剧烈下降55.95%。 业务结构方面,证券经纪业务依然是券商行业的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占比已经达到32.55%。投行业务、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占比均超16%,证券投资业务、资管业务占比排名靠后。 资料来源:iFinD,光大证券数字金融总部制图 2023年以来,股市呈现结构性机会,部分上市券商的业绩也出现明显的好转。再加上中特估行情蔓延至券商领域,龙头券商也出现脉冲式上涨机会,但整体表现依然比较低迷。 券商板块的股价保持低位,也导致整个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根据iFinD的统计,券商板块当前估值已经不足18.8倍,低于近3年估值中位数。 资料来源:iFinD,光大证券数字金融总部制图 由于A股券商持续处于低位,总市值超2000亿的公司仅有两家:东方财富和中信证券。还有8家券商市值超1000亿,包括: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等。8家券商总市值介于400亿-1000亿,包括:中国银河、国信证券、东方证券、方正证券等。 当然,金融股体量一般都比较大,若要持续走强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社融数据来看看金融股能否出现趋势性行情。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