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金电新】盛弘股份深度:厚积薄发,充电桩、储能业务成长加速

【国金电新】盛弘股份深度:厚积薄发,充电桩、储能业务成长加速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兴产业观察者】/ 发布时间:2023-06-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新】盛弘股份深度:厚积薄发,充电桩、储能业务成长加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 目录 1.公司概况: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聚焦于电力电子技术 营收增长迅速,充电桩、储能业务放量 费用结构持续优化,海外收入占比震荡上升 2.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受益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积极布局海外业务 行业:国内行业集中度高,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充电桩产品类型丰富,深化海外业务布局 3.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专注中大型储能PCS,受益全球大储需求高增 行业:政策刺激下,中美欧储能需求高增 专注中大型储能PCS,海外占比不断提升 4.工业配套电源:电能质量基本盘稳,工业电源增长可期 5.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业务增长稳健 6.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及关键假设 投资建议及估值 7.风险提示 摘要 ■ 投资逻辑 公司简介: 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成功完成了由点及面的业务拓展。2022年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47.2%;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97.0%。1Q23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88.5%;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72.5%。充电桩及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放量带动业绩大幅增长。 投资逻辑: 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全球充电桩市场高增,公司凭借产品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出口替代。公司较早布局欧美充电桩市场,依托特色产品成功开拓B端及C端市场,并成为首批进入BP、壳牌等欧洲头部能源企业充电桩供应商名单的中国厂家。2022年公司充电桩业务开始放量,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高增117.02%,预计2023-2025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分别为6.6、9.9、12.9亿元,同比增长55%、50%、30%。 储能:专注中大型储能PCS,受益全球大储需求高增。公司储能产品为中大型储能PCS,功率段范围为30kW-1MW,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欧美等主要国家认证通过。2022年公司全球储能PCS出货位居国内企业第五名,相较2021年上升1名。预计2023-2025年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收入分别为6.6、12.5、19.6亿元,同比增长156%、92%、57%。 工业配套电源:电能质量基本盘稳,工业电源增长可期。公司是国内低压电能质量龙头,收入多年稳步增长,2022年营收占比约34%。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激光发生器电源等产品的验证及供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收入分别为6.2、7.4、8.9亿元。 电池化成与检测: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业务增长稳健。2022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70%,预计电池化成分容与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产品系列全,已为CATL、比亚迪、亿纬等众多头部企业供货,预计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3.9、5.4、7.1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36.5/50.5亿元,同比增长59.5%/52.4%/38.2%,归母净利润3.3/4.7/6.4亿元,同比增长46.7%/43.4%/36.8%,对应EPS为1.06、1.52、2.08元。考虑到公司充电桩和储能业务成长性较好,给予2023年40倍PE,目标价为42.4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汇率波动;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 正文 公司概况: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聚焦于电力电子技术 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5年完成股份改制,2017年正式登陆创业板上市,自成立以来,公司持续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成功完成了由点及面的业务拓展。 公司根据各应用领域的具体需求,开发出能够实现变换和控制电力核心功能的各种产品,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下不同电力形式的需要。公司主营产品为工业配套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和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营收增长迅速,充电桩、储能业务放量 受益于充电桩、储能及工业电源业务的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5.03亿元,同比增长47.16%;实现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97.04%。2023年Q1实现营收4.48亿元,同比增长88.52%;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172.53%。 从收入构成来看,2022年工业配套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变换设备、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分别占公司营收比例为34%、28%、17%、17%,其中充电桩业务增速最高,已成为公司主要收入增量。公司各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2022年工业配套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变换设备、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毛利率分别为54.43%、43.80%、35.29%、39.28%。 费用结构持续优化,海外收入占比震荡上升 随销售收入增长增加,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持续改善。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3.93%、3.92%,分别同比下降0.46pct、1.34pct。 公司充电桩、储能等新业务快速成长,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拓展品类,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率13.93%,同比增加2.82pct。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拉高综合毛利率。为了减小国内政策变动风险,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海外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9.68%提高至2022年的20%,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海外业务毛利率长期高于国内市场,拉高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受益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积极布局海外业务 行业:国内行业集中度高,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充电桩运营端行业集中度高,公司客户覆盖头部企业。根据EVCIPA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公共充电桩运营商CR3为54.09%,CR10为86.49%,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占据前三。公司的运营商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小桔充电、云快充、蔚景云等,五家企业均位列公共充电运营商Top 8。 海外充电桩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内企业迎来出海机遇。以美国充电桩行业龙头ChargePoint为例,2021年充电桩业务毛利率为5.23%,2022年为15.22%,远低于国内企业毛利率水平,竞争力较弱。海外市场充电桩定价较国内一般更高,但标准和认证更为严苛,国内企业正在抓住机遇,开拓海外市场,如易事特目前已通过TUV等多个区域测试或认可;香山股份已经完成欧标充电桩产品的开发;绿能慧充已有部分产品通过CE认证,并拿下了小批量来自欧洲市场的订单。 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高增,渗透率不断提高。2015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颁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电动汽车销售规模和保有量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1%。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25.6%,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由2021年的13.4%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25.6%。同时,充电桩行业增速领先新能源业,2015-2022年车桩比持续下降至2.51:1。 政策驱动充电桩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各省市纷纷制定相关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其中多个省市与地区明确提出了2025年底充电桩计划总规模,如湖北省规划到2025年全省充电桩达到50万个以上,上海市规划到2025年建成充电桩76万个,车桩比不高于2:1。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新兴领域应用推广,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我国充电桩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欧洲:新能源车加速渗透,带动充电桩需求高增。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统计,2022年欧盟汽车市场受俄罗斯和乌克兰市场崩溃的影响,整体销量下降了1.6%。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注册量逆势增长,2022年纯电动车注册量为112.4万辆,同比增长28%;插电混动车注册量为87.4万辆,同比增长1.2%。欧盟新能源车渗透率自2018年起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达到21.5%。根据《欧洲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为了达到欧盟制定的2030年乘用车减排55%的目标,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670万,公共充电桩需求量将达到680万。 充电桩以慢充为主,区域发展不平衡。2022年欧盟地区充电桩保有量为43.3万台,其中73.53%的充电桩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个国家。根据ACEA统计,大多数欧盟国家存在公路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有17个国家公路充电桩密度小于5个/100km,仅有5个国家公路充电桩密度大于10个/100km,区域发展极不平衡。2022年欧洲充电桩市场以慢充为主,整个欧盟地区小于22KW充电桩占比为84.72%。 美国:充电桩建设进度落后,政策或将刺激充电桩市场不断扩大。根据阿贡国家实验室统计,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63.56万辆,同比增长106.64%,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91.85万辆,同比增长44.51%。与此同时充电桩增长严重落后,2022年充电桩保有量为14.37万台,增速由2019年的32.86%下降至2022年的11.86%。 2021年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方案,将拨款75亿美元用于支持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建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提出在2030年前建立由50万座充电站组成的充电网络。2022年9月,拜登已批准第一批9亿美元资金用于在35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政策激励下,美国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增长。 充电桩产品类型丰富,深化海外业务布局 公司依托电力电子核心技术,于2010年进入充电桩市场,是国内最早布局充电桩赛道的企业之一。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主要包括直流桩和交流桩、一体式和分体式等多种产品类型;充电桩模块涵盖10-40KW等多功率等级。同时,公司也为客户提供项目咨询、系统规划、工程交付、售后管理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协助运营商快速部署充电网络。 公司最新第六代充电桩系列采用TCU+CCU系统架构,充电桩内部功能划分更清晰,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稳定性,共包含四款产品: 1)160KW直流充电桩,采用盛弘20kW直流充电模块,灵活配置单双枪,功率智能分配,人机交互界面更舒适,满足出租车、物流车、大巴车等大容量、高续航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需求。 2) 240KW直流充电桩,根据大功率充电场景设计的,采用盛弘20kW直流充电模块,灵活配置单双枪,模块化设计,按需布局,易生产,易维护,满足泥头车、工程机械车等大容量、高续航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需求。 3)480KW直流充电堆,针对车型功率复杂的运营场景设计,满足社会公共快充站、公交充电站、智慧充电塔等各类充电需求。 4)7kW交流充电桩,支持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种充电方式,满足各种运营需求,覆盖小区、商业地产、私人专用等使用场景。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以ODM模式为主。2020年底,盛弘股份海外充电桩项目正式立项。公司海外业务以ODM模式为主,为了开拓欧洲新能源交流桩B端和C端市场,公司研发了22KW欧标系列交流充电桩Interstellar。该产品应用IMD工艺制造机壳,外观优美,符合C端白领用户审美,同时通过智能预约和APP充电方式提升充电体验。该产品将成为公司产品开拓C端市场先例,持续支持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21年公司和英国石油(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壳牌、ABB、施耐德也成为公司的客户。 2022年公司充电桩业务开始放量,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高增117.02%,毛利率稳定保持在30%以上,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可比公司。 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专注中大型储能PCS,受益全球大储需求高增 行业:政策刺激下,中美欧储能需求高增 可再生能源发展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储能迎来增长机会。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结构中的份额将从2022年的29%上升到2025年的35%。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加大幅提高了对各国能源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储能需求将迎来高增长。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达45.6GW,同比增长88.5%,其中美国、中国、欧洲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6%,较2021年增长6pct。 国内:电化学储能迎来高增长,政策驱动下工商业储能装机有望放量大增。2022年,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储能产业蓬勃发展。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12.9GW,同比增长134%。工商业储能装机方面,我国工业用电占到全国用电量的 65%左右,是非常大的潜力市场,在工业电价大幅上涨及“能耗双控”考核压力下,不少工商业光伏项目开始配置储能。另外,山东省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容量补偿分时峰谷系数及执行时段的公告》,将光伏发电高峰期10:00-16:00纳入了深谷或者低谷,驱动配储经济性大幅提升,为储能行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美国:表前储能渗透率大幅提升。根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对 5MW 以上光伏电站的并网数据分析,2021年美国新建光储项目占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的14%;截至2021年底,美国正在申请并网的光伏电站有676GW左右,其中配储的光伏电站有280GW,渗透率达到 41%,接近存量光伏电站配储渗透率的3倍。 IRA 法案执行后,独立储能经济性大幅提升。美国于2022年8月出台《削减通胀法案》,首次将独立储能系统囊括在ITC 政策之内,独立储能系统ITC抵免额度提升至30%~70%,经济性显著提升,将大幅拉动储能需求。 欧洲:欧盟于2022年12月通过可再生能源修正法案(REPowerEU),确认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最终消费总额中所占份额的目标为45%,并提出加速许可规则适用于独立储能与新能源配储项目,加速了储能的部署。根据BNEF预测,到2030年底,欧洲表前储能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33GW。 专注中大型储能PCS,海外占比不断提升 公司2010年开始逆变器产品的研发,2016年成立美国子公司,主要发力工商业储能市场,2021年全球累计出货量首次突破1GW。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储能PCS、储能系统电气集成、光储一体机等,主要用于解决储能电池和电网之间的双向电能变换及传输。公司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款产品先后获得ETL、TUV、CE、SAA、UL等多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 公司储能业务主要产品为储能PCS,面向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市场推出了不同模块化产品,功率段范围为30kW-1MW。针对工商业储能,公司推出30K系列储能PCS、PWS150-250K储能PCS;针对发电侧、电网侧等多种场景,公司推出PWS1-500K/630K储能PCS。2017年,公司在温岭开展工业园区4分支储能电站项目,使用PWS1-500KPCS应用于削峰填谷;2018年,公司参与国家电网10KV储能电站项目,使用PWS1-600KTL 4.8MW产品;2019年,公司在芝加哥开展风电场调频项目,使用PWS-500K-NA 72MW产品参与了PJM调频市场。 注重研发投入,专注技术创新。公司产品具有多种优势: 1)模块化设计:一个模块故障退出运行时其余模块能继续工作,增加系统可靠性。 2)带载无缝切换:集成配电柜功能,实现并离网无缝切换。实现带载无缝切换,非计划性无缝切换20ms以内。 3)独创“积木式”系统:系统内部可以增减任意功率及交直流变换模块,实现交流和直流混合微网,高度定制化适应各种直流输入和交流电源混合接入。 4)多分支储能系统:将多组电池分散接入储能PCS,减少电池簇并联,降低电池损耗,能够更大化利用电池,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与效率。 出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海外出货排名进一步提升。根据 CNESA 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PCS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PCS提供商为阳光电源、科华数能、上能电气、古瑞瓦特、盛弘股份、南瑞继保、固德威、索英电气、汇川技术和首航新能源,公司由2021年的第六名上升为第五名;国内储能PCS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PCS提供商为上能电气、科华数能、索英电气、阳光电源、汇川技术、南瑞继保、盛弘股份、禾望电气、智光储能和平高,公司排名相较2021年下降一名。 业务有望加速增长,毛利率领先。2022年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6.62%。受益于海外市场占比逐步提升,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毛利率保持在35%以上,领先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3年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中大型储能市场有望加速成长,带动公司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工业配套电源:电能质量基本盘稳,工业电源增长可期 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主要分为电能质量业务和工业电源业务两大类。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低压电能质量产品的企业之一,有源滤波器APF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电能质量产品及相关技术是公司业务的基石,公司电能质量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谐波THDi<5%,功率因数cos>0.99,三相不平衡度<5%的电流质量。公司拥有电能质量治理三大模块产品: 1)有源滤波器(APF),用于治理用电系统中的谐波、无功功率以及三相不平衡问题。公司APF通过外部电流互感器(CT)实时检测负载电流,并通过内部DSP计算提取负载电流的谐波成分,然后通过PWM信号发送给内部IGBT,控制逆变器产生一个和负载谐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实现滤波功能。 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当前无功补偿技术前沿代表。公司SVG通过CT实时检测负载电流,并通过内部DSP计算分析负载的无功含量,然后根据设置值控制PWM信号发生器发出控制信号给内部IGBT使逆变器产生满足要求的无功补偿电流,最终实现动态无功补偿。 3)增强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在SVG基础上做了功能拓展,拥有无功补偿兼谐波治理功能,同时具备低次(3、5、7、9、11、13)谐波补偿。 公司工业电源产品主要有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激光发生器电源等,目前公司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已在重点客户处进行产品验证工作,激光发生器电源产品也已开始向创新激光、武汉锐科在内的多家激光器企业供货。 2018-2022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营收占比保持在35%以上,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几年随着国内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使用,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再次受到电力企业及工商业用户的重视,公司收入持续保持增长,2022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 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业务增长稳健 受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政策及需要的刺激,充电桩需求大幅增加,下游锂电池厂客户纷纷扩充各类锂电池产能。同时随着锂电池产业逐步成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部分锂电企业积极出海布局,锂电设备规模逐渐扩大。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 2022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70%,预计电池化成分容与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分容、化成与检测是电池生产制造后段工序的重要环节,对电池生产制造过程的品质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影响。 公司电池化成分容与检测设备控制和检测精度高、长期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基本覆盖产线和实验室所有型号,涵盖了电动两轮、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的电池测试设备要求,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电芯检测设备、动力电芯检测设备、电池模组检测设备、电池PACK检测设备、电池化成分容系统。 目前公司已为CATL、亿纬锂能、ATL、比亚迪、小鹏汽车、国轩高科、长城汽车、远景能源等众多行业重要客户供货,运用产品技术优势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奠定了公司在电池化成及检测设备领域技术领跑者的地位。 2022年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高增72.34%;毛利率为39.28%,同比小幅提升0.50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36.5/50.5亿元,同比增长59.5%/52.4%/38.2%,归母净利润3.3/4.7/6.4亿元,同比增长46.7%/43.4%/36.8%,对应EPS为1.06、1.52、2.08元。 工业配套电源:公司为低压电能质量细分领域行业龙头,电能质量产品收入增长稳定,同时工业电源产品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激光发生器电源等已在客户处开始产品验证、出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收入分别为6.2、7.4、8.9亿元,同比增长20%、20%、20%,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产品市场格局比较稳定,预计毛利率分别为53.0%、51.0%、50.0%左右。 电动汽车充电桩:受政策和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量高增,目前大多数欧盟国家存在公路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有17个国家公路充电桩密度小于5个/100km,海外充电桩需求开始高速增长。考虑到公司产品已通过海外市场认证,将充分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分别为6.6、9.9、12.9亿元,同比增长55%、50%、30%,考虑到公司海外出口占比高,竞争格局较好,预计毛利率将稳定在35%左右。 新能源变换设备:公司储能产品主要为中大型储能pcs,受益于碳酸锂价格下降,下游市场需求高增,另外公司已投资建设5GW储能设备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10月投产,2027年达产,公司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新能源变换设备业务收入分别为6.6、12.5、19.6亿元,同比增长156%、92%、57%,考虑到储能pcs竞争格局较为稳定,预计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4.0%、34.6%、34.7%。 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景气刺激充电桩需求大幅增加,下游锂电池厂客户积极扩充各类锂电池产能,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23-2025年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业务收入分别为3.9、5.4、7.1亿元,同比增长50%、40%、30%,毛利率分别为39.0%、38.0%、35.0%。 费用率假设:随着公司收入快速增长,预计销售/管理费用率将逐步下降,考虑到公司一直以来高度注重研发投入,且储能PCS、充电桩等新产品研发投入高,预计研发费用率将继续保持在10%左右,预计2023-2025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0%/3.0%/10.0%、11.0%/2.8%/10.0%、10.0%/2.5%/10.0%。 投资建议及估值 考虑到公司工业配套电源、充电桩、储能业务占比较高,我们分别选取了英杰电气作为工业配套电源业务,特锐德、通合科技作为充电桩业务,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作为储能业务的可比公司,五家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40.9倍。考虑到公司充电桩和储能业务成长性较好,给予公司2023年40倍PE,目标价为42.4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近几年全球光储经济性大幅提升,在部分国家已经完全摆脱对补贴的依赖,但行业政策、能源价格等因素仍会在边际上影响下游装机增速,且目前各国新能源汽车消费仍与当地政策及能源价格有较大相关性,若未来海外政策调整或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公司充电桩、储能PCS等业务的出货量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新能源行业降本持续推进,公司存在为抢占更大市场份额进行降价的可能,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成本优势,或对产品主动降价,可能对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公司海外业务占比 20%左右,若未来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有可能产生汇兑损失,或将导致净利润表现不及预期。 股东减持风险:2023年1月20日公司披露《关于持股 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预披露公告》,股东盛剑明先生计划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 5,472,209股(占总股本比例1.78%),截至5月19日已减持完成1,819,768股,后续若继续减持或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 限售股解禁风险:公司股权激励股份133.26万股于2023年4月12日解禁,约占解禁后流通股的0.81%,流通股数量增加或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 往期报告 +往期光伏深度 1. 双良节能深度:设备业务多点开花,硅片+组件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2. 科士达深度:新能源转型厚积薄发,户储业务轻舟快行 3. 欧晶科技深度:石英坩埚龙头,技术领先+供应保障主力成长 4. 高测股份深度:设备、耗材、工艺集大成者,多业务展宏图 +往期新能源周报 1. 光伏降价促需求助消纳,供应趋松背景下看格局变化;广东海风竞配方案落地 2. 高热SNEC后的冷思考,“创新与过剩”共驱行业进步 3. 光伏4月装机、出口再双高,需求弹性持续超预期,绿氢需求预期上修关注兑现 4. 供给释放驱动降价符合预期,板块仍处预期向上修复窗口 +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盛弘股份深度:厚积薄发,充电桩、储能业务成长加速》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7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分析师:姚遥 SAC执业编号:S1130512080001 邮箱:yaoy@gjzq.com.cn 证券分析师:宇文甸 SAC执业编号:S1130522010005 邮箱:yuwendian@gjzq.com.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