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车灯行业专题之五:车灯行业技术趋势、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国信汽车】

车灯行业专题之五:车灯行业技术趋势、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国信汽车】

作者:微信公众号【车中旭霞】/ 发布时间:2023-06-0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汽车车灯&星宇股份系列 车中旭霞 行业深度: 《车灯行业专题之五:车灯行业技术趋势、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20230605 《车灯行业专题之四:LED加速渗透,电动智能驱动车灯技术升级》——20210604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系列深度之二:车灯行业的竞争格局》——20181023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深度:车灯的市场空间、技术升级与企业布局》——20180817 公司深度: 《星宇股份(601799.SH):百年小糸复盘,星宇的机遇与挑战》——20191014 《星宇股份(601799.SH):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20171204 《星宇股份(601799):主业稳健,转型可期》——20150901 跟踪报告: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跟踪点评之三:从2020款迈腾看ADB车灯渗透率》——20191223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跟踪点评之二:从长城新款VV6看车灯行业技术革命》——20190802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跟踪点评:车灯往何处去?“照明、信号、感知”》——20190704 公司点评(财报点评之外): 《星宇股份(601799.SH):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行泊一体解决方案”量产落地》——20230216 《星宇股份(601799.SH):前瞻布局车灯新技术,不断斩获新订单》——20220316 《星宇股份(601799.SH):1-2月营收增长25%,短期缺芯不改公司稳健发展趋势》-20220310 《星宇股份(601799.SH):战略合作华为,前瞻布局智能车灯及智能车载光学领域》——20220218 《星宇股份(601799.SH):战略合作虹软,产业链协同助力前瞻车灯产品开发》——20211018 《星宇股份(601799.SH):可转债正式发行,打造垂直一体化长期优势》——20201021 《星宇股份(601799.SH):发布可转债预案,募投车灯模具及电子工厂》——20200610 《星宇股份(601799.SH):“家文化”,换个视角看星宇》——20200410 《星宇股份(601799.SH):塞尔维亚如期进入开工建设,日系客户认可度提升》——20200318 《星宇股份(601799.SH):斩获一汽丰田最高奖,日系产能周期中的稀缺产业链标的》——20190327 《星宇股份(601799.SH):T-ROC迎来上市,星宇下半年增速可期》——20180801 《星宇股份(601799.SH):第三期员工持股完成购买,发力车灯盛宴》——20180330 《星宇股份(601799):智能车灯项目获专项补助,产业化加速》——20160805 《星宇股份(601799):或布局车联网,智能网联外延坚定推进》——20160727 《星宇股份(601799):定增获批,“大布局、大融资”下智能化外延可期》——20160719 《星宇股份(601799):智能化“大格局、高规格”迈出第一步,持续看好》——20160510 《星宇股份(601799):后市场迎新业务,持续看好公司智能化外延》——20160422 《星宇股份(601799):夯实主业,加快布局汽车智能化》——20151116 上篇财报点评: 《星宇股份(601799.SH)2023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9%,产品升级、客户转型》——20230428 核心观点 智能化大背景,车灯是零部件细分优质赛道 车灯是汽车零部件细分优质赛道,具备起点高、弹性大、产品持续升级三大属性,是零部件细分优质赛道。本文将对车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前大灯、后尾灯、氛围灯的渗透率进行梳理,最后再对车灯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好行业:从安全到智能,数字投影技术引领车灯行业升级 前大灯从LED(ASP1500元)-ADB(ASP3000-4000元)-DLP(ASP15000元+),尾灯从分离式(ASP400-600元)-贯穿式(ASP1000元+),叠加氛围灯(前格栅灯、星环灯等),整车全车灯价值量有望从当前2500元提升到远期上万(新势力车灯价值量多在5000元以上)。 前大灯渗透率:2022年LED、ADB、DLP灯渗透率分别为78%、9%、低于1% 分价位区间来看,2022年,LED前大灯在10万以上的乘用车渗透率在80%以上,ADB前大灯在20-50万的中高端车型渗透率在10%以上,日系、欧系、美系和自主的走量车型开始中高配ADB灯,DLP前大灯集中于4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比如智己L7、高合HiPhi等)。 后尾灯渗透率:贯穿式尾灯2023年1-4月累计渗透率为35%,OLED尾灯2022年渗透率低于1% 新势力代表性车型基本标配贯穿式尾灯,自主和合资品牌中低端走量车型也配备贯穿式尾灯。OLED尾灯主要集中于高端品牌车型。 氛围灯渗透率:前格栅灯(含贯穿式前灯)2023年1-4月累计渗透率为10%,内饰氛围灯2021年渗透率31% 前格栅灯(含星环灯)在中系和欧系的渗透率最高(超10%),配备前部贯穿式灯带的代表性新势力车型有理想L8、L9、小鹏P5、P7、G9、问界M7等,标配前格栅灯的代表性自主品牌车型有比亚迪海豚、红旗H9等。参考佐思汽车数据,2021年内饰氛围灯的渗透率达31%。 车灯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 智能化大背景下,车灯持续升级,预计2025年全球车灯(含前大灯+后尾灯+外饰氛围灯)存在超3500亿的市场,国内存在超1000亿的市场。竞争格局维度,全球车灯市场,前五大车灯厂商占据了95%的全球市场,2022年,前五大车灯厂分别是日本小糸(25%)、法国法雷奥(23%)、玛涅蒂马瑞利(20%)、德国海拉(16%)、日本斯坦雷(11%);国内车灯市场多年来维持“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华域视觉市占率超20%,星宇股份市占率从2015年的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4%。 风险提示 国内车市景气度下行风险、ADB车灯降价风险、DLP大灯和智能车灯的普及进度。 投资建议:推荐星宇股份、科博达 车灯技术进步带来的空间很大(智能化、信息交互)、逐步推进(ADB灯下探到20万合资品牌),推荐优质车灯企业星宇股份、灯控龙头科博达。 前言:智能化大背景,车灯是零部件细分优质赛道 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收入端拆分:收入=1)市场空间*2)市占率,其中 1)市场空间主要看赛道结构,三大影响因素分别为:单车价值量(起点)、产品生命周期(持续时间)、产品升级速度(弹性);2)市占率主要看客户结构,两大影响因素分别为:进口替代(拓展新客户)、整车周期(跟随原有客户份额提升实现的市占率提升)。本文将从市场空间和市占率两大维度分析车灯行业的投资机会,其中市场空间的分析将从“好赛道”维度入手,分析前大灯、后尾灯、氛围灯的发展趋势及渗透率水平,以期为读者了解车灯行业提供参考。 车灯作为细分汽车零部件,能超越汽车整体行业增长,其背后很大原因来自于技术升级带来的车灯价值量提升(起点高、弹性大、持续长),而根本原因是消费者愿意为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等趋势下的车灯(美观、智能、节能)等付出更高的成本,未来智能化电动化背景下,车灯作为视觉件有望成为车辆数据流输出端的核心载体,实现从“照明”到“表达”的功能升级。 车灯是汽车零部件细分优质赛道,具备起点高、弹性大、产品持续升级三大属性。 1)起点高-单车价值量高:传统汽车零部件赛道中,超过车灯单车价值量的部件只有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6000-10000均价)和座椅总成(2000均价),车灯总成(2000-3000左右),车机系统(1500左右),轮胎(1000左右),玻璃(600左右)。电动智能化趋势下诞生的纯增量零部件赛道中,ADB车灯、DLP车灯单车价值量分别4000元、超1万元,仅次于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空气悬挂等赛道。 2)弹性大-技术升级带来的价值量大幅提升:车灯是汽车车身上重要的外观件,车灯的形态和设计对汽车消费者有重大影响,在汽车电子化、个性化的趋势当中,车灯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也越来越高。以前大灯为例“卤素-氙气-LED-ADB-DLP”的技术路径下,单只大灯的均价大致从“200元-400元-1000元-2000元以上-1 万元以上”,价值量持续快速提升。 3)持续长-空间广,产品持续升级:车灯目前经历了从卤素-氙气-LED 的产品升级,未来更智能的矩阵式 ADB 大灯、DLP大灯是发展方向,升级过程中,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大灯 LED 化过程,全套车灯从1600 元到 3000 元)。汽车车灯在前照大灯、后尾灯(分离式-贯穿式)、氛围灯(前格栅灯、星环灯等)等各领域,均存在较大的技术升级空间,光、电等前沿领域在汽车车灯上的应用相对具备较大的空间。 本文是车灯行业跟踪报告之五,车灯行业技术升级暨星宇点评系列之四十三,对前大灯、后尾灯、氛围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分价格区间、燃料类型、车系、车系对前大灯、后尾灯、氛围灯的渗透率进行细致梳理,最后再对车灯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我们坚定认为,车灯行业是零部件细分优质赛道,行业大红利下业绩稳健可期,推荐优质赛道上的优势企业星宇股份、科博达。 好行业:从安全到智能,车灯技术持续升级 核心:车灯集外观件-安全件-电子件于一体,是车身上具备强消费驱动力的核心零部件,是汽车每次大小改款的必改项目,产品升级几乎是必然趋势,升级过程中掌握前瞻产品研发技术的企业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赢家。从安全到智能,车灯产品持续升级,前大灯从LED(ASP1500元)-ADB(ASP3000-4000元)-DLP(ASP15000元+),尾灯从分离式(ASP400-600元)-贯穿式(ASP1000元+),叠加氛围灯(前格栅灯、星环灯等),整车全车灯价值量有望从当前2500元提升到远期上万(新势力车灯价值量多在5000元以上)。 前大灯:卤素灯-氙气灯-LED灯-ADB灯-DLP灯 前大灯升级路线,基于光源角度,车灯从卤素-氙气-LED-激光光源升级;基于功能角度,车灯从传统照明到智能车灯(矩阵式LED/ADB/AFS/像素级DLP成像)升级,智能车灯可概括为更高分辨率的车灯,按照技术可分为LED阵列(矩阵式LED/ADB)、微像素LED(μAFS /mini/micro LED)、DLP,按照采用的设备可分为DMD(数字微镜设备)、LCD和LCOS(硅上液晶)。 复盘车灯发展历程,车灯已完成从卤素灯-氙气灯-LED灯的升级,目前路面在跑车型使用的前大灯主要为LED灯。展望未来,ADB、DLP灯有望接棒LED灯,成为前大灯的发展趋势。 追溯过去,基于光源,LED光源具备高效、节能、长寿等多重优势,前大灯已完成从卤素灯-氙气灯-LED灯的升级 1)卤素灯:其发光原理跟白炽灯相似,但亮度比白炽灯要高,且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但发光效率不高、照射距离短。目前国内低端车型中卤素灯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但在逐年缩减。卤素灯沿用传统白炽灯发光原理,由于白炽灯技术简单且发展较为成熟,卤素车灯的光源成本较为低廉,目前市面上更换一只卤素灯泡的价格约在十几元-几十元不等。 2)氙气灯:起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特点是发射光多,能效高,具有比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光照强度,使用寿命比卤素灯长得多。氙气灯必须搭配高压触发器使用,同时整体安装难度较高,需要进行各种的色温匹配,性价比一般。 3)LED灯:LED车灯是指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车灯。因为LED具有亮度高、颜色种类丰富、低功耗、寿命长的特点,LED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LED在车用仪表盘、背光照明开关、汽车阅读灯或抬头显示系统等汽车内部的应用较为成熟,其中仪表盘的背光已经100%使用LED。在汽车外部,例如汽车组合尾灯、刹车灯等小灯领域也已采用了LED。近年来LED前大灯得到了广泛应用。 LED灯更小、更亮、更耐用,是目前前大灯的主流技术。LED全称叫做 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对于汽车而言,LED光源主要有以下7大优势:1)更高的使用效率,LED的发光效率达80%-90%,如果用我们日常的节能灯来打比方,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4/5,而LED比节能灯还节能1/4。在汽车上,同样的日间行车灯,LED元件的能耗仅为卤素灯的1/20。LED元件的成本也逐年大幅降低,并且目前成本和价格仍然在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下降。2)寿命超长,用在汽车上的LED元件基本都能达到50000小时的水平,而知名的汽车灯光供应商已经能够提供寿命达100000小时的LED元件,考虑到灯光的使用频率,基本上在整车的设计寿命里,LED元件都不需要更换。相比之下,氙灯的寿命仅为3000小时左右。而且LED让大灯的形状和线条变得更加丰富,夜晚的识别度也更高。3)耐用性好,LED元件结构简单,抗冲击性、抗震性非常好,不易破碎,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4)LED元件体积小,紧凑便于布置和造型设计,这是LED的一个巨大优势,这一优势充分迎合了汽车厂商在设计上的进化需求,打破过去灯光系统对造型创新的束缚,让我们拥有更具创意的汽车产品。5)响应速度快,LED的点亮仅需微秒级别,用在尾灯和转向灯上能够迅速点亮达到更好的警示效果,用在前大灯上,相比氙灯和卤素大灯拥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对于行车安全性有更好的保障。6)亮度衰减低,LED亮度高,光线亮度衰减远低于卤素灯,适合用作照明及刹车灯、转向灯等警示灯光。7)低压直流电即可驱动,负载小,干扰弱,对使用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好。不需要氙气灯的升压装置。 展望未来,基于功能与智能,前大灯往更高分辨率的数字大灯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基于功能与智能的角度,前大灯往更高分辨率的数字大灯方向进行发展,按照技术可分为LED阵列(矩阵式LED/ADB)、微像素LED(μAFS /mini/micro LED)、DLP,按照采用的设备可分为DMD(数字微镜设备)、LCD和LCOS(硅上液晶)。 对于高像素前照灯系统,对于前大灯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 1)对已有照明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比如分区照射、防眩目功能,目前中低像素LED(ADB,几十到100像素)前大灯已经实现该功能,基于安全角度应运而生。 2)对于新功能,由于高像素LED( Micro-led /μAFS )、DMD方案(DLP)、LCD方案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其可以在路面上投影相应的图案从而向驾驶者传递部分信息,比如交通标志提醒、转向投影等,其中高像素LED( Micro-led /μAFS )和LCD方案可实现万级像素,DMD方案(DLP)可以实现百万级像素、更高清显示效果。从量产应用情况来看,中低像素LED(ADB)在中低价位车型已量产应用,DMD(DLP)方案在高端车型量产。 1)ADB 车灯(矩阵式LED)——中低价位车型已量产应用 自适应远光灯系统(Adaptive Driving Beam)是一种智能远光灯系统,主要功能是提升夜间会车安全性。传统的汽车头灯光线耀眼,在夜间会车时极易造成对向车道驾驶者的眩目,为行车安全埋下隐患。相比之下,ADB 技术通过视频摄像头信号的输入,判断前方来车的位置与距离,并相应调整灯光照射区域,避免对来车产生炫光,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驾驶者的视野需求,ADB 智能大灯可以提升 ADAS 系统夜间图像识别能力,将成为汽车安全照明的技术趋势,当前已经是 ADAS 系统的一部分,更有望成为未来智能驾驶汽车标配产品。 ADB 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矩阵式( Matrix system),一种是像素式(Pixel system),简单来说,像素式可以理解为更多颗粒、更多通道、分区更细的矩阵式,矩阵式可以理解为像素更低的像素式,当前由于成本、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在车上搭载的ADB 方案尚以矩阵式为主,基于 LED 小体积、易驱动、快速响应等特性,使用多颗 LED 组成行、列或矩阵式排列是实现入门级多像素智能大灯的基础方案。以奥迪为例,拆解其矩阵式前大灯,相较于普通 LED 前大灯,矩阵式前大灯的 LED 颗粒更多,远光灯组更复杂,散热和控制系统要求更高。 从应用来看,ADB前大灯技术相对较成熟,开发不确定性较低,周期相对较短,成本比高像素车灯低,在中低价位车型已量产应用,代表性车型比如比亚迪海豹、传祺GS8、卡罗拉。由于 LED 封装尺寸的限制,最终的像素数量级能到百位级已是极限。 2)微像素LED(μAFS 式)——海拉、星宇股份等车灯龙头Tier1进行技术布局 μAFS 是可寻址像素矩阵式LED(Addressable LED Pixel Array)的简称,是一种专门针对多像素智能大灯系统开发的LED技术。传统的 LED 工艺里,每个芯片只有单个正极和单个负极(多芯片 LED 仅是把多个独立的 LED 芯片整合到一个 LED 封装),外部驱动提供电能后,整片芯片同时点亮。而 μAFS 则是预先在芯片的硅衬底中整合了矩阵式的CMOS控制电路,结合同样经矩阵式微结构处理的芯片,实现了对芯片上每一个独立的微结构区域进行单独的开、关及电流调节的功能,使每一个微结构区域直接成为了大灯光型中可独立控制的像素。因此,μAFS 虽仍以 LED 为光源,但其与同以 LED 为光源的DLP 大灯光源系统的区别在于像素的形成。μAFS在LED 芯片层面直接形成像素;DLP通过DMD器件形成像素。 得益于无需额外增加像素生成系统,μAFS 具备较低的系统成本,目前最高达到25600像素。欧司朗的 EVIYOS 1.0能在 4mm×4mm 的单个芯片上做到 1024 像素;最新的EVIYOS® 2.0在单个LED芯片上实现25600个可独立控制的像素点。 从性能来看,μAFS(Micro LED)技术凭借着较低的系统成本、较小的系统体积、相当高的效率、万级像素的投影效果等优势,以海拉、星宇股份为代表的头部tier1已进行技术布局。其中海拉采用μAFS(Micro LED)技术,突破了矩阵式ADB的像素限制,实现更为精准的灯光控制。其最大亮点在于高分辨率,可以实现3万多个像素智能且独立地控制,完善了现有的自适应照明、无眩光远光灯等照明功能,还支持附加的基于光的安全功能,如为骑车人或行人投影出保护区域、车道光标识等。此外,星宇股份加强车灯新技术的开发,在基于 Micro LED 技术的 HD 智能前照灯方面进行了布局。 3)DLP车灯——应用于高合、智己等高端车型 DLP全称“Digital Light Processing”,即数字光处理,也就是该技术需要先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它是基于TI(德州仪器)公司开放的数字微镜元件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来完成可视数字信息显示的技术。DLP的成像原理在于LED光源通过分色镜、集光镜、透镜组等光学元件,再通过DMD芯片的控制反射作用绘制出画面图像,反射给镜头将图像显示出来。DMD芯片有上百万个微镜片聚集在CMOS硅基片上,每个微镜片安装在一个精密微型铰链上,微型铰链可以由SRAM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的数字信号驱动调节镜片方向和角度来反射光到屏幕上形成投影图像 。通过对其表面微镜矩阵中数百万颗微镜角度的控制,改变光线的反射角度,从而能在指定区域内形成暗区,并且能准确地控制车灯调节光线透射的角度和暗区的大小,有效地避免炫目的发生。同时,它能将最多的光维持在路面上,保证了夜间灯光的最大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夜间行车安全。 DLP车灯的优势在于:1)高像素、高分辨率:ADB单透镜像素低在100-1万多之间,DLP单透镜像素超百万,DLP是更精准的ADB,具备极高的分辨率;2)精准指示:DLP透镜模组可以使驾驶员在各种路况下打开远光灯行驶,同时不对其他司机的视线造成影响,并提供精准指示照明;3)防眩目:提供灯光暗区以避免强光影响到来车或前车的驾驶员、行人;4)可编程,智能交互:DLP技术能提供对车辆个性化的定制,比如灯光秀,可根据各种传感器捕捉的环境信息在路面投影出各种提示图案。 目前,DLP大灯单价约1万元/只,按照国外的产品价格5000元以上,如果国内未来2-3年内投产,并且解决DLP光源技术的问题,价格有很大的下行空间。 目前,DLP大灯应用的代表性车型包括智己、高合等高端车型。 后尾灯:分离式-贯穿式,LED-OLED 后尾灯升级路线,基于光源的卤素-LED-OLED光源升级,基于形态的分离式到贯穿式升级。各车企的选择路线来看,市面上主流车企的新车基本都开始使用LED作为尾灯光源,奥迪在全新A8上开始使用贯穿式后尾灯及OLED后组合灯。 1)基于形态:分离式-贯穿式 尾灯有照明和信号指示作用,主要包括后示宽灯、刹车灯、后雾灯、后转向灯等,车灯作为重要的外观件,尾灯不仅仅需要满足其功能性的要求,车企也更加注重设计感与辨识度,尾灯成为车企重要的外观设计元素,贯穿式尾灯应运而生。 贯穿式尾灯的技术方案可以分为:1)光导式:一根光导贯穿整个贯穿尾部,在光导左右2端分别加上大功率的led光源,该方案优势是简单高效成本低;缺点是是光导的尺寸有限,无法点亮很大的宽度,光导要实现发光均匀存在天然的局限;2)LED+散射材料面罩:该方案是国内很多灯厂贯穿式尾灯的方案,优势是设计简单,一根超长的led灯板加上一块散射材料的面罩即可实现贯穿的效果,缺点是贯穿式尾灯的外观容易同质化,效果主要取决于面罩上的散射材料;3)LED+小反光碗:超多数量LED的方案,豪车大多采用该方案,贯穿下来可以用到100多颗led灯珠,通过直射或者反射的方式先反射扩散,然后通过面罩均匀投射出来,每颗led光源可以单独控制,实现迎宾方案。 2)基于光源:卤素-LED-OLED OLED比LED多了Organic,也就是使用了有机分子或高分子材料的新一代有机半导体照明技术。OLED的基本结构(下图22,从下至上)可分为附着在玻璃基质上的铟锡 氧化物(ITO)阳极 、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金属阴极。OLED基本的发光过程是空穴从阳极ITO一侧注入,经由HIL和HTL进入 EML;电子从阴极一侧注入经由 HIL和HTL进入EML;电子和空穴在EML层复合成为激子,激子辐射衰减,最后形成电致发光。 OLED车灯的优点在于OLED车灯具有轻薄、透明、响应速度快、高流明效率以及可塑性强等特点,能够呈现出更加酷炫的3D效果。不同于LED等传统的点光源,OLED是一种发光均匀、光照柔和的平面光源,可以有效避免炫光给人眼带来的刺激。此外,OLED光源的颜色和亮度还可以实现动态改变,使车灯呈现“流动”的效果,满足客户高度定制的动态图案设计需求。 OLED的问题在于寿命、效率和成本,1)寿命和效率问题,OLED常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和磷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材料容易受环境影响,同时在制造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缺陷而影响寿命,由于目前OLED的发光效率还无法达到车头照明灯的水准,因此其开发重点集中在尾灯;2)成本问题,由于目前产业链尚处雏形,可供选择的材料、设备供应商范围小,客户需求尚未明显上量,成本问题成为OLEO大范围应用的关键制约点。 目前,汽车后尾灯大多是LED光源,OLED尾灯主要应用在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型上。 氛围灯:内饰灯融合座舱实现智能交互,外饰灯方面格栅灯进入大众视野 氛围灯升级路线,基于覆盖范围(顶部-底部-环绕)的升级;基于功能(传统-智能控制变色)的升级。各车企的选择路线来看,宝马全新X5全景天窗的玻璃上均匀分布着LED灯,可以组合成15000种图案;奔驰E级轿车已经可以提供64种颜色的氛围灯供车主选择。 由于汽车的动力变化,前部进气格栅功能随之取消,发光格栅灯、星环灯、交互灯等新型外饰氛围灯应运而生,汽车整个前部区域都可以实现发光效果。相比传统格栅,发光格栅灯等外饰氛围灯的优势有:1)品牌展示,发光格栅灯可以作为LOGO、设计理念展示的新载体,集造型和功能为一体;2)装饰作用:可以掩盖发动机舱里面的机械结构件,外表更美观;3)照明作用:将发光模组封装在电动汽车格栅中,以产生晶体效果,在夜间行驶时起到路面照明的作用;4)灯语交互作用:当车辆解锁和闭锁时,前格栅还拥有个性可进化的灯语交互,触发“迎宾”功能,展现出高级感与科技感。 前大灯渗透率:2022年LED、ADB、DLP灯渗透率分别为78%、9%、低于1% 核心:2022年LED、ADB、DLP灯渗透率分别为78%、9%、低于1%。分价位区间来看,2022年,LED前大灯在10万以上的乘用车渗透率在80%以上,ADB前大灯在20-50万的中高端车型渗透率在10%以上%,DLP前大灯集中于4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比如智己L7、高合HiPhi X、HiPhi Z)。 数据总览:2022年LED、ADB、DLP灯渗透率分别为78%、9%、低于1%,2023年1-4月ADB灯渗透率为9% 参考瑞果数据对于汽车之家、公司官网车灯配置的统计数据,对LED、ADB、DLP灯渗透率进行测算。ADB灯参考矩阵式LED大灯数据,DLP灯参考LED像素大灯(定义为更精细化控制灯光区域,可以达到投影效果)数据,渗透率按照“标配该配置的车型上险量/总上险量”进行测算。 对2018-2022年国内乘用车的车灯配置进行统计: 从渗透率来看,2022年,LED、ADB、DLP灯渗透率分别为78%、9%、低于1%。LED车灯渗透率从2018年的23%提升至2022年的78%,ADB车灯(参考矩阵式大灯数据,下同)渗透率从2019年的2%提升至2022年的9.0%,DLP车灯(参考LED像素大灯,下同)2022年渗透率低于1%(0.04%)。 2023年1-4月累计,ADB车灯渗透率为8.9%,同比+0.2pct。分月份看,2023年1、2、3、4月,ADD车灯渗透率分别为9.0%、8.7%、8.9%、9.0%,同比分别变动+0.6、-0.2、-0.1、+0.4pct,环比分别变动+0.6、-0.4、+0.2、+0.1pct。 分价格:LED在10万以上乘用车渗透率超80%,ADB在中高端车渗透率超10%,DLP集中于高端车 分价位区间来看,2022年,LED前大灯在10万以上的乘用车渗透率在80%以上;2022年至今,20-50万的中高端车型ADB前大灯渗透率基本在10%以上,10-20万以内的中低端车型ADB前大灯渗透率为5%;DLP前大灯集中于4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比如智己L7、高合HiPhi X、HiPhi Z)。 LED前大灯 2022年,10万以上的车型LED前大灯渗透率基本在80%以上,10万以内的车型LED前大灯渗透率为28%。2022年,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27.8%、82.1%、98.0%、99.1%、98.9%、79.4%,同比分别变动+5.0、+5.2、+6.7、+1.6、-0.8、-8.1pct。2022年12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36.2%、82.6%、98.3%、98.6%、99.4%、69.8%,同比分别变动+13.0、+2.6、+1.3、-0.4、-0.4、-14.1pct、环比分别变动+3.2、-2.2、+0.3、-0.4、+0.1、-2.4pct。 ADB前大灯 2022年至今,20-50万的中高端车型ADB前大灯渗透率基本在10%以上,10-20万以内的中低端车型ADB前大灯渗透率为5%。 2022年,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ADB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0.7%、5.1%、24.9%、11.4%、16.8%、8.2%,同比分别变动-0.3、-0.4、+11.5、+3.9、-6.8、-18.3pct。2022年12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ADB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0.9%、5.6%、22.5%、11.3%、4.8%、1.2%,同比分别变动+0.4、-0.7、+1.7、-3.8、-22.4、-19.2pct、环比分别变动+0.1、+0.3、-1.8、-1.0、-0.1、-0.4pct。 2023年1-4月累计,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ADB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0.2%、5.6%、19.8%、10.0%、21.6%、7.0%,同比分别变动-0.1、-0.2、-2.6、-1.9、+0.2、-8.7pct。2023年4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ADB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0.1%、5.2%、19.8%、10.1%、22.0%、9.9%,同比分别变动-0.1、+0.0、-2.6、-6.4、+5.6、+0.2pct、环比分别变动-0.1、-0.6、+2.3、+1.2、-2.5、+3.2pct。 分燃料类型:LED车灯已全面渗透电动车和燃油车,ADB车灯在电动车的渗透率高于燃油车 分燃料类型来看,2022年,LED前大灯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的渗透率接近10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超60%,在燃油车的渗透率超80%;2023年1-4月累计,ADB前大灯在插电式混动的渗透率为2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为9%,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8%;DLP车灯目前标配量产的均为纯电动车型(智己L7、高合HiPhi X、HiPhi Z)。 LED前大灯 2022年,LED前大灯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的渗透率接近10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在60%以上,在燃油车的渗透率在80%以上。2022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61.5%、99.4%、99.9%、80.4%,同比分别变动+9.2、+1.6、+0.1、+8.6pct。2022年12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63.8%、99.8%、100.0%、83.1%,同比分别变动+4.8、+0.8、+0.3、+7.4pct,环比分别变动-7.6、+0.0、+0.0、+0.0pct。 ADB前大灯 2022年,ADB前大灯在插电式混动的渗透率为24%,在纯电动的渗透率接近10%,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8%。2022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9.5%、23.9%、4.9%、7.8%,同比分别变动+2.3、-2.2、-1.8、+1.5pct。2022年12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8.7%、23.6%、1.9%、7.2%,同比分别变动+0.4、-0.9、-26.9、-1.4pct,环比分别变动-1.8、+1.2、-0.2、-0.3pct。 2023年1-4月累计,ADB前大灯在插电式混动的渗透率为2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为9%,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8%。2023年1-4月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8.9%、19.9%、1.3%、7.9%,同比分别变动+0.8、-3.0、-20.0、-0.1pct。2023年4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9.3%、21.0%、1.2%、7.8%,同比分别变动+0.9、-0.5、-18.3、+0.2pct,环比分别变动+0.5、+3.8、+0.0、-0.3pct。 分车系:LED灯在美系、欧系渗透率超90%,ADB灯在欧系、中系渗透率超11% 分车系来看,2022年,LED前大灯在美系和欧系的渗透率最高(超90%),韩系(86%)次之,再其次为日系和中系(70%左右);ADB前大灯在欧系和中系的渗透率最高(超11%),美系(6%)次之,再其次为日系(2%),韩系目前暂无ADB车灯配置;DLP车灯目前标配量产的均为中系车型(智己L7、高合HiPhi X、HiPhi Z)。 LED前大灯 2022年,LED前大灯在美系和欧系的渗透率最高(超90%),韩系(86%)次之,再其次为日系和中系(70%左右)。2022年,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86.1%、94.6%、90.5%、73.9%、69.6%,同比分别变动+23.2、+3.9、+4.4、+8.9、+9.9pct。2022年12月,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94.9%、94.6%、90.8%、75.5%、75.1%,同比分别变动+13.4、+1.2、+1.6、+6.7、+11.2pct,环比分别变动+1.0、-1.5、+1.1、+0.0、-2.2pct。 ADB前大灯 2022年,ADB前大灯在欧系和中系的渗透率最高(超11%),美系(6%)次之,再其次为日系(2%),韩系目前暂无ADB车灯配置。2022年,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ADB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6.2%、10.7%、2.0%、12.1%,同比分别变动+0.6、+3.0、+1.2、+1.8pct。2022年12月,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3.5%、8.2%、2.3%、11.9%,同比分别变动-3.0、-5.6、+0.7、+0.2pct,环比分别变动+0.2、-0.5、-0.4、-1.4pct。 2023年1-4月累计,ADB前大灯在欧系和中系的渗透率最高(超11%),美系和日系渗透率在2.5%左右,韩系目前暂无ADB车灯配置。2023年1-4月累计,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ADB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2.5%、12.1%、2.6%、10.9%,同比分别变动-5.1、+1.5、+0.7、-0.6pct。2023年4月,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2.5%、11.1%、2.6%、11.6%,同比分别变动-6.8、+2.9、+0.0、-0.4pct,环比分别变动+0.5、-2.0、+0.3、+0.9pct。 分车型:走量车型开始中高配ADB灯 我们对配套LED、ADB车灯的代表性车型,按照车系角度进行如下梳理:1)日系方面,年销超十万辆的代表性车型比如凯美瑞、雷凌等标配LED,卡罗拉(年销近20万辆)中高配LED、低配卤素,锋兰达(年销近10万辆)中高配矩阵式大灯、低配卤素。2)欧系方面,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选择中高配矩阵式大灯、低配LED的车型较多,比如帕萨特、途观L、迈腾、探岳等,均为畅销车型(年销9万辆以上)。3)美系方面,中高配矩阵式大灯、低配LED的代表性车型有上汽通用君威、凯迪拉克XT6、长安福特林肯冒险家。4)中系方面,配备矩阵式大灯的代表性车型有比亚迪海豹、唐DM-i、吉利缤越、领克03、红旗H9、荣威RX5、传祺GS8、传祺M8。 2022年,高配标配DLP车灯的车型集中于高端新能源车,比如有高合HiPhi X、HiPhi Z、智己L7。1)高合Hiphi X的PML可编程智能大灯已经将车灯进化成具有独立计算器、红外摄像头、以及260万片微镜芯片的灯组系统,可以做到投影仪一般的精准光形控制,能智能识别驾驶场景,提供辅助照明图案,在夜间行驶时,更能关注行人,减少驾驶风险;2)智己L7的DLP投影大灯(260万像素),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在导航情况下向路面投射清晰的指引标识,除了动态的场景外,在静态时,IM智己汽车还支持用户共创(这套投影大灯系统可以让用户自定义编程,为用户展现一场华丽的“灯光秀” )。 造车新势力的的前大灯配置,2022年,已经量产的蔚小理前大灯均为LED灯,另外极氪001标配ADB,北汽ARCFOX αT高配ADB、低配LED。 后尾灯渗透率:贯穿式尾灯2023年1-4月累计渗透率为35%,OLED尾灯2022年渗透率低于1% 核心:2023年1-4月累计,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为35%,以蔚小理、问界等为代表的新势力代表性车型基本均标配贯穿式尾灯,另外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中低端走量车型也配备了贯穿式尾灯,比如长城哈弗H6、长安CS75 PLUS等。2022年,标配OLED尾灯渗透率低于1%,配套车型主要集中于高端品牌车型。 贯穿式LED尾灯:2023年1-4月累计,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为35% 渗透率来看,2022年,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从1月的19.4%提升至12月的31.5%,2022年全年渗透率为24.9%。2023年1-4月累计,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为34.9%,同比+14.2pct。分月份看,2023年1、2、3、4月,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33.3%、33.2%、35.4%、36.9%,同比分别变动+13.9、+13.2、+14.3、+13.3pct,环比分别变动+1.8、-0.1、+2.3、+1.5pct。 分车系来看,2022年,贯穿式LED尾灯在中系的渗透率最高(超40%),韩系(34%)次之,再其次为欧系、美系和日系(15%以内)。2022年,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34.1%、6.4%、11.6%、6.3%、43.6%。2022年12月,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45.5%、5.6%、15.4%、5.5%、51.8%,环比分别变动-3.1、+0.6、-0.4、+0.7、-3.2pct。 2023年1-4月累计,贯穿式LED尾灯在中系的渗透率最高(58%),韩系(47%)次之,再其次为欧系(15%),美系和日系渗透率在10%以内。2023年1-4月累计,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46.6%、7.6%、15.2%、7.5%、58.4%,同比分别变动+11.9、+2.3、+6.8、+0.3、+22.6pct。2024年4月,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50.7%、7.9%、18.3%、7.7%、61.6%,同比分别变动+14.2、-3.6、+7.4、+1.3、+21.4pct,环比分别变动+1.5、+2.1、+3.7、-1.0、+0.3pct。 分价位区间来看,2022年,贯穿式LED尾灯在10-30万元的中端车型备受青睐,渗透率超30%。2022年,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12.4%、30.8%、30.9%、14.5%、7.5%、18.1%。2022年12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16.6%、36.8%、33.8%、25.5%、20.4%、15.2%,环比分别变动+2.8、-3.2、-0.7、+1.9、-0.9、-1.4pct。 2023年1-4月累计,贯穿式LED尾灯在10-20万元的中低端车型渗透率超40%,在20-40万元的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30%。2023年1-4月累计,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18.1%、44.3%、34.0%、29.1%、22.7%、11.6%,同比分别变动+5.4、+18.3、+8.6、+18.0、+21.4、-3.8pct。2023年4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20.2%、45.8%、35.6%、31.6%、24.0%、13.1%,同比分别变动+8.2、+16.2、+4.5、+19.2、+22.4、-4.8pct,环比分别变动+1.2、-0.5、+4.4、+3.9、-0.2、+0.6pct。 分燃料类型来看,2022年,贯穿式LED尾灯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的渗透率超8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为35%,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17%。2022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35.4%、84.1%、96.6%、17.2%。2022年12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40.1%、88.5%、97.5%、22.7%,环比分别变动-1.7、-0.1、-0.1、+2.1pct。 2023年1-4月累计,贯穿式LED尾灯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的渗透率超85%,在纯电动的渗透率为50%,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23%。2023年1-4月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49.9%、88.0%、97.3%、22.7%,同比分别变动+20.2、+10.7、-2.5、+7.2pct。2023年4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52.3%、89.3%、97.3%、24.0%,同比分别变动+16.9、+7.7、-2.7、+8.0pct,环比分别变动+3.6、+2.0、+0.3、+1.5pct。 我们对配备贯穿式尾灯的代表性车型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以蔚小理、问界等为代表的新势力代表性车型基本均标配贯穿式尾灯,另外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中低端走量车型也配备了贯穿式尾灯,比如长城哈弗H6、长安CS75 PLUS、上汽大众帕萨特等。 OLED尾灯:2022年标配OLED尾灯渗透率低于1% 2022年,标配OLED尾灯渗透率低于1%,配套车型主要集中于高端品牌车型,比如一汽大众奥迪A4L、奥迪Q5L、奥迪 Q5L Sportback等。 氛围灯渗透率:前格栅灯(含贯穿式前灯)2023年1-4月累计渗透率为10%,内饰氛围灯2021年渗透率31% 核心:外饰氛围灯方面,2023年1-4月累计,前格栅灯(含贯穿式前灯)的渗透率为10%,在中系渗透率最高(16%),欧系(8%)次之,配备前部贯穿式灯带的代表性新势力车型有理想L8、L9、小鹏P5、P7、G9、问界M7等,标配前格栅灯的代表性自主品牌车型有比亚迪海豚、红旗H9等。内饰氛围灯方面,参考佐思汽车数据,2021年氛围灯的渗透率达31%。从2021年标配氛围灯的车型来看,标配单色、标配64色、标配7色、标配11色氛围灯的占比分别为36%、13%、8%、6%。 外饰氛围灯:2023年1-4月累计,前格栅灯(含贯穿式前灯)的渗透率为10% 此处的前格栅灯统计口径参考瑞果数据,对于燃油车,此处统计的前格栅灯指的是前格栅有灯带或者灯带组合;对于电动车,此处统计的前格栅灯包含格栅灯、前部贯穿式灯带,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渗透率来看,2022年,标配前格栅灯渗透率从1月的4.3%提升至12月的10.6%,2022年全年渗透率为8.0%。2023年1-4月累计,标配前格栅灯渗透率为9.8%,同比+4.5pct。分月份看,2023年1、2、3、4月,前格栅灯渗透率分别为9.0%、10.5%、10.1%、9.6%,同比分别变动+4.7、+5.7、+3.9、+2.4pct,环比分别变动-1.7、+1.5、-0.4、-0.5pct。 分车系来看,2022年,标配前格栅灯在中系和欧系的渗透率最高(超10%),美系(2%)次之,再其次为日系(低于1%)。2022年,美系、欧系、日系、中系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2.2%、10.3%、0.1%、11.8%。2022年12月,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2.4%、14.3%、0.3%、14.6%,环比分别变动+0.1、-0.4、-0.2、-2.0pct。 2023年1-4月累计,标配前格栅灯在中系渗透率最高(16%),欧系(8%)次之,再其次为美系(2%)和日系(低于1%)。2023年1-4月累计,美系、欧系、日系、中系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2.4%、7.7%、0.3%、15.7%,同比分别变动+1.3、+0.3、+0.3、+7.8pct。2023年4月,美系、欧系、日系、中系的LED前大灯渗透率分别为2.3%、6.8%、0.3%、16.1%,同比分别变动-2.5、-0.9、+0.3、+4.8pct,环比分别变动+0.2、-1.8、+0.2、-0.4pct。 分价位区间来看,2022年,前格栅灯在20-30万元的中端车型渗透率最高(14%),在中低端车型(10-20万)和中高端车型(30-40万)渗透率超7%。2022年,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4.5%、7.4%、14.4%、7.1%、5.5%、3.0%。2022年12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7.4%、9.9%、13.4%、15.3%、12.9%、1.9%,环比分别变动-2.6、-1.1、-0.1、+1.5、-1.6、-0.3pct。 2023年1-4月累计,前格栅灯在30-50万元的高端车型和10-20万元的中低端车型渗透率超10%。2023年1-4月累计,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6.8%、10.7%、8.1%、14.0%、10.8%、2.8%,同比分别变动+4.9、+5.9、-4.8、+8.8、+9.7、-2.1pct。2023年4月,10万以内、10-20万元、20-30万元、30-40万元、40-50万元、50万元以上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4.7%、10.0%、9.1%、16.0%、9.9%、4.8%,同比分别变动-1.0、+3.3、-3.8、+9.3、+8.7、+0.6pct,环比分别变动-2.4、-1.7、+1.2、+3.0、-0.5、+2.2pct。 分燃料类型来看,2022年,前格栅灯在增程式混动的渗透率超5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为20%,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5%。2022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20.2%、1.0%、51.1%、4.7%。2022年12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21.3%、2.6%、70.2%、6.9%,环比分别变动-2.9、-0.3、-1.6、+0.5pct。 2023年1-4月累计,前格栅灯在增程式混动的渗透率超70%,在纯电动的渗透率为28%,在燃油车的渗透率为3%。2023年1-4月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标配前格栅灯的渗透率分别为28.0%、1.7%、74.2%、3.3%,同比分别变动+12.1、+1.5、+42.2、-0.0pct。2023年4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料及其他的贯穿式LED尾灯渗透率分别为26.9%、2.7%、71.0%、2.7%,同比分别变动+4.7、+2.2、+45.2、-1.1pct,环比分别变动+0.9、+0.5、-0.5、-0.8pct。 我们对配备前格栅灯(含贯穿式前灯)的代表性车型进行梳理,配备前部贯穿式灯带的代表性新势力车型有理想L8、L9、小鹏P5、P7、G9、问界M7等,标配前格栅灯的代表性自主品牌车型有比亚迪海豚、红旗H9等。 内饰氛围灯:2021年氛围灯渗透率达31% 参考佐思汽车研究数据,2017年前直接装配氛围灯主要集中于BBA豪华车辆。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大主机厂在其中端车型上陆续开始采用氛围灯,2021年氛围灯的渗透率达31%。从2021年标配氛围灯的车型来看,标配单色、标配64色、标配7色、标配11色氛围灯的占比分别为36%、13%、8%、6%。 车灯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 核心:汽车电动智能化大背景下,前大灯有望从LED-ADB-DLP持续升级,后尾灯有望从分离式-贯穿式升级,外饰氛围灯方面前格栅灯、星环灯崭露头角,预计2025年全球车灯(含前大灯+后尾灯+外饰氛围灯)存在超3500亿的市场,国内存在超1000亿的市场。竞争格局维度,全球车灯市场,前五大车灯厂商占据了95%的全球市场,2022年,前五大车灯厂分别是日本小糸(25%)、法国法雷奥(23%)、玛涅蒂马瑞利(20%)、德国海拉(16%)、日本斯坦雷(11%),其中日本小糸份额提升明显(2011年15%、22年25%);国内车灯市场多年来维持“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华域视觉市占率超20%,星宇股份作为民营独立第三方车灯供应商,成长迅速,市占率从2015年的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4%。 市场空间:全球车灯(含前大灯、后尾灯、外饰氛围灯)市场空间超3500亿,国内市场空间超千亿 前大灯方面,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超2500亿,国内市场空间接近800亿。2022年,卤素灯、氙气灯、LED灯、ADB灯、DLP灯单车价值量预计分别500、800、2000、4000、17000元,渗透率分别为8%、4%、78%、9%、1%,其中ADB灯的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9%提升至25年的30%,DLP灯的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1%提升至2025年的5%,前大灯整体全球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1838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2550亿元,CAGR为11.5%,前大灯整体国内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584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790亿元,CAGR为10.6%。 后尾灯方面,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超800亿,国内市场空间超200亿。2022年,分体式后尾灯、贯穿式后尾灯单车价值量预计分别600、1500元,渗透率分别为75%、25%,伴随着后尾灯从分体式朝贯穿式发展,贯穿式后尾灯的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25%提升至2025年的55%,后尾灯整体全球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701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848亿元,CAGR为6.5%,后尾灯整体国内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223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263亿元,CAGR为5.6%。 外饰氛围灯方面,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接近600亿,国内市场空间超180亿。2022年,前格栅灯、星环灯单车价值量预计分别2500、1500元,渗透率分别为6%、2%,伴随外饰氛围灯的持续渗透,前格栅灯的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6%提升至2025年的20%,星环灯的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2%提升至2025年的15%,外饰氛围灯(此处指的是前格栅灯和星环灯)整体全球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153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588亿元,CAGR为56.7%,外饰氛围灯整体国内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49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182亿元,CAGR为55.3%。 竞争格局:全球五头割据,国内一超多强 全球车灯竞争格局 全球五大车灯龙头垄断超90%的市场份额,2011-2022年,日系小糸全球份额提升10pct。前五大车灯厂商占据了95%的全球市场,其他多数小散供应商分食5%的份额。2022年,前五大车灯厂分别是日本小糸(25%)、法国法雷奥(23%)、玛涅蒂马瑞利(20%)、德国海拉(16%)、日本斯坦雷(11%),其中日本小糸份额提升明显(2011年15%、21年25%),法雷奥的份额维持在21-23%左右,马瑞利的份额维持在17-20%之间,海拉维持在16%左右,斯坦雷维持在10-11%左右,小糸主要挤压了其他小散供应商的份额。 北美端,2013-2022年,日本小糸车灯市场份额提升6.5pct,德国海拉市场份额下滑5pct,玛涅蒂马瑞利市场份额下滑3ct。北美基本没有领先的本土车灯企业(原伟世通的车灯业务也于 2013 年被印度车灯企业 Varroc 收购),当前北美以日本(小糸)和欧洲(马瑞利、法雷奥)车灯企业为主,近年来在北美的日本车灯企业小糸在北美的市占率从2013年的17.5%提升至2022年的24%,主要挤压欧系车灯厂的份额,其中德国海拉车灯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3%下滑至2022年的8%,玛涅蒂马瑞利份额从2013年的27%下滑至2022年的24%。 欧洲端,德国海拉、法国法雷奥、意大利玛涅蒂马瑞利三强在欧洲的车灯市占率多年分别维持在30%左右。欧洲以欧洲本土车灯企业为主,2011-2022年德国海拉、法国法雷奥、意大利玛涅蒂马瑞利三强市占率累计维持在90%以上,基本瓜分欧洲市场,且三强占比均衡(分别30%左右),2022年,法雷奥、马瑞利、海拉在欧洲的车灯市占率分别为33%、30%、29%。 日本端,小糸作为日本车灯龙头,2011-2022年市占率提升14pct,主要挤压斯坦雷和日系其他车灯小厂的份额。日本市场以日本本土企业为主,小糸、斯坦雷、市光(原日本企业,2017年被法雷奥收购)三强瓜分日本94%的车灯市场,其中日本小糸是日本国内龙头,小糸在日本的车灯市占率从2011年的37%提升至2022年的51%,斯坦雷份额从2011年的30%下降至2022年的24%,市光的市占率维持在18%-20%之间。 韩国端,韩国车灯市场以韩国本土企业韩国现代和韩国三立为主,分别占据韩国车灯市场半壁江山。2022年,韩国现代、三立在韩国车灯市占率分别为52%、42%。 国内车灯竞争格局 国内车灯市场多年来维持“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星宇股份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华域视觉多年来一直是国内车灯行业龙头(体量最大),市占率超20%。“多强”指广州小糸、广州斯坦雷、长春海拉、 湖北法雷奥等外资企业和星宇股份为代表的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星宇股份作为民营独立第三方车灯供应商,成长迅速,市占率从2015年的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4%。 投资建议:推荐星宇股份、科博达 星宇股份:国内自主车灯龙头,产品升级+客户结构转型+全球化持续推进 星宇股份是我们持续重点跟踪和推荐的优质汽车零部件标的,公司作为国内主板主营车灯稀缺上市公司,主业高度专注,崛起于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期,规模稳健扩张(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速17%)。逻辑: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 好行业:车灯技术持续升级,国内超1000亿市场空间 汽车电动智能化大背景下,前大灯有望从LED-ADB-DLP持续升级,后尾灯有望从分离式-贯穿式升级,外饰氛围灯方面前格栅灯、星环灯崭露头角,预计2025年全球车灯(含前大灯+后尾灯+外饰氛围灯)存在超3500亿的市场,国内存在超1000亿的市场。行业将受益于进口替代、产品升级等,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自主品牌份额有望加大 好格局下的好公司:竞争优势显著,突围国内合资车灯竞争圈 行业格局方面,全球车灯市场寡头垄断,区域性龙头占据高地;中国车灯市场”一超多强”,华域视觉市占率超20%,星宇股份作为民营独立第三方车灯供应商,成长迅速,市占率从2015年的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4%。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22%,净利率为12%,盈利能力全球领先。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型推出快,为本土车灯品牌提供了绝佳的生长土壤,星宇已经拥有优质客户支持,正向研发+快速响应,或逐渐“挤出”合资车灯企业,是国内最有可能走出全球格局的车灯企业。 稳健成长:客户转型+产能扩张+产品升级 客户转型:2020年之前抓住合资(大众系、丰田系)发展机遇,2010-2020年净利润每年维持增长(复合增速27%),自主崛起大背景下,公司坚定转型自主及新能源客户,全面突破蔚来、小鹏、理想、华为,2023年公司自主品牌新客户、新势力集中量产,将会成为改变星宇客户结构认知的关键年份;产能扩充: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一、二、三期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海外塞尔维亚工厂建设稳步推进,欧洲主机厂项目从2022年进入批产阶段;产品升级:星宇加强新技术开发应用,2022年上半年高清数字大灯研发成功并获得 C-NCAP 高分评价,公司持续推进ADB前照灯、DLP前照灯及氛围灯等车灯项目及其他汽车智能化项目的获取,逐步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2023年2月15日,星宇股份与地平线在常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行泊一体解决方案”的量产落地,基于地平线征程®3车规级芯片研发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已获得国内某头部车企正式定点,预计于2023年量产,后续,星宇股份还将进一步扩充智驾产品序列。2023年,公司有望实现车型订单+海外工厂+ADB产品释放的带来的业绩共振。2023年,公司有望实现车型订单+海外工厂+ADB产品释放的带来的业绩共振。 公司拟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和/或员工持股计划 2022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拟回购金额不低于 6,000 万元且不超过 12,000 万元,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和/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50 元/股(现价 131元/股),拟回购数量 40-80 万股(以回购价格上限模拟计算),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14%-0.28%(以回购价格上限模拟计算),回购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不超过 12 个月。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拟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和/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构建公司、股东、核心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5月22日,公司发布《关于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截至5月22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604,7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117%,回购成交最高价为110.02元/股,最低价为105.38元/股,支付资金总额为65,632,653元(含交易费用)。 持续推荐车灯自主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星宇处在起点高、弹性大、持续时间长的车灯赛道上,向高端化(日系、高端德系)、全球化(塞尔维亚建厂)迈出步伐,并在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崛起的大背景下积极开拓头部自主和新势力(蔚小理)新客户,长逻辑通顺。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期 23/24/25 年利润为 12.5/16.0/22.0 亿,长期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科博达:打造汽车域控制器平台型企业 投资逻辑:车灯控制器全球龙头,核心竞争力突出 科博达以灯控产品起家,2021年全球灯控市占率约14%。公司深耕大众等客户多年、客户资源优质,技术全球领先、拥有国际先进的汽车电子开发实力(AUTOSAR行业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EMC实验室),产品品质卓越、客户响应高效,全球领先的供应链资源,具备客户+技术+品质+供应链优势,核心竞争力突出。 产品聚焦于低压部件层,受益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智能车灯、电控悬架、调光玻璃等智能化硬件控制器需求以及域控制器需求提升。公司产品聚焦低压部件层,通过对电流电压的控制实现对终端电器功能的调节以及终端机械件精密位移运动的控制。公司2003与上汽大众开发镇流器(实现高低压转换),后开发LED车灯控制器等,在电源控制的基础上将产品拓展至各类中小微电控制器(调光天幕控制器、悬架控制器)、智能执行器(控制电磁阀、继电器等)、域控制器(管理和控制各类ECU、传感器和执行器)、车载电子电器等产品。 域控制器及多个中小微电控产品突破,单车价值量有望破万 公司目前最高单车价值3000元左右。随着战略储备产品进一步释放及已有产品导入,我们预计单车价值可达1.1~1.6万元。域控制器:单车预计0.8-1.3万元,其中车身域控制器单车0.2万元、底盘域控制器单车0.1万元(相关产品2023年SOP),智能驾驶域控制器0.5-1万元(参股公司科博达智能科技业务,定点蔚来萤火虫车型)。车灯控制器:当前单车预计400-500元,长期单车价值量可以达到1000-1200元,福特、宝马、雷诺、日系客户等实现配套,智能光源、尾灯控制器取得突破。悬架控制器,单车价值量预计300-500元,已获小鹏、比亚迪、理想等定点,部分产品实现量产;调光天幕控制器,单车预计300元,已获戴姆勒定点;进气格栅控制系统(单车预计300-700元)、USB(单车预计200元)等产品收入增长显著。 国内汽车电子稀缺标的,客户结构优质,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汽车电子稀缺标的,客户结构优质,核心产品车灯控制器具备强竞争优势,未来受益于量增、价升和多品类。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6.70/9.17/11.7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车市景气度下行风险 汽车行业的创新跟销量息息相关,行业受经济环境以及缺芯等偶发事件影响,若汽车产销不达预期,将影响整个汽车行业估值,存在产销不确定性风险。 ADB车灯降价风险 ADB前大灯渗透率提升是车灯价值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ADB前照大灯的价格大幅下降,带来车灯价值量提升幅度低于预期。 DLP大灯、智能车灯的普及进度 DLP大灯和智能车灯是前照大灯当前确定性高的技术升级方向,如果其应用进度低于预期,可能带来车灯价值量提升的持续性断档,造成行业增长持续性降低。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