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财报、高频及债务重组等多维度看当前地产与中资美元债的投资价值——地产债风险监测专题之四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专题】财报、高频及债务重组等多维度看当前地产与中资美元债的投资价值——地产债风险监测专题之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申万宏源债券】金倩婧 王胜 王雪蓉 摘要 本期投资提示: 总体来看,23Q1以来地产主体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偿债能力有所下滑,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定但位于较高水平,现金流由负扭正,压力有所改善。盈利能力方面,23Q1地产发债主体盈利能力未出险主体与已出险主体区别明显,且未出险主体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已出险企业表现惨淡,未出险非国企(民企、公众企业等)性质企业盈利能力上行明显。资产负债表方面,已出险企业负债压力较大,未出险企业整体维持小幅波动。已出险主体资产负债率持续恶化,有息负债占比方面,央国企有息负债占比呈现边际增长态势,非国企有息负债情况改善。偿债能力方面,关注央国有房企盈利覆盖债务偿还能力,EBITDA利息覆盖率下行,现金短债比上行。现金流量表方面,未出险各类型房企筹资现金流增速中位数在22Q4为负,在今年Q1由负转正,整体来看一季度房企融资有所回暖。 4~5月高频跟踪:全面转暖并未到来,地产基本面风险担忧或持续。(1)以51个城市作为样本看单个城市的具体数据:一线城市中,北上广的“量”(销售同比)增、“价”(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或稳。此外一线城市库存同比以增为主(上广深),土地供给同比以降为主(北广深)。二线城市情况更加分化,如南京景气度边际改善、量价同比均有提升,但二线城市整体普遍“价”降,供给增降均有。三线城市“量”增“价”降为主。四线城市的量价同比有所改善,但从绝对值的角度来看“量”缩、“价”降为主。(2)从Wind 30城新房成交面积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恢复至往年水平的程度好于二三线城市。从二手房成交面积看,在2月~3月二手房成交数据超预期后复苏持续性不强,各能级城市4月~5月二手房成交表现平淡。(3)土拍市场恢复通常滞后于销售恢复半年左右,4月、5月全国成交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8.9%、30.8%。一线城市的土拍成交量、成交活跃度均优于其他城市。但1~5月一线城市的成交用地面积占全国15.8%,结构性的回暖暂难带动全局的改善。 债务重组是已出险房企缓解短期流动性的关键一步。通过房地产开发业务盈利自救尚存在困难,并且需要等到宏观层面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企稳。我们在2.1梳理一些已出险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一方面,已出险房企继续加快已有项目销售,寻求项目开发公司股权出售,变现资产产生现金回流。另一方面,债务重组是否顺利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房企自身考量以及给出的债务重组条件、对于境内外不同债权人态度、以及出险后自身业务恢复能力。基于债务重组的已有案例如佳兆业2014年债务重组案例、华夏幸福2021年至今的债务重组过程,债务重组过程中涉及多轮债务重组条件与债权人预期的博弈过程。此外,为了避免破产重组尽可能减少后续压力,不同债务(如境内债与境外债)存在区别对待。最后企业自身因素很关键,大大影响了债权人对于企业后续恢复的信心。目前多地政府加大对于资能抵债项目的纾困、保交楼力度,为已出险房企优质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或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债权人信心,推动债务重组进度。 近期境内地产债走势:国有企业利差下行,但民企边际有所提升:5月30日地方国有房企/中央国有房企/未出险民营房企超额利差分别为66.97BP、32.84 BP和1025.86 BP,年初以来,央国有房企整体利差保持逐月下行趋势,未出险民营房企利差5月边际有所抬升。地产债投资策略:性价比低于挖掘其他央企优质产业债:地产债板块存量风险收敛以及债市整体仍在信用“资产荒”,央国有房企利差水平回落至2022年初左右水平,结合基本面来看,性价比低于挖掘其他领域央国有优质产业债。 地产美元债走势及展望:根据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指数系列表现,5月30日投资级地产债较年初上行2.5%;高收益地产债较年初下降13.4%,地产美元债整体较年初小幅上行0.3%。3月以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震荡中价格上行,美债收益率中枢在回落区间。高收益中资美元债大板块此前受到瑞信AT1债券减记事件的冲击,3月以来高收益指数震荡下跌。(1)投资级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预计美债利率2023年触顶回落,整体对中资美元债投资收益形成利好,同时关注汇率风险。可关注绩优央企国企的地产美元债。(2)高收益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违约风险趋于缓和,但5月30日蓝光发展退市,部分地产股股价持续低于1元面临退市风险,负面事件仍会对高收益板块带来压力。4~5月地产销售反季节性增速放缓。近期市场对于地产政策的预期有所升温,或有利于资质较好地产债估值边际修复;但债务压力大的高风险地产债基本面趋势短期内难以系统性扭转,仍需保持战略谨慎。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误差,房地产需求低迷风险,政策超预期。 正文 1. 地产基本面回顾 1.1 23Q1财务:未出险主体改善,已出险负债率上升 我们基于已披露22年年报的184家地产行业发债主体看其获现与偿债能力的变化。总体来看,23Q1以来地产主体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偿债能力有所下滑,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定但位于较高水平,现金流增速由负扭正,压力有所改善。我们以中位数衡量地产主体财务报表整体情况。 从盈利情况来看,2022Q4以来,地产发债主体盈利能力未出险主体与已出险主体区别明显,且未出险主体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未出险主体ROA(ttm)显著高于已出险企业,已出险企业ROA(ttm)中位数在2022Q4以及2023Q1期间均为负,且持续恶化,由2022年Q4的-3.47%陆续下降至-5.81%。对于未出险主体,各企业性质主体盈利能力均得到修复,2023Q1均相较于2022Q4有所提升。未出险央企、国企以及非国企ROA(ttm)中位数分别从2022Q4的2.11%、1.29%和2.00%提升至2023Q1的2.35%、1.47%和2.17%。回报率稳定并处在上行区间。经营利润率(ttm)方面,已出险企业利润率下行表现较差,未出险非国企性质企业上行明显。2022Q4以及2023Q1期间,已出险企业经营利润率(ttm)均在-50%左右,表现惨淡。未出险非国企性质类企业经营利润率(ttm)提升明显,由2022Q4的4.67%提升1.65pct至2023Q1的6.32%。其他企业性质的未出险主体经营利润率(ttm)相对稳定。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已出险企业负债压力较大,未出险企业整体维持小幅波动。资产负债率方面,已出险主体资产负债率持续上行,由2022Q4的82.74%增加5.80pct升至88.54%,财务风险高企,其余未出险企业均在63%-73%区间小幅波动。有息负债占比方面,央国企均呈现增长态势,非国企有息负债情况改善。未出险央企、国企分别从2022Q4的31.71%和32.44%增长至2023Q1的33.56%和38.53%,国企的有息负债占比增长幅度较大;未出险非国企性质主体由2022Q4的21.02%下降2.73pct至2023Q1的18.29%,财务风险有所降低,有息负债占比维持低位。短期有期负债方面,已出险主体短债偿还压力较大,短期有息债务占资产比上行1.06pct至16.82%,平均高出各性质未出险企业10 pct左右。 偿债能力来看,关注央国有房企盈利覆盖债务偿还能力,EBITDA利息覆盖率下行,现金短债比上行。速动比率各主体中位数均保持稳定水平,未出险各主体保持在0.5左右,已出险主体稳定在0.3附近。EBITDA利息覆盖率来看,未出险央国企均出现了下滑,分别由2022Q4的5.17%、4.14%分别下降1.15pct、2.25pct,至4.02%和1.89%,国有房企的EBITDA利息覆盖率的降幅较为明显。货币与短期有息负债比来看,未出险主体现金短债比有所上行,央企、国企、非国有企业分别由2022Q4的1.44、1.27和1.11上行至1.67、1.63以及1.41,从现金短债比看短期流动性风险有所缓释。 现金流量表来看,未出险各类型房企筹资现金流增速中位数在22Q4为负,在今年Q1由负转正,整体来看一季度房企融资有所回暖。经营现金流方面,一季度未出险各地产主体经营现金流增幅最大,非国企、国企、央企的经营现金净额增速从2022Q4的-20.76%、-17.97%和-33.13%分别增至84.95%、54.43%和51.50%,已出险房企经营现金流持续恶化,经营净额增速从2022Q4的-69.38%降至2023Q1的-86.36%。一季度房企销售回款上行,未出险房企现金流压力减小,已出险房企经营现金流承压。投资性现金流方面,未出险非国企以及未出险央企投资现金净额增速继续为负,2023Q1增速分别为-18.74%和-15.08%(数据来源:Wind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中位数)。 1.2 4~5月高频跟踪:风险担忧或持续 1.2.1 具体51城情况:分化成大趋势,景气变动不一 以51个样本城市来看以下几个维度的高频数据: 商品房成交面积看销量:2023年4月对比2022年4月数据,51个样本城市增速普遍改善。 绝对值来看,一线及二线发达城市除深圳、南京外,多数城市销售同比增速较高;三四线城市销售多数仍在下降。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看价格变动:2023年4月对比2022年4月数据,北京、上海二手住宅价格增幅较去年下降,以及广州、杭州、厦门等地价格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降幅有所扩大。深圳、南京价格降幅收窄。 从2023年4月二手房价格同比的绝对水平看,北京、上海、成都、无锡、长沙、合肥等地价格上涨,其余区域价格小幅下探为主。 商品房可售面积同比看狭义库存变动(见表3):相比2022年来看,北京、广州库存同比下降,上海、深圳库存同比增加,二线城市中南京、苏州、宁波库存同比下降。福州、温州、莆田库存同比增加,去库存不畅。 从狭义库存总量上看,广州、深圳、南京、宁波、温州库存明显高于历史中位数。 住宅新开工累计同比来看(见表3),2023年4月增速与2022年4月增速相比,上海、济南、昆明、吉林新开工同比加快;北京新开工同比降低。天津、重庆新开工降幅收窄。 从2023年4月新开工同比的绝对值来看,上海、济南、吉林新开工同比较高,北京、天津新开工同比为负。 土地供给方面,1~5月成交面积同比较2022年同期的成交面积同比多数回升。上海、广州、南京、天津、郑州等地成交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绝对值看大多数城市成交用地面积仍在负增长,上海、南京、天津、郑州增长较快。在推出用地面积方面,广州、南京、无锡、哈尔滨、长春、太原推出土地面积明显增加,其他区域降幅普遍在30%~70%之间。此外成交溢价率普遍上行。 1.2.2 不同能级城市销售:新房成交相对低位,二手房复苏持续性有待考量 销售是对于房企信用资质最重要的高频跟踪指标之一,对于未出险房企,分布在销售承压城市的土储对于经营业绩的拖累正在显现。 对于已出险房企,稳销售才能时间换空间,重归经营主业,也能更好通过转让、证券化等手段实现存量资产盘活。 从Wind 30城新房成交面积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恢复至往年水平的程度好于二三线城市。 从二手房成交面积看,在2月~3月二手房成交数据超预期后复苏持续性不强,各能级城市4月~5月二手房成交表现平淡。 1.2.3 全国土拍:恢复更加滞后 土拍市场恢复通常滞后于销售恢复半年左右,根据中指研究院土地云数据,4月、5月全国成交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8.9%、30.8%。 从不同能级城市的土拍市场来看,4月、5月一线城市的土拍用地面积已基本达到或超过2020年以来的同期,而二线、三四线城市数据均偏弱。 1~5月成交用地面积/推出用地面积来看,一线城市好于二线城市好于三四线,一线城市的土拍成交量、成交活跃度均优于其他城市。1~5月一线城市的成交用地面积占全国15.8%,结构性的回暖暂难带动全局的改善。 2. 已出险房企近况 2.1通过债务重组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未出险各类型房企筹资现金流增速中位数在22Q4为负,在今年Q1由负转正,整体来看一季度房企融资有所回暖。但未出险房企在信用风险暴露后再融资难度陡升。 债务重组是已出险房企自救的关键一步。基于第一章的分析,盈利能力方面,23Q1已出险发债房企表现明显差于未出险房企,且已出险主体资产负债率持续提升。通过房地产开发业务盈利自救尚存在困难,需要等到宏观层面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企稳。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调整债权债务关系是建立在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基础之上,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则可以减少应付债务。债务重组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形式等债务要素重新达成协议,包括推迟债务偿还期限、债券交换要约(置换)、回购、“债转股”等方式。 2.2已出险房企回归正常经营主业的可能性 一方面,已出险房企继续加快已有项目销售,寻求项目开发公司股权出售,变现资产产生现金回流。 另一方面,债务重组是否顺利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房企自身考量以及给出的债务重组条件、对于境内外不同债权人态度、以及出险后自身业务恢复能力。基于债务重组已有案例如佳兆业2014年债务重组案例、华夏幸福2021年至今的债务重组过程,债务重组过程中涉及多轮债务重组条件与债权人预期的博弈过程。此外,为了避免破产重组,尽可能减少债务展期后的偿还压力,不同债务(如境内债与境外债)存在区别对待。 最后企业自身因素很关键,大大影响了债权人对于企业后续恢复的信心。目前多地政府加大对于资能抵债项目的纾困、保交楼力度,为已出险房企优质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或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债权人信心,推动债务重组进度。 3. 未出险房企地产债走势及策略 3.1地产债:存量风险收敛利差下行 根据464只地产境内债的中债估值收益率历史数据,5月30日地方国有房企/中央国有房企/未出险民营房企超额利差平均数分别为66.97BP、32.84 BP和1025.86 BP,其中,年初以来央国有房企整体利差保持逐月下行趋势,未出险民营房企利差5月边际有所抬升。 结合1.1的财报分析,未出险房企盈利能力边际改善,但央国有房企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值得关注,Q1国有房企的EBITDA利息覆盖率的降幅较为明显,现金短债比仍在上行。高频跟踪地产销售对于评估板块价值很关键,结合1.2.1的基本面回顾分析,4~5月销售仍然分化,一线城市中,北上广的“量”(销售同比)增、“价”(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或稳。此外一线城市库存同比以增为主(上广深),土地供给同比以降为主(北广深)。二线城市情况更加分化,如南京景气度边际改善、量价同比均有提升,但二线城市整体普遍“价”降,供给增降均有。三线城市“量”增“价”降为主。四线城市的量价同比有所改善,但从绝对值的角度来看“量”缩、“价”降为主。 地产债策略:地产债板块存量风险收敛以及债市整体仍在信用“资产荒”,央国有房企利差水平回落至2022年初左右水平,结合基本面来看,性价比低于挖掘其他领域央国有优质产业债。 整体民营地产债利差仍高于2022年初水平,后续重点关注地产增量政策,再融资能力的修复也仍需进一步观察。 3.2地产美元债:投资级存机会,高收益债仍待企稳 根据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指数系列表现,5月30日投资级地产债较年初上行2.5%;高收益地产债较年初下降13.4%,地产美元债整体较年初小幅上行0.3%。3月以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震荡中价格上行,美债收益率中枢在回落区间。高收益中资美元债大板块此前受到瑞信AT1债券减记事件的冲击,3月以来高收益指数震荡下跌。 投资级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预计美债利率2023年触顶回落,整体对中资美元债投资收益形成利好,同时关注汇率风险。可关注绩优央企国企的地产美元债。 高收益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违约风险趋于缓和,但5月30日蓝光发展退市,部分地产股股价持续低于1元面临退市风险,负面事件仍会对高收益板块带来压力。当前收益率多处于高位,政策支持边际变化的影响较大。去年11月以来密集的融资纾困政策下,高收益地产债“V”型反转。随着已出台的政策逐步定价,2月起地产高收益美元债再次回落。4~5月地产销售反季节性增速放缓。近期市场对于地产政策的预期有所升温,或有利于资质较好地产债估值边际修复;但债务压力大的高风险地产债基本面趋势短期内难以系统性扭转,仍需保持战略谨慎。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误差,房地产需求低迷风险,政策超预期。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商票新规施行,重点关注仍持续逾期平台——城投风险防范系列专题之商票篇 【专题】八大视角看城投的2022——2022年城投年报点评 【专题】转型发展正当时——泰达控股2022年度报告分析 【专题】存款利率下调与机制完善为何对债市催化如此积极?——敏思笃行系列报告之二十四 【专题】产业债23Q1财务详解:十个行业评分提升,资负表修复滞后需关注付息压力——产业债行业比较系列专题之二十六 【专题】从同业存单的“顶”和“底”把握债市节奏——敏思笃行系列报告之二十三 #点评 需求不足制约经济修复,政策预期升温——2023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从工业盈利看信用风险与机会:高频看价格下探,关注利润率改善逻辑——2023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短期内大幅放松和明显收紧概率都不大——2023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及债市观点 4月信贷走弱:波动还是趋势?——2023年4月金融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压制需求释放后,5月PMI将真正验证经济恢复成色——2023年4月统计局PMI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6月资金面偏紧是否会带动债市调整?——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306) 产业债发行遇冷的结构分析——信用月报2023年第5期(2023.5) 2022年8月以来非法人类产品持债份额首次上行——2023年4月债券托管月报 4月新发理财产品久期明显拉长——2023年4月资管产品报告 #周报 区县级城投债市场情况如何?——信用风险监测(20230603) 1年同业存单下破2.4%,后市怎么看?——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602) 贵阳化债关键进行时——信用风险监测(20230521) 人民币汇率再破7,预计短期对债市影响有限——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519)
【申万宏源债券】金倩婧 王胜 王雪蓉 摘要 本期投资提示: 总体来看,23Q1以来地产主体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偿债能力有所下滑,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定但位于较高水平,现金流由负扭正,压力有所改善。盈利能力方面,23Q1地产发债主体盈利能力未出险主体与已出险主体区别明显,且未出险主体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已出险企业表现惨淡,未出险非国企(民企、公众企业等)性质企业盈利能力上行明显。资产负债表方面,已出险企业负债压力较大,未出险企业整体维持小幅波动。已出险主体资产负债率持续恶化,有息负债占比方面,央国企有息负债占比呈现边际增长态势,非国企有息负债情况改善。偿债能力方面,关注央国有房企盈利覆盖债务偿还能力,EBITDA利息覆盖率下行,现金短债比上行。现金流量表方面,未出险各类型房企筹资现金流增速中位数在22Q4为负,在今年Q1由负转正,整体来看一季度房企融资有所回暖。 4~5月高频跟踪:全面转暖并未到来,地产基本面风险担忧或持续。(1)以51个城市作为样本看单个城市的具体数据:一线城市中,北上广的“量”(销售同比)增、“价”(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或稳。此外一线城市库存同比以增为主(上广深),土地供给同比以降为主(北广深)。二线城市情况更加分化,如南京景气度边际改善、量价同比均有提升,但二线城市整体普遍“价”降,供给增降均有。三线城市“量”增“价”降为主。四线城市的量价同比有所改善,但从绝对值的角度来看“量”缩、“价”降为主。(2)从Wind 30城新房成交面积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恢复至往年水平的程度好于二三线城市。从二手房成交面积看,在2月~3月二手房成交数据超预期后复苏持续性不强,各能级城市4月~5月二手房成交表现平淡。(3)土拍市场恢复通常滞后于销售恢复半年左右,4月、5月全国成交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8.9%、30.8%。一线城市的土拍成交量、成交活跃度均优于其他城市。但1~5月一线城市的成交用地面积占全国15.8%,结构性的回暖暂难带动全局的改善。 债务重组是已出险房企缓解短期流动性的关键一步。通过房地产开发业务盈利自救尚存在困难,并且需要等到宏观层面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企稳。我们在2.1梳理一些已出险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一方面,已出险房企继续加快已有项目销售,寻求项目开发公司股权出售,变现资产产生现金回流。另一方面,债务重组是否顺利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房企自身考量以及给出的债务重组条件、对于境内外不同债权人态度、以及出险后自身业务恢复能力。基于债务重组的已有案例如佳兆业2014年债务重组案例、华夏幸福2021年至今的债务重组过程,债务重组过程中涉及多轮债务重组条件与债权人预期的博弈过程。此外,为了避免破产重组尽可能减少后续压力,不同债务(如境内债与境外债)存在区别对待。最后企业自身因素很关键,大大影响了债权人对于企业后续恢复的信心。目前多地政府加大对于资能抵债项目的纾困、保交楼力度,为已出险房企优质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或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债权人信心,推动债务重组进度。 近期境内地产债走势:国有企业利差下行,但民企边际有所提升:5月30日地方国有房企/中央国有房企/未出险民营房企超额利差分别为66.97BP、32.84 BP和1025.86 BP,年初以来,央国有房企整体利差保持逐月下行趋势,未出险民营房企利差5月边际有所抬升。地产债投资策略:性价比低于挖掘其他央企优质产业债:地产债板块存量风险收敛以及债市整体仍在信用“资产荒”,央国有房企利差水平回落至2022年初左右水平,结合基本面来看,性价比低于挖掘其他领域央国有优质产业债。 地产美元债走势及展望:根据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指数系列表现,5月30日投资级地产债较年初上行2.5%;高收益地产债较年初下降13.4%,地产美元债整体较年初小幅上行0.3%。3月以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震荡中价格上行,美债收益率中枢在回落区间。高收益中资美元债大板块此前受到瑞信AT1债券减记事件的冲击,3月以来高收益指数震荡下跌。(1)投资级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预计美债利率2023年触顶回落,整体对中资美元债投资收益形成利好,同时关注汇率风险。可关注绩优央企国企的地产美元债。(2)高收益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违约风险趋于缓和,但5月30日蓝光发展退市,部分地产股股价持续低于1元面临退市风险,负面事件仍会对高收益板块带来压力。4~5月地产销售反季节性增速放缓。近期市场对于地产政策的预期有所升温,或有利于资质较好地产债估值边际修复;但债务压力大的高风险地产债基本面趋势短期内难以系统性扭转,仍需保持战略谨慎。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误差,房地产需求低迷风险,政策超预期。 正文 1. 地产基本面回顾 1.1 23Q1财务:未出险主体改善,已出险负债率上升 我们基于已披露22年年报的184家地产行业发债主体看其获现与偿债能力的变化。总体来看,23Q1以来地产主体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偿债能力有所下滑,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定但位于较高水平,现金流增速由负扭正,压力有所改善。我们以中位数衡量地产主体财务报表整体情况。 从盈利情况来看,2022Q4以来,地产发债主体盈利能力未出险主体与已出险主体区别明显,且未出险主体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未出险主体ROA(ttm)显著高于已出险企业,已出险企业ROA(ttm)中位数在2022Q4以及2023Q1期间均为负,且持续恶化,由2022年Q4的-3.47%陆续下降至-5.81%。对于未出险主体,各企业性质主体盈利能力均得到修复,2023Q1均相较于2022Q4有所提升。未出险央企、国企以及非国企ROA(ttm)中位数分别从2022Q4的2.11%、1.29%和2.00%提升至2023Q1的2.35%、1.47%和2.17%。回报率稳定并处在上行区间。经营利润率(ttm)方面,已出险企业利润率下行表现较差,未出险非国企性质企业上行明显。2022Q4以及2023Q1期间,已出险企业经营利润率(ttm)均在-50%左右,表现惨淡。未出险非国企性质类企业经营利润率(ttm)提升明显,由2022Q4的4.67%提升1.65pct至2023Q1的6.32%。其他企业性质的未出险主体经营利润率(ttm)相对稳定。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已出险企业负债压力较大,未出险企业整体维持小幅波动。资产负债率方面,已出险主体资产负债率持续上行,由2022Q4的82.74%增加5.80pct升至88.54%,财务风险高企,其余未出险企业均在63%-73%区间小幅波动。有息负债占比方面,央国企均呈现增长态势,非国企有息负债情况改善。未出险央企、国企分别从2022Q4的31.71%和32.44%增长至2023Q1的33.56%和38.53%,国企的有息负债占比增长幅度较大;未出险非国企性质主体由2022Q4的21.02%下降2.73pct至2023Q1的18.29%,财务风险有所降低,有息负债占比维持低位。短期有期负债方面,已出险主体短债偿还压力较大,短期有息债务占资产比上行1.06pct至16.82%,平均高出各性质未出险企业10 pct左右。 偿债能力来看,关注央国有房企盈利覆盖债务偿还能力,EBITDA利息覆盖率下行,现金短债比上行。速动比率各主体中位数均保持稳定水平,未出险各主体保持在0.5左右,已出险主体稳定在0.3附近。EBITDA利息覆盖率来看,未出险央国企均出现了下滑,分别由2022Q4的5.17%、4.14%分别下降1.15pct、2.25pct,至4.02%和1.89%,国有房企的EBITDA利息覆盖率的降幅较为明显。货币与短期有息负债比来看,未出险主体现金短债比有所上行,央企、国企、非国有企业分别由2022Q4的1.44、1.27和1.11上行至1.67、1.63以及1.41,从现金短债比看短期流动性风险有所缓释。 现金流量表来看,未出险各类型房企筹资现金流增速中位数在22Q4为负,在今年Q1由负转正,整体来看一季度房企融资有所回暖。经营现金流方面,一季度未出险各地产主体经营现金流增幅最大,非国企、国企、央企的经营现金净额增速从2022Q4的-20.76%、-17.97%和-33.13%分别增至84.95%、54.43%和51.50%,已出险房企经营现金流持续恶化,经营净额增速从2022Q4的-69.38%降至2023Q1的-86.36%。一季度房企销售回款上行,未出险房企现金流压力减小,已出险房企经营现金流承压。投资性现金流方面,未出险非国企以及未出险央企投资现金净额增速继续为负,2023Q1增速分别为-18.74%和-15.08%(数据来源:Wind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中位数)。 1.2 4~5月高频跟踪:风险担忧或持续 1.2.1 具体51城情况:分化成大趋势,景气变动不一 以51个样本城市来看以下几个维度的高频数据: 商品房成交面积看销量:2023年4月对比2022年4月数据,51个样本城市增速普遍改善。 绝对值来看,一线及二线发达城市除深圳、南京外,多数城市销售同比增速较高;三四线城市销售多数仍在下降。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看价格变动:2023年4月对比2022年4月数据,北京、上海二手住宅价格增幅较去年下降,以及广州、杭州、厦门等地价格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降幅有所扩大。深圳、南京价格降幅收窄。 从2023年4月二手房价格同比的绝对水平看,北京、上海、成都、无锡、长沙、合肥等地价格上涨,其余区域价格小幅下探为主。 商品房可售面积同比看狭义库存变动(见表3):相比2022年来看,北京、广州库存同比下降,上海、深圳库存同比增加,二线城市中南京、苏州、宁波库存同比下降。福州、温州、莆田库存同比增加,去库存不畅。 从狭义库存总量上看,广州、深圳、南京、宁波、温州库存明显高于历史中位数。 住宅新开工累计同比来看(见表3),2023年4月增速与2022年4月增速相比,上海、济南、昆明、吉林新开工同比加快;北京新开工同比降低。天津、重庆新开工降幅收窄。 从2023年4月新开工同比的绝对值来看,上海、济南、吉林新开工同比较高,北京、天津新开工同比为负。 土地供给方面,1~5月成交面积同比较2022年同期的成交面积同比多数回升。上海、广州、南京、天津、郑州等地成交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绝对值看大多数城市成交用地面积仍在负增长,上海、南京、天津、郑州增长较快。在推出用地面积方面,广州、南京、无锡、哈尔滨、长春、太原推出土地面积明显增加,其他区域降幅普遍在30%~70%之间。此外成交溢价率普遍上行。 1.2.2 不同能级城市销售:新房成交相对低位,二手房复苏持续性有待考量 销售是对于房企信用资质最重要的高频跟踪指标之一,对于未出险房企,分布在销售承压城市的土储对于经营业绩的拖累正在显现。 对于已出险房企,稳销售才能时间换空间,重归经营主业,也能更好通过转让、证券化等手段实现存量资产盘活。 从Wind 30城新房成交面积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恢复至往年水平的程度好于二三线城市。 从二手房成交面积看,在2月~3月二手房成交数据超预期后复苏持续性不强,各能级城市4月~5月二手房成交表现平淡。 1.2.3 全国土拍:恢复更加滞后 土拍市场恢复通常滞后于销售恢复半年左右,根据中指研究院土地云数据,4月、5月全国成交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8.9%、30.8%。 从不同能级城市的土拍市场来看,4月、5月一线城市的土拍用地面积已基本达到或超过2020年以来的同期,而二线、三四线城市数据均偏弱。 1~5月成交用地面积/推出用地面积来看,一线城市好于二线城市好于三四线,一线城市的土拍成交量、成交活跃度均优于其他城市。1~5月一线城市的成交用地面积占全国15.8%,结构性的回暖暂难带动全局的改善。 2. 已出险房企近况 2.1通过债务重组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未出险各类型房企筹资现金流增速中位数在22Q4为负,在今年Q1由负转正,整体来看一季度房企融资有所回暖。但未出险房企在信用风险暴露后再融资难度陡升。 债务重组是已出险房企自救的关键一步。基于第一章的分析,盈利能力方面,23Q1已出险发债房企表现明显差于未出险房企,且已出险主体资产负债率持续提升。通过房地产开发业务盈利自救尚存在困难,需要等到宏观层面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企稳。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调整债权债务关系是建立在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基础之上,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则可以减少应付债务。债务重组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形式等债务要素重新达成协议,包括推迟债务偿还期限、债券交换要约(置换)、回购、“债转股”等方式。 2.2已出险房企回归正常经营主业的可能性 一方面,已出险房企继续加快已有项目销售,寻求项目开发公司股权出售,变现资产产生现金回流。 另一方面,债务重组是否顺利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房企自身考量以及给出的债务重组条件、对于境内外不同债权人态度、以及出险后自身业务恢复能力。基于债务重组已有案例如佳兆业2014年债务重组案例、华夏幸福2021年至今的债务重组过程,债务重组过程中涉及多轮债务重组条件与债权人预期的博弈过程。此外,为了避免破产重组,尽可能减少债务展期后的偿还压力,不同债务(如境内债与境外债)存在区别对待。 最后企业自身因素很关键,大大影响了债权人对于企业后续恢复的信心。目前多地政府加大对于资能抵债项目的纾困、保交楼力度,为已出险房企优质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或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债权人信心,推动债务重组进度。 3. 未出险房企地产债走势及策略 3.1地产债:存量风险收敛利差下行 根据464只地产境内债的中债估值收益率历史数据,5月30日地方国有房企/中央国有房企/未出险民营房企超额利差平均数分别为66.97BP、32.84 BP和1025.86 BP,其中,年初以来央国有房企整体利差保持逐月下行趋势,未出险民营房企利差5月边际有所抬升。 结合1.1的财报分析,未出险房企盈利能力边际改善,但央国有房企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值得关注,Q1国有房企的EBITDA利息覆盖率的降幅较为明显,现金短债比仍在上行。高频跟踪地产销售对于评估板块价值很关键,结合1.2.1的基本面回顾分析,4~5月销售仍然分化,一线城市中,北上广的“量”(销售同比)增、“价”(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或稳。此外一线城市库存同比以增为主(上广深),土地供给同比以降为主(北广深)。二线城市情况更加分化,如南京景气度边际改善、量价同比均有提升,但二线城市整体普遍“价”降,供给增降均有。三线城市“量”增“价”降为主。四线城市的量价同比有所改善,但从绝对值的角度来看“量”缩、“价”降为主。 地产债策略:地产债板块存量风险收敛以及债市整体仍在信用“资产荒”,央国有房企利差水平回落至2022年初左右水平,结合基本面来看,性价比低于挖掘其他领域央国有优质产业债。 整体民营地产债利差仍高于2022年初水平,后续重点关注地产增量政策,再融资能力的修复也仍需进一步观察。 3.2地产美元债:投资级存机会,高收益债仍待企稳 根据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指数系列表现,5月30日投资级地产债较年初上行2.5%;高收益地产债较年初下降13.4%,地产美元债整体较年初小幅上行0.3%。3月以来投资级中资美元债震荡中价格上行,美债收益率中枢在回落区间。高收益中资美元债大板块此前受到瑞信AT1债券减记事件的冲击,3月以来高收益指数震荡下跌。 投资级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预计美债利率2023年触顶回落,整体对中资美元债投资收益形成利好,同时关注汇率风险。可关注绩优央企国企的地产美元债。 高收益地产美元债后续展望:违约风险趋于缓和,但5月30日蓝光发展退市,部分地产股股价持续低于1元面临退市风险,负面事件仍会对高收益板块带来压力。当前收益率多处于高位,政策支持边际变化的影响较大。去年11月以来密集的融资纾困政策下,高收益地产债“V”型反转。随着已出台的政策逐步定价,2月起地产高收益美元债再次回落。4~5月地产销售反季节性增速放缓。近期市场对于地产政策的预期有所升温,或有利于资质较好地产债估值边际修复;但债务压力大的高风险地产债基本面趋势短期内难以系统性扭转,仍需保持战略谨慎。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误差,房地产需求低迷风险,政策超预期。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商票新规施行,重点关注仍持续逾期平台——城投风险防范系列专题之商票篇 【专题】八大视角看城投的2022——2022年城投年报点评 【专题】转型发展正当时——泰达控股2022年度报告分析 【专题】存款利率下调与机制完善为何对债市催化如此积极?——敏思笃行系列报告之二十四 【专题】产业债23Q1财务详解:十个行业评分提升,资负表修复滞后需关注付息压力——产业债行业比较系列专题之二十六 【专题】从同业存单的“顶”和“底”把握债市节奏——敏思笃行系列报告之二十三 #点评 需求不足制约经济修复,政策预期升温——2023年5月统计局PMI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从工业盈利看信用风险与机会:高频看价格下探,关注利润率改善逻辑——2023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短期内大幅放松和明显收紧概率都不大——2023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及债市观点 4月信贷走弱:波动还是趋势?——2023年4月金融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压制需求释放后,5月PMI将真正验证经济恢复成色——2023年4月统计局PMI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6月资金面偏紧是否会带动债市调整?——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306) 产业债发行遇冷的结构分析——信用月报2023年第5期(2023.5) 2022年8月以来非法人类产品持债份额首次上行——2023年4月债券托管月报 4月新发理财产品久期明显拉长——2023年4月资管产品报告 #周报 区县级城投债市场情况如何?——信用风险监测(20230603) 1年同业存单下破2.4%,后市怎么看?——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602) 贵阳化债关键进行时——信用风险监测(20230521) 人民币汇率再破7,预计短期对债市影响有限——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519)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