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6月投资策略:5月乘用车上险同比增长30%,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有望延续【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月度销量 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17.5%和-11.9%,同比分别+76.8%和+82.7%。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17.3%和-10.2%,同比分别+78.5%和+87.7%。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1日-5月28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8.0万辆,同比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32.1万辆,同比增长8%。 根据交强险:5月1日-5月28日,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48.4万辆,同比+3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49.9万辆,同比+76%,新能源车占比34%,同比上升9pct。 本月行情 截至5月31日,5月CS汽车板块下跌0.08%,其中CS乘用车下跌2.92%,CS商用车下跌0.9%,CS汽车零部件上涨3.23%,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2.35%,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1.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72%,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57%,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6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3.49pct;汽车板块自2023年初至今下跌2.75%,沪深300下跌1.89%,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73%,CS汽车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0.86pct,跑输上证综合指数6.48pct。 成本跟踪 截至2023年5月31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4.4%/-20.4%/+13%/-11.7%/-22.8%,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5%/-4.9%/+2.5%/-2.7%/-8.2%。 市场关注 国常会会议指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近期重点关注潜在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客户结构优化的零部件(新进入特斯拉或比亚迪产业链)、一带一路利好(重卡及客车出海)等主线。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的增量零部件 机遇。一年期维度,今年价格战背景下,具备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 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以及受益于海外客车新能源大周期的宇通客车是汽 车板块的阿尔法品种。 投资建议 推荐1)国产化降本主线(座椅、车灯等产业链),标的继峰股份、星宇股份;2)后市场(检测、轮胎、电瓶等),标的骆驼股份;3)超跌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欣锐科技等;4)一带一路:宇通客车;5)汽车+AI:德赛西威、科博达等。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2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谷歌、苹果、华为等深度参与造车,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有望维持20%以上年化复合增速(2021年增速150%+,预计未来三年有望维持超50%的复合高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上一轮汽车景气度高点在2015-2017年(受益于购置税政策),2018年起行业进入下行,2020年疫情、2021年缺芯导致当前库存降至3年低位,全年受汽车芯片紧缺影响国内汽车实现销量2701万辆(同比+3%),低于年初销量预期,2022年在芯片缓解背景下,预计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有望达+3%(其中乘用车+10%,商用车-29%),新能源乘用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655万辆)。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区间在(-4%,3%)内(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延续今年5%的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3%;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不延续,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4%)。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在疫情、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镁、锂、钢、石油、橡胶、芯片等价格持续高企,整车和零部件端成本持续承压,2月起部分整车企业官宣涨价,市场担忧供给端压力最终传导到需求端,汽车板块近期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走势短期难以预测,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升级趋势不改,仍然是未来5-10维度的主线逻辑,部分零部件下跌到合理估值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我们推荐自主品牌崛起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两条主线。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胜蓝股份、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新能源车渗透提速,购置税减征开启新一轮景气中周期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GDP占比7.6%),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兼具消费与周期属性。2022年5月,第三轮购置税减征政策超预期落地,购置税减征作为历史上国家提振汽车消费高效举措,叠加今年中旬复工、复产带来的供应环节修复,有望开启新一轮2-3年的中短期景气向上的周期。 政策刺激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复盘中国汽车行业若干次连续月度销量下跌时间段总结发现:1)国内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2)消费政策刺激是车市低迷时期快速恢复的直接动力: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首度销量下滑;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随后2019年销量仍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社会经济近乎全面停摆;2020Q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属于极端事件;2021年下半年在去年高基数、芯片短缺以及商用车国六切换等情况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22年3-4月,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阻碍供应链运转及生产,终端市场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制约,产销两端均受到较大打击。 政策刺激是直接推动力。在政策驱动下,2009-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5.4%/32.4%;2015-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7%/13.9%/3.0%,刺激效果显著。2020年政府积极推进后疫情建设,在政府扶持和消费激励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大爆发,汽车需求强劲反弹,从2020年4月起销量连续1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2022年在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等不利局面下,新一轮购置税减免政策到来,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反弹。 本轮(2022年)补贴政策力度整体超预期。1)从补贴范围来看,结合前两轮补贴内容,市场普遍预期本轮补贴对象为1.6L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而实际补贴政策本次框定到2.0L以下(小于30w),将惠及范围从预期的65%提升到84%(占2021年燃油乘用车比重),几乎成为普惠政策;2)从补贴时限来看,坐实之前市场普遍预测的年内消耗完补贴优惠,成为车市“强心剂”,高效提振市场消费。 回顾:政策加持下2022年复苏向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93% 2022年,尽管受疫情散发频发、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供给侧,汽车产业链陆续复产 (多家车企双班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趋缓;需求侧,购置税阶段性减征叠加电动车下乡等地方补贴刺激政策频出,整体汽车产销实现正增长,展现强大韧性。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乘用车方面,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2022年得益于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新能源快速增长和产业链逐渐恢复,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新能源方面,新车型 (长安Lumin、理想L9、比亚迪海豹、理想L9、小鹏G9、长安深蓝SLO3等)上市,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根据乘联会数据,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虽有个别月份受地区防疫措施的影响,闭店情况较突出,"新十条”有效落实后传统车迅速火爆,新能源车也小幅升温。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展望:2023年购置税政策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测算 2023年1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受疫情和有关支持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出现一定波动,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为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提供有力文撑,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一)抓政策落实。加大汽车消费政策文件落实督导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抓措施完善。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措施。三)抓环境优化。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四)抓制度健全。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6月2日,国常会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我们针对2023年可能推行的购置税政策做全年销量敏感性分析: 以情景“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为例展示大致预估过程:测算出补贴基准金额约870亿元(=1550万辆*80%*5%*14万元/辆);2)结合第二轮补贴时的边际促进效应:0.24万辆/亿元(考虑到当下汽车市场保有量较高,降低汽车消费对政策刺激的敏感性,本轮刺激的边际效用应有所衰减);测算出5%的购置税减免情景下有望带来约100-200万辆左右增量销量。 1) 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无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72万辆,同比+34%;燃油乘用车销量1414万辆,同比-17%;乘用车整体销量2286万辆,同比-3%。 2) 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45万辆,同比+30%;燃油乘用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6%;乘用车整体销量2445万辆,同比+4%。 3)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2.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5万,同比+32%;燃油乘用车销量1500万辆,同比-12%;乘用车整体销量235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 各地政策密度出台,提振汽车消费 23年年初,商务部表示,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我们统计10月份以来各地政府对于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多地发放消费券以及对汽车消费进行补贴,短期多以2023年一季度为刺激目标,长期仍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推动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规划目标,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汽车方面提出,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预计在多地政策的推动下,将提振行业消费。 2023年6月2日,国常会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5月汽车板块走势强于大盘 行业涨跌幅:汽车板块5月走势强于大盘 截至5月31日,5月CS汽车板块下跌0.08%,其中CS乘用车下跌2.92%,CS商用车下跌0.9%,CS汽车零部件上涨3.23%,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2.35%,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1.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72%,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57%,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6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3.49pct。 汽车板块自2023年初至今下跌2.75%,沪深300下跌1.89%,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73%,CS汽车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0.86pct,跑输上证综合指数6.48pct。 乘用车板块,今年以来比亚迪下跌1.29%(5月下跌0.86%),广汽集团下跌7.62%(5月下跌4.23%),吉利汽车下跌20.09%(5月下跌5.6%)。 零部件板块,今年以来福耀玻璃下跌4.03%(5月下跌0.86%),星宇股份下跌16.8%(5月下跌3.18%),拓普集团下跌0.77%(5月上涨14.88%),华阳集团下跌18.12%(5月下跌3.95%),德赛西威上涨8.33%(5月上涨10.38%),科博达下跌18.82%(5月下跌0.19%),伯特利下跌11.27%(5月上涨10.55%),三花智控上涨22.48%(5月上涨11.35%),上声电子下跌23.68%(5月上涨8.71%)。 汽车服务板块,今年以来广汇汽车下跌1.9%(5月下跌2.83%),中国汽研上涨2.79%(5月下跌10.55%)。 2023年5月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金龙汽车、通达电气、拓普集团、钧达股份、大为股份;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庞大、越博动力、ST天雁B、苏威孚B、上柴B股。 估值:5月汽车板块整体较4月有所上升 汽车汽配板块估值从19年初逐渐回升。国内汽车销量18年7月以来开始下滑并呈现加速下滑趋势,而国内汽车汽配板块估值自18年年初即开始下滑,2018年底至今估值基本稳定并逐渐回升。2021年受益于新冠疫情影响减退、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汽车汽配估值水平持续走高,随后于2021年四季度缓慢下行,延续至2022年4月。2022年12月随着板块下调,估值有所回调。 截至2023年5月31日,CS汽车PE值为36.46倍,较上月同期36.82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32.43倍,较上月同期33.63倍有所下降;汽车零部件PE值为36.51倍,较上月同期35.35倍有所上升;CS商用车PE值为39.56倍,较上月同期40.61倍有所下降。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2023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60.7万辆,同比增长116% 整体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17.5%和-11.9%,同比分别+76.8%和+82.7%。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17.3%和-10.2%,同比分别+78.5%和+87.7%。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5万辆和34.8万辆,环比分别-18.4%和-19.9%,同比分别+68.8%和+60.5%。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4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乘用车: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17.3%和-10.2%,同比分别+78.5%和+87.7%。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05.2万辆和694.9万辆,同比分别+8.6%和6.8%。整体来看,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动力仍然偏弱,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3月份非理性促销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仍存在持币观望的现象。 乘用车5月数据初步估算:根据乘联会数据,初步预估,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73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7.7%,其中新能源零售58万辆左右,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60.9%,渗透率约33.5%。 新能源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4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9.5%。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新能源乘用车: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115.6%,环比-1.7%。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7万辆,同比+85.6%,环比-3.6%。 出口: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4月,汽车企业出口37.6万辆,环比+3.3%,同比+1.7倍;2023年1-4月,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同比+89.2%。 2023年4月,乘用车本月出口31.6万辆,环比+3.7%,同比+2.2倍;2023年1-4月,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1.1倍。 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28.6%,同比+8.4倍;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1.7倍。 2023年4月,商用车出口6万辆,环比+1.2%,同比+41.6%;2023年1-4月,商用车出口22.8万辆,同比+31.5%。 根据乘联会数据,从细分车型看,2023年4月份轿车批发销量81.2万辆,同比+75.1%,环比-10.2%;2023年4月份MPV批发销量9.3万辆,同比+129.0%,环比-1.7%;2023年4月份SUV批发销量88.4万辆,同比+96.6%,环比-10.7%。 根据乘联会数据,分厂商来看,2023年4月份批发销量排行,前五位分别为比亚迪汽车(20.9万辆,同比+98.6%)、一汽大众(12.2万辆,+112.8%)、奇瑞汽车(11.9万辆,+120.4%)、吉利汽车(11.4万辆,+57.5%)、长安汽车(11.2万辆,+80.3%);4月零售销量前五名分别是比亚迪汽车(19.4万辆,同比+85.1%)、一汽大众(14.1万辆,+73.9%)、长安汽车(10.1万辆,+85.7%)、上汽大众(10万辆,+91.7%)、吉利汽车(9.1万辆,+65.9%)。 根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汽车方面,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64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1-4月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7%。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115.6%,环比-1.7%。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7万辆,同比+85.6%,环比-3.6%。 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车企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前三的为比亚迪汽车、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比亚迪2023年1-4月销量为70.3万辆,位居第一,较去年同期上涨81.3%;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17.7万辆,位居第二,较去年同期上涨61.5%;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12.1万辆,位居第三,较去年同期上涨110.3%。 具体分车型看,2023年4月,零售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轿车车型为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埃安(Aion S)、宏光MINI、五菱缤果;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SUV车型为比亚迪宋、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Y)、埃安(Aion Y)、比亚迪唐。2023年3月,零售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轿车车型为宏光MINI、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汉、埃安(Aion S);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SUV车型为比亚迪宋、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唐、埃安(Aion Y)。 上险数据:5月1日-5月28日乘用车上险148.4万辆,同比+30% 根据上险数据,5月1日-5月28日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48.4万辆,同比+3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49.9万辆,同比+76%,新能源车占比34%,同比上升9pct。 5月1日-5月28日乘用车整体上险量排名前五的是比亚迪、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和上汽大众,上险量分别为182039、138466、95471、86430、77256,同比增长99%、32%、53%、52%、46%,市占率分别为12%、9%、6%、6%、5%。 新能源品牌中,比亚迪、特斯拉、埃安、五菱及理想上险量排名前五,分别为182036、39067、35563、29379、25581辆,同比增长102%、362%、264%、11%、139%,市占率分别至36%、8%、7%、6%、5%。 周度数据:5月1日-28日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13%,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81%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1-2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9.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9%,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728.7万辆,同比增长2%;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8.0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32.1万辆,同比增长8%。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1-28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48.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2%,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32.6万辆,同比增长43%;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5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1%,较上月同期增长1%;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65.8万辆,同比增长49%。 新势力方面:5月新势力交付多数同比、环比向上 新势力方面,2023年5月,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45003/7506/13029/28277/6155/12058/8678辆,分别同比+114%/-26%/+18%/+146%/-12%/+20%/+100%,分别环比+10%/+6%/+18%/+10%/-8%/+38%/+7%,埃安、理想、哪吒交付量位列前三。 2023年1-5月累计销量,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极氪的累计销量分别为 166323/32815/50285/106542/43854/31293/32013辆,分别累计同比+114%/-26%/+18%/+146%/-12%/+20%/+100%。 库存: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4%,位于荣枯线以上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0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有所好转。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环比双升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5月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截至2023年5月26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2.38,环比2023年4月的43.03下降1.5%,同比2022年5月的49.52下降14.4%;截至2023年5月26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12.63,环比2023年4月的118.49下降4.9%,同比2022年5月的141.44下降20.4%;截至2023年5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的价格指数为2174.4,环比2023年4月的2121.3上升2.5%,同比2022年5月的1923.8上升13%;截至2023年5月31日,铝锭A00的价格指数为18250,环比2023年4月的18758.3下降2.7%,同比2022年5月的20665下降11.7%;截至2023年5月31日,锌锭的价格指数为19885.7,环比2023年4月的21653.3下降8.2%,同比2022年5月的25768.3下降22.8%。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5月31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4.4%/-20.4%/+13%/-11.7%/-22.8%,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5%/-4.9%/+2.5%/-2.7%/-8.2%。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美元兑人民币同环比均上升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截至2023年5月31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5900,环比2023年4月的7.6759有所下降,同比2022年5月的7.1802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5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1065,环比2023年4月的6.9207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5月的6.6941有所上升。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星宇股份和欧冶半导体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日,星宇股份和欧冶半导体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高性能、低成本、高品质的智能车灯及自动驾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星宇股份与一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激光雷达量产落地 5月23日,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星宇股份)与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一径科技)在常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在车载激光雷达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车灯产品集成、生产制造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大众安徽计划总投资合肥231亿元 5月28日,“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大会在合肥举行。大众安徽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月9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政府新闻 国常会: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6月2日,国常会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此前于2022年9月18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 一、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自《目录》发布之日起购置的,列入《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符合免税条件的新能源汽车。 工信部:加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 6月2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要加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助力全社会走绿色低碳道路。 《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 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通知提到,要加强科技研发攻关,聚焦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5月31日,《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支持自动驾驶创新主体研发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基于车路协同数据和车辆行驶多传感器融合数据,提高自动驾驶模型多维感知预测性能,有效解决复杂场景长尾问题,辅助提高车载自动驾驶模型泛化能力。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 5月31日,安徽省发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安徽将加快公务用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新能源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提出到2027年,将安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 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5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秦刚表示,中国人民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为包括特斯拉公司在内的各国企业打造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公司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5月、6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5月、6月部分上市新车、换代、改款见下表。核心关注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哈弗枭龙、哈弗枭龙MAX、传祺E9、长安览拓者等新车上市。 公司公告 本月(20230501-20230531)主要公司公告如下: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核心观点 月度销量 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17.5%和-11.9%,同比分别+76.8%和+82.7%。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17.3%和-10.2%,同比分别+78.5%和+87.7%。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1日-5月28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8.0万辆,同比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32.1万辆,同比增长8%。 根据交强险:5月1日-5月28日,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48.4万辆,同比+3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49.9万辆,同比+76%,新能源车占比34%,同比上升9pct。 本月行情 截至5月31日,5月CS汽车板块下跌0.08%,其中CS乘用车下跌2.92%,CS商用车下跌0.9%,CS汽车零部件上涨3.23%,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2.35%,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1.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72%,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57%,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6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3.49pct;汽车板块自2023年初至今下跌2.75%,沪深300下跌1.89%,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73%,CS汽车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0.86pct,跑输上证综合指数6.48pct。 成本跟踪 截至2023年5月31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4.4%/-20.4%/+13%/-11.7%/-22.8%,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5%/-4.9%/+2.5%/-2.7%/-8.2%。 市场关注 国常会会议指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近期重点关注潜在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客户结构优化的零部件(新进入特斯拉或比亚迪产业链)、一带一路利好(重卡及客车出海)等主线。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的增量零部件 机遇。一年期维度,今年价格战背景下,具备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 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以及受益于海外客车新能源大周期的宇通客车是汽 车板块的阿尔法品种。 投资建议 推荐1)国产化降本主线(座椅、车灯等产业链),标的继峰股份、星宇股份;2)后市场(检测、轮胎、电瓶等),标的骆驼股份;3)超跌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欣锐科技等;4)一带一路:宇通客车;5)汽车+AI:德赛西威、科博达等。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2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谷歌、苹果、华为等深度参与造车,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有望维持20%以上年化复合增速(2021年增速150%+,预计未来三年有望维持超50%的复合高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上一轮汽车景气度高点在2015-2017年(受益于购置税政策),2018年起行业进入下行,2020年疫情、2021年缺芯导致当前库存降至3年低位,全年受汽车芯片紧缺影响国内汽车实现销量2701万辆(同比+3%),低于年初销量预期,2022年在芯片缓解背景下,预计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有望达+3%(其中乘用车+10%,商用车-29%),新能源乘用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655万辆)。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区间在(-4%,3%)内(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延续今年5%的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3%;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不延续,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4%)。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在疫情、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镁、锂、钢、石油、橡胶、芯片等价格持续高企,整车和零部件端成本持续承压,2月起部分整车企业官宣涨价,市场担忧供给端压力最终传导到需求端,汽车板块近期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走势短期难以预测,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升级趋势不改,仍然是未来5-10维度的主线逻辑,部分零部件下跌到合理估值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我们推荐自主品牌崛起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两条主线。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胜蓝股份、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新能源车渗透提速,购置税减征开启新一轮景气中周期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GDP占比7.6%),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兼具消费与周期属性。2022年5月,第三轮购置税减征政策超预期落地,购置税减征作为历史上国家提振汽车消费高效举措,叠加今年中旬复工、复产带来的供应环节修复,有望开启新一轮2-3年的中短期景气向上的周期。 政策刺激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复盘中国汽车行业若干次连续月度销量下跌时间段总结发现:1)国内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2)消费政策刺激是车市低迷时期快速恢复的直接动力: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首度销量下滑;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随后2019年销量仍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社会经济近乎全面停摆;2020Q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属于极端事件;2021年下半年在去年高基数、芯片短缺以及商用车国六切换等情况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22年3-4月,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阻碍供应链运转及生产,终端市场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制约,产销两端均受到较大打击。 政策刺激是直接推动力。在政策驱动下,2009-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5.4%/32.4%;2015-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7%/13.9%/3.0%,刺激效果显著。2020年政府积极推进后疫情建设,在政府扶持和消费激励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大爆发,汽车需求强劲反弹,从2020年4月起销量连续1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2022年在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等不利局面下,新一轮购置税减免政策到来,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反弹。 本轮(2022年)补贴政策力度整体超预期。1)从补贴范围来看,结合前两轮补贴内容,市场普遍预期本轮补贴对象为1.6L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而实际补贴政策本次框定到2.0L以下(小于30w),将惠及范围从预期的65%提升到84%(占2021年燃油乘用车比重),几乎成为普惠政策;2)从补贴时限来看,坐实之前市场普遍预测的年内消耗完补贴优惠,成为车市“强心剂”,高效提振市场消费。 回顾:政策加持下2022年复苏向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93% 2022年,尽管受疫情散发频发、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供给侧,汽车产业链陆续复产 (多家车企双班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趋缓;需求侧,购置税阶段性减征叠加电动车下乡等地方补贴刺激政策频出,整体汽车产销实现正增长,展现强大韧性。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乘用车方面,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2022年得益于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新能源快速增长和产业链逐渐恢复,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新能源方面,新车型 (长安Lumin、理想L9、比亚迪海豹、理想L9、小鹏G9、长安深蓝SLO3等)上市,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根据乘联会数据,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虽有个别月份受地区防疫措施的影响,闭店情况较突出,"新十条”有效落实后传统车迅速火爆,新能源车也小幅升温。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展望:2023年购置税政策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测算 2023年1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受疫情和有关支持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出现一定波动,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为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提供有力文撑,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一)抓政策落实。加大汽车消费政策文件落实督导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抓措施完善。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措施。三)抓环境优化。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四)抓制度健全。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6月2日,国常会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我们针对2023年可能推行的购置税政策做全年销量敏感性分析: 以情景“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为例展示大致预估过程:测算出补贴基准金额约870亿元(=1550万辆*80%*5%*14万元/辆);2)结合第二轮补贴时的边际促进效应:0.24万辆/亿元(考虑到当下汽车市场保有量较高,降低汽车消费对政策刺激的敏感性,本轮刺激的边际效用应有所衰减);测算出5%的购置税减免情景下有望带来约100-200万辆左右增量销量。 1) 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无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72万辆,同比+34%;燃油乘用车销量1414万辆,同比-17%;乘用车整体销量2286万辆,同比-3%。 2) 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45万辆,同比+30%;燃油乘用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6%;乘用车整体销量2445万辆,同比+4%。 3)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2.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5万,同比+32%;燃油乘用车销量1500万辆,同比-12%;乘用车整体销量235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 各地政策密度出台,提振汽车消费 23年年初,商务部表示,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我们统计10月份以来各地政府对于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多地发放消费券以及对汽车消费进行补贴,短期多以2023年一季度为刺激目标,长期仍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推动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规划目标,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汽车方面提出,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预计在多地政策的推动下,将提振行业消费。 2023年6月2日,国常会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5月汽车板块走势强于大盘 行业涨跌幅:汽车板块5月走势强于大盘 截至5月31日,5月CS汽车板块下跌0.08%,其中CS乘用车下跌2.92%,CS商用车下跌0.9%,CS汽车零部件上涨3.23%,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2.35%,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1.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72%,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57%,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6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3.49pct。 汽车板块自2023年初至今下跌2.75%,沪深300下跌1.89%,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73%,CS汽车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0.86pct,跑输上证综合指数6.48pct。 乘用车板块,今年以来比亚迪下跌1.29%(5月下跌0.86%),广汽集团下跌7.62%(5月下跌4.23%),吉利汽车下跌20.09%(5月下跌5.6%)。 零部件板块,今年以来福耀玻璃下跌4.03%(5月下跌0.86%),星宇股份下跌16.8%(5月下跌3.18%),拓普集团下跌0.77%(5月上涨14.88%),华阳集团下跌18.12%(5月下跌3.95%),德赛西威上涨8.33%(5月上涨10.38%),科博达下跌18.82%(5月下跌0.19%),伯特利下跌11.27%(5月上涨10.55%),三花智控上涨22.48%(5月上涨11.35%),上声电子下跌23.68%(5月上涨8.71%)。 汽车服务板块,今年以来广汇汽车下跌1.9%(5月下跌2.83%),中国汽研上涨2.79%(5月下跌10.55%)。 2023年5月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金龙汽车、通达电气、拓普集团、钧达股份、大为股份;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庞大、越博动力、ST天雁B、苏威孚B、上柴B股。 估值:5月汽车板块整体较4月有所上升 汽车汽配板块估值从19年初逐渐回升。国内汽车销量18年7月以来开始下滑并呈现加速下滑趋势,而国内汽车汽配板块估值自18年年初即开始下滑,2018年底至今估值基本稳定并逐渐回升。2021年受益于新冠疫情影响减退、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汽车汽配估值水平持续走高,随后于2021年四季度缓慢下行,延续至2022年4月。2022年12月随着板块下调,估值有所回调。 截至2023年5月31日,CS汽车PE值为36.46倍,较上月同期36.82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32.43倍,较上月同期33.63倍有所下降;汽车零部件PE值为36.51倍,较上月同期35.35倍有所上升;CS商用车PE值为39.56倍,较上月同期40.61倍有所下降。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2023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60.7万辆,同比增长116% 整体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17.5%和-11.9%,同比分别+76.8%和+82.7%。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17.3%和-10.2%,同比分别+78.5%和+87.7%。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5万辆和34.8万辆,环比分别-18.4%和-19.9%,同比分别+68.8%和+60.5%。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4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乘用车: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17.3%和-10.2%,同比分别+78.5%和+87.7%。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05.2万辆和694.9万辆,同比分别+8.6%和6.8%。整体来看,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动力仍然偏弱,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3月份非理性促销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仍存在持币观望的现象。 乘用车5月数据初步估算:根据乘联会数据,初步预估,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73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7.7%,其中新能源零售58万辆左右,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60.9%,渗透率约33.5%。 新能源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4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9.5%。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新能源乘用车: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115.6%,环比-1.7%。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7万辆,同比+85.6%,环比-3.6%。 出口: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4月,汽车企业出口37.6万辆,环比+3.3%,同比+1.7倍;2023年1-4月,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同比+89.2%。 2023年4月,乘用车本月出口31.6万辆,环比+3.7%,同比+2.2倍;2023年1-4月,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1.1倍。 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28.6%,同比+8.4倍;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1.7倍。 2023年4月,商用车出口6万辆,环比+1.2%,同比+41.6%;2023年1-4月,商用车出口22.8万辆,同比+31.5%。 根据乘联会数据,从细分车型看,2023年4月份轿车批发销量81.2万辆,同比+75.1%,环比-10.2%;2023年4月份MPV批发销量9.3万辆,同比+129.0%,环比-1.7%;2023年4月份SUV批发销量88.4万辆,同比+96.6%,环比-10.7%。 根据乘联会数据,分厂商来看,2023年4月份批发销量排行,前五位分别为比亚迪汽车(20.9万辆,同比+98.6%)、一汽大众(12.2万辆,+112.8%)、奇瑞汽车(11.9万辆,+120.4%)、吉利汽车(11.4万辆,+57.5%)、长安汽车(11.2万辆,+80.3%);4月零售销量前五名分别是比亚迪汽车(19.4万辆,同比+85.1%)、一汽大众(14.1万辆,+73.9%)、长安汽车(10.1万辆,+85.7%)、上汽大众(10万辆,+91.7%)、吉利汽车(9.1万辆,+65.9%)。 根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汽车方面,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64万辆和63.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1-4月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7%。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115.6%,环比-1.7%。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7万辆,同比+85.6%,环比-3.6%。 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车企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前三的为比亚迪汽车、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比亚迪2023年1-4月销量为70.3万辆,位居第一,较去年同期上涨81.3%;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17.7万辆,位居第二,较去年同期上涨61.5%;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12.1万辆,位居第三,较去年同期上涨110.3%。 具体分车型看,2023年4月,零售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轿车车型为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埃安(Aion S)、宏光MINI、五菱缤果;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SUV车型为比亚迪宋、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Y)、埃安(Aion Y)、比亚迪唐。2023年3月,零售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轿车车型为宏光MINI、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汉、埃安(Aion S);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SUV车型为比亚迪宋、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唐、埃安(Aion Y)。 上险数据:5月1日-5月28日乘用车上险148.4万辆,同比+30% 根据上险数据,5月1日-5月28日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48.4万辆,同比+3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49.9万辆,同比+76%,新能源车占比34%,同比上升9pct。 5月1日-5月28日乘用车整体上险量排名前五的是比亚迪、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和上汽大众,上险量分别为182039、138466、95471、86430、77256,同比增长99%、32%、53%、52%、46%,市占率分别为12%、9%、6%、6%、5%。 新能源品牌中,比亚迪、特斯拉、埃安、五菱及理想上险量排名前五,分别为182036、39067、35563、29379、25581辆,同比增长102%、362%、264%、11%、139%,市占率分别至36%、8%、7%、6%、5%。 周度数据:5月1日-28日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13%,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81%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1-2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9.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9%,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728.7万辆,同比增长2%;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8.0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32.1万辆,同比增长8%。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1-28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48.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2%,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32.6万辆,同比增长43%;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5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1%,较上月同期增长1%;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65.8万辆,同比增长49%。 新势力方面:5月新势力交付多数同比、环比向上 新势力方面,2023年5月,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45003/7506/13029/28277/6155/12058/8678辆,分别同比+114%/-26%/+18%/+146%/-12%/+20%/+100%,分别环比+10%/+6%/+18%/+10%/-8%/+38%/+7%,埃安、理想、哪吒交付量位列前三。 2023年1-5月累计销量,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极氪的累计销量分别为 166323/32815/50285/106542/43854/31293/32013辆,分别累计同比+114%/-26%/+18%/+146%/-12%/+20%/+100%。 库存: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4%,位于荣枯线以上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0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有所好转。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环比双升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5月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截至2023年5月26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2.38,环比2023年4月的43.03下降1.5%,同比2022年5月的49.52下降14.4%;截至2023年5月26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12.63,环比2023年4月的118.49下降4.9%,同比2022年5月的141.44下降20.4%;截至2023年5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的价格指数为2174.4,环比2023年4月的2121.3上升2.5%,同比2022年5月的1923.8上升13%;截至2023年5月31日,铝锭A00的价格指数为18250,环比2023年4月的18758.3下降2.7%,同比2022年5月的20665下降11.7%;截至2023年5月31日,锌锭的价格指数为19885.7,环比2023年4月的21653.3下降8.2%,同比2022年5月的25768.3下降22.8%。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5月31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4.4%/-20.4%/+13%/-11.7%/-22.8%,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5%/-4.9%/+2.5%/-2.7%/-8.2%。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美元兑人民币同环比均上升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截至2023年5月31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5900,环比2023年4月的7.6759有所下降,同比2022年5月的7.1802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5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1065,环比2023年4月的6.9207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5月的6.6941有所上升。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星宇股份和欧冶半导体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日,星宇股份和欧冶半导体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高性能、低成本、高品质的智能车灯及自动驾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星宇股份与一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激光雷达量产落地 5月23日,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星宇股份)与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一径科技)在常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在车载激光雷达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车灯产品集成、生产制造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大众安徽计划总投资合肥231亿元 5月28日,“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大会在合肥举行。大众安徽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月9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政府新闻 国常会: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6月2日,国常会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此前于2022年9月18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 一、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自《目录》发布之日起购置的,列入《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符合免税条件的新能源汽车。 工信部:加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 6月2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要加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助力全社会走绿色低碳道路。 《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 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通知提到,要加强科技研发攻关,聚焦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5月31日,《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支持自动驾驶创新主体研发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基于车路协同数据和车辆行驶多传感器融合数据,提高自动驾驶模型多维感知预测性能,有效解决复杂场景长尾问题,辅助提高车载自动驾驶模型泛化能力。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 5月31日,安徽省发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安徽将加快公务用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新能源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提出到2027年,将安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 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5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秦刚表示,中国人民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为包括特斯拉公司在内的各国企业打造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公司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5月、6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5月、6月部分上市新车、换代、改款见下表。核心关注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哈弗枭龙、哈弗枭龙MAX、传祺E9、长安览拓者等新车上市。 公司公告 本月(20230501-20230531)主要公司公告如下: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