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如果美国债务上限达成会怎样?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如果美国债务上限达成会怎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5月31日报告《如果美国债务上限达成会怎样?》,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09:28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核心观点 美国债务上限立法已达成初步共识,往后流程中仍有进一步变化且出现立法反复的可能但实质性风险较小,我们认为重点应关注债务上限达成后对流动性环境的影响。短期来看,债务协定达成后1年期以内短债发行可能放量并虹吸约5000亿美元流动性,利率曲线可能抬升;中期来看,短债利率上行将抬升货基收益率并虹吸银行储蓄资金,需重点关注银行储蓄流失压力后可能加剧信贷收缩,尤其是中小银行定向收缩中小企业信贷可能缓解低端就业岗位的招工缺口和通胀压力。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美国债务上限立法已达成初步共识,未来仍有反复的可能但实质性风险较小 近日白宫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就债务上限的协定达成初步共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将债务上限进行暂停处理(相当于在此期间内没有明确的债务上限硬约束),有效期限至2025年1月1日;二是小幅削减政府开支,当前计划在未来10年削减约10000亿美元的政府开支;三是对部分其他支出项目进行调整,例如小幅增加国防开支、8月底前结束新冠疫情以来的助学贷款豁免计划、回收部分未使用的新冠救助基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达成的文本内容仍是初步协定,后续仍需履行正式立法程序,途径众议院72小时审阅、众议院以及参议院正式投票等流程方可由拜登正式签署立法。当前已达成的协议内容在往后的流程中仍有进一步变化且出现立法反复的可能性,但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债务上限立法应可顺利完成,即便极端情况由于流程时长问题导致国债“技术性”违约,后续立法达成后也不会对市场产生持续性冲击。 综上,债务上限立法“实质性”风险较小,我们认为对于债务上限重点关注应聚焦协定达成后的影响,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短债发行放量对流动性环境的影响;二是政府支出削减后对经济的影响。 >>债务协定达成后1年期以内短债发行或放量并虹吸流动性,利率曲线可能抬升 一是债务上限协定达成后,美国财政部1年期以下短债发行可能放量,存款余额的补足将形成近5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抽水。由于债务上限约束导致财政融资停滞,当前财政存款余额已降至495亿美元的极低水平;根据财政部5月初公布的再融资计划,对于6月末、9月末的财政存款余额规划分别为550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在债务上限协定达成后财政部可能需要迅速发行国债并将存款余额补至合意水平,财政存款需增加近5000亿美元也意味着流动性环境面临5000亿美元以上的“抽水”,国债利率曲线可能面临抬升压力。 二是国债发行可能以1年期以下短债为主,短债利率可能抬升并改善货基收益率,银行储蓄资金可能被虹吸。我们曾于前期报告《万里风云,峰会路转》中指出,财政部将在2023年执行久期再平衡计划,大幅增加短债发行规模。当前美国财政部的平均债务久期约为74个月,接近1980年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历史平均久期是60.5个月);财政存量债务结构中1年期以下短债占比为16.7%,靠近历史最低值(历史平均占比为22.6%)。美国财政部当前规划在2023年末将这一比重提升至20%以上,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国债发行将更多以1年期以下短债为主,供给的放量可能进一步提升美国国债利率曲线尤其是1年期及以下的短债利率。 >>短债利率上行将抬升货基收益率并虹吸储蓄,关注银行储蓄流失后的信贷收缩 1年期以下短债是货币市场基金的核心投向资产,利率上行改善货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虹吸银行储蓄资金,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银行储蓄流失压力下的信贷收缩,尤其是中小银行定向收缩中小企业信贷可能缓解低端就业岗位的招工缺口和通胀压力。 我们曾于半年度策略报告《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中指出:本轮存款流失压力最严重的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信贷的核心投放主体,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可能“定向”缓解三大招工最紧张行业的招工和薪资压力。中小企业对就业市场的重要性极高,中小企业信贷收缩会对就业形成重要冲击。根据美国小企业协会(SBA)的测算,过去25年以来,美国中小企业贡献了美国新增就业人数的2/3,数据趋势也基本印证中小企业对于信贷可得性的预期和岗位空缺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美国通胀粘性的核心部分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压力,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可能会明显缓解薪资压力。 从行业的视角来看,根据美联储《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报告》的数据:从贡献的就业人数看,小微企业中位列前三的行业为医疗保健、娱乐餐饮与制造业,占比分别达到15%、14%和8%。从企业的占比数量上看,小微企业中位列前三的行业为专业和商业服务、建筑与医疗保健,占比分别达到13%、12%和11%。 综合来看,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和住宿餐饮是招工缺口最为严重的行业。当前职位空缺数居前的四大行业分别为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贸易运输和住宿餐饮业;职位空缺率居前的四大行业分别为艺术娱乐、住宿餐饮、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 交叉比较就业缺口和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不难发现,小微企业中占比最高行业也是当前招工缺口最严重行业,包括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和住宿餐饮。因此,未来中小企业的信贷收缩可能“定向”缓解三大招工最紧张行业的招工和工资增长压力,从而对美国通胀尤其是核心CPI压力的缓解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小幅压缩对经济影响有限,流动性抽水及相关影响才是核心 我们已于上文提出,本轮债务上限协议可能涉及对未来财政支出规模的压缩,当前暂时商定的压缩规模为十年1万亿美元。 根据CBO于5月发布的财政支出规划,当前计划未来10年(2024年-2033年)的财政支出规模约为80.1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的支出削减占比仅1.2%,影响相对有限。进一步考虑,政府消费投资在美国GDP中的占比约为17%-18%,即便考虑1.6倍的财政乘数(里士满联储2018年的测算结果),这一规模的支出削减对美国GDP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因此本轮债务协定如果达成后造成的流动性抽水及相关影响才是核心。 >>美债利率短期或反弹信贷紧缩发酵后可能重新回落,预计伦敦金维持高位震荡 美债方面,短期来看需重视债务上限达成后流动性抽水的影响,整体利率曲线尤其是短端利率可能面临阶段性上行压力。中期来看,需重视信贷紧缩的影响,下半年10年美债利率或挑战2.5%,主要源于未来美国信贷收缩可能缓解招工和薪资增速压力,从而带动通胀预期下行。 美股方面,预计Q3受流动性抽水及衰退压力显性化影响可能有回撤风险,Q4货币政策拐点明确后拐头向上。 黄金方面,预计下半年伦敦金将再度挑战2070的前高位置,此后维持高位震荡。一是下半年海外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隐忧仍在,避险情绪仍是金价的重要支撑;二是信用紧缩的环境下,下半年美国通胀回落可能超预期,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可能进一步打开,实际利率下行将对金价形成提振。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超预期恶化;美联储流动性风险超预期恶化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5月31日报告《如果美国债务上限达成会怎样?》,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09:28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核心观点 美国债务上限立法已达成初步共识,往后流程中仍有进一步变化且出现立法反复的可能但实质性风险较小,我们认为重点应关注债务上限达成后对流动性环境的影响。短期来看,债务协定达成后1年期以内短债发行可能放量并虹吸约5000亿美元流动性,利率曲线可能抬升;中期来看,短债利率上行将抬升货基收益率并虹吸银行储蓄资金,需重点关注银行储蓄流失压力后可能加剧信贷收缩,尤其是中小银行定向收缩中小企业信贷可能缓解低端就业岗位的招工缺口和通胀压力。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美国债务上限立法已达成初步共识,未来仍有反复的可能但实质性风险较小 近日白宫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就债务上限的协定达成初步共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将债务上限进行暂停处理(相当于在此期间内没有明确的债务上限硬约束),有效期限至2025年1月1日;二是小幅削减政府开支,当前计划在未来10年削减约10000亿美元的政府开支;三是对部分其他支出项目进行调整,例如小幅增加国防开支、8月底前结束新冠疫情以来的助学贷款豁免计划、回收部分未使用的新冠救助基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达成的文本内容仍是初步协定,后续仍需履行正式立法程序,途径众议院72小时审阅、众议院以及参议院正式投票等流程方可由拜登正式签署立法。当前已达成的协议内容在往后的流程中仍有进一步变化且出现立法反复的可能性,但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债务上限立法应可顺利完成,即便极端情况由于流程时长问题导致国债“技术性”违约,后续立法达成后也不会对市场产生持续性冲击。 综上,债务上限立法“实质性”风险较小,我们认为对于债务上限重点关注应聚焦协定达成后的影响,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短债发行放量对流动性环境的影响;二是政府支出削减后对经济的影响。 >>债务协定达成后1年期以内短债发行或放量并虹吸流动性,利率曲线可能抬升 一是债务上限协定达成后,美国财政部1年期以下短债发行可能放量,存款余额的补足将形成近5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抽水。由于债务上限约束导致财政融资停滞,当前财政存款余额已降至495亿美元的极低水平;根据财政部5月初公布的再融资计划,对于6月末、9月末的财政存款余额规划分别为550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在债务上限协定达成后财政部可能需要迅速发行国债并将存款余额补至合意水平,财政存款需增加近5000亿美元也意味着流动性环境面临5000亿美元以上的“抽水”,国债利率曲线可能面临抬升压力。 二是国债发行可能以1年期以下短债为主,短债利率可能抬升并改善货基收益率,银行储蓄资金可能被虹吸。我们曾于前期报告《万里风云,峰会路转》中指出,财政部将在2023年执行久期再平衡计划,大幅增加短债发行规模。当前美国财政部的平均债务久期约为74个月,接近1980年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历史平均久期是60.5个月);财政存量债务结构中1年期以下短债占比为16.7%,靠近历史最低值(历史平均占比为22.6%)。美国财政部当前规划在2023年末将这一比重提升至20%以上,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国债发行将更多以1年期以下短债为主,供给的放量可能进一步提升美国国债利率曲线尤其是1年期及以下的短债利率。 >>短债利率上行将抬升货基收益率并虹吸储蓄,关注银行储蓄流失后的信贷收缩 1年期以下短债是货币市场基金的核心投向资产,利率上行改善货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虹吸银行储蓄资金,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银行储蓄流失压力下的信贷收缩,尤其是中小银行定向收缩中小企业信贷可能缓解低端就业岗位的招工缺口和通胀压力。 我们曾于半年度策略报告《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中指出:本轮存款流失压力最严重的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信贷的核心投放主体,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可能“定向”缓解三大招工最紧张行业的招工和薪资压力。中小企业对就业市场的重要性极高,中小企业信贷收缩会对就业形成重要冲击。根据美国小企业协会(SBA)的测算,过去25年以来,美国中小企业贡献了美国新增就业人数的2/3,数据趋势也基本印证中小企业对于信贷可得性的预期和岗位空缺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美国通胀粘性的核心部分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压力,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可能会明显缓解薪资压力。 从行业的视角来看,根据美联储《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报告》的数据:从贡献的就业人数看,小微企业中位列前三的行业为医疗保健、娱乐餐饮与制造业,占比分别达到15%、14%和8%。从企业的占比数量上看,小微企业中位列前三的行业为专业和商业服务、建筑与医疗保健,占比分别达到13%、12%和11%。 综合来看,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和住宿餐饮是招工缺口最为严重的行业。当前职位空缺数居前的四大行业分别为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贸易运输和住宿餐饮业;职位空缺率居前的四大行业分别为艺术娱乐、住宿餐饮、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 交叉比较就业缺口和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不难发现,小微企业中占比最高行业也是当前招工缺口最严重行业,包括专业和商业服务、医疗保健和住宿餐饮。因此,未来中小企业的信贷收缩可能“定向”缓解三大招工最紧张行业的招工和工资增长压力,从而对美国通胀尤其是核心CPI压力的缓解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小幅压缩对经济影响有限,流动性抽水及相关影响才是核心 我们已于上文提出,本轮债务上限协议可能涉及对未来财政支出规模的压缩,当前暂时商定的压缩规模为十年1万亿美元。 根据CBO于5月发布的财政支出规划,当前计划未来10年(2024年-2033年)的财政支出规模约为80.1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的支出削减占比仅1.2%,影响相对有限。进一步考虑,政府消费投资在美国GDP中的占比约为17%-18%,即便考虑1.6倍的财政乘数(里士满联储2018年的测算结果),这一规模的支出削减对美国GDP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因此本轮债务协定如果达成后造成的流动性抽水及相关影响才是核心。 >>美债利率短期或反弹信贷紧缩发酵后可能重新回落,预计伦敦金维持高位震荡 美债方面,短期来看需重视债务上限达成后流动性抽水的影响,整体利率曲线尤其是短端利率可能面临阶段性上行压力。中期来看,需重视信贷紧缩的影响,下半年10年美债利率或挑战2.5%,主要源于未来美国信贷收缩可能缓解招工和薪资增速压力,从而带动通胀预期下行。 美股方面,预计Q3受流动性抽水及衰退压力显性化影响可能有回撤风险,Q4货币政策拐点明确后拐头向上。 黄金方面,预计下半年伦敦金将再度挑战2070的前高位置,此后维持高位震荡。一是下半年海外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隐忧仍在,避险情绪仍是金价的重要支撑;二是信用紧缩的环境下,下半年美国通胀回落可能超预期,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可能进一步打开,实际利率下行将对金价形成提振。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超预期恶化;美联储流动性风险超预期恶化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