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外资的底牌!外资重金投资中国,加速涌入这些行业(附个股)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掀开外资的底牌!外资重金投资中国,加速涌入这些行业(附个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明显的贬值,市场又开始担忧汇率贬值可能导致外资流出。 事实上,全球FDI流入我国的份额自2008年起稳中有升,欧盟和日本是主要资金来源地,并且流入资金规模较为稳定;美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并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迅速衰减,但美国资金可能通过开曼群岛等方式,对我国进行了部分隐性投资,相关资金流仍需观察。 所谓的FDI,就是外国直接投资,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吸引力,还能为金融市场投资提供参考。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FDI的变化,寻找市场投资机遇。 关注【可以研报】,搞懂金融本质! 1、我国吸引的FDI流入份额稳中有升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直接投资资金流的观察,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特征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当前正处于20c90s以来的第四轮上升周期。 特征二: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流向是,从欧洲和北美流向亚洲、拉美和非洲,从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流向金砖国家、东盟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 特征三:我国内地吸引的FDI流入份额稳中有升,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同样持续提升。 产业链外迁在全球直接投资和贸易流向上的体现尚不明显,对华态度明显转向的经济体主要是美国。由于中美直接投资领域之间的显性交互薄弱,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态度转变的影响较小;而贸易端则由东盟等转出口贸易抵补,实际影响还未明显显现。 欧盟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基本稳定,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明显降温,欧美日中对东盟的投资偏好显著升温。 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看,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是全球境外直接投资规模前四大经济体,近十年(2012年至2021年)OFDI流量分别约占全球流量的27.4%、16.3%、11.3%和10.9%,共占全球OFDI流量的66.0%。其中,欧美OFDI流量的全球份额占比震荡下滑,日本和中国则持续上行。 从OFDI资金流向的区域来看,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资金都较为偏好欧盟、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投向新兴市场的资金中,美国和日本更加青睐于东盟,而欧盟更加青睐于我国。我国资金的偏好风格与欧、美、日明显不同,更加专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等新兴市场。 从资金流向的领域来看,法、美、日、中境外直接投资资金,都对制造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较为青睐。差异点在于,美国资金更加热衷于化学品、计算机和电子制造、信息业、科技服务业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领域的投资,日本资金更专注于电气机械、食品和运输设备等更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投资,而国内资金对于制造业的偏好程度明显高于法、美、日。 2、外资加速流入这些行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地吸纳的FDI流入份额持续攀升;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内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明显高于趋势值。 从欧美日的资金流出口径来看,流入我国内地的FDI主要源于欧盟,并且流入规模较为稳定,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较小;美国流入我国内地的FDI虽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迅速衰减,但由于流入规模本就较小,影响较为有限。 从商务部口径看,我国内地FDI资金主要源于经中国香港中转的间接流入,对资金来源的追索较为困难;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流入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滑,资金流向明显转移至租赁和商业服务、科研技术业和信息软件业等领域。 2008年以来,流入我国内地的FDI资金流占全球的比重逐渐震荡上行,但流入的行业却存在明显分化。2008年,流入我国内地的FDI资金流中约有54.0%流向了制造业,随后流向制造业的FDI资金占比持续下行,至2021年,仅有约19.4%的FDI资金流向制造业。 同时,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和信息软件业的FDI资金占比持续上行。从资金流占比前五的行业来看,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FDI资金流增速最高的行业为科研技术业,三年复合增速达49.5%;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年复合增速达20.6%;再者为信息软件业。 FDI资金流向的改变,一方面,与近年来我国内地产业结构变迁有关;另一方面,也指向海外资金对继续提升我国内地制造业产能的兴趣降低,一定程度上与制造业产业链外迁至东盟、印度相吻合。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FDI投资中国的重要领域为科研技术业,根据iFinD数据库,该行业上市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中矿资源、华测检测、华大基因、昭衍新药、南网能源、南网科技、中国汽研、诺唯赞、诺禾致源、美迪西、义翘神州、广电计量、苏试试验、谱尼测试、皓元医药、中国电研等。 风险提示: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研报来源: 光大证券-流动性洞见系列十四:产业外迁,FDI又为何逆势流入?-高瑞东、刘文豪-20230524。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明显的贬值,市场又开始担忧汇率贬值可能导致外资流出。 事实上,全球FDI流入我国的份额自2008年起稳中有升,欧盟和日本是主要资金来源地,并且流入资金规模较为稳定;美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并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迅速衰减,但美国资金可能通过开曼群岛等方式,对我国进行了部分隐性投资,相关资金流仍需观察。 所谓的FDI,就是外国直接投资,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吸引力,还能为金融市场投资提供参考。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FDI的变化,寻找市场投资机遇。 关注【可以研报】,搞懂金融本质! 1、我国吸引的FDI流入份额稳中有升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直接投资资金流的观察,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特征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当前正处于20c90s以来的第四轮上升周期。 特征二: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流向是,从欧洲和北美流向亚洲、拉美和非洲,从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流向金砖国家、东盟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 特征三:我国内地吸引的FDI流入份额稳中有升,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同样持续提升。 产业链外迁在全球直接投资和贸易流向上的体现尚不明显,对华态度明显转向的经济体主要是美国。由于中美直接投资领域之间的显性交互薄弱,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态度转变的影响较小;而贸易端则由东盟等转出口贸易抵补,实际影响还未明显显现。 欧盟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基本稳定,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明显降温,欧美日中对东盟的投资偏好显著升温。 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看,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是全球境外直接投资规模前四大经济体,近十年(2012年至2021年)OFDI流量分别约占全球流量的27.4%、16.3%、11.3%和10.9%,共占全球OFDI流量的66.0%。其中,欧美OFDI流量的全球份额占比震荡下滑,日本和中国则持续上行。 从OFDI资金流向的区域来看,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资金都较为偏好欧盟、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投向新兴市场的资金中,美国和日本更加青睐于东盟,而欧盟更加青睐于我国。我国资金的偏好风格与欧、美、日明显不同,更加专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等新兴市场。 从资金流向的领域来看,法、美、日、中境外直接投资资金,都对制造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较为青睐。差异点在于,美国资金更加热衷于化学品、计算机和电子制造、信息业、科技服务业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领域的投资,日本资金更专注于电气机械、食品和运输设备等更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投资,而国内资金对于制造业的偏好程度明显高于法、美、日。 2、外资加速流入这些行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地吸纳的FDI流入份额持续攀升;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内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明显高于趋势值。 从欧美日的资金流出口径来看,流入我国内地的FDI主要源于欧盟,并且流入规模较为稳定,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较小;美国流入我国内地的FDI虽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迅速衰减,但由于流入规模本就较小,影响较为有限。 从商务部口径看,我国内地FDI资金主要源于经中国香港中转的间接流入,对资金来源的追索较为困难;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流入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滑,资金流向明显转移至租赁和商业服务、科研技术业和信息软件业等领域。 2008年以来,流入我国内地的FDI资金流占全球的比重逐渐震荡上行,但流入的行业却存在明显分化。2008年,流入我国内地的FDI资金流中约有54.0%流向了制造业,随后流向制造业的FDI资金占比持续下行,至2021年,仅有约19.4%的FDI资金流向制造业。 同时,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和信息软件业的FDI资金占比持续上行。从资金流占比前五的行业来看,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FDI资金流增速最高的行业为科研技术业,三年复合增速达49.5%;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年复合增速达20.6%;再者为信息软件业。 FDI资金流向的改变,一方面,与近年来我国内地产业结构变迁有关;另一方面,也指向海外资金对继续提升我国内地制造业产能的兴趣降低,一定程度上与制造业产业链外迁至东盟、印度相吻合。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FDI投资中国的重要领域为科研技术业,根据iFinD数据库,该行业上市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中矿资源、华测检测、华大基因、昭衍新药、南网能源、南网科技、中国汽研、诺唯赞、诺禾致源、美迪西、义翘神州、广电计量、苏试试验、谱尼测试、皓元医药、中国电研等。 风险提示: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研报来源: 光大证券-流动性洞见系列十四:产业外迁,FDI又为何逆势流入?-高瑞东、刘文豪-20230524。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