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5月25日最新观点:GPT掀起时代科技革命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5月25日最新观点:GPT掀起时代科技革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5月25日早间新闻精选】 1、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俄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舞台加强协作。 2、国家副主席韩正24日在北京会见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韩正表示,中方愿与荷方一道,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3、“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事件持续发酵,海通证券发布声明称,外部参会人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不代表海通证券的观点和立场。民生银行昆明分行表示,有关会议纪要为员工个人名义发布,参加活动未经批准和授权。 4、新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在外商投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商用密码技术合作。 5、上交所近日与新加坡交易所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沪新两所将着力强化在ETF产品互通方面的精诚合作,支持中新市场机构合作开发ETF互通产品。 6、中国互联网协会昨日发文提醒,警惕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新骗局。 行业最新观点 GPT掀起时代科技革命——计算机行业投资策略 报告摘要: ChatGPT的前世今生。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线,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ChatGPT由美国OpenAI团队研发,OpenAI成立以来得到三次微软投资,为其日后AI技术与微软应用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基础。在ChatGPT发布前,OpenAI已发布了分别于2018、2019、2020年发布了GPT-1、GPT-2、GPT-3等大模型。基于此前大模型的不断迭代,ChatGPT上线后其亮眼的表现迅速获得关注,发布5天用户突破百万,发布一个月用户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不久之后,OpenAI发布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在考试、语言等方面有着更优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此前GPT-3.5纯文本的交互,实现了多模态交互。 大模型:GPT时代的基础。ChatGPT的发布使得国内外各大算法厂商纷纷跟随,开展大模型军备竞赛。 1)国内大模型:3月百度在国内发布文心一言受到广泛关注。此外阿里通义千问、华为盘古大模型、商汤 “日日新”大模型体系 、360智脑、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相继发布。 2)国外大模型:2月7日凌晨,谷歌发布对标ChatGPT的对话AI系统Bard,但Bard在首秀中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错误回答,犯了事实性错误。3月6日,来自谷歌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一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公布了PaLM-E,PaLM-E最终的参数量高达5620亿(GPT-3 的参数量为1750亿),这是全球已知的最大视觉语言模型。5月11日谷歌发布性能更强大的全新一代大语言模型PaLM2,对标GPT-4。4月5日,MetaAI发布论文《Segment Anything》,发布了首个可“任意图像分割”的基础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prompt范式引入计算机视觉(CV)领域。 3)垂直大模型。除通用大模型外,还有应用于特定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发布,如彭博推出金融行业大语言模型BloombergGPT,毫末智行推出业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 算力:GPT时代的卖水人。在大模型的框架下,每一代GPT模型的参数量及预训练的数据量需求均快速提升。ChatGPT的快速渗透、落地应用,将大幅提振算力需求。 GPT+赋能各行各业。大模型的应用助力各行各业降本增效。降本角度:大模型的发展使得AI能够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力,从而帮助减少成本。增效角度:大模型的应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卖点”,使得竞争更具优势。 GPT+办公工具。协同办公产品具备丰富的交互场景,文案创作、会议纪要、语篇规整、一键成稿等,GPT 类技术将传统的点式交互升级为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能够实现更灵活的功能调度,进一步提升产品使用效率。 GPT+金融。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是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交易、智能客服、智能资讯、智能投研、数字员工等应用,推动传统业务提质增效。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纷纷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大和证券、摩根士丹利等试水GPT,帮助员工节省时间、提升财富管理人员检索研报的效率等。 GPT+医疗。AI在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层面的智能筛选,如制药、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提升。AI 影像多集中于病变检出、识别,以及良恶性判断等,目前应用已相对广泛;AI 辅助阅片目前在宫颈癌筛查等场景中应用较多;AI 检验实现快速准确的临床样本检测。 GPT+安全。新一代AI技术有望大幅提升网安行业效率,在安全产品、安全服务、安全运维领域实现降本增效,有望提升行业盈利能力。GPT+安全能够敏捷、迅速地保护用户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更强的防御动作和更快的安全行动反应。 投资建议: 由OpenAI带来的ChatGPT浪潮是近期科技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重点建议投资者围绕三个方向进行布局: 1)算法端:科大讯飞、360、云从科技; 2)算力端:景嘉微、寒武纪、海光信息、浪潮信息、中科曙光; 3)应用端:金山办公、彩讯股份、法本信息、熵基科技、同花顺、万兴科技、拓尔思、虹软科技、金证股份、新国都、致远互联、宇信科技、美亚柏科、深信服。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AI应用落地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非银|点评】中信证券上线保险代销业务,长期有望洗牌既有格局 事件:中信证券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其保险销售业务已于报告期内正式上线,成为了证券行业内首家获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法人持证、网点登记”的创新试点公司。 点评:此次中信证券上线保险代销业务共覆盖22款产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重疾险、万能险、意外险等类型产品,但目前大部分产品仍为终身寿险与年金险品种。一般来说,券商代销的理财产品多以偏股权益类为主,在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情况下,产品代销规模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波动风险极低,更适合长期配置;因此我们认为受2022年权益市场波动影响,中信证券此次上线保险产品主要旨在完善其财富管理业务布局,丰富产品结构。 证券公司获准开展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在行业内的案例还有许多,其中不乏平安证券等早在2013年之前便获得代理保险业务准许的证券公司,但受制于早期证券公司客户群体结构及风险偏好等原因,实际保险代销业务规模较小。 证券公司目前产品在波动、收益等特性上与保险产品的关联度较低,同时在服务端的销售人员培训、规模、及专业性上也较难追上保险企业,因此从中短期来看,保险产品的销售规模很难有快速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保险产品在大多数居民的理财配置概念中仍占有着较高地位,随着利率中枢的持续筑底、权益市场投资难度加大,保险类产品在未来将成为有望成为更多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叠加券商积极布局财富管理转型等原因的影响,我们有望见到更多的券商开展保险代销业务以丰富其财富管理业务产品线。同时部分证券公司背后依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也为他们开展保险代销业务提供一定的优势,此领域中,我们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等公司。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5月25日早间新闻精选】 1、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俄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舞台加强协作。 2、国家副主席韩正24日在北京会见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韩正表示,中方愿与荷方一道,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3、“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事件持续发酵,海通证券发布声明称,外部参会人员言论仅代表其个人,不代表海通证券的观点和立场。民生银行昆明分行表示,有关会议纪要为员工个人名义发布,参加活动未经批准和授权。 4、新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在外商投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商用密码技术合作。 5、上交所近日与新加坡交易所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沪新两所将着力强化在ETF产品互通方面的精诚合作,支持中新市场机构合作开发ETF互通产品。 6、中国互联网协会昨日发文提醒,警惕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新骗局。 行业最新观点 GPT掀起时代科技革命——计算机行业投资策略 报告摘要: ChatGPT的前世今生。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线,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ChatGPT由美国OpenAI团队研发,OpenAI成立以来得到三次微软投资,为其日后AI技术与微软应用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基础。在ChatGPT发布前,OpenAI已发布了分别于2018、2019、2020年发布了GPT-1、GPT-2、GPT-3等大模型。基于此前大模型的不断迭代,ChatGPT上线后其亮眼的表现迅速获得关注,发布5天用户突破百万,发布一个月用户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不久之后,OpenAI发布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在考试、语言等方面有着更优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此前GPT-3.5纯文本的交互,实现了多模态交互。 大模型:GPT时代的基础。ChatGPT的发布使得国内外各大算法厂商纷纷跟随,开展大模型军备竞赛。 1)国内大模型:3月百度在国内发布文心一言受到广泛关注。此外阿里通义千问、华为盘古大模型、商汤 “日日新”大模型体系 、360智脑、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相继发布。 2)国外大模型:2月7日凌晨,谷歌发布对标ChatGPT的对话AI系统Bard,但Bard在首秀中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错误回答,犯了事实性错误。3月6日,来自谷歌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一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公布了PaLM-E,PaLM-E最终的参数量高达5620亿(GPT-3 的参数量为1750亿),这是全球已知的最大视觉语言模型。5月11日谷歌发布性能更强大的全新一代大语言模型PaLM2,对标GPT-4。4月5日,MetaAI发布论文《Segment Anything》,发布了首个可“任意图像分割”的基础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prompt范式引入计算机视觉(CV)领域。 3)垂直大模型。除通用大模型外,还有应用于特定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发布,如彭博推出金融行业大语言模型BloombergGPT,毫末智行推出业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 算力:GPT时代的卖水人。在大模型的框架下,每一代GPT模型的参数量及预训练的数据量需求均快速提升。ChatGPT的快速渗透、落地应用,将大幅提振算力需求。 GPT+赋能各行各业。大模型的应用助力各行各业降本增效。降本角度:大模型的发展使得AI能够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力,从而帮助减少成本。增效角度:大模型的应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卖点”,使得竞争更具优势。 GPT+办公工具。协同办公产品具备丰富的交互场景,文案创作、会议纪要、语篇规整、一键成稿等,GPT 类技术将传统的点式交互升级为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能够实现更灵活的功能调度,进一步提升产品使用效率。 GPT+金融。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是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交易、智能客服、智能资讯、智能投研、数字员工等应用,推动传统业务提质增效。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纷纷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大和证券、摩根士丹利等试水GPT,帮助员工节省时间、提升财富管理人员检索研报的效率等。 GPT+医疗。AI在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层面的智能筛选,如制药、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提升。AI 影像多集中于病变检出、识别,以及良恶性判断等,目前应用已相对广泛;AI 辅助阅片目前在宫颈癌筛查等场景中应用较多;AI 检验实现快速准确的临床样本检测。 GPT+安全。新一代AI技术有望大幅提升网安行业效率,在安全产品、安全服务、安全运维领域实现降本增效,有望提升行业盈利能力。GPT+安全能够敏捷、迅速地保护用户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更强的防御动作和更快的安全行动反应。 投资建议: 由OpenAI带来的ChatGPT浪潮是近期科技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重点建议投资者围绕三个方向进行布局: 1)算法端:科大讯飞、360、云从科技; 2)算力端:景嘉微、寒武纪、海光信息、浪潮信息、中科曙光; 3)应用端:金山办公、彩讯股份、法本信息、熵基科技、同花顺、万兴科技、拓尔思、虹软科技、金证股份、新国都、致远互联、宇信科技、美亚柏科、深信服。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AI应用落地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非银|点评】中信证券上线保险代销业务,长期有望洗牌既有格局 事件:中信证券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其保险销售业务已于报告期内正式上线,成为了证券行业内首家获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法人持证、网点登记”的创新试点公司。 点评:此次中信证券上线保险代销业务共覆盖22款产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重疾险、万能险、意外险等类型产品,但目前大部分产品仍为终身寿险与年金险品种。一般来说,券商代销的理财产品多以偏股权益类为主,在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情况下,产品代销规模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波动风险极低,更适合长期配置;因此我们认为受2022年权益市场波动影响,中信证券此次上线保险产品主要旨在完善其财富管理业务布局,丰富产品结构。 证券公司获准开展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在行业内的案例还有许多,其中不乏平安证券等早在2013年之前便获得代理保险业务准许的证券公司,但受制于早期证券公司客户群体结构及风险偏好等原因,实际保险代销业务规模较小。 证券公司目前产品在波动、收益等特性上与保险产品的关联度较低,同时在服务端的销售人员培训、规模、及专业性上也较难追上保险企业,因此从中短期来看,保险产品的销售规模很难有快速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保险产品在大多数居民的理财配置概念中仍占有着较高地位,随着利率中枢的持续筑底、权益市场投资难度加大,保险类产品在未来将成为有望成为更多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叠加券商积极布局财富管理转型等原因的影响,我们有望见到更多的券商开展保险代销业务以丰富其财富管理业务产品线。同时部分证券公司背后依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也为他们开展保险代销业务提供一定的优势,此领域中,我们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等公司。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