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降息”和汇率“破7”大背景下,资产配置如何布局?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存款“降息”和汇率“破7”大背景下,资产配置如何布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期,有三条与大家家庭财富息息相关的重量级新闻披露,值得关注: 第一,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减约49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3个月的多增。 第二,5月15日起,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将下调。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为30BP,其他金融机构降幅为50BP。 第三,5月17日早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跌破7关口,为今年以来首次破“7”。 在“存款降息”、“住户存款减少”和人民币汇率年内首次“破7”等事件的大背景下,资产配置应该如何布局? 透过以上三个大事件,既应该看到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应该看到其中暗含的趋势和动向。 除去季节性特征,住户存款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 总的来看,居民部门存款在近几年的4月份均会减少,具有季节性特征。例如:2019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6248亿元,2020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2021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1.57万亿元,2022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7032亿元。但今年住户存款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 根据OECD、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以34%位列全球第一。与强储蓄意愿形成对比的是,存款利率从上世纪90年代起波动降低,利息收入逐渐减少。当前,一些银行的普通长期定存利率大多跌破3%,进入“2时代”。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消费整体上恢复向好,特别是前期受到压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存款利率下降原因之外,消费回升或是住户存款下滑的另一重要原因。 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 在业内看来,本轮调降更多是出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大背景的考虑。 一方面,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不断压缩的净息差,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盈利困境。2022年,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下调了3次。银行要给存款人付利息,贷款人则要给银行付利息,一旦贷款利率下降,银行放贷后收回的利息变少,如果给存款人的利息没有同步减少,银行的营业压力就会变大。 另一方面,同时本次降息有助于促进投资、消费,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复苏。下调存款利率能帮助银行降低成本,也可为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减少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而从储户的视角来看,存款收益减少或许会使他们的储蓄意愿减弱,将更多资金投向消费市场和其他投资领域。 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当前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银行经验压力加大,叠加金融让利实体、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下,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调,本质上是为了稳住银行负债端压力,进而更好支持实体融资成本下行。但考虑到前期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续存款利率压降的空间有限。 “7”一般被认为是汇率的重要分水岭,但不必过度解读 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5年美元对离岸人民币出现过3次“破7”,分别是2019年8月、2020年2月和2022年9月,前两次用了5个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个月。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破7”并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事情,只不过是汇率上的正常波动罢了。 本轮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偏弱的主要原因,同时近期避险情绪与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下,美元快速升值,对人民币汇率同样形成压制。从国内经济数据来看,4月以来,国内疫后修复速度放缓,经济产出和需求大多出现边际走弱的趋势,5月4日披露的PMI数据跌破50%荣枯线,5月中旬出口、通胀、货币金融数据回落,5月16日经济数据的低预期更进一步冲击了市场情绪。从美元指数来看,5月3日至5月18日,市场对美联储6月加息的预期升温,美元指数随之快速上涨2.2%,对人民币形成一定的压制。 以上事件对资产配置有何影响? 1、“存款搬家”现象或将加剧。 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的吸引力减弱,“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个人有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活动。考虑到储户对于原属于存款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往往更高,低风险、低波动的现金管理类或债券型基金产品或成为理想替代。 2、北上资金积极布局A股,短期贬值不改长牛趋势。 5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北上资金净流入75亿元,对股指未形成拖累。当前,市场贬值预期并不强,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趋势性贬值或难出现,北上资金相对稳定,短期贬值对权益市场冲击有限。 3、债券市场或迎配置力量。 存款利率降低有可能挤出一部分资金流向其他低风险资管产品类型,或对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配置力量,将间接推动利率下行。此外,银行负债成本得到控制后,或有利于推动广谱利率整体下行。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文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相关内容仅供一般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操作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也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长江证券不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了解各类风险,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近期,有三条与大家家庭财富息息相关的重量级新闻披露,值得关注: 第一,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减约49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3个月的多增。 第二,5月15日起,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将下调。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为30BP,其他金融机构降幅为50BP。 第三,5月17日早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跌破7关口,为今年以来首次破“7”。 在“存款降息”、“住户存款减少”和人民币汇率年内首次“破7”等事件的大背景下,资产配置应该如何布局? 透过以上三个大事件,既应该看到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应该看到其中暗含的趋势和动向。 除去季节性特征,住户存款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 总的来看,居民部门存款在近几年的4月份均会减少,具有季节性特征。例如:2019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6248亿元,2020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2021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1.57万亿元,2022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7032亿元。但今年住户存款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 根据OECD、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以34%位列全球第一。与强储蓄意愿形成对比的是,存款利率从上世纪90年代起波动降低,利息收入逐渐减少。当前,一些银行的普通长期定存利率大多跌破3%,进入“2时代”。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消费整体上恢复向好,特别是前期受到压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存款利率下降原因之外,消费回升或是住户存款下滑的另一重要原因。 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 在业内看来,本轮调降更多是出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大背景的考虑。 一方面,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不断压缩的净息差,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盈利困境。2022年,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下调了3次。银行要给存款人付利息,贷款人则要给银行付利息,一旦贷款利率下降,银行放贷后收回的利息变少,如果给存款人的利息没有同步减少,银行的营业压力就会变大。 另一方面,同时本次降息有助于促进投资、消费,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复苏。下调存款利率能帮助银行降低成本,也可为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减少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而从储户的视角来看,存款收益减少或许会使他们的储蓄意愿减弱,将更多资金投向消费市场和其他投资领域。 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当前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银行经验压力加大,叠加金融让利实体、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下,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调,本质上是为了稳住银行负债端压力,进而更好支持实体融资成本下行。但考虑到前期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续存款利率压降的空间有限。 “7”一般被认为是汇率的重要分水岭,但不必过度解读 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5年美元对离岸人民币出现过3次“破7”,分别是2019年8月、2020年2月和2022年9月,前两次用了5个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个月。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破7”并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事情,只不过是汇率上的正常波动罢了。 本轮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偏弱的主要原因,同时近期避险情绪与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下,美元快速升值,对人民币汇率同样形成压制。从国内经济数据来看,4月以来,国内疫后修复速度放缓,经济产出和需求大多出现边际走弱的趋势,5月4日披露的PMI数据跌破50%荣枯线,5月中旬出口、通胀、货币金融数据回落,5月16日经济数据的低预期更进一步冲击了市场情绪。从美元指数来看,5月3日至5月18日,市场对美联储6月加息的预期升温,美元指数随之快速上涨2.2%,对人民币形成一定的压制。 以上事件对资产配置有何影响? 1、“存款搬家”现象或将加剧。 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的吸引力减弱,“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个人有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活动。考虑到储户对于原属于存款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往往更高,低风险、低波动的现金管理类或债券型基金产品或成为理想替代。 2、北上资金积极布局A股,短期贬值不改长牛趋势。 5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北上资金净流入75亿元,对股指未形成拖累。当前,市场贬值预期并不强,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趋势性贬值或难出现,北上资金相对稳定,短期贬值对权益市场冲击有限。 3、债券市场或迎配置力量。 存款利率降低有可能挤出一部分资金流向其他低风险资管产品类型,或对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配置力量,将间接推动利率下行。此外,银行负债成本得到控制后,或有利于推动广谱利率整体下行。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文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相关内容仅供一般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操作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也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长江证券不对依据本文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了解各类风险,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