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5月24日最新观点:把握高景气赛道,布局下一轮周期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5月24日最新观点:把握高景气赛道,布局下一轮周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5月24日早间新闻精选】 1、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要求,要扎实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23日向中俄商务论坛致贺信。李强指出,中方愿同俄方进一步扩大经贸往来,推动合作量质并进。 3、日本政府正式出台针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3日表示,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4、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消息,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谢锋表示,他为捍卫中国利益而来,为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 5、据香港证监会官网消息,《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的指引》将于6月1日生效,接受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申领牌照。香港证监会特别强调,尚未批准任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 6、财政部、国家电影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自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7、昨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话题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这或将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或迎自律新规。 行业最新观点 储能与电力设备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把握高景气赛道,布局下一轮周期【太平洋新能源】 核心观点 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是引领新能源下一轮向上周期的重点方向 光储平价将成为引领新能源下一轮向上周期的驱动因素,而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是新能源下一轮向上周期的重点投资方向。短周期看,储能由于风光电站大量建设迎来了后周期下的快速增长。长周期看,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政策推力加大,电网形态迎来重大变革,催生出储能、电力智能化、特高压、充电桩等领域投资机会。 国内储能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海外储能由IRA和REPowerEU持续推动增长 国内方面,看好大储强确定性放量机会;共享储能收益模式丰富带动经济性提升;把握工商业储能“0-1”机会。美国方面,IRA法案正式实施为未来十年增长保驾护航;欧洲方面,相关公司一季报提示欧洲户储市场韧性强,持续高增可期,REPowerEU将为欧洲储能市场提高长期动力。逆变器方面,受益储能行业加速放量,看好储能业务占比较高的出口企业。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强驱动,催生智能化、特高压、充电桩重点方向建设 智能化方面,“AI+新能源”大势所趋,赋能降本增效与能源转型。特高压方面,年内“4直”核准高确定性,另有“1交5直”加速推进,2023年有望成为特高压大年。充电桩方面,2023年利好政策密集催化,公共桩使用率加速提升,看好龙头公司受益行业β上行实现业绩高增。 受益标的: 1)储能: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阳光电源、派能科技、华自科技、科士达、德业股份、锦浪科技、固德威、昱能科技、普利特 2)电力系统:特锐德、绿能慧充、万马股份、盛弘股份、平高电气、思源电气、四方股份、国网信通、朗新科技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上市公司速递 海力风电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盈利水平逐步修复,2023年业绩有望高增 核心观点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6.33亿元,同比-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81.57%;实现扣非净利润0.49亿元,同比-95.57%;其中2022Q4,实现收入4.63亿元,同比-57.37%,环比-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18.18%,环比-170.82%;实现扣非净利润-0.39亿元,同比-119.95%,环比-184.31%。 2023Q1,公司实现收入5.01亿元,同比+226.97%,环比+8.33%;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32.34%;实现扣非净利润0.69亿元。 业绩受海风阶段需求不足影响,盈利水平逐步修复。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14.75%,同比-14.38pct。2022年,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原因、海风阶段性需求不足等原因,公司业绩和盈利水平出现较大下滑。但随着2022年下半年海风开工的逐步恢复,公司毛利率从2022Q1的6.67%逐步恢复至2022Q4的16.35%。2023Q1公司整体毛利率15.48%,环比-0.87pct,环比下滑主要是风电季节性因素。考虑到从二季度开始,海上风电进入集中开工期,塔筒和桩基需求起量,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继续改善。 产能释放&行业需求复苏,2023年业绩有望高增。 2022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海上风电重点发展区域和出口市场,先后投资如东小洋口、启动吕四港、江苏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儋州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公司规划产能已经将近190万吨,且产能将在2023-2024年快速释放,预计2023年公司有效产能为50万吨;同时,考虑到2023年海风装机有望翻倍增长,预计公司2023年将实现满产满销,因此带来业绩高增。 投资建议 随着海上风电景气度持续上升,公司成长空间较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2/88.1/109.60亿元,同比+170.5%/+99.4%/+24.5%;归母净利分别为6.5/11.5/15.0亿元,同比+218.2%/+76.7/+30.0%;EPS分别为3.00/5.30/6.8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风险提示 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5月24日早间新闻精选】 1、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要求,要扎实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23日向中俄商务论坛致贺信。李强指出,中方愿同俄方进一步扩大经贸往来,推动合作量质并进。 3、日本政府正式出台针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3日表示,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4、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消息,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谢锋表示,他为捍卫中国利益而来,为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 5、据香港证监会官网消息,《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的指引》将于6月1日生效,接受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申领牌照。香港证监会特别强调,尚未批准任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 6、财政部、国家电影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自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7、昨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话题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这或将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或迎自律新规。 行业最新观点 储能与电力设备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把握高景气赛道,布局下一轮周期【太平洋新能源】 核心观点 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是引领新能源下一轮向上周期的重点方向 光储平价将成为引领新能源下一轮向上周期的驱动因素,而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是新能源下一轮向上周期的重点投资方向。短周期看,储能由于风光电站大量建设迎来了后周期下的快速增长。长周期看,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政策推力加大,电网形态迎来重大变革,催生出储能、电力智能化、特高压、充电桩等领域投资机会。 国内储能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海外储能由IRA和REPowerEU持续推动增长 国内方面,看好大储强确定性放量机会;共享储能收益模式丰富带动经济性提升;把握工商业储能“0-1”机会。美国方面,IRA法案正式实施为未来十年增长保驾护航;欧洲方面,相关公司一季报提示欧洲户储市场韧性强,持续高增可期,REPowerEU将为欧洲储能市场提高长期动力。逆变器方面,受益储能行业加速放量,看好储能业务占比较高的出口企业。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强驱动,催生智能化、特高压、充电桩重点方向建设 智能化方面,“AI+新能源”大势所趋,赋能降本增效与能源转型。特高压方面,年内“4直”核准高确定性,另有“1交5直”加速推进,2023年有望成为特高压大年。充电桩方面,2023年利好政策密集催化,公共桩使用率加速提升,看好龙头公司受益行业β上行实现业绩高增。 受益标的: 1)储能: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阳光电源、派能科技、华自科技、科士达、德业股份、锦浪科技、固德威、昱能科技、普利特 2)电力系统:特锐德、绿能慧充、万马股份、盛弘股份、平高电气、思源电气、四方股份、国网信通、朗新科技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上市公司速递 海力风电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盈利水平逐步修复,2023年业绩有望高增 核心观点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6.33亿元,同比-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81.57%;实现扣非净利润0.49亿元,同比-95.57%;其中2022Q4,实现收入4.63亿元,同比-57.37%,环比-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18.18%,环比-170.82%;实现扣非净利润-0.39亿元,同比-119.95%,环比-184.31%。 2023Q1,公司实现收入5.01亿元,同比+226.97%,环比+8.33%;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32.34%;实现扣非净利润0.69亿元。 业绩受海风阶段需求不足影响,盈利水平逐步修复。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14.75%,同比-14.38pct。2022年,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原因、海风阶段性需求不足等原因,公司业绩和盈利水平出现较大下滑。但随着2022年下半年海风开工的逐步恢复,公司毛利率从2022Q1的6.67%逐步恢复至2022Q4的16.35%。2023Q1公司整体毛利率15.48%,环比-0.87pct,环比下滑主要是风电季节性因素。考虑到从二季度开始,海上风电进入集中开工期,塔筒和桩基需求起量,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继续改善。 产能释放&行业需求复苏,2023年业绩有望高增。 2022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海上风电重点发展区域和出口市场,先后投资如东小洋口、启动吕四港、江苏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儋州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公司规划产能已经将近190万吨,且产能将在2023-2024年快速释放,预计2023年公司有效产能为50万吨;同时,考虑到2023年海风装机有望翻倍增长,预计公司2023年将实现满产满销,因此带来业绩高增。 投资建议 随着海上风电景气度持续上升,公司成长空间较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2/88.1/109.60亿元,同比+170.5%/+99.4%/+24.5%;归母净利分别为6.5/11.5/15.0亿元,同比+218.2%/+76.7/+30.0%;EPS分别为3.00/5.30/6.8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风险提示 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