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兴证固收.利率】超长债换手率飙升是债市回调的先兆吗?——债市技术面分析系列之三

【兴证固收.利率】超长债换手率飙升是债市回调的先兆吗?——债市技术面分析系列之三

作者:微信公众号【兴证固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兴业证券《【兴证固收.利率】超长债换手率飙升是债市回调的先兆吗?——债市技术面分析系列之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4月以来超长债行情加速演绎,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陡峭攀升,5月中旬已基本上行至2022年8月末的历史极端高点水平。市场有观点认为,超长债换手率的明显抬升可能意味着后续债市存在较大的回调风险。在当前较为极端的超长债换手率水平下,债市会出现明显回调吗?后续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本报告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益的思考。 国债为超长债在二级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地方政府债在超长债供给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除此之外国债、政金债、铁道债亦为超长债供给的主要品种。但地方债供给以配置盘承接为主,流动性较差且交易并不活跃,国债为超长债在二级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保险、境外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基金公司是超长期国债在二级市场的主要买盘。 从逻辑上来看,超长债换手率飙升确实反映出市场情绪较为极致,存在“盈满则亏”的风险。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超长债换手率的陡峭攀升并不必然意味着债券市场将立即出现回调或变盘风险。针对2018年以来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陡峭攀升的10个典型时期,我们分别观察了超长债换手率陡峭攀升从启动-见顶、见顶-回落期间,10Y及30Y国债走势的边际变化。主要结论为:超长债换手率的陡峭攀升和高位徘徊均不必然意味着债券市场将出现明显回调或牛熊转折,但超长债换手率度过“回落时间”的1周以后,债市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调,这一风险值得关注。但这一阶段性回调亦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将趋势性转熊,市场走势仍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基本面、资金面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关注超长债换手率回落后市场可能存在的阶段性盘整,但资产荒及资金偏松仍为支撑债市的核心逻辑,投资者仍可以保持乐观心态。当前超长债换手率仍维持高位,后续在超长债换手率见顶回落后,债市可能将从较为亢奋的情绪中逐渐回归理性,届时追涨和波动放大的行情加速期或将结束,债市可能将出现阶段性盘整。但往后看,资产荒逻辑未破,经济基本面环比转弱+资金价格的持续宽松仍将成为债券市场的有力支撑:1)4月以来票贴利率持续下行或指向实体融资需求明显转弱;2)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投放较少,且6-7月MLF到期量也不大,短期内央行可能缺乏流动性回收工具;3)信贷投放回落对超储消耗减少。这可能决定了后续DR007中枢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政策利率以下(1.7-1.9%),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下探到1.5-1.6%左右的可能性,资金利率下行带动短端利率下行可能将重新为期限利差拉开空间。此外当前交易结构尚未明显恶化,债市仍处于“配置盘在场、交易盘进场”的状态。债券市场可能仍未到牛熊转折的时点,投资者仍可以保持较为乐观的心态。除利率债期限利差压缩外,建议继续关注短久期下沉策略及3-5年二永债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房地产政策超预期、财政支出力度超预期 报告正文 1 兴证固收团队近期市场主要观点回顾 2023年4月17日《观察资金拥挤度的四个视角》——总体来看,资金拥挤度见顶快速回落这一信号的出现往往出现在债市回调之前,或债市回调的初期,对于利率债、信用债、二级资本债等市场的回调风险均具有不错的指示意义。3月末4月初资金拥挤度明显回升,随后出现见顶回落趋势。缺乏基本面和政策面配合下当前资金拥挤度状况并不必然意味着债市即将出现回调。但至少反映资金利率中枢并未系统性下行,回购成交规模的持续上行会导致债市脆弱性和敏感度持续提升,投资者应警惕部分超预期因素对于债券市场潜在的负面影响(如金融监管加剧、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不及预期等)。 2023年4月24日《债市负债端稳定吗?》——当前债市的负债端稳定性可能好于2022年,债市的风险相对可控:一方面央行维稳资金面,资金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不大。另一方面,居民资金从理财流向银行和保险机构,居民获取的收益相对固定,使得债市再一次出现类似2022年11月的负债赎回潮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债市的风险相对可控。债市短期面临的风险不大,但长端利率债的保护垫和性价比不高,信用优于利率,推荐投资者继续关注短久期下沉策略及3-5年二永债的投资机会。 2023年5月8日《波动放大的行情加速期——债券市场5月展望》——5月市场:或仍将追涨,波动放大的行情加速期。资产荒逻辑未破+交易结构尚未恶化,后续债市可能将继续压缩各类利差(长债和超长债利差及信用利差)、扫估值洼地。5月份行情判断:市场仍在追涨期间!但因为交易拥挤度上升,市场波动也可能放大,投资者焦虑感加重。除利率债期限利差压缩外,建议继续关注短久期下沉策略及3-5年二永债的投资机会。 2023年5月15日《从两条运行主线看债市边际变化》——当前债市运行过程中存在着2条主线。1)主线之一:经济弱复苏背景下,优质高息资产的供给增量有限,债券被动成为性价比较高的资产,市场演绎资产荒的逻辑。2)主线之二:经济基本面环比转弱+资金价格4月以来边际转松,支撑债市做多行情。上述两条主线中,第一条资产荒的主线已经被市场普遍关注到了,当前第二条主线的重要性在提升。债市或仍处于追涨和波动放大的行情加速期。资产荒逻辑未破,经济基本面环比转弱+资金价格4月以来边际转松,交易结构尚未明显恶化,后续债市可能将继续压缩各类利差(长债和超长债利差及信用利差)、扫估值洼地。 4月以来超长债行情加速演绎,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陡峭攀升,行至5月中旬已基本上行至2022年8月末的历史极端高点水平。市场有观点认为,超长债换手率的明显抬升可能意味着后续债市存在较大的回调风险。在当前较为极端的超长债换手率水平下,债市会出现明显回调吗?后续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本报告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益的思考。 2 超长债的供给特征与交易结构 地方政府债在超长债供给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除此之外国债、政金债、铁道债亦为超长债供给的主要品种。一般认为超长债是发行期限为10年以上的债券,其主要品种包括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及铁道债等,发行主体主要包括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机构,主要期限为15、20、30和50年等。超长债的供给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2年全年超长债总发行量约为3.87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在超长债供给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2022年全年总发行量约为3.13万亿,占比高达80.95%。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的前置特征较为明显,1-4月地方债在超长债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2.32%。 但地方债供给以配置盘承接为主,流动性较差且交易并不活跃,国债为超长债在二级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虽然地方政府债在超长债供给中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其承接方以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机构为主,上述机构在一级市场申购地方债后通常直接持有至到期,这使得二级市场上地方债流动性较差,交易并不活跃。相较而言,超长期国债的供给量不小,且交易相对活跃,是超长债在二级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今年4月30年国债期货正式上市,有望成为机构管理久期风险和丰富债券策略空间的又一有力工具,这对于超长期国债流动性的进一步改善亦将大有裨益。 保险、境外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基金公司是超长期国债在二级市场的主要买盘。 保险公司:从二级市场的现券交易数据来看,鉴于其负债与超长债资产的久期匹配度较高,保险公司是超长期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最重要买盘之一。 境外机构:出于全球资产配置、避险等不同目的,部分海外央行、国际多边银行、金融机构对于我国国债亦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因此境外机构在我国二级市场的超长期国债净买入量亦维持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外汇交易中心于2022年5月中旬后不再公布境外机构现券交易的高频数据,从托管数据来看,2022年至今境外机构可能在趋势性减持我国国债。 农村金融机构:2022年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大幅增持10年以上国债。 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也是二级市场超长期国债的买盘之一,从往年经验来看其净买入体量不大,但今年1-4月份增持意愿明显增强。 总体来看:保险、境外机构、农商行等主体买入超长债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配置需求,但上述机构在一级市场参与较少,更倾向于在二级市场对超长债进行买入配置。基金公司是较为典型的交易型机构,除票息收益外,参与超长债市场的资本利得收益可能亦是基金公司的重要考量。 3 关注超长债换手率高位回落1周后的债券市场回调风险 4月中下旬以来超长债换手率飙升,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心市场变盘的风险。4月以来超长债行情加速演绎,30Y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陡峭攀升,行至5月中旬已基本上行至2022年8月末的历史极端高点水平。市场有观点认为,超长债换手率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市场情绪指标,其陡峭攀升可能意味着后续债市存在较大的变盘风险,这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和担忧。 从逻辑上来看,超长债换手率飙升确实反映出市场情绪较为极致,存在“盈满则亏”的风险。在牛市行情中,若债市投资者普遍认为当前市场为利多因素主导,且后续市场不会出现大的风险,整体对于市场预期较为乐观且一致,则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通过极致的拉久期的方式去获取超额收益,这往往会导致超长债换手率出现明显飙升。但在极度乐观且预期一致的时期,债券市场往往脆弱性较高,偶发性风险因素的冲击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明显回调。从这一角度来看,站在现在这一时点确实应该关注债券市场“盈满则亏”的风险。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超长债换手率的陡峭攀升是否都对应了后续债券市场的明显回调呢?我们选取了2018年以来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陡峭攀升的10个典型时期(2019年4月、8月、2020年4月、9月、2021年4月、7月、2022年1月、8月、11月、2023年5月),并针对上述时期的市场走势进行了观察和复盘。 基于针对上述时期的复盘和分析,我们发现超长债换手率的陡峭攀升并不必然意味着债券市场将立即出现回调或变盘风险。针对2018年以来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陡峭攀升的10个典型时期,我们分别选取了超长债换手率陡峭攀升的启动时间、见顶时间及回落时间,并观察了从启动-见顶、见顶-回落期间,10Y及30Y国债走势的边际变化(回落时间的选取标准为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回落至低于换手率峰值0.005%以上,且后续10日内未明显回升至高于“峰值-0.005%”水平,此处我们采用的是10Y以上国债活跃券换手率的10天移动平均)。基于这一观察我们发现: 1) 超长债换手率的启动-见顶期间可能伴随着超长债的快速上涨或下跌,但这一规律也并不适用于所有阶段。从逻辑上来看,超长债换手率由低位迅速攀升,可能伴随着交易盘针对超长债品种的加速买入或抛出,这可能会导致超长债出现明显上涨或下跌。这一现象在2020年4月、2021年7月、2022年1月、11月以及2023年5月这几个阶段表现较为明显。其中2020年4月、2022年11月处于牛市末期,市场情绪变化后可能出现了大量的超长债抛售,30Y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2021年7月、2022年1月以及2023年5月则处于市场极度乐观时期,2021年7月和2022年1月市场乐观的核心出发因素可能在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加速宽松,2023年5月则受到资产荒、经济环比下行压力加大、资金转松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超长债换手率由低位的迅速攀升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波动会明显加大,在2019年4月、8月、2020年9月、2021年4月、2022年8月这五个阶段,在超长债换手率的启动-见顶期间,30Y国债收益率的变动均小于等于3bp。 2) 超长债换手率的顶部徘徊可能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的快速上涨或者下跌。在见顶-回落期间,超长债换手率持续维持高位,其中2019年4月、2020年4月、2021年7月10Y和30Y国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机会,但在其他7个时期,超长债投资的资本利得收益也并不明显。这可能说明超长债交易活跃度的明显提升也并不必然代表着市场将立即出现大的机会或者风险。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在超长债换手率持续处于高位时,可能伴随着交易盘对于超长债的大量买入,也可能伴随着交易盘对于超长债的大量卖出,这可能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对于超长债投资具有一致的乐观/悲观预期。 但应注意超长债换手率高位回落后,债券市场潜在的回调风险,这一风险在超长债换手率高位回落1周后表现得最为明显。为进一步观察超长债换手率的陡峭攀升在时间序列上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超长债换手率回落后3天、7天、15天、30天的债券市场表现,并将这四个时间点的10Y与30Y国债收益率与超长债换手率陡峭攀升的“回落时间”当天的债券收益率水平进行对比。基于这一观察我们发现,从“回落时间”到“回落时间”后的第3天,10Y和30Y国债收益率基本上处于下行区间,回调风险并不大;但在“回落时间”的第7天之后,10Y和30Y国债收益率普遍出现明显回调,时至“回落时间”后的第14天,9个历史时期的10Y国债收益率相对“回落时间”当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绝大部分历史时期的30Y国债收益率相对“回落时间”当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调。这可能说明超长债换手率在高位回落1周以后,债券市场可能将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回调风险。当然这一回调风险可能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变盘和牛熊反转,也有可能是债市在短暂的亢奋和行情加速后的阶段性调整,债券市场是否具有趋势性走熊的压力可能仍应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2019年5月、2021年4月、8月市场在度过超长债换手率陡峭攀升和快速回落的扰动后,债券收益率仍保持了整体下行趋势)。 总结而言,超长债换手率的陡峭攀升和高位徘徊均不必然意味着债券市场将出现明显回调或牛熊转折,但超长债换手率度过“回落时间”的1周以后,债市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调,这一风险值得关注。但这一阶段性回调亦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将趋势性转熊,市场走势仍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基本面、资金面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4 超长债换手率回落后市场或有阶段性修整,但资产荒及资金偏松仍为支撑债市的核心逻辑 从资产荒逻辑及超长债换手率表现的角度来看,当下的市场环境可能有点像去年8月末,但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资金利率。去年8月央行降息带动债券收益率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行,随后在8月末超长债换手率大幅飙升,信用利差亦压缩至较为极致的水平。在8月中下旬后,10Y和30Y国债收益率相继见底,随后在8月末-10月末的近2个月时间里,债券市场虽然并未出现大幅回调,但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段交易机会。去年8月与当下债券市场的环境有一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一波收益率明显下行后的较为严重的资产荒影响,也出现了超长债换手率大幅飙升的状况。但我们认为,本轮与去年8月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资金利率:去年8月中下旬资金利率已出现见底回升迹象,后续资金利率持续上行并逐渐向政策利率收敛,但今年5月以来资金利率明显下探至政策利率以下,且短期内看不到太大的资金利率趋势上行风险。这一区别可能会导致本轮利率走势与去年8月后的利率走势有所差异。 关注超长债换手率回落后市场可能存在的阶段性盘整,但资产荒及资金偏松仍为支撑债市的核心逻辑,投资者仍可以保持乐观心态。当前超长债换手率仍维持高位,后续在超长债换手率见顶回落后,债市可能将从较为亢奋的情绪中逐渐回归理性,届时追涨和波动放大的行情加速期或将结束,债市可能将出现阶段性盘整。但往后看,资产荒逻辑未破,经济基本面环比转弱+资金价格的持续宽松仍将成为债券市场的有力支撑:1)4月以来票贴利率持续下行或指向实体融资需求明显转弱;2)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投放较少,且6-7月MLF到期量也不大,短期内央行可能缺乏流动性回收工具;3)信贷投放回落对超储消耗减少。这可能决定了后续DR007中枢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政策利率以下(1.7-1.9%),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下探到1.5-1.6%左右的可能性,资金利率下行带动短端利率下行可能将重新为期限利差拉开空间。此外当前交易结构尚未明显恶化,债市仍处于“配置盘在场、交易盘进场”的状态。债券市场可能仍未到牛熊转折的时点,投资者仍可以保持较为乐观的心态。除利率债期限利差压缩外,建议继续关注短久期下沉策略及3-5年二永债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房地产政策超预期、财政支出力度超预期 相关报告 20230515 从两条运行主线看债市边际变化 20230508 波动放大的行情加速期——债券市场5月展望 20230424 债市负债端稳定吗 20230417 观察资金拥挤度的四个视角——债市技术面分析系列之二 20230410 再谈流动性分层 20230406 风险可控,信用仍优于利率——债券市场4月展望 20230206 可以由债券贷款性价比判断债市牛熊吗?——债市技术面分析系列之一 分析师声明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兴证固收.利率】超长债换手率飙升是债市回调的先兆吗?——债市技术面分析系列之三》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5月22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黄伟平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4080003 左大勇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6070005 研究助理:刘哲铭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2)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3)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